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纺工业地理(geography of light and textile industries in China)
主要包括纺织、食品、造纸、日用陶瓷,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皮革、工艺美术品及手工业等几十个生产消费资料的行业。1949 年以前,中国为数甚少的纺织、面粉、卷烟、造纸等企业,集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及长江三角洲的南通、常州、无锡、苏州一带,脱离原料产地和消费布场,设备依赖进口。现今轻纺工业遍布全国。原有的沿海轻纺工业中心已改建成高中档消费品的生产、出口和科研基地,原来基础薄弱的内地和边远省区轻纺工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由于长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轻纺工业投资相对较少,建设缓慢。在布局上,目前主要轻纺工业仍然多分布在沿海省市,其产值约占全国轻纺工业总产值的近2/3。80 年代以来,中国轻纺工业正在加快发展,现已将沿海与内地的轻纺工业进行了适当分工,加强联合,协调工业布局,以适应轻纺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及消费需求上的区域差异。
纺织工业 至80 年代初期已发展成为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丝绢纺织、麻纺织、针织、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和化学纤维等8 大行业的工业部门。1990 年中国纯棉纱、棉布、蚕丝、丝绸、苎麻布产量均居世界第1 位,毛纺织规模居第3 位,化纤产量则居第4 位,并已成为世界第4 大纺织品出口国。上海和江苏省是中国大型纺织工业基地和最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基地。江苏省的纺织生产主要集中在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等城市。
①棉纺织工业。中国纺织工业的主干。1949 年以前,中国棉纺锭仅有500万锭,织布机6 万多台。上海、青岛、天津3 市的棉纺锭和布机占全国70%。1949 年后,在冀中、关中地区和江汉平原等产棉区建设了新的棉纺织基地。在苏、鲁、鄂、川、晋、湘、辽、皖等产棉省区建设了许多棉纺织厂。80 年代产棉区的棉纺锭已占全国的2/3,内地纱产量占全国纱产量的比重已由18%提高到43.4%。全国形成16 个20 万锭以上的大型棉纺织中心,其中上海拥有202 万锭,天津、石家庄、郑州、武汉各拥有50 万锭以上,北京、青岛、西安、咸阳、邯郸、济南、无锡、南通、重庆、沙市、广州各拥有20~50万锭。现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都有了棉纺织工业。
②毛纺织工业。1949 年以前,中国仅有毛纺锭13 万锭,其中90%集中于沿海城市,上海的毛纺锭约占全国的73.4%,西北羊毛产区几平没有近代毛纺织工业。50 年代开始在内蒙古的海拉尔、包头和呼和浩特,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甘肃兰州,青海西宁,宁夏银川,陕西咸阳,西藏林芝等地相继建设了毛纺织厂,逐步形成了以西北羊毛产地为中心的毛纺织基地,全国毛纺锭已发展到165 万锭,产毛区的毛纺锭约占全国1/2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