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TaiwanDao)
中国最大海岛,为东亚大陆棚边缘上的大陆岛。 位于北纬 21°54′~25°18′,东经 120°1′~122°0′(不计周边属岛)。 地当东海、南海和太平洋之间,西临台湾海峡,遥对大陆闽南、粤东海岸, 最近处距离仅约 130~140 公里。全岛周长原为 1139.25 公里。面积 3.578 万平方公里;此外有海埔新生地 38.85 平方公里及属岛 74.80 平方公里。海 岸线共长 1239.58 公里。岛形南北狭长,北起富贵角,南至鹅銮鼻,长约 394 公里(旧作 385 公里)。岛中部东西最宽,自浊水溪口西南海岸东至秀姑峦 溪口约 144 公里。 台湾岛占台湾省全省面积逾 99%。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 30 %,余皆为山地和丘陵所盘结。其中 100~500 米约 24%, 500~1000 米约 14%, 1 000~3000 约 31%, 3000 米以上仅约 1%,但超过 3000 米的高 山,不下百余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
地质与地貌
全岛为复背斜构造,山系东北—西南走向。地槽开始形成于 古生代晚期,经第三纪中新世海水升降活动和上新世造山运动,进入岛弧形 成阶段,地槽时代基本结束。更新世剧烈间歇性上升。第四纪冰期曾因海面 下降而与大陆相连;间冰期海峡水面回升,复成海岛。现今台湾海峡深度一 般不过百米左右。自第四纪初期以来,海浸规模及沉积地层有逐次变小变薄 的趋势。台湾海峡沉积率每千年约为 15~50 厘米。 台湾复背斜的东西两翼极不平衡。本岛位处太平洋西北部岛弧群的中 段、琉球弧与吕宋弧交会点,其本身亦呈浅弧状,向大陆突出。面临太平洋 一侧海崖陡降,以约 1∶10 的急坡在去岸约 50 公里处,海底已深达 4000 米 以下;陆上的内侧则为南北延伸的大断层线。依板块构造理论,本岛应是位 处太平洋一方的菲律宾海板块与东北方欧亚大陆板块缝合线(东台纵谷带) 上,由于背斜受东来压力为主作用,造成中央山脉地带的上升运动和断层激 化,其间玉山地块的形成则可能受自北而南的琉球弧运动影响。本岛主要构 造线和断裂均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台湾山地的脊梁山脉为中央山脉。自东北部苏澳海岸附近起,最后纵贯 恒春半岛入海。全长约 320 公里。
山脉东部主要为片岩,主脊及其西部为轻 度变质的粘板岩(第三纪千枚岩、板岩、硬页岩、变质砂岩等)。其西北的 雪山山脉长约 180 公里,与西南玉山山脉相接;玉山山脉北与雪山山脉皆为 粘板岩。西为阿里山脉,其北段亦称加里山脉。再往西有丘陵、台地、盆地 相间错。基隆海岸有大屯、基隆等火山群分布(见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 高雄、凤山有大小不一的滨海平原,近代冲积层掩覆甚深。海峡东岸前缘滩 涂,即为台湾主要“海埔新生地”分布区。中央山脉东隔台东纵谷,有长约 150 公里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或东台山脉)。后者为夹有大量火山碎屑岩 的新第三系山地。所有东西诸脉组成台湾山系,其间多狭长谷地,为重要断 层线所经,尤以广 2~5 公里的东部大纵谷最为典型。 东部的海岸山脉最高峰新港山 1682 米。中央山脉高峰丛集区,北起南湖 大山(3740 米),南迄北大武山(3090 米),其间相去不下 200 公里,超过 3000 米和 3500 米以上的著名山峰簇聚,其中秀姑峦山 3833 米,马博拉斯山 3805 米。玉山主峰海拔 3997 米(旧测 3950 米),为台湾最高峰,亦为中国 东部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