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3.3.1物候观测-物候观测的意义和目的

归属:乡土地理研究 2024-08-09 

自然界植物和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草木的荣枯、候鸟的来去,一

年一度的出现,这些现象就叫做物候。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与环境

条件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物候观测是观察、记录一年中自然界

植物(包括农作物)的生长荣枯(如发芽、展叶、开花、结果等)、候鸟来

去、昆虫现藏、河湖结冰和解冻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环境条件(气候、土

壤、水文等)特别是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为植物的生长

荣枯、动物的活动都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其中与气候的关系尤为显

著,阳光、温度、水分等气象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关系非常密

切。物候现象能很确切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一地的气候,是通过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综合概括气候

要素的变化特点和规律而进行的。但某种气象仪器只能测定单一的气象要

素;一地的气候特征也仅能反映该地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不能反映气候的

年际变化。如每年冬冷夏热的程度,降水量多少的不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来得迟早不同,雨季来得迟早不同,雨期长短不一。而物候观测资料则能反

映任一地区,某一年份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从北京23 年(1950—1972 年)

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来看,各种季节现象出现迟早是不一

样的。

由此可见,物候现象的记录可知季节的早晚。在没有气象资料的地区,

只要有物候记录,就可推知某地的气候特征;它能补充气候资料,使某一地

区气候的特殊性有更详尽的说明。

我国农民自古就有以节气定农时的经验。如北京有:“白露早,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但节气的划分是按天文因素确定的,节气每年的

日期基本是固定的,并且各地都是同一日期。因而节气只能反映气候变化的

平均日期,不能反映气候的年际变化和气候异常;并且同一节气在各地气候

特征也不相同。因此,用节气定农时,一方面有地方性差异,另一方面不能

确切反映气候的年际变化。如北京1961 年春来早,1962 年春来迟,1962 年

北京地区部分农村,春播花生仍旧照前两年的日期进行,结果受了低温的损

害。1963 年又是早春,秋季,北京郊区在259 块样板田作小麦分期播种试验,

结果以白露播的产量最高,秋分麦减产10%。由上例可见,以物候定农时则

更为科学。因为生物生存与外界环境形成统一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立刻

在生物体上引起相应的反映。春天当气候条件变化到一定程度,植物就进入

发芽、展叶、开花期,因为植物每一个发育阶段,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积温,

而且不同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积温数量不同,因而各种物候现象每年就有一

定的先后顺序。如北京每年春季来到,北海最先解冻,然后草木先后出叶开

花;山桃最早,随后杏树、紫丁香、洋槐等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开花。动物的

季节现象,也有一定顺序,如春季候鸟北来,燕子总是在布谷鸟之前。而且

不同树种开花期间隔日数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早春山桃花来临早,则晚春

海棠始花、飞柳絮等也来得早;反之,则迟。植物物候的这种顺序性为预报

农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


在自然界中有些植物对气候条件有相同的要求,它们在同一气候条件下

会有相同的反映。因此,某些植物发育期常常表现出重迭现象。例如,垂柳

开花和杏树开花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几乎都在同一天出现。因此,在一个

地区根据自然植物与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对比观测,则可编制当地的自

然历以预报农时。如北京地区野草开始发青时,可开始播种豌豆,开始春季

植树造林;榆树始花时,可开始白薯育秧;桧柏始花时,可去葡萄蔓的覆土;

当葡萄芽萌动时,水稻开始育秧⋯⋯等。一个地区有了详细的自然历,便有

了农事活动的物候指标。物候指示农时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它反映了气候因素

的综合变化;而且极为简便,不用什么仪器。特别在气候变化十分复杂的山

区,不能到处设气象站,如果用物候指示农时,则不管山有多高,地形多么

复杂,就都不会误农时了。

从物候现象的特点和物候观测研究的科学意义来看,它便成为中学乡土

地理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方面它是研究乡土气候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

是教学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途径。在中学开展物候观测研究活动,不仅能

使学生对当地气候的了解更为具体,理解更为深刻;掌握了物候观测的方法,

还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通过物候观测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精神方面也是很显著的。如北京某中学组织学

生进行物候观测,发现在春季珍珠梅的叶芽发育下部比上部早,南枝比北枝

早,背风处比迎风处早;以及各种物候现象出现的时间,春季后海比北海早,

秋季却比北海晚等现象。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讨论,使他们

自己分析出背风、向阳处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故而叶芽发育早;下部比

上部早,是因近地面气温高,说明空气的热源是地面,热量从地面向上传递;

后海的物候现象春季比北海早,秋季比北海晚,说明后海的气温比北海要暖

些,这是因为后海附近居民住房多,热效应的影响。他们在观测中还发现夏

末后海的银杏叶缘象烧焦了一样,而北海公园的银杏却没有这种现象。经过

调查了解,原来后海银杏叶缘焦枯是由于空气中so2 等有害气体侵入到植物

体内造成的。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是:①城市建设规模过大,公用设施不健

全(如烧煤火炉产生so2 等);②工厂布局不合理;③生产工艺落后或不配

套。学生们从而了解到北京城市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加强了保护自然环境的

意识和责任感。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物候观测
  • 上一篇:3.3.2物候观测-物候观测的准备工作
  • 下一篇:3.2.5气象观测-单站补充天气预报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