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7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3-14 

考点76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021·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 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2231T137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解题关键 确定图示区域的气候、地势,根据谷地、坡面与坡顶的水热条件、土壤条件不同分析植被类型;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退耕还林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进而分析植被数量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热条件分析适宜的植被类型。
答案:(1)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谷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率高,土壤肥沃,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坡面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本植被为主。
(2)退耕还林还草导致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森林大量吸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资源短缺;坡面含水量下降,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使蒸发加剧,土壤变干,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3)植被合理配置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水土资源分布的差异,谷底水土资源丰富,以林地为主;山坡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应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山顶水热较为缺乏,应以耐寒、耐旱的草本和灌木为主。
解析:第(1)题,读图2可知,该区域谷底为落叶阔叶林,坡地为疏林草原,顶部为灌木和草本,落叶阔叶林到疏林草原主要是水分的差异,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阔叶林的生长;坡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丘陵顶部,水热不足,分布有耐寒和耐旱的灌木丛以及草本。第(2)题,该地土壤干燥化是从退耕还林还草之后才出现的,首先应从坡耕地变为林草地入手,一方面,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导致土壤含水量下降;另一方面,山坡陡,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较低,蒸发量大,不利于森林的生长,森林退化;森林的郁闭度较低,加剧蒸发,使林地土壤干燥化。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分布应因地制宜,谷底水热条件好,应布置落叶阔叶林;坡地水土流失严重,蒸发量大,应布置郁闭度高的草本,一方面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减轻土壤干燥化;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土壤贫瘠,所以应布置耐寒、耐旱的灌木和草本。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287B194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287B195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 适用地段 效果
固沟工程 建淤地坝 沟谷地段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修小水库
营造防护林
护坡工程 封坡育林育草 缓坡地段 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修筑水平梯田
保塬工程 平整土地 部分塬面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营造防护林网

(2)农业技术措施
适用地区 主要措施 目的
耕作区 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发展生产
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以及喷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

(3)生物措施
森林、草地具有蓄水保土、护坡、固沟、保塬等功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生物措施,如下表所示:
地区 措施 目的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地表植被
有条件的地区 大力植树种草,实行乔、灌、草结合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防止暴雨对表层土的冲击

角度1 水土流失的成因、过程及危害
1.(2023·山西省运城市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枣庄沟流域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属于黄河的三级支流范围,区内年降水量大约478毫米,7—9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3%。在1999年退耕以前,该地水土流失严重。调查发现,在退耕15年后,该地植被生长状况良好、覆盖度高,以草本为主,灌木和乔木分布较少。从峁顶到坡下,土壤颗粒逐渐变细,黏粒含量逐渐增多,坡下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生物量最多。图1示意枣庄沟位置,图2示意该流域内5个不同部位的位置。
2287B196
(1)从气候、地形、植被角度分析枣庄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指出枣庄沟流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分析枣庄沟坡下生物量多的水分和养分条件。
答案:(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坡度大);植被破坏严重,水土保持能力较差。
(2)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高;地形起伏度加剧,沟壑加深;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降低;气候趋于干旱,温差增大。
(3)海拔低,水分条件较好;地势较为平缓,利于坡面径流挟带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土壤颗粒较细、黏粒含量多,保水保肥能力强。
角度2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2020·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2~4题。
2222DLF272
2.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更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正确,A、D错误;两种模式都注重防治水土流失,B错误。
3.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B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解析: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故选B。
4.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C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①错误;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④错误;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故选C。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上一篇:考点75 荒漠化问题
  • 下一篇:考点7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