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17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栏目:地理备课资料 2024-02-12 

考点17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022·辽宁卷)一般情况下,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相对温暖期沉积了黄土状沉积物。下图为沉积剖面及其所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断剖面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大致经历了( C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2)砂质沉积物的来源主要是末次冰期的( B )
A.海岸沙                                                      B.河流沙
C.洪积物                                                      D.冰碛物
解题关键 相对寒冷期沉积砂质沉积物,相对温暖期沉积黄土状沉积物;气温高,海平面上升,气温低,海平面下降。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B→C沉积物由黄土状沉积物变为砂质沉积物再变为黄土状沉积物,砂质沉积物为寒冷的冰期沉积物,黄土状沉积物为温暖的间冰期沉积物,冰期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间冰期气温较高,海平面较高,A→B→C层形成过程中海平面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C正确。第(2)题,据材料“在风力搬运作用下,我国北方某海岸在末次冰期中的相对寒冷期沉积了砂质沉积物”可知,砂质沉积物来自陆地,不来自海洋,A错误;图示区域位于沿海,河流将风力搬运的沉积物再次搬运到沿海,B正确;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山麓等洪水多发区,海岸地区一般洪水发生较少,C错误;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冰川活动较多的地区,海岸地区冰川活动较少,D错误。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冰川
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堆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堆积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不同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角度1 风沙与流水地貌
(2021·湖南卷)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D )
A.3月、5月                                                B.9月、7月
C.8月、6月                                                 D.5月、9月
解析: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冬春多大风,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到5月份达到最厚,加上该时段河水少,侵蚀作用弱,故可推出L月为5月;因为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风积物厚度减少,故M月应为9月份,D正确。
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河流由南向北流动,南部位于河流上游,河水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流水侵蚀大于沉积,①正确;河道宽阔,北部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上游带来的泥沙到下游河道沉积,河道变窄,④正确。故选B。
角度2 喀斯特地貌
3.(2020·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具有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故选A。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
  • 上一篇:考点16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
  • 下一篇:考点18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