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湖北和湖南 三省一市。北临中原区,南接西南区,西靠青藏区,东连华东区,是全国唯 一既不靠海又无国境线的一级旅游资源区。
(二)区域分析 本区东西横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盆地、平原相间的地形受流水切割和风化,塑造了形态各异、特色鲜 明的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大部分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处于地 势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植被具水平分布的东西过渡性,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同时具备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高山冰雪等多种垂直景观带,特别是不少地 区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原始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是全国河网稠 密、湖泊众多、水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 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就留有人类的足迹。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 长期争战于此,留下众多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遗址。 本区地处我国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 多变,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联系密切。由于长江的串连,壮 丽的山川雄姿、雄伟的峡谷风光、原始的自然保护区、引人入胜的三国胜迹 等,具有地域关联性,区域特征突出,是我国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地区。
(三)区域特色 1.自然保护区众多且自然风光秀丽 本区生物资源具有南北融汇的过渡色彩,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原始情趣 自然浓厚。为保护自然环境及珍稀动植物而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遍布全 区,主要以九寨沟、卧龙、神农架等为代表。 2.峻岭名山各具风彩 复杂的地貌形态、葱郁的森林植被蕴育了秀丽多姿的峻岭名山,峨嵋山、 青城山、张家界、武当山、衡山、缙云山等各显风姿,景色怡人。 3.三峡风光驰名中外 长江三峡,风景壮丽,为长江风景线上景色最为奇秀、资源最为集中的 山水长廊;沿线文物古迹众多,又构成了一幅历史文化画卷;其幽深壮丽的 峡谷景观,配合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雄伟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和葛洲 坝,形成了中外久负盛名的峡谷风光旅游景观。 4.三国古迹遍布各地 三国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霸王的魏、蜀、吴三国,为了争相统 一全国而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本区为“三国”时代的矛盾中心,留 下许多历史遗迹,为三国胜迹游创造了条件。
六、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我国最南端,北回归线穿过广东的德庆、三水、汕头等地。区 域范围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本区南临南海,东靠东海和华东区,北 接华东区和华中区,西连西南区。
(二)区域分析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流水侵蚀切割和风化、溶蚀,形成许多自然 奇景;绵长的海岸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岸和滨海景观,别具特色;众多的岛屿, 风光各异。本区干湿季度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长夏无冬、高温多 雨。 由于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加之闽粤交通不便,使其区域开发的历史较中 原地区要晚一些。 本区背陆面海,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开发、利 用、保护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 使其形成一个以热带风光为主,山海景色、阳光海岸和名特优产品为特征的 开放型的旅游资源区。
(三)区域特色 1.旅游资源热带特征明显 在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上均有表现: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 热带水果各季都有,花卉四时不断;住宅、饮食习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 等无不表现出热带环境下特有的风貌。 2.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类开发建设的旅游区集中分布。这种经济 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致性,形成其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便于旅游活动的 组织。 3.以近、现代旅游资源为主 在近代史上,华南特别是广东,一直是革命的策源地,留下众多的近现 代革命遗址、革命遗迹、革命纪念性建筑物;50 年代以来,特别是 1978 年 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滋生出一大批现代化旅游资源。 4.人文旅游资源的风格南北并蓄、中外兼采 由于本区区域开发的历史和独特区位条件,使其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 色。以华南园林为例,既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也吸收了江南私家园 林的特色,并注意吸收西南少数民族、外国造园经验,使各家特色完美结合, 成为华南园林独具的特征。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