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2022·河南省开封市联考)苏通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如下图所示),是淮南—南京—上海1 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起于长江南岸(苏州)引接站,止于北岸(南通)引接站,2017年6月28日开始施工,2019年9月26日投运。苏通长江过江工程原本采用架空跨越过江方案,跨越5千米宽的长江,可研方案主档跨距2 150米,需在长江建设多个跨越塔(塔高约346米),但该方案没有通过。据此完成1~3题。1.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开工时,所处河道( A )
A.水位较高 B.含沙量小
C.流速较慢 D.凌汛频发
解析: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位于长江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28日长江下游整体处于汛期,工程所处河道水位较高、流速较快、含沙量较大,未产生凌汛现象,A正确。
2.与架空跨越过江方案相比,穿江隧道工程的突出优势是( B )
A.受地质灾害影响小
B.不干扰江面航运
C.建设施工难度较小
D.缩短了线路长度
解析:苏通GIL综合管廊穿江隧道工程位于长江最为繁忙的“黄金航道”,与架空跨越过江方案相比,穿江隧道工程不在江面上设置建筑设施,对此段长江航道的航运几乎没有干扰,B正确;穿江隧道工程深度大,延长了线路长度,D错误;建设施工难度较大,C错误;建设成本较高,受地质灾害影响大,A错误。
3.影响淮南—南京—上海1 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线路基本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D )
A.地形 B.劳动力
C.科技 D.市场
解析:据图可知,淮南—南京—上海1 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线路绕道经过南京、泰州、南通、苏州,最后连接到上海,主要是因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快,电力需求量大,电力消费市场广阔,D正确。
(2022·湖北省联考)西电东送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火电产业对贵州省的影响巨大。如图为西电东送的硫沉降量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
4.西电东送的硫沉降量分布特点为( C )
A.由南向北递增 B.东多西少
C.由黔向四周减少 D.湖南最多
解析:读图可知,西电东送的硫沉降量分布特点为以贵州省为中心,向四周减少,贵州省的简称为黔,C正确。
5.针对图示情况,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D )
A.暂停西电东送项目 B.关闭火电站
C.增加人工降水 D.大力开发新能源
解析:由材料可知,火力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硫物质对贵州省影响巨大,因此需要优化发电项目,大力开发新能源,D正确;暂停西电东送项目和关闭火电站会导致用电区域能源短缺,不符合现实,A、B错误;降水是硫沉降的一种方式,增加人工降水会使硫沉降量变大,会对区域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不符合题意,C错误。
(2022·河南省南阳五市二模)2021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7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东线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其中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线路。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因素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调水量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C )
A.调入地的需求 B.源地水量
C.源地水质 D.输水距离
解析:由图可知,中线、东线工程都调入华北地区,调入地的需求差异不大,A错误;由材料可知,中线工程调水量远大于东线工程,中线工程从汉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取水,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东线工程源地水量更大,因此源地水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中线工程水质更好,更受华北地区的欢迎,因此调水量更大,C正确;两条线路输水距离差异不大,输水距离对调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省内的线路分布,反映了山东省( A )
①水资源储量南北差异 ②水资源储量东西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南北差异 ④经济发展水平东西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山东省有一个自西向东的支渠,主要向山东省东部和北部输水,反映山东省东部和北部水资源储量更少,而西部和南部水资源储量更多,①②正确;输水线路的分布并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③④错误。故选A。
8.南水北调对丹江口水库库区的影响是( B )
A.土地盐碱化加重 B.水土保持林增加
C.水污染问题加剧 D.局部气候变干燥
解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为了保持水量、水质,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水土保持林,并着力防治水污染,B正确,C错误;南水北调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不会提高库区的地下水位,且库区降水较多,不会加重土地盐碱化,A错误;南水北调工程需要丹江口水库蓄水,水面面积增大,局部气候会变得更湿润,D错误。
(2022·河南省南阳市模拟)“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2018年8月22日,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干渠全线成功试通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9~11题。
9.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D )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
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解析:据图可知,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人口、城市集中区,工、农业及生活需水量大,超出了湟水的水资源承载力,导致湟水干流区出现缺水问题,需要从大通河调水,D正确;湟水冰川融水较多,水量较大,但不是需要调水的主要原因,A错误;大通河的水质好,不是主要调水原因,B错误;该引水线路南北较低,中部较高,不能自流引水,C错误。
10.该工程在地势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A )
①节约建设成本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④利于航运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开明渠的好处是减少工程量,节约建设成本,①正确;运水成本主要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并且明渠蒸发量大,运水消耗较多,会增加运水成本,②错误;开明渠可以增加周边空气湿度,③正确;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河流向下游流动时落差大,水流急,不利于航运,开明渠调水与航运无关,④错误。故选A。
11.“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B )
A.水土流失加剧 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 D.缓解土壤盐碱化
解析:湟水流域是受水区,引水工程能增加其水量,可能促进地下水发育,B正确;湟水谷地地势较平坦,调水沿水渠进行,且调水后能改善地表植被状况,不会使水土流失加剧,A错误;保证农业用水,提高农业产量,不是生态影响,C错误;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D错误。
(2022·河南省焦作市二模)从2010年起,鲁伍马盆地4区块陆续发现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田。2016年4月22日,中国、南非和莫桑比克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非洲复兴管道工程”项目,建设一条长达2 600千米的高压天然气跨国输送管道(如图),总投资预计79.8亿美元,计划于2026年完工。据此完成12~13题。
12.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B )
①全线地势起伏大
②跨国协调障碍较多
③沿线两国财力及经验有限
④林地密布,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主要位于南非高原,地势起伏较小,①错误;由图中国界线可知,跨越国家较多,需要协调的障碍较多,②正确;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修建管道工程建设的财力及经验有限,③正确;工程建设沿线以热带草原为主,④错误。故选B。
13.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的主要意义是( D )
A.改善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
B.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明显提高
C.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
D.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
解析:非洲复兴管道工程建设对改善沿线莫桑比克的大气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意义,A错误;管道建设对于提高两国交通运输的灵活性作用不大,B错误;该线路主要在非洲境内,与拓展中国的能源进口渠道关系不大,C错误;管道运营后南非天然气资源增多,落户南非的石化企业增多,D正确。
(2022·湖北省十堰市三模)2020年7月20日,TBM1标隧洞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水网中部引黄工程201千米的总干线全线贯通。中部引黄工程99%为地下工程,其中隧洞建设总长度501.5千米。下图为引黄入晋调水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中部引黄调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的目的是( B )
①减少蒸发 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④保障水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中部引黄调水工程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方式,减少与外界接触,受天气与人类活动影响小,有利于减少水量蒸发,保障水质,①④正确;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水资源调到需水地,下渗增加会减少到达调入区的水量,不是主要目的,②错误;开挖隧洞对沿线补给少,不利于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③错误。故选B。
15.沿线所建的多个水库对引黄入晋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D )
A.使调水总量增加
B.增加落差,自流输水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调节输水量的变化
解析:水库主要作用可以调蓄水量,但调水总量不变,A错误;落差主要受到地形影响,修建水库无法增加落差,B错误;修建水库与维持生物多样性关系不大,C错误;黄河水量相对较小,流量不稳定,沿途修建水库可以调节输水量的变化,稳定缺水地区的供水量,D正确。
二、综合题
16.(2022·江苏省如皋市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即河流终点汇入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材料二:下图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
(1)描述“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库尔尕河流向的变化。
(2)分别比较乌伦古湖在“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湖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析“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原因。
答案:(1)修建前,自东南流向西北。修建后,自西北流向东南。
(2)修建前,盐度高。理由: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
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
(3)入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面扩大;增加湖面蒸发量,改善局部小气候;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改善;湿地面积增加,湖泊生物多样性增加。
17.(2022·江苏省常州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全球首条1 000千伏特高压穿越长江电力综合管廊隧道贯通,隧道长度超过5 000米。管廊电力输送采用先进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技术,降低了能源损耗。工程最初设计两种方案(如图),采取“跨江”还是“穿江”论证了数年。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高压电跨越长江,则需要在长江中建设450米的高塔及27个篮球场面积相当的塔底。最终建设团队选择了“穿江”方案,管廊两次穿越长江大堤。
(1)分析苏、浙、沪等华东地区建设特高压工程的原因。
(2)说明与“跨江”方案相比,“穿江”方案的优点。
(3)简述该穿越长江电力综合管廊隧道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4)说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完成对华东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苏、浙、沪电力供应不足,但需求量大,淮南发电量大;采用特高压输电可以降低能源损耗;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2)“穿江”可以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对长江航运的干扰;工程技术较成熟,难度较“跨江”方案小,后期维护方便;“穿江”方案不受天气影响,受水文变化影响小。
(3)隧道岩性疏松,施工危险系数大;地下水压力大,易发生透水事故;管廊需穿越长江大堤,增大其防洪压力。
(4)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输入电力,减少本地化石能源的使用,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