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22·山西省太原市三模)下图示意1961—2020年伦敦市与英国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以1961年为基数100)。据此完成1~2题。1.1961—1981年,伦敦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迁入量减少
D.人口迁出量增多
解析:由图可知,1961—1981年伦敦市人口数量减少,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主要原因是市区人口外迁,D正确;英国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较低,人口出生率变化不大,A错误;英国人口死亡率较低,变化不大,B错误;伦敦市区人口以迁出为主,C错误。
2.与全国相比,2011—2020年伦敦市( C )
A.人口增长率较低 B.老龄化较严重
C.劳动力比重较高 D.人口密度较低
解析:与全国相比,2011—2020年伦敦人口增长较快,出现了再城镇化现象,吸引大量劳动力进城,C正确;人口机械增长率较高,A错误;老龄化程度减轻,B错误;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人口密度增大,D错误。
(2022·山东省淄博市一模)某研究团队对上海市2000年以来“市场购房”(通过市场取得住房且有产权)和“市场租房”(通过市场取得住房但无产权)两类居民的居住地空间变化及职住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在科学选定调查社区后,随机抽样开展问卷调查,最后获取有效样本512份。调查分析发现,“市场购房”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增大,“市场租房”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减小。下表为该调查中两类住房性质居民搬迁前后居住地空间变化相关数据。据此完成3~4题。
居住地空间变化 | 市场购房 | 市场租房 | |||
搬迁前 | 搬迁后 | 搬迁前 | 搬迁后 | ||
居住地空 间位置占 比/% |
中心城区 | 19.93 | 0 | 14.29 | 0 |
近郊区 | 47.27 | 54.80 | 59.52 | 60.71 | |
远郊区 | 32.80 | 45.20 | 26.19 | 39.29 |
3.“市场购房”居民多选择在郊区购置新房,主要是因为郊区( C )
A.就业机会更多 B.住房类型多样
C.房价相对较低 D.自然环境优美
解析: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就业机会较少,A错误;居民多选择在郊区购置新房与住房类型多样无关,B错误;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地价低,有产权的房价相对较低,因此,居民多选择在郊区购置新房,C正确;“市场购房”居民购置新房,更加关注房屋的产权,环境优美对其在郊区购置新房的影响不大,D错误。
4.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在该调查总样本中比重明显上升的职住类型是( A )
①在郊区居住并在郊区工作的“市场租房”居民 ②在郊区居住而在中心城区工作的“市场购房”居民 ③在中心城区居住和工作的“市场购房”居民 ④在中心城区居住而在郊区工作的“市场租房”居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中心城区“市场租房”居民居住地空间位置占比由搬迁前的14.29%,下降至搬迁后的0,远郊区“市场租房”居民居住地空间位置占比增加明显。该变化使“市场租房”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减小,故说明在郊区居住并在郊区工作的“市场租房”居民,在该调查总样本中比重明显上升,在中心城区居住而在郊区工作的“市场租房”居民比重降低,①正确,④错误;中心城区“市场购房”居民,居住地空间位置占比由搬迁前的19.93%,下降至搬迁后的0,近郊区、远郊区“市场购房”居民居住地空间位置占比增加明显。该变化使“市场购房”居民的平均职住距离增大,故说明在郊区居住而在中心城区工作的“市场购房”居民,在该调查总样本中比重明显上升,在中心城区居住和工作的“市场购房”居民比重降低,②正确,③错误。故选A。
(2022·湖北省联考)交通环岛(也称转盘)是由环形车道和一个中心岛组成,任何一个方向来的交通流量进入环岛后,均需绕环岛的中心圈以单一方向旋转行驶,直至转向所需的行驶方向而离开。上地村原位于北京市城郊接合部的边缘,如今已成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上地环岛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2011年被彻底拆除。据此完成5~7题。
5.20世纪80年代,上地环岛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C )
A.减少车辆通行 B.减少土地占用
C.提高通行效率 D.保护行人安全
解析:环岛不需要设置信号灯,因此车辆无须停留,减少了因信号灯造成的等待时间,可提高通行效率,C正确;交通设施建设不可能是为了减少车辆通行,A错误;环岛占地面积较大,B错误;环岛交通增加了行人过街的危险性,D错误。
6.交通环岛中心适宜建设( D )
A.加油站 B.购物中心
C.儿童游乐场 D.景观雕塑
解析:环岛交通流量大,是宣传城市的重要窗口,适宜布局城市地标性塑像或绿地,D正确;环岛中心周围车流量大,且无法停留等待,不适宜建设各种商业或服务设施,A、B、C错误。
7.2011年上地环岛被拆除,主要是因为环岛处( B )
A.地价上涨快 B.交通拥堵严重
C.车流量减少 D.热岛效应明显
解析:由材料“任何一个方向来的交通流量进入环岛后,均需绕环岛的中心圈以单一方向旋转行驶,直至转向所需的行驶方向而离开”可知,交通环岛适用于车辆不多的情况,随着城市交通量增加,一旦超过环岛的临界流量,车辆通过率就会降低,甚至成为交通障碍。上地村原位于北京市城郊接合部的边缘,当时车辆不多,现在已成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核心地带,交通流量增大,任何一个方向的交通流量都经过环岛,造成交通拥堵严重,需要拆除,B正确。
(2022·安徽省淮南市二模)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下图示意西安7月份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据此完成8~10题。
8.观测时段内,城市热岛强度( A )
A.夜强于昼 B.夜向昼加强
C.中午最强 D.日出最弱
解析:据图可知,白天城市热岛强度小,夜间热岛强度大,A正确;夜间向白天过渡,热岛强度减弱,B错误;热岛强度中午最弱,日出前后最强,C、D错误。
9.夜间西安城区温度高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B )
A.郊区夜间储存热量多
B.城区白天储存热量多
C.城区风速大,散热快
D.郊区风速小,散热慢
解析: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城市比郊区多,储存的热量也多,夜间由于建筑密集,风力小,散热慢,降温慢,所以城区夜间温度高于郊区,B正确;郊区人口少,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热量少,导致夜间储存热量少,气温较低,A错误;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和桥梁使风速降低,热量不易散失,C错误;郊区风速大,散热快,D错误。
10.缓解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合理措施有( C )
①实现郊区城镇化 ②改善城区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机动车数量 ④增大城区建筑物的高度
A.①③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强,主要是市区人口密度大,人为排放废热多,因此实现郊区城镇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①正确;改善城区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轻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降低城区气温,②正确;随着人口增加,需求增加,减少机动车数量不现实,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工具废热排放,③错误;增大城区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区风力减弱,气温升高,加大城市热岛强度,④错误。故选C。
(2022·福建省南平市三模)就业中心是指就业密度显著大于周边的地区。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具有缩短通勤时间和距离的潜力,即通过在外围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原本可能通向中心地区的长距离通勤,以此提高通勤效率。下图示意2017年杭州就业中心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通勤效率最高的模式是( C )
A.aB.b C.c D.d
解析:读图可知,a向心型是单中心空间结构的通勤模式,通勤效率低,A错误;b离心型是指外围中心具有更强吸引力,能吸引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通勤效率低,B错误;c交叉型是指居民前往就近的中心工作,长距离通勤较少,通勤距离最短,通勤效率最高,C正确;d错位型是指居民未前往就近的中心工作,有更多中心地区的居民到外围中心工作,外围地区的居民到位于中心地区及其他外围的中心工作,通勤距离最长,通勤效率低,D错误。
12.此阶段杭州通勤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河流的阻断作用
C.职住空间不合理 D.交通成本过高
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此阶段杭州就业中心数量较少,且较集中,因此有部分的居民不得不长距离通勤,职住空间不合理,导致居民长距离通勤,从而通勤效率低,C正确;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会直接影响就业中心数量及分布,有可能产业结构单一但有多个就业中心,A错误;河流穿过市区,对城市交通通畅性起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就业中心足够多,对通勤效率的影响就不大,B错误;交通成本高,则居民会更不愿长距离通勤,更易选择就近就业,D错误。
13.杭州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包括( B )
①鼓励小汽车通勤 ②增加就业中心数量
③增加租赁房源 ④提高城市等级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提高通勤效率的措施中,若增加小汽车通勤则易导致交通拥挤,应提倡公共交通出行,提高出行效率,①错误;若增加就业中心数量,合理化职住空间分布,或增加就业中心附近的租赁房源,让居民就近上班,将大大提高城市通勤效率,②③正确;提高城市等级,提高的是城市服务范围,服务等级及服务的种类,对于交通的通勤效率不直接产生影响,如果城市规划不合理,可能带来更大的城市问题,④错误。故选B。
(2022·河北省部分名校联考)街道峡谷是指两侧有较连续建筑物的狭长街道。道路、建筑、绿地的布局对街道峡谷不同区域PM2.5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合肥市冬季盛行东北风,PM2.5浓度易超标。下图示意合肥市某街区街道峡谷的两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位置。据此完成14~15题。
14.与乙监测站相比,甲监测站PM2.5浓度更高,主要是因为甲监测站( C )
①上风向建筑空旷 ②接近交通路口
③下风向建筑较高 ④远离公园绿地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材料“合肥市冬季盛行东北风”可知,甲地上风向建筑物高大,风力的削减作用强,导致甲处风速减小,污染物难以扩散,PM2.5的浓度较大。而乙处上风向较为空旷,风速较大,利于污染物的扩散,PM2.5的浓度较小,①错误;甲监测站位于道路交叉口,汽车尾气多,②正确;合肥市冬季盛行东北风,甲监测站下风向有高大建筑阻挡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易集聚,因此PM2.5浓度更高,③正确;据图可知,甲、乙两监测站与公园绿地的距离接近,且都有建筑阻隔,公园绿地对乙监测站空气的净化作用也较弱,④错误。故选C。
15.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街道峡谷应( A )
A.平行于盛行风向布局
B.顺风向建筑高度依次升高
C.垂直于盛行风向布局
D.降低街道两侧土地利用率
解析:街道峡谷平行于盛行风向布局有利于形成城市通风廊道,加快污染物的输送,改善大气质量,A正确;顺风向建筑高度依次升高,会使污染物集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B错误;垂直于盛行风向布局会导致风力受阻,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错误;合肥市为省会城市,降低街道两侧土地利用率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不符合实际,D错误。
二、综合题
16.(2022·福建省泉州市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图1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2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位置。
(1)据图描述1950—1980年期间墨尔本城镇化的特点。
(2)分析20世纪80年代雅拉河沿岸港口地带成为墨尔本重点改造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在生态规划理念指导下,墨尔本中心城区改造重点推行“步行城市”建设的原因。
答案:(1)市中心空洞化(城市中心区人口比重下降);郊区城镇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
(2)位于市中心,位置优越,有大量闲置厂房和土地临近河流和港口,交通便利;原有基础设施完善;临近河流,环境条件优越(利于景观改造)。
(3)减轻老城区交通拥堵;有利于休闲产业(促进零售休闲等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放慢生活节奏;老城区原有的道路系统较狭窄;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绿色出行,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17.(2022·重庆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约105平方千米,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新城,建成区面积扩展至1.2万平方千米,至此巴黎大都市区形成,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20~30千米。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大都市区内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巴黎市中心区主要发展高附加值工业和服务业,外围新城则布局大量工业、零售网点以及物流配送机构,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图1示意1965年以前巴黎城区形态,图2示意1965年以后大都市区形态。
(1)分别说明1965年以前及以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简述建设通达性良好的交通网络对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有利影响。
(3)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请从巴黎城市规划中的下列措施中,任选一个说明该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
措施:①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②都市区不同职能城市形成分工协作格局。
答案:(1)1965年以前:在塞纳河两岸,巴黎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或集中团块状向外逐渐扩展。1965年以后: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岸和主要交通线建设五座新城,巴黎大都市区以巴黎市区为核心呈多中心布局。
(2)影响:为不同人群出行提供方便的选择和衔接(或节省通勤时间);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3)①作用: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为市民就近游览休憩提供场所;改善环境和提供新鲜农产品。或②作用:疏解了巴黎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或控制了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加强了巴黎中心区高级服务功能在城市中心的集聚,扩大了其辐射的范围;(每个新城)引进中心区的工业和服务配套设施,并为迁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在自身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郊区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