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活动在近几年高考中一直为高频考点,主要考查风沙活动的沙源、条件、危害及措施。对易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特征考查风沙活动情况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治理等知识点。
风沙活动,就是大风作用于干燥的地表所引起的一系列物理现象。通常是颗粒细小的沙尘飞入大气之中,处于悬浮状态,同时受到大气的空间运动的影响。由于强弱不同,沙尘借助于高空气流移动到数十公里、数百公里、数千公里、数万公里以外。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暴是比较强烈的风沙活动。
一、风沙活动成因
1.物质条件——沙源
(1)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沿海地区的沙滩或沙丘。
2.动力条件——大风
(1)该地所处区域的大气环流(风带或季风)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远近。
(2)该区域的地形特征——常见会加强风力的地形:
①平坦的地形。如广阔的平原或湖泊,没有阻挡。
②山地中的峡谷或河谷(峡谷或河谷与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
③面积广大的湖泊或海域。
(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干燥;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4)植被稀少,缺乏植被保护。
二、风沙活动的危害
(1)填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侵蚀:各种交通、建筑设施。
(3)摧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4)污染: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混浊,危害人体健康。
(5)沙尘:形成沙尘天气,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三、风沙的防治措施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