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淮河(3)

时间:2021-06-22 归属:中国地理百科

  1938 年国民党政府在郑州附近的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堤,造成黄河又一次严重侵淮,到1947 年方才堵复。黄河洪水泛滥面积达5 万余平方公里,在颍、涡河之间,豫皖两省有2 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遭泥沙淤积,成为荒无人烟的黄泛区。淮河流域的洪、涝、旱灾频繁。从公元1400~1900 年,共发生较大水灾350 次,较大旱灾280 次,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困境。

  治淮成就20 世纪30 年代初,导淮委员会、江苏省先后整治了张福河与淮阴以下的废黄河,开挖了七套到套子口间的中山河,整修了淮河干流中游及苏北京杭运河堤防,疏浚了运河浅滩,修建了刘老涧及淮阴100 吨级船闸等工程。1949 年以来,首先进行了沂、沭河的治理工程,开挖了新沭河和新沂河,使泗、沂、沭河洪水有了出路。1950 年起开始全面治淮,根据中央关于“根治淮河”的决定,明确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并成立了治淮委员会。1951、1956、1971 年先后进行了三次治淮规划。规划内容以防洪、除涝、灌溉为主,并包括水土保持、水力发电、航运等方面。50 年代以来,在山地丘陵区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5300 多座,其中大型水库35 座,中型水库150 座,总库容250 亿立方米。较大的大型水库有安徽的响洪甸、梅山、佛子岭(见佛子岭水库),河南的南湾、鲇鱼山、薄山、宿鸭湖、昭平台、白龟山,山东的岸堤、跋山,江苏的石梁河等。在平原地区利用湖泊、洼地修建蓄洪滞洪区十余处,总库容280 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洼蓄洪区有安徽的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江苏的洪泽湖、骆马湖,山东的南四湖等。扩大下游地区入江入海出路,淮、泗、沂、沭下游的泄洪能力从原来的0.9万立方米/秒,增加到2.7 万立方米/秒。其中主要的有新沭河、新沂河、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江水道。加高加固干支流堤防1.5 万公里;新挖骨干河道十余条,其中较大的有漴潼河、堤上的三河口,直泻白马、宝应、高邮、邵伯诸湖,经江都县六闸穿里运河,过归江坝,出运盐、金湾、太平、凤凰、新河、壁虎等6 条河,穿古运盐河归并为廖家沟和芒稻河入沙头河(即小夹江),于三江营入长江,正式形成了入江水道,排泄淮河全部洪水。1949 年前入江水道残破,汛期常溃决淹没里下河低平原。1953 年建成了控制入江水道进口的三河闸。以后又配合江都水利枢纽的建设,陆续全面整治入江水道,使入江水道的排洪流量由原来的8000 立方米/秒提高到1.2 万立方米/秒,但在特大洪水到来时仍难以安全泄洪。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淮河
  • 上一篇:淮北市
  • 下一篇:淮南市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