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火山
地下岩浆和从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顺着地壳中裂缝经常地或周期性地喷 出地表的现象,叫做火山喷发。根据地下岩浆涌出地表的方式,可将火山分 为裂隙式与中心式两类。裂隙式是指岩浆通过地壳中的裂缝缓慢地流出地 表,没有强烈爆炸现象。裂隙延长可达几百公里,流出的熔岩冷凝后形成厚 度相当稳定而面积又广的岩被。我国内蒙古、河北北部的第三纪玄武岩台地, 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等都是岩浆裂隙喷发的结果。中心式是岩浆经过一个中 心通道溢出地表,是现代火山活动最主要的类型。这个与地壳深处相通的中 心通道,叫做火山喉管,喉管顶部的出口称火山口。每次火山爆发时,岩浆 经火山喉管从火山口喷出来。火山喷出的物质围绕着火山口堆积而成火山 锥。当火山喷发停息后,火山喉管被凝固了的熔岩及其他喷发物堵塞,漏斗 状的火山口便常蓄水成湖。我国吉林长白山的天池,就是这种火口湖。在火 山喷发出的固态物质中,有颗粒直径小于 0.01mm 的火山灰;有颗粒直径大于 0.01mm 的火山砂、火山豆;也有更大的火山碴或火山弹。这些大大小小的固 体物质总称为火山碎屑物。颗粒大的火山碎屑物,一般只降落与堆积在火山 口附近,颗粒愈细的碎屑物一般堆积在离火山口愈远的地区。 素有“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之称的黑龙江五大连池,是我国新兴的旅 游胜地。五大连池原名白河,是黑龙江的支流。公元 1719 年至 1721 年间火 山数次喷发,熔岩将河道截成五段,形成五个串珠状排列的火山堰塞湖,称 为头池、二池、三池、四池和五池,五池之间相互连通,纵长 20km,统称五 大连池。弯弯曲曲的五池碧水点缀在 14 座火山锥之间,与广阔的熔岩石海交 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山、水、石风景区。其中老黑山,高 200m,方 圆 5km,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口。火山口呈漏斗状,直径 350m,深 140m,内壁 陡峭,十分壮观。站在火山极顶,可见到一望无际的熔岩流,怪石林立,波 峰浪谷,犹如大海波涛一样汹涌奔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火山喷发景 象的喷气锥,其分布面积之大和保存的完整程度,为世界所罕见。被称为世 界第三大矿泉的五大连池矿泉,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神奇的火山环境, 还孕育了神奇的火山文化。旅游者一踏上这片火山热土,犹如走进了充满七 色光环的神话世界。此外,从吉林长春去长白山,在 300 多 km 的公路旁,分 布有 260 多座火山,有 12 个火口湖,构成了我国又一条火山观光的旅游热线。 海南省琼山县石山区,有 70 多条火山熔岩隧道。其中中荣堂村一条隧道 长度超过 4 公里,宽度有 3~13m,洞高 10 多 m,还有分叉隧道,形成了一个 复杂的地下隧道系统,规模十分壮观。这些熔岩隧道的形成,是炽热的岩浆 从地下喷出地表后,表面冷却,形成硬壳,下面的熔岩物质仍然在流动。当 火山活动减弱或停止喷发,岩浆源枯竭,在熔岩流内部就留下了巨大的地下 空洞即熔岩隧道。隧道两侧岩壁上不仅可看到熔岩流动时的痕迹,还可看到 熔岩冷却形成的葡萄状、绳状、麻花状、瀑布状的熔岩乳。有些地段,因火 山岩浆的气泡逸散,留下了气泡洞穴和竖井,组成了一个奇丽的火山公园, 美不胜收。东北镜泊湖地区也已有火山熔岩隧道的开发与利用。
三、岩溶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 文现象和地貌现象。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据统计,我国典型的岩 溶地貌面积达 30×104km2,而西南三省区(云、黔、桂)就占了 20×104km2, 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泛、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一)影响岩溶景观发育的因素 影响岩溶景观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和地质因素。气候因 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温度和气压。降水量多的地区,地表 径流量大,水交替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强。当然碳酸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是 很微弱的,只有当水中含有 CO2 时,碳酸盐的溶解度才显著增大。水中的 CO2 含量越高,H+也越多,当含多量 H+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H+就会与从 CaCO3 中离解出的CO3 2- 结合成 HCO3 - ,分离出 Ca2+,而使 CaCO3 溶解于水。温度的 影响比较复杂,温度高,水中 CO2 含量就少,溶蚀作用会减弱。但是温度高, 水的电离度大,水中 H+和 OH-会增多,溶蚀力会增强。气压则和水中 CO2 含 量成正比。生物因素的影响是因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 质,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许多 CO2,对促进碳酸钙的溶解起着 重要作用。此外藻类生长所分泌出的溶蚀性酸,岩洞中鸟类、蝙蝠等粪便所 积累成的有机质,也能腐蚀碳酸盐岩。地质因素则包括岩性、岩石结构和地 质构造等方面。从岩性看,岩溶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岩石中。尽管硫酸盐类 岩石、卤盐类岩石的溶解度高于碳酸盐类岩石,但它们分布不广,所以岩溶 地貌都发育在石灰岩地区。根据碳酸盐岩试验表明,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 相对溶解速度值愈大。岩层的产状和裂隙可控制岩溶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在 两组节理交叉部位,在断层发育的地区,在背斜轴部纵张节理发育之地,均 有利于岩溶作用。当然,上述各种因素和条件对岩溶发育是综合影响的。
更多地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