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 分布 | 形成 | |
A | 赤道低压带 | 南北纬5°之间 |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北纬30°附近 |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
E | 副极地低压带 | 北纬60°附近 | 近地面气流上升 |
G | 极地高压带 | 极地地区 |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 |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七个气压带 |
, ,
风带 | 分布 | 风向 | |
B | 东北信风带 | 赤道~30°N | 东北风 |
D | 盛行西风带 | 30°N~60°N | 西南风 |
F | 极地东风带 | 60°N~90°N | 东北风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六个风带 |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名师提醒
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
(2)分布
时间 | 原因 | 陆地 | 海洋 |
7月 |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 高压中心 |
1月 |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 低压中心 |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季风环流
(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
(2)分布及成因
①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南亚季风区
名师提醒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最典型的季风区。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降水
①低压带的影响
)→→
②高压带的影响
→→
(2)影响气温
名师提醒
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
低纬→高纬:气温变低,降水较多
高纬→低纬:气温变高,降水较少
(2)影响海陆间的气流运行
海洋→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
陆地→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4.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
(2)典例
①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荒漠景观。
②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常绿阔叶林景观。
③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草原南北枯荣季节相反→食草动物迁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