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半岛之一。位于山东省东部, 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地处胶莱河以东, 又称胶东半岛。面积 2.7 万平方公里。 地质与地貌 半岛属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太古代片麻岩和片岩等深变质 结晶岩广泛出露,白垩纪末有广泛的火山岩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中新 世以后,渤海总体大幅度下陷,成为华北—下辽河沉降带拗陷最深的大型新 生代断裂—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峡断裂下陷,山 东半岛形成。
全区被北北东—北东和北北西—北西两组断裂分割,形成大小 不一的断块,经长期剥蚀分割,形成较破碎的低缓丘陵。少数山岭突出丘陵 之上。半岛南部的崂山主峰崂顶海拔 1133 米,为半岛最高峰。中北部的牙山、 昆嵛山、伟德山以及罗山、大泽山、艾山等,多为近北东走向。山地丘陵间 有桃村地堑盆地、莱阳断陷盆地和胶莱凹陷平原等。沿海有宽窄不等的带状 平原,以蓬(莱)黄(县)掖(县)平原面积最大。 山东半岛海岸蜿蜒曲折,港湾岬角交错,岛屿罗列,是华北沿海良港集 中地区。胶州湾的青岛(见青岛市)、芝罘湾的烟台(见烟台市)、威海湾 的威海(见威海市)、石岛湾的石岛和龙口等均为中国著名港口。半岛沙嘴 沙滩发育。沙洲发育之地,岛陆相连形成陆连岛,如烟台附近的芝罘岛、龙 口附近的屺 岛。沿海岛屿除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外,均分布于近陆地带, 较大者有象岛、莫邪岛、杜家岛、田横岛、刘公岛、鸡鸣岛、崆峒岛、褚岛、 苏山岛和南黄岛等。
气候
半岛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1 月均温-3~-1℃,8 月(最热月) 均温约 25℃,极端最高温约 38℃。10℃以上活动积温为 3 800~4 100℃。 年降水量 650~850 毫米,半岛南侧在 800 毫米以上;西北侧滨海平原约 600 毫米。年降水量约 60%集中于夏季,且强度大,常出现暴雨。降水年均相对 变率约 20%。年均相对湿度在 70%以上。半岛东侧南部沿海 4~7 月多海雾, 年均雾日 30~50 天。 水系半岛水系发源于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独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 短流急。河川径流洪枯悬殊,汛期集中全年径流量的 70~80%,水位、流量 过程线随降水变化而迅速涨落,但一般不致为害。如遇暴雨则山洪暴发,加 以河口受海潮顶托,往往加重了洪水危害;枯水季节河床暴露,甚至发生河 水断流和枯涸现象。
植被与土壤
天然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栎类,如麻栎、 檞、枹等树,以麻栎最多,但常因放养柞蚕而伐去主干呈灌木状,构成山地 丘陵特殊的“柞岚”景观。针叶树以日本赤松为代表。植物区系中有亚热带 成分,如苦木、山胡椒、三桠乌药等;还有东北区系成分,如蒙古栎、辽东 栎、赤杨等。20 世纪初引种了黑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山东半岛开发历史 悠久,原生植物破坏殆尽。 地带性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一般分布在缓坡地和 排水良好的平地,多已辟为农田和果园,发育成熟化的耕作土。低山丘陵中 上部残积、坡积物上的粗骨棕壤土层浅薄,质地较粗,多种植花生、甘薯等 作物。半岛的果树栽培以苹果、梨、葡萄为主,著名者有烟台苹果、莱阳茌 梨、平度大泽山葡萄。
经济概况
山东半岛经济开发较早。公元前 8 世纪的春秋时代,渔盐业已 逐步发展。战国时代,冶铁业和丝麻纺织已有较高水平。汉代成为著名的东 方谷仓。唐代登州、莱州是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口。鸦片战争以后经济畸形发 展。1949 年以后,半岛地区优势条件才得以发挥,成为全国著名的花生、果 品、水产品和柞蚕丝生产基地。青岛和烟台现正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山 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