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海洋的重要性

时间:2023-02-09 归属:大环境地理学
  海洋的作用 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星表面有水。因此,地球星又 被一些人叫做“水星”,它是太阳系内真正有水的行星。至于天文学上所说 的水星即最接近太阳恒星的那颗星,表面上并无一滴水;第八颗行星叫做海 王星,表面上并无海水,却称海王星,译文极不实际。地球星表面上有水, 才有生物,也包括人类。因此,我们必须保护海水。海水有什么用?略述如 下。
  (1)海洋可以蓄积太阳辐射热,使之成为一座“热库”。由赤道到南北 两极地的冰块下方,海水全是液态,估计其表面温度相差不过摄氏 10 度。海 底水温较低,也是液态,相差约为 3℃~5℃。地面上温度及接近地面的气温, 赤道地区约为 30℃,北极圈内全是冻土;南极圈内又全是冰盖,温度各在10℃到-30℃。这样比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温度差约为摄氏 50℃或者更多。 由此可见,大陆温差大,海洋温差小。海洋蓄积太阳辐射热量较多,陆地较 少。海洋的热可使大气温暖,调节空气的温度,对于生物(包括人类)有极 大的帮助。 地球星上海洋总面积为 3.62 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星表总面积 71%。海水 总体积约为 14 亿立方公里。海洋平均深度有 3800 米。假定地壳以下叫做地 体,这地体、海洋、大气三部分的“重量比”如下:地体为 6000000,海水 为 1.4,大气为 0.001。反过来看,假定大气为 1 万万亿吨;海洋可比大气的 重量多 1400 倍;地体又比大气多 600 万倍。 现在再说说海洋是怎样增温的。
  海洋增温的方法有四:(A)太阳直接辐 射海洋表面,海水吸热而增加温度。这是最主要的方法。(B)大气层底面用 传导方法把大气的热传给海面。(C)海面水汽开始凝结时,释放潜热,向海 面辐射。(D)地热向上传递,到达海底。或海底火山爆发,使海水增温。 海水减温的方法主要有:(A)海洋表面向太空辐射。(B)海水表面蒸 发,吸收热量。海水有流动,利用波浪、潮汐、海流把热量散布到整个水体。
  (2)海洋可以作为陆地上空水汽的来源。地面上谈水的主要来源是空中 水汽,这水汽大部分由海洋供应。
  (3)其他作用。例如海面可以行船。海水里有多样的天然资源。海边波 浪可以改变海岸形状。 洋流概况 大洋表面因受到信风的长期吹动而产生洋流(海流)。南半球 东南信风带内可出现南赤道海流;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内可出现北赤道海流。 它们的位置各介于北纬(或南纬) 10°~ 25°之间。两股海流向西前进, 遇到大陆的阻碍,各自改变方向。南赤道海流改向南,北赤道海流改向北, 都进入西风带。又受西风吹送,改向东流,成为西风漂流。这漂流在北半球 内连续东进,又受到大陆阻挡,分为两股:一股向北,沿大陆西岸北进,成 为暖流;一股向南,进入东北信风带,完成北半球暖海洋一大环流系。同样, 由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开始的南赤道海流也完成一大环流系。现特将赤道以北 及赤道以南的两个环流系详述如下。 北半球暖海洋环流系——由大陆西侧开始,东北信风带内出现北赤道海 流,西行因受大陆之阻改向东北流,成为暖流。进入西风带,又成为西风漂 流。再受大陆之阻,一股向北,暂且不提;另一股向南,进入东北信风带, 完成北半球暖海洋环流系。 南半球暖海洋环流系——由大陆西侧开始,东南信风带内出现南赤道海 流,西行受大陆之阻改向东南流,成为暖流。进入西风带又形成西风漂流。 然而这漂流内只有一小部分受大陆的阻挡而北上(其余的继续向东流),进 入东南信风带,也完成南半球暖海洋环流系。 此外,当两股赤道海流受大陆的阻挡而改变方向时,各自分出一小部分 海水,转向东流,叫做赤道逆流。这是一种补充流。 现再说说冷海洋环流系。 北半球冷海洋环流系——由西风漂流开始。东进,受大陆的阻挡而分为 两股:一股向南进入东北信风带;另一股向北成为暖流。在北太平洋为阿拉 斯加湾暖流,在北大西洋叫做墨西哥湾暖流。这是因为这暖流来自墨西哥湾, 又简称湾流。湾流所经地区中受益的海岛国家有英国和爱尔兰;冰岛偏北, 也受到轻微的影响。欧陆国家受深刻影响的是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四 国,其次是瑞典、芬兰与苏联科拉半岛北岸。
  科拉半岛北岸的摩尔曼斯克之 所以成为暖海岸,就是由于受暖流影响,冬季不结冰。阿拉斯加暖流及墨西 哥湾流(也叫做北大西洋暖流)都侵入北冰洋。由北冰洋侵入太平洋西岸的 是堪察加寒流及千岛寒流;在大西洋西岸的有拉布拉多寒流。这些寒流南下, 又并入西风漂流。这是北半球冷海环流系。这环流系并不十分完整。 南半球冷海洋环流系——由西风漂流开始。南半球西风漂流所跨的纬度 很宽,由南纬 40°到南纬 60°,全是海洋。这一片海洋叫做“南大洋”,实 际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互相连接的区域,可直达南极冰盖的边缘,相 当于南极圈。漂流中只有低纬度的一侧有水改向北流,形成寒流,例如在南 美州西岸有秘鲁寒流,在澳大利亚西岸有西澳寒流,在非洲西岸有本格拉寒 流。事实上这三个寒流并不寒,故也有人叫它为凉流,例如西澳凉流和本格 拉凉流。这个环流系也不完整。 黑潮使日本富庶 日本群岛的南半部是东西走向,在北纬 35°左右,相 当于中国西安、洛阳、开封、连云港等地区;但是它的气温却相当于中国长 江流域中下游两岸,四季温暖多雨,极少旱灾。这就是黑潮带给日本的恩惠。 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海流的延续部分。它在赤道海域内,水温当然很高。 离开赤道,经过台湾岛东侧改向东北流,又绕过琉球群岛西侧,直冲九州岛 东岸和四国岛南岸,再向东流,又冲刷本州岛南岸。这是一股流动很强的暖 水。因为水色深蓝而黑,故叫做黑潮(kuroshio)。
  黑的原因是水温很高, 蒸发量很大,盐度增高,可达 34‰或 35‰。黑潮水面温度,夏季有 29℃, 冬季也有 20℃。这样高温的海水冲刷日本南岸,使日本四季享有温暖湿润的 气候,山地生长着苍翠的树木,稻田里经常有水灌溉。日本南半部无大江大 河,但溪流多,泉水富,生活安适。 黑潮就象是海面上的一条大河,在日本南岸以南,宽约 200 公里,深约 200 米,流速为每小时 2~4 公里,透明度很高。黑潮由本州岛南岸以南向正 东方直进,其地约在北纬 30°与 32°之间。后来又改向东北,进入西风带, 直向东流。黑潮由于有流动,真似洋面上的一条河,河谷两岸有和缓的谷壁, 完全由水组成。如驾驶小船,由日本南岸进入黑潮北侧坡时,船身向下冲, 就好象人由岸上走到水边时下坡的样子;反之,由黑潮水面北去离开黑潮时, 船身向上冲,好象人离开水边上岸的样子。两岸洋面的水不流动,黑潮的水 面却缓缓前进。如果把船放在黑潮水面上,并不驾驶它,任其漂流,我们可 以看到船会自己向东前进,50 小时以后,船已离开原来的位置 200 公里远了。 埃尔宁诺暖流 在南美洲秘鲁西岸有一股寒流,叫做秘鲁寒流,上文已 述。这寒流会忽然变暖,影响秘鲁的沿岸气候。这股突然变暖的海流叫做“埃 尔宁诺暖流”;这一现象称作“埃尔宁诺现象”,西方叫做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简称 ENSO,意谓“埃尔宁诺南方波动”,这名词含义不明显。 据说,“埃尔宁诺”是秘鲁人所说的西班牙语“耶稣之子”,表示人们重视 这一现象,但甚少意义,传说这现象出现在圣诞节以前的缘故。 埃尔宁诺现象使秘鲁海流突然增温,产生气候突变。这现象开始为人们 所注意,始于 1951 年。从 1951 年到 1987 年中,此现象已出现过九次。1986 年 11~12 月间,太平洋赤道西部(菲律宾附近)海面水温无变化;但由关岛 向东,愈向东水温愈高,秘鲁附近可增高摄氏 2 度,具有高温的水层深达 140 米,比往年多 20 米。由 1982 年到 1983 年,埃尔宁诺海流出现高温,超过往 年摄氏 4 度,有些水域超过摄氏 6 度。因此,鱼类和鸟类大量死亡,致使秘 鲁渔业大量减退。秘鲁海滨死鱼和死鸟腐烂而产生臭气,这种臭气与海雾结 合后落在船上、汽车上及墙壁上,会形成黑色而有恶臭的漆状物。这现象在 卡亚俄极为显著。卡亚俄是秘鲁大商港,接近首都利马。1982~1983 年之间, 秘鲁和厄瓜多尔两国沿海高热,多人死亡,厄瓜多尔大雨成灾;同时美国西 岸三州,也出现狂风暴雨。一般人认为这是埃尔宁诺的作用。我认为,埃尔 宁诺有高温,但只是地方性现象,不会影响到全世界气候。就如东亚剧烈的 台风,美国东岸大飓风,灾害都十分严重,但也都是属于地方性,而并非世 界性。我认为,不宜把埃尔宁诺视为世界气候变动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可解 的是埃尔宁诺暖流是由秘鲁寒流变来的,为什么它会由凉变暖?原因迄今不 明。似乎这作用为人所夸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海洋
  • 上一篇:海岸环境
  • 下一篇:海陆之间的渐移地带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