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Taiwansheng)
位于中国东南海上。省境由大小 86 座海岛组 成(包括台湾岛及其近邻 14 座属岛,澎湖列岛 64 座岛屿及钓鱼岛列岛 7 座 岛屿)。主岛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广东两省遥对。西北部与大陆 海岸最近处距离约 140 公里,东北距琉球群岛冲绳岛约 600 公里,南距菲律 宾吕宋岛约 350 公里。全省面积约 3.599 万平方公里(1979 年起包括海埔新 生地近 38.85 平方公里)。其中,台湾本岛(不包括属岛及海埔地,见台湾 岛)为 3.578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 90%以上,是中国的第 1 大岛。澎 湖列岛面积 127 平方公里。除台湾岛外,以澎湖岛面积最大,约 64.24 平方 公里;次为兰屿、渔翁岛(18.20 平方公里)、绿岛、白沙岛(14.11 平方公 里),其余各岛面积皆在 10 平方公里以下,大多不足 1 平方公里,并多为无 居民的岩岛。 在全国各省区中,台湾省土地面积虽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0.38%), 但台湾诸岛分布水域范围甚广。省境四至点:南起北纬 21°45′25″(屏东 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北至北纬 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岸);西 起东经 119°18′03″(澎湖县花屿最西岸),东至东经 124°34′30″(宜 兰县赤尾屿最东岸)。海域所至,兼及东海、南海和太平洋,并因位处琉球 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之间,扼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要冲,在中国及东亚海疆 形势上至为重要。 台湾省目前辖 2“院”辖市(台北市、高雄市)、5 省辖市(基隆市、台 中市、台南市、新竹市、嘉义市)和 16 县。在全省各县中,以花莲县面积最 大,占总面积 12.9%,南投县和台东县次之。而澎湖县最小,仅占总面积的 0.35%。1990 年全省人口 2039.7388 万。 自然条件 台湾自然条件的显著特点是,①山地广,高差大;②高温、多雨、台风 频繁;③生物资源丰富。
地质与地貌
台湾与其南北邻诸岛弧同属环太平洋新褶皱带。经古生代晚 期开始生成的台湾地槽,几经演进,复经中新世海水升降和上新世造山运动 而进入岛弧形成阶段,地槽时代基本结束。但在更新世剧烈上升运动之后, 继续发生间歇性隆起,并由于东西侧压作用,岛上南北走向山脉更形高耸。 以中央山脉为主轴的台湾山地,其本身就显示岛弧的特点。 台湾省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3,低平地约占 1/3。 台湾岛为中国东部最高山岳分布区,玉山主峰海拔 3997 米(旧测 3950 米), 为台湾和中国东部最高点。全岛山系纵贯南北,主脊中央山脉位置偏东,基 本呈东北—西南走向,复背斜构造,自东而西包括 4 条大致并行的脉络,即: 中央山脉及其东侧以大断层和纵谷分隔的海岸山脉(亦称台东山脉);中央 山脉西侧为南北遥相联接的雪山山脉与玉山山脉及其西邻的阿里山脉。后者 外侧为丘陵或台地连接的山麓地带。再西,低降为向台湾海峡延展的宽狭不 一的冲积平原。台湾岛东部海岸山脉前缘大部分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 海。 台湾全省平原主要分布于本岛西部,农业利用条件比较优越,为省内重 要农耕区。以中央山脉脊线为东、西分水界,西面的平原、盆地依次有:兰 阳溪下游的宜兰平原,淡水河下游的台北盆地,凤山溪和头前溪下游的新竹 平原,乌溪(大肚溪)流域的台中盆地和彰化平原,浊水溪下游的大冲积扇 及自浊水溪以南经曾文溪等至高屏溪一带的冲积平原——包括嘉南平原、高 雄平原(亦合称为台南平原)和屏东平原,南北延续在 200 公里以上。在浊 水溪下游,东西宽约 40 公里的地带为全省最重要的平原区和耕地分布区。本 岛东部,在宜兰平原以南,越过大海崖区则分别为花莲平原和台东平原及其 间狭长的纵谷地带,南北延续约 180 公里,其平地规模和耕作利用条件均较 西部滨海平原逊色。 台湾属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震带组成部分,新构造运动强烈,多火山、 温泉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