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如何运用地理电化教学手段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2-12-15 

在教学中,把幻灯、投影、电影、录相、计算机等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应用于教学过程叫做电化教学,也叫视听教学。把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应用于教学,是当代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地理教师已深刻地认识到电教手段的采用对实现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一、电教手段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电教媒体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利用它所传输的地理信息具有以下特点:

(一)直观性和广泛性

地理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电教媒体能根据教学的需要,把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远古到现代、从太空到地心、从本
国到世界、从自然到人文,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所学
的教材得到充分的感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加深了对所学教材的
理解和记忆。电教媒体表现的手法十分广泛,既可表现地图画面,说明地理
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结构和组合的特点,又可以活动画面表现地理事物
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与常规媒体相比,电教媒体所提供的信息
在数量上、真实性上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可变性和灵活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排解难点,在传输地理信息
时,需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途径、多层次的对地理事物进行全面观察的条
件。采用电教媒体所提供的地理信息,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灵活性:既可放
大、也可缩小;既可放慢、也可加快;既可夸大、也可取舍;既可分解、又
可组合。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微观及宏观的限制,可获得最佳学
习效果。

(三)程序性和逻辑性

地理信息的传输要符合地理知识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电
教媒体可使信息的传输有序化。可以分解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使信
息的输入按逻辑推理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
到整体,从而达到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一方面分散了难点、降低了
难度,便于学生接受。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输入是分步骤、有层次的,表现
了较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便于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对照、比较、分析、
综合、判断、推理,使学生学会对地理信息的加工方法,摸索地理信息的组
合形式,选择地理信息的最佳编码。即使学生学会地理思维的方法,促进了
智能发展过程。

(四)可视性和趣味性

电教媒体所传输的信息,一般都具有明亮的背景、清晰的画面、诣调的
色彩、有的还有连续活动的效果。加上声音的配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
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视性强,提高了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信息的传输效果。

83%,听觉占
11%。按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看,视觉为
81.7%,听觉为
54.6%。按记忆程度看,据三天后的统计光听记住
15%,光看记

40%,视听并用记住
75%。从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来看,眼最灵,俗语说“百
闻不如一见”。但视听结合效率最高,因为同一种信息即通过视觉,又通过
听觉,使视觉中枢与听觉中枢建立了对应的联系,输入的信息得到加强,有
力的控制了人的注意力,使之在一定的时间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因此能提高
学习效果。电教媒体正是把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教材转变为形象生动的画
面,又与教师的讲课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并使视听结合起
来,能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

因此采用电化教学能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质量,使学生能学得懂、记
得住。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速度,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坚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将能
大幅度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二、怎样运用各种电教手段

(一)幻灯投影的运用

幻灯与投影均起到一种光学放大的作用,能为教学提供背景明亮、画面
清晰、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比传统的直观图象更加醒目,便于观
察,由于画面较大,也便于教师指导,使学生得到统一的准确的印象。由于
幻灯和投影的设备简单、制片方便、易于掌握,便于普及,因此成为当前地
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电教手段。

1.幻灯的运用
幻灯能为教学提供静止的放大的画面,在地理教学中多用它表现真实的
地理照片,其中有卫片、航片,但更大量的是景观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地表
现了地理事物的外表形态和色彩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因距离遥远而难以直接
观察的,或因空间广大而难以尽收眼底的、或因发生在瞬息之间而难以寻觅
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地表形态、动植物生态、火山喷发、流星亮迹、城
市建筑、工厂外貌、农田景象等。

在课堂教学中以下三类教材宜用幻灯来辅助教学;

①地理事物的外部形态特点所形成的地理特征或外部形态变化所表现的
地理现象。如地表形态特征的确定,一方面可以根据地图的图例和符号来识
别,但更为直观的是采用航片、卫片和景观照片,可清晰地分辨地面的起伏、
相对高差、坡度陡缓,以此可以做为区分地形类型的主要依据。如山地和丘
陵均为地势起伏的地区,采用燕山山地和江南丘陵的航片,就能较好地表现
两者在外貌上的差异性:山地顶部高耸而丘陵顶部浑圆,山地坡度陡峻而丘
陵坡度和缓的特点。当然在建立了形象思维之后还应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
分析其表现这一差异性的手法。有的地理事物又是通过色彩的特点、亮度的
变化来表现的,如太阳活动是根据太阳大气层不同层次颜色和亮度的变化来
确定的。
四大人种是根据人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来区分的。尼亚加拉大瀑
布是以其白色的水帘显示了它的宽度、高度而表现了其落差大、水势壮阔的
特点。其他如根据各色服装来确定民族,根据土壤剖面颜色来确定土壤等等
内容,均适宜采用幻灯辅助教学。
③表现地理事物的组合并反映内在联系的多为某区域的综合景观图,如
“华北平原的棉田”一片,不仅表现了华北平原地势低平的特点,联系棉花
的生长条件,这说明这里土层深厚。同时也表现了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
业,地形类型与农业生产的部门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江南丘陵的茶园”又
表现出在起伏和缓的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经济林木,从土壤的颜色又表现了茶
树对酸性土壤的选择。
显示自然带的景观照片更是反映出植被、气候、动物、土壤之间的特定
组合,并表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热带雨林的景观照片,表现了植物
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参差错落的分层结构、植物种类繁多,反映了这一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植物繁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食物来源
丰富,应运而生的是大型食草类动物—大象,为适应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又
具有厚皮性的特点。

在使用幻灯时首先要解决幻灯片的来源,目前生产的灯片已有多套,上
自科学院地理所下至各省市电教馆。同时自己也可以积累一些典型的景观照
片,进行翻拍,以提高幻灯片的质量。其二是幻灯片的选择,内容必须是教
材重点、难点所涉及的,做为表现局部单个地理要素的幻灯片,必须是内容
单一,特征典型的。做为表现区域特征的幻灯片必须考虑画面要素的组合具
有显著的联系性,如表现瑞士首都伯尔尼的景观,可考虑商业一条街:琳琅
满目的钟表广告,比比皆是的钟表商店,鲜明地表现了该国钟表生产的地位。
又如选择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袋鼠的画面;可考虑背景为荒漠草原、育儿袋中
有小袋鼠的、正在跳跃奔驰的,这不仅表现了袋鼠的生态也表现了与其生境
的联系。在选择幻灯片时还要注意画面的清晰、美观、谐调。其三是在课堂
运用时必须与讲课密切配合,边讲边放,提出问题,突出观察重点以集中学
生的注意力,使幻灯片更好地发挥作用。

2.投影的运用
投影与幻灯比较,它的表现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它所提供的画面,多为
各类地图,特别是专题地图,还有其它地理图表、示意图、景观图等。从表
现形式上看多数为静止画面,也可制成抽拉、转动、波动等活动画面。从画
面的内容来看以地图类占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用图,包括教学挂
图和学生手中的地图册,综合性强,内容庞杂,在读图时容易产生载体干扰。
投影片可根据教材内容对地图所表现的要素进行选择、取舍,突出讲课需要
选取的部分,舍去了与教材内容无关的部分。简化了地图,突出了重点,因此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单一的分层设
色地图上舍去城市、交通、矿产、河湖等的分布和注记,同学们就能集中注
意力来分辨地形的类型、地势的高低、地表的形态和地形区的范围等。这类
专题地图还包括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和工业、城市等经济要素分布
图。还可以利用投影片是透明的,可以把它们叠置、复合在一起的特点,把
同一区域内两个以上的要素进行复合,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在地形和
水系复合图上,可观察出地势的倾斜方向和河流流向的关系,地表形态与水
系形状的关系、地形高差与河流流速的关系等。又如把农业分布图与地形图、
气候图叠置在一起,可以显示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光热丰富的平原地区
适宜种植谷类作物,在水分充足的丘陵山区又适宜发展林果业。

以下几类教学内容适宜采用投影辅助教学:

①投影片最为普遍的是用来表现各类地理要素的分布。一般是以政区图
为基础的,包括地形、水系、气温、降水、气候类型、各类资源、洋流、农
业区、农作物、工业区、工业中心、交通等分布图。除了表现地理分布外,
还可以利用投影对地图进行取舍、放大、夸张的手法,突出某地理事物、表
现它们的特征,如利用投影片表现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轮廓形状。如支流众
多的亚马孙河、海岸曲折的挪威峡湾等形状。还可利用投影进行区域地理的
教学,有利于总结区域特征及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区域特征应是该区
自然、经济要素特征的总和,在学习时既要了解单个要素的特点;又要揭示
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利用投影片既能分解又能组合的特点,把各要素分
别制成单片,分析各要素本身的特点,再复合在一起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
如讲中欧地区概述,可先展现中欧地区空白行政区图、看中欧位置、组
成、国家轮廓,并把这张图作为基图,再复合一张分层设色图,看中欧三大
地形区的分布、及地势倾斜方向。再复合中欧水系图,看河流流向与地形的
关系,并读出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等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名称。把地形、
水系单片打开,再复合中欧气候图,看气候区分布及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
气候的过渡特点——越向东、越向南温差越大,降水越有集中在夏季的趋势。
打开气候图复合铁路分布图、表现中欧对南北欧、东西欧的联系作用。并读
出柏林、华沙、维也纳等主要铁路枢纽的位置。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一
般都可把行政区图做为基图,每个要素都制成单片,再逐一复合。

②进行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时采用投影片十分有效。
一些复杂的成因利用投影片进行分解,以达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如分析
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可把南亚、东南亚地区分布图做为基图,用一张气压
带分布图(示意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和副热带高压)作抽拉
片,再有四张表示东北信风、东北季风、东南信风和西南季风风向的复合片。
此类分析方法还可用于非洲气候的成因、地中海式气候的成因分析;而抽拉片还可表示断层、地垒、地堑的成因;珊瑚岛中堡礁、环礁的成因等。

图.. 32欧洲降水量分布图

图),可把影响气候的因素画在一张盖片上,复合在年降水量分布图上。
可以看出欧洲大部分处于西风带,西风又经过了强大的湾流上空,变得更加
温暖湿润。由于低平的地势和曲折的海岸又有利于西风的深入,因此使欧洲
降水自西向东递减。在分析北美洲气候成因时也可采用,地形对气候影响十
分显著。

在总结某地区气候特征时,可用政区图做基片,把.. 1月、7月均温及年
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制成单片,分别复合其上经过观察分析概括
出气候特征。

③投影可以把教学需要的、有关联的图象组合在一起,以补充教材插图
和地图册的不足,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建立起完整的空
间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交通要道:苏伊土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
海峡、英吉利海峡等,为说明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示意图
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来,利用投影就可以很方便地把相关图象组合在一起。
既需要局部地区的放大图、观察它们本身的特点,又需要把它们缩小在世界
地图上看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以形成完整的空间概念。以巴拿马运河为例
(见图.. 33巴拿马运河图),从中美地峡图看运河分布的位置、所在的国家、
运河延伸的方向,联结的海洋。从巴拿马运河区图看运河道过的天然水域通
加湖正是巴拿马陷落带,从世界航线图上可表明运河位于南北美洲之间,是
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缩短了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之
间的航程。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既认识了巴拿马运河的地理分布,又认
识了它们空间联系。

在学习地形特征时,分层设色地形图是了解一个地区地形的基础,但有
时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势的起伏状况,坡度的陡缓,而过程图又
能起到了解地形成因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对
于全面了解一

图.. 33 巴拿马运河图

个地区的地形特征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南极洲地形时,仅
采用地图册的南极洲图,不足以树立起地势高,冰层厚的概念,利用投影可
以把以下几幅图叠置组合在一起:基图为南极洲冰层覆盖图、表现.. 90%以上
的地区被冰雪覆盖,盖片(1)为南极洲等高线分布图,表现了南极洲的海拔
高度、地势特点、陡缓情况(边缘等高线最密、地势最陡)。图.. 34盖片(2)
南极洲剖面图,表现冰层厚度、冰盖形状、冰层下的地形,较好地表现了南
极洲的地形特征。把地形图与剖面图相结合,还适用于有纵列地形区分布的
地区,如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我国东北地区及台湾省的地形教学均可
参考。

④投影还可以把同类的地理事物集中和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观察,并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综合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教材的横向联系,提高
了教材的整体性。比较简单
图.. 34盖片(2)南极洲剖面图

如四大岛(格陵兰岛、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马达加斯加岛)面积
大小的比较(见图.. 35上)、国家轮廓形状特征的比较(见图.. 35下),采用
投影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又如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似的地区进行气候类型的比较,以总结气
候分布规律,也可采用投影的方法,最

S形靴形兔形象形狭长形

(越南)(意大利)(朝鲜)(泰国)(智利)

图.. 35面积和形状的比较

好的办法是把两个需要比较的地区重叠起来。比如把东西两半球图重叠
在一起,比较东半球亚欧大陆和西半球北美洲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相似
性。通过比较可以把北美洲大陆看成是亚欧大陆在西半球的缩影,从气候类
型的分布来看,西岸似欧洲,东岸似亚洲,气候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就找
到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规律。

通过投影可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确定
气候类型;根据河流流量过程线,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也可采用投影表格
进行综合比较,如比较原煤和石油作为能源的优缺点,可采用表格式投影片、
供学生分析讨论。

原煤石油
用途固体燃料:用于锅炉燃烧
(供热、发电)
液体燃料:用于锅炉燃烧(供
热发电)、内燃机燃烧
发热量5000千卡
/公斤10000千卡
/公斤
燃烧效率90%以下98%以上
造成的污染10进入大气,并有
SO
2、
NO2、
CO
2等废气;开采时
占地多、严重污染环境
燃烧后有
1%的烟尘,有
SO
2、
NO2、
CO
2等废气含量大;开采
时占地少,用油罐储存,污染
环境较轻。
世界储量约
200000亿吨1000多亿吨
年开采量近
40亿吨近
30亿吨
开采露天、地下陆地、海域
运输散装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为主

⑤利用投影可以复合或遮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根据教学
需要,提供学生思考的画面,再提出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已知的地理概念和
原理推导出新的地理知识。如确定气旋、反气旋的气流运行方向,学生可采
用影响风向的因素进行推理,首先展现高气压、低气压分布图提出问题: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气流向什么方向运动?复合盖片〈1〉向心和离心箭
号后再提出问题进行第二次推理:假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共
同作用下大气将怎样运动?复合盖片〈2〉顺时针和逆时针箭号再提出问题:
在受摩擦力的影响下大气怎样运动?进行第三次推理,并复合盖片(3)气旋、
反气旋气流方向箭号,最后总结在北半球气旋反气旋气流的流动规律。

i)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并配合深
入浅出的讲解和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学生明确放片的目的。
ii)投影的内容要紧扣教材,与教材重点、难点密切配合,要控制数量,
提高质量。
iii)一节课使用投影的步骤、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次数都要统筹安排,
恰到好处。

iv)要与其他教具配合使用,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二)录像和电影的运用

录像和电影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们均能传送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同
时用图象和声音两种媒介传递地理信息,使学生同时用视听两种器官接收信
息,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声画同步又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
些都是幻灯和投影所不能及的。录像和电影所表现的是大量的真实的、学生
难以亲眼目睹和亲自感受的地理事实材料。特别是各种活动着的景观和地理
演变过程,录像和电影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观的表现了地理特征、
揭示了地理成因。录像和电影既可以选择最为典型的事实材料,又能通过特
技手法和动画效果,帮助学生掌握教材重点,顺利地解决教材难点。

录像和电影在效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电影的放映必须有固定的场
地,要掌握一定的放映技术,这都是一般学校和教师所不能及的,而录像设
备的使用和教材的制作则比较方便,因此录像比电影更容易普及。

以下教学内容适宜采用录像和电影辅助教学:

1.显示各种活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如天体运动、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运动、
板块运动、地表形态的变化、动物生态、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状况等。其
中有的属宏观范畴,范围广、空间大,人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有的无法
直接观察,是借助于某些手段建立的假说;有的属距离遥远不能身临其境。
因此录像和电影采用动画、模型、实验等手段来摸拟、表现了它们的运动。
如地壳运动发生在地下,是我们不能直接观察的地理现象,而影像采用了动
画的手法,展现了水平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了弯曲形变,形成褶
皱的过程。而对地球的运动,影像则采用了用电动模型进行演示,形象地表
现了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进行着公转。公转的地理意义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困
难之处在于没有建立地球在公转时的运动状态的空间概念,通过模型的演
示,地轴的显示,说明了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倾斜方向不变,黄
赤交角的空间概念也就随之建立起来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原因也迎刃
而解了。大气的运动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感观现象,教学影片“中国的季
风”利用了实验室一系列实验,形象地表现了大气运动的状况、海陆热力性
质的差异。这些内容对于尚未学过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十分抽象。电影中巧
妙地安排了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的砂、水光照实验,表明了砂、水热力性质的差异。又通过烟迹的运动,形象而生动地显示了发生在砂、水上空空气的热
力环流,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具体化了,由此而迁移到陆地海洋之
间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

录像和电影还可以表现活动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表现生态系统内
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又如表现工农业生产中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和联系
等。

2.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理事物
录像和电影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地区去观察地理事物,提
供感性材料。如对某地理要素从本身的特点到分布及利用进行全面综合的描
述。“我国的森林资源”一片对森林既为人类提供木材,为发展造纸及建筑
材料等工业提供原料进行了全面展现,又强调了森林的环境效益,特别演示
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镜头还扫过了我国东部地区,展示了从热带、
亚热带、温带到亚寒带的四大林型,也说明了我国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现
状,包括各种各样的滥砍滥伐、火灾病虫害等带来的危害,以及保护措施,
并总结了典型经验。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观察和认识森林
资源,快速了解和掌握了观察对象的全貌。

又如对一个区域内自然人文综合特征的描述、录像和电影可以选择本区
域内最典型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并表现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如译制片“北
美洲”就采用了旅行的方式,以地形为骨架由西向东,从自然到经济进行了
综合描绘。使学生既看到了不同区域的景观特色,又看到了各有侧重的经济,
从人类活动又了解了各地不同的风俗民情,真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3.录像和电影还适合表现需用声音配合才能加深理解或记忆的教材
内容
许多地理现象发生时都是有声音的,如激流和瀑布、海浪与风暴、火山
爆发、强烈地震、动物的叫声、城市中的噪声等。比如在讲解“长江”一节
教材时,若能节选录像片“话说长江”的某些片断,教学效果极佳。该片主
题歌混厚而雄壮,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长江上游的
许多段落江水奔腾咆哮、水声如雷、白色的浪花飞溅而起,配之以解说员富
有情感的解说,使声、色、情完美的结合,表现出长江水势壮阔的磅礴气势。
又如表现冬季风势力很强,画面表现冬季风盛吹时,全树摇动、微枝折毁的
景象,又配之以凄厉呼啸的风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采用录像和电影来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它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地
理事实材料,这不仅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眼
界。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前专门为地理教学拍摄的电影片和录象片数量都是有限的,但可以从
一些科教片、“祖国各地”、“世界各地”、“动物世界”等影视片中进行
摘录和精选。在选择时也和幻灯片一样,要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放映时要加
强指导,要带着问题看片。放映中指出要点,放映后要进行讨论和总结,特
别注意与其他电教手段和常规手段配合使用。

计算机是能够接收和存储信息,执行指令并提供处理结果的机器。目前
在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微机,在辅助教学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微机能为
教学提供多种图象,包括地图、示意图、各类图表等,而且图象显示是按顺
序分步骤的。比如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范围和组成,先勾划出地区范围,
然后再一个省区、一个省区的显示。比如显示长江,从源头开始,沿河道逐
渐显示直至河口,还可根据需要逐步展示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
划分等等事实材料。这种图象的显示优于投影,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
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微机还能按教学需要显示各种组合图象,如地图与
剖面图的组合,与示意图的组合,在讲解黄河下游河流特征时,可把下游分
布图、河道剖面图、动态示意图等组合在一起,说明地上河的成因及特点。

微机还能摸拟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运动过程,所产生的图
象类似动画的效果。如太阳系中主要成员的绕转运动,其他天体的运动,地
球的运动,地壳运动,褶皱与断层的形成过程等等。

微机显示的图象和文字,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观察图象的目的性更
为明确。

利用微机还能进行人机对话,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通过微机
可表现答案正确与否。一方面加强了自学,另一方面也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
则。同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程序,使学习效率得到
提高。

但微机应用于地理教学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开发的软件数量太
少,软件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其次是提供的图象不够逼真,与客观存在的地
理事物存在差距,而且屏幕的分辨率较差。

目前许多中学利用微机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较为成功的
是利用复习性软件(或称题库)进行中考和高考练习。学生利用题库查询自
已复习中的漏洞和存在问题,而且答案正确与否,马上就可以得到反馈,教
师也免去了阅卷之苦,减轻了负担。

三、运用电教手段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要图形式,要讲求实效

从地理教学实际出发,所选择的电教软件必须紧扣教材、与重点、难点
有关的就选择,选择的软件必须发挥作用,不要变成电教“表演课”。

(二)视听与思考密切配合

要明确视听的目的,不是单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是为了形
成形象思维,并向抽象思维转化。因此电教课不是感性材料的堆砌,必须与
思考密切配合。

(三)各种媒体配合使用

各种媒体都各具所长,教学包括许多环节和步骤,需要多种媒体配合,形成最优化的组合,以加强学习效果。如幻灯长于表现真实的典型的景观,
投影适宜表现各类简化的地图,而录像的优势又在于表现运动中的地理事
象。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下面以黄河中下游五省二
市的概述为例说明对媒体的选择。
媒体选择视听重点
明确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的组成位置和范围
投影看五省二市空白政区图及黄
河流域
教学挂图看本区轮廓及在全国的位置
明确本区主要地形区教学挂图找出主要地形区: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明确黄土成因录像
(黄土高原节选)
看黄土风积过程
明确黄土特点、水土流失
的原因流失后的地表
录像看疏松性、直立性无植被的裸
地被暴雨冲刷及地表特征
黄土标本看粉砂质

教学目标媒体选择视听重点
明确渭河谷地成因及秦岭
北坡的华山大断崖
抽拉投影片看秦岭平原的升降关系
幻灯华山西峰的陡坡
明确华北平原范围及平原
特点
教学挂图华北平原界线,与东北平原特
点相比较
幻灯通过华北平原麦田看平原开
阔平坦
明确山东丘陵低山的分布
及特点
教学挂图从地形图颜色看起伏山丘的
特点

(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编制高质量的电教教材,确定符合学生接受的信息量,选择适当的电教
媒体,要作到演播适时,讲解恰当。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电化教学
  • 上一篇: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地图的运用
  • 下一篇:如何自制地理教学投影片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