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考点88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3-14 

考点88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020·浙江7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发生了一次污染天气过程。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此阶段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日期 站点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 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从地形类型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
(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污染天气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成因。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解题关键 污染天气的特点从污染持续时间和强度等角度阐述,自然原因从风向和地形两方面分析。注意从能源利用角度回答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答案:(2)特点:污染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成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
(3)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优化用煤结构,增加二次能源使用;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集中供暖,改进能源利用方式。
解析:第(1)题,据图中等高线判断,河南西部海拔最高在1 000米以上,西部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比较密集;东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因此河南省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区域,图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区域等高线稀疏,是平原地区,因此从地貌类型看,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第(2)题,空气质量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反之越差。此次污染过程,表中11月28日至12月5日,安阳每天空气质量数值均大于南阳,说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南阳污染程度较轻。冬半年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大气污染较重,河南北部邻近山西、河北,冬季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据图可知,安阳邻近这两个省份,冬季西北季风将污染物带到安阳,安阳受到的污染较重;而南阳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且距离山西、河北较远,因此受到的污染较轻。第(3)题,题目要求从能源利用角度回答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矿物能源的利用,由图可知,该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应该优化用煤结构,可以将其集中转化成二次能源,减轻污染;发展科技,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冬季北方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减少污染范围,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可以采取发电厂废热供暖等;开发新能源,增加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如太阳能、风能等。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287B240
2.环境问题的危害
(1)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①供给服务功能下降,使人类难以获得足够的自然资源,导致自然资源稀缺甚至枯竭。
②调节服务功能失常,使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加剧,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
(2)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
②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③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
3.环境问题的解答方法
角度 关键词语 分析思路
类型、
表现与
分布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与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成因
分析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②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种;开发建设不当;等等
后果与
危害
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减少、生命财产损失等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或危害包含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破坏及生命财产损失
解决
措施
治理污染、恢复植被、生态保护、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等 环境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方式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能力
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角度1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措施
(2022·浙江6月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图。读图,完成1~2题。
2287B241
1.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 )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
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解析:据材料可知,该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对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使用药物,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没有减少土地占用面积,B错误;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污水处理能力也有季节差异,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工湿地系统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净化,速度较慢,D错误。
2.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B )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
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
解析: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敌而迅速繁殖,抢夺其他生物生长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或其他物种灭绝,A错误;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可提高湿地涵养水源能力和自净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生态环境保护,B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可能导致水污染加剧,C错误;清除全部河滩,河床裸露,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
角度2 环境问题危害
3.(2019·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p283-1-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示意图二遍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由题意可知,修建的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城市污水流向了伊利诺伊河,因而会减少流入密歇根湖的污水量;但流入伊利诺伊河的污水在增加河流水量的同时,也加大了河流的污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的渗漏会导致周边地区及下游的污染;同时密西西比河与密歇根湖的连通,会引起河流与湖泊中生物的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环境问题
  • 上一篇:考点87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 下一篇:考点89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