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第五节 瀑布

时间:2023-02-21 归属:旅游资源学
  瀑布是指河床纵断面上陡坎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它雄壮、粗犷,干 姿百态,具有声、色、形之美,是别具风格的水体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多样,地势起伏强烈,各地河流众多,发育着种类 繁多、规模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带)。据有关统计,分布于各省(市、 区)的主要瀑布总计多达 200 余处,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各地,其 中以贵州、台湾两省为数最多。
  一、瀑布类型
  瀑布类型的划分,方法不一。有的按瀑布水流量的多寡和季节差异划分; 有的按瀑布的跌水次数划分;有的按瀑布形态与规模划分;有的按瀑布成因 予以划分。 按瀑布的成因,可分为: (一)岩溶型瀑布 是在可溶的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水流溶蚀作用使石灰岩岩层、落水洞等 发生断陷而形成的瀑布。或钙华层在河道中不断堆积形成坝坎而产生跌水。 如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打帮河上游白河河段,石灰岩岩层产生断陷,形成 60 多 m 落差的大瀑布。 (二)构造型瀑布 由构造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如壶口瀑布,当黄河在昕水 河口以南,切穿吕梁山脉西南端的三叠系砂页岩地层时,受断层作用,河床 宽度由 250m 突然收缩到 50m,河水被挤夹于壶口般的地形中,然后倾泻而下, 形成落差 34m 的大瀑布。云南路南县城西南的大叠水瀑布,由巴江河水流经 一条断层,水流从断层陡崖上跌落,形成高达 120 多 m 的大瀑布。 (三)堰塞型瀑布 当火山喷发,熔岩漫溢堵塞河道,河水在熔岩陡坎上产生跌水,形成瀑 布。或山崩、泥石流等堆积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瀑布。前者如黑龙江镜泊湖 的吊水楼瀑布。镜泊湖为一火山堰塞湖,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把牡丹江拦腰 截断,上游河段便成了湖泊。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时,镜泊湖湖水从四面八 方汇聚于潭口,并从熔岩坝的裂隙渗流出来,跌落岩壁,形成了落差 20 多 m 的瀑布。后者如四川迭溪瀑布,为地震引起山崩堵塞河道所形成。 (四)差异侵蚀型瀑布 由于岩性的差异,使河谷下蚀作用不均匀地进行,常在硬、软岩石河段 之间形成陡坝,产生瀑布。如云南叠水瀑布等。
  二、瀑布景观要素 (一)瀑布形态 观赏瀑布,给游人最直接的印象,是瀑布的形态,包括瀑布的空间状态、 瀑布水流状态等。瀑布的奔放勇猛,则来源于它从天而落的气势和喷珠溅玉 的风貌。当瀑布高度和宽度均较大时,即使水流量不大,也可显示出它雄伟 气势。雁荡山瀑布群中的大龙湫瀑布,平时水流量不大,但高度达 190m,气 势非凡。黄果树上游的陡坡塘瀑布,是我国瀑面宽度最大的瀑布,宽达 105m, 高度仅 21m。当水流量较小时,它显得十分清秀妩媚;当洪水来临,又变得 异常雄壮。 瀑布后侧崖面的陡缓,也直接影响瀑布的气势。若崖面过缓,瀑布的雄 壮气势就不复存在。 当瀑布的水量十分丰富时,即使瀑布的高度和宽度并不大,仍能展示出 瀑布的雄姿。壶口瀑布就是一例。 凡多层、多级、多折的瀑布,观赏价值更高。庐山三叠泉瀑布,俯视可 使人有凭虚御空飘飘欲仙之感;仰视则可领略其惊心动魄、气势磅礴之态。 若高度、宽度、水量都比较大,瀑布的观赏价值也就更高。 (二)瀑布幽秀程度 主要取决于瀑布水流的清浊度和瀑布周边草木的深秀程度。水流的清 浊度,取决于含沙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多寡;草木的深秀,反映在植被覆盖率 的高低。 (三)瀑布奇特程度 瀑布奇特程度取决于瀑布独特景观的品位。如浙江金华冰壶瀑布,国内 外罕见。冰壶洞洞口朝天,口小肚大,海拔高程 445m,为一竖井式溶洞。从 洞口俯身下视,洞不见底。瀑布落差约 15m,从洞顶倾泻而下,瀑声轰隆, 震耳欲聋。从洞底仰望洞口,一缕阳光,犹如彩帘垂挂;水珠四处飞溅,犹 如满天星斗,既神奇又壮丽。又如绍兴五泄,一道清澈的山泉从悬崖峭壁间 奔流而下,形成五级瀑布,故名为五泄。这五级瀑布,各具壮观:一泄隽永 奇巧,二泄珠帘飘动,三泄姿态备出,四泄烈马奔腾,五泄蛟龙出海。吴中 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赋诗一首:“此来不枉登攀苦,踏遍五泉无一同”。 (四)特有文化内涵 瀑布,历来是游客文人的吟颂对象,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优 美诗篇。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世人所熟 知。广东肇庆鼎湖山飞水潭瀑布,像一条玉龙天降,蓦然跌入深潭。1917 年, 孙中山先生曾在飞水潭中游泳,并题写了“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木匾。 1979 年,宋庆龄又为此亲笔题书:“孙中山游泳处”。潭边崖壁上,还有章 太炎的手迹:“涤瑕荡垢”四个大字。增添了飞水潭瀑布的文化氛围,提高 了飞水潭瀑布的观赏价值。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瀑布
  • 上一篇:第六节 泉
  • 下一篇:第四节 湖泊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