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第一节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民俗

时间:2023-02-21 归属:旅游资源学
  社会风情,指民间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现象,以及旅游消费中饮食文化和 购物旅游商品。
一、民俗的特点
  民俗,即民间风俗,它是一种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居住、服饰、 饮食、生产、交通、工艺、家庭、村落、社会结构、民间职业、岁时、婚丧 嫁娶、宗教信仰、各种禁忌、道德礼仪、口头文学、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 它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的作用下,形成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主要特 点:
  第一、民俗的社会性。民俗事象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它是人 们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和约定的风俗习惯,并靠群体流传下来。个人的生活习 惯、爱好,只有同社会习俗相结合,才会得到社会承认,融于社会的民俗中。 例如蒙古族是古老游牧民族,逐草而居,地域辽阔,部落相距很远,有一种 族外抢婚风俗,一旦成功,喜庆之情是可以理解的。因而“婚礼歌”就贯穿 婚礼整个过程。至今抢亲婚俗没了,但婚礼歌仍保存下来。
  第二、民俗的稳定性。民俗一旦形成,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 并成为约束行为的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模式。之后,就按这 一模式代代相传。如《蒙古族婚礼歌》由祝词家宝音达来演唱,包括劝嫁歌、 迎亲歌、献奶歌、献花歌、赴宴歌、送亲歌、婚仪歌等。 第三、民俗的传播性。民俗是以一种传统方式出现的,是大规模的时空 连续载体。在时间上,他们要把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在口头和行为的流传中能有一些变化,但稳定的核心和“母题”部分被保留 下来,例如,过春节的习俗延续了几千年,每一个时代可能都有变化,但除 夕通宵的庆祝活动、北方的吃饺子,喜庆拜年活动等一直保存下来。 民俗的传播性,还表现在空间的地域性。例如西北“花儿”习俗,即为 回、汉、东乡、撒拉、土、裕固族等共同的“花儿”民歌演唱会,形成西北 地区“花儿”文化圈。
二、民俗与旅游
  民俗,是以民众生产生活的活动为旅游资源客体,同旅游者更贴近,尤 其古老民族,历史久远,特色突出,更易进到旅游范畴,成为旅游资源的一 部分,受到当今旅游者的青睐。 第一、民俗是活跃的旅游资源,以她的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 上,成为与山水、文物古迹并驾齐驱的重要旅游产品角色。我国 56 个民族, 以历史悠久、文化淀积深厚,风俗独特著称于世。像苗族的古歌、藏族的“格 萨尔”、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江格尔”和彝族的“阿诗玛” 等传奇人物,既是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又是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 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灿烂光彩。
  第二、民俗更完整、更集中地反映地理环境和旅游景点,具有鲜明的地 方性。因为一地居民群体,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与一定地域的地形地貌(山 地、丘陵、高原、平原)、水体(江、河、湖、海)、气候变化、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打交道,从而形成与地理环境和景观相一致的习俗,从习俗中反映 环境特征。譬如汉族发源于黄河流域,是个农业民族,对一年四季农时变化 的观察细致、深刻,在观念上颂赞忠、孝历史人物,因而汉族的春节、元宵 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都反映一年农 时劳动等的变化。再如白族的女孩最喜欢白、蓝、红三色,因为她们从周围 环境中红色的茶花、蓝色的洱海碧波、白色的苍山积雪得到启示,汲取美学 观念,因而多是白色头饰和上衣,红色的马夹和蓝色长裤,不仅色调搭配协 调、鲜艳,而且线条优美。惠安地区女子所谓封闭的头,开放的肚皮,成为 该区一大人文景观,引得人们不解,实际是同她们在海滨参加重体力劳动相 适应。惠安地区男子多出海或到海外谋生,女子要参加重体力劳动,用头巾 裹着头,抵挡强劲的海风,保护脸;衣服短,可自由运动,不影响上肢用力 担挑沉重物体,而且上衣短,下裤宽松,与式样众多的头巾一起,很得体、 美观。 第三、民俗对各地旅游者有一种新奇感,与生活贴近,最易产生认同, 便于他们参与,一同生活,一同庆祝,亲身体验另一地域文化特征。譬如, 古代汉族青年结婚坐花轿仪式,吹吹打打,有趣的婚礼程序吸引海外度蜜月 旅游青年,他们要亲身体会一下东方人度过“洞房花烛夜”这一生难忘的一 天。傣族的四月泼水节,适应热季到来前晴朗的炎热天气,迎接傣族新年, 旅游者参与当地人泼水、赛龙舟、赶摆等活动,会感到新奇而高兴。
三、各地民俗主要特征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我们从地域上可看 到多姿多彩的民俗特征。 北方:即以东北的少数民族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粗犷、豪放。特 别突出的是蒙古族的摔跤、赛马,鄂伦春人的狩猎,鄂温克人驯养四不象, 赫哲人制作鱼皮工艺品和朝鲜族敬老爱幼和能歌善舞等。 西北丝绸之路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特征:热情、奔放、欢快、勇敢。颇 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如哈萨克的姑娘追、叨羊,维吾尔族的盘子舞、手鼓舞、 沙巴依舞,锡伯族的射箭活动等。 西南地区:民族众多,民俗特点多姿多彩,极富于情调。主要活动如壮 族的赛歌会,僳僳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腊染,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 蝴蝶会和绕三灵等活动。 中原地区古民风:例如北京四合院,老舍茶馆,天桥乐园,天津杨柳青 和潍坊杨家埠子年画,河北吴桥杂技,山西乔家大院,河南开封宋都御街。 重要节庆有:北京地坛庙会、潍坊风筝会、吴桥国际杂技节和河南少林寺武 术节。 江南水乡风情:主要有南京秦淮河夫子庙,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茶道 表演,绍兴咸亨酒店和乌蓬船,黄山西递村,以及安徽九华山庙会。 一江(长江)两湖(湖南、湖北)楚国民风:主要有武汉编钟博物馆, 荆州渔家乐,湘西猛洞河漂流和土家族的吊脚楼,以及岳阳洞庭湖国际龙舟 大赛。 岭南风情:主要有深圳的民俗村,泉州的南音会馆,莆田妈祖庙,通什 民族博物馆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旅游资源 社会风情类 民俗
  • 上一篇:第二节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丝、瓷
  • 下一篇:第四节 教堂和基督教节日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