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土地盐碱化和四种特殊农业技术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4-04-27 

一、什么是土壤盐渍化

图片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 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二、土壤盐渍化的程度

  一般将土壤含盐总量大于0.3%的现象称为土壤盐渍化。

图片

三、土壤盐渍化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水分蒸发后,盐分在土壤表层累积。

  ②地势低洼,水向低洼处汇集的过程中携带大量盐分到低洼处,水分蒸发后,盐分遗留积累。

低洼地区地下水埋深浅,蒸发剧烈,土壤易积盐。

图片

  ③受地下水与地面水的双重影响,主要是由于一定矿化度的地下水上升引起积盐,同时地面水补给地下水,又侧向运动引起积盐。

  ④沿海地区因海水侵蚀,在蒸发的作用下引起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和土壤表层强烈积盐。

  ⑤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着草甸植物和荒漠的植物,通过根系从底层吸收水分和盐分后,其残骸被分解而形成的钙盐和钠盐返回土壤中。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

  (2)随意排污,高浓度废水造成土壤表层积盐。

  (3)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围垦养殖导致海水倒灌。

图片


  盐碱地的成因"其实就是三个字:高、大、上。""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上"是指有盐分向上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四、土壤盐渍化的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土壤盐渍化可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

图片

  ①原生盐渍化:由自然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土壤盐渍化。

  ②次生盐渍化: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区域水盐失调,所导致的土壤表层不断积盐的过程。

五、土壤盐渍化的分布

图片

  全球盐渍土壤面积逾8.33亿公顷,其中大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然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

六、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①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图片

  ②不利于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土壤板结致使作物根部缺氧,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坚硬的土壤也阻碍根系生长;
  ③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中盐分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伤害植物组织

七、土壤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图片

  水利: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加强用水管理,严禁过度开采地下水,控制地下水水位,通过灌水冲洗、引洪放淤等,不断淋洗土壤中的盐分。引淡淋盐,井灌井排

  种植:通过种植一些杂草或耐盐性强的作物,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以此可缓解土壤中盐分上升。

  深耕:让土壤通风透气,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继续加重。

  化学技术:施用化学改良剂,通过酸碱中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抑制盐渍化的发生。

  农田覆盖:抑制蒸发返盐﹣﹣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抑制蒸发返盐。

  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图片

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合理施用化肥(中性和酸性肥料):化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耐盐力;化肥可改变土壤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经典高考试题

1.(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

图片

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

(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____,汉口站变____,分析成因____。

(2)分析甲地该年6月土壤盐分偏高的原因。

(3)试从水循环角度说出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

【答案】(1)①.细②.粗③.

宜昌站位于三峡大坝坝前,颗粒大的在水库内沉积(或被大坝拦截),使得坝前的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汉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

(2)甲地该年梅雨季(节)降水较少,蒸发较强;水库(建成)蓄水,使得水库汛期下游径流量减少,甲地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形成咸潮。

(3)引水灌溉;开挖沟渠排水;人工降雨、覆盖地膜、植被覆盖、建防晒网、建大棚。

【解析】本题以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以及河口水盐变化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土壤盐碱化以及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

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6月份梅雨季节结束,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三峡水库建成蓄水之后,下游径流量减小,河流入海口处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盐分,盐碱化加剧。

(3)降低甲地土壤盐分的措施:引水灌溉,将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洗下去;开挖沟渠排水,促进土壤盐分的排出;雨季人工降雨,增强土壤淋溶作用等。

2.(2021·福建地理)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广泛发育。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据此完成1~2题。

图片

1.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乙甲丙D.乙丙甲

2.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

A.甲处降水量最多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

C.乙处蒸发量最多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距湖越近的地区,地下水埋深越浅,距湖越远地下水埋深越深。根据地下水埋深图可推知,甲距离湖泊最远,乙距离湖泊最近,丙在甲、乙之间。湖泊的干涸过程是湖面逐渐降低,距离湖泊越远意味着形成盐壳的时间越早,所以形成盐壳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乙,选B。第2题,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乙处还是湖泊,水面的蒸发量最大,选C。甲距离湖泊最远,地下水埋深最深,水位低,B错;甲、乙、丙三地空间相邻,降水量和地表温度的差异较小,A、D错。

3.(2018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图片

图片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图片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4分)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4分)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3分)

【答案】(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及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水循环的角度从蒸发、降水、径流输送、水汽输送等环节说明,土壤盐碱化形成是由于蒸发旺盛、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形成的,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形、气候、地下水位条件说明。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可对比传统排盐技术进行说明。

【详解】(1)水循环的角度从蒸发、降水、径流输送、水汽输送等环节说明,土壤盐碱化形成是由于蒸发旺盛、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形成的: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排水不畅;黄河枯水期时,流量少海水倒灌,加剧沿海三角洲盐碱化;三角洲地带地下水位高;华北地区,降水集中,春秋季少雨,蒸发量较大,土壤中盐份随着水分蒸发被带到地表形成盐碱化。

(2)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可对比传统排盐技术进行说明;暗管排盐技术,是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排盐碱快,节约用水;通过暗管排水,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减缓盐碱化形成:暗管在地下安装,利于节约用地。

【点睛】土地盐渍化的原因:

(1)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面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地表,使地表土壤中盐分增多,出现盐渍化:

(2)在沿海地区,人们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恶化。再加上灌溉不合理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着上升,土地盐渍化;

(3)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河流上游的人们大量引水灌溉,使河流流向下游的水量减少、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倒灌导致沿海三角洲土壤盐渍化:

(4)一些比较封闭的河口地区,在河流进入枯水期时,河口水位低海水上溯形成咸潮,导致河流两岸土地盐渍化。

悬空种植
在中国上海市崇明区,一家占地面积近2000亩的蔬菜基地三个月前刚刚建成,主要生产西红柿、甜椒、黄瓜和生菜。这里的蔬菜都种在岩棉基质上,而且是悬空种植,每一棵蔬菜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房间,灌溉施肥有专线专送,每天定时定量供应。这就是悬空种植,是在无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悬空种植有很多种方式,如悬空种植草莓是在柱子上安装了多个像花盆一样的器皿,里面放入了基质,在里面进行栽培。草莓挂果后分布在器皿的四周,采摘也非常方便。如悬空种植西瓜,可以节约空间,而且提高西瓜品质。
水果套袋
水果套袋最大的好处是改善外观品质和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突出表现在表面光洁和着色全面上,比如苹果,不套袋着色最高程度也就2/3,套袋后着色面积则可达到99%以上。外观品质的改善和农药残留的降低是我国水果得以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国内果品相对过剩,外国优质水果也在陆续进入我国的情况下,水果套袋是我国果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配套措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果在接近成熟的时候容易受到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因而造成产量减少或质量下降。传统应对方式是喷洒农药,不但效果差,而且还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水果套袋可以减少鸟类的侵害,减少果蝇细菌的感染,而且使得果实不会被树枝刮伤,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更由于套袋本身的透气性可产生个别温室效应,使水果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同时由于生长的过程中不需施用农药,使水果具有高品质且无公害,达到国际标准。
树木涂白
树干涂白是指树干被工人刷了一层白色的液体。树干穿上石灰水打造的白裙后,能把10%的阳光反射回去,如此这般,吸热减少,树干就不会因昼夜温差巨大而冻裂,同时还有杀菌和防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杀虫、防虫。生石灰和硫磺能杀死树皮内的越冬虫卵和蛀干昆虫,树木涂白能覆盖到树皮的细缝中,阻止害虫通过细缝钻进植株内部,蛀食植株的枝干,也能防止害虫在细缝中产卵。
(2)防冻害和日灼。在夏天,树木涂白后能够反射太阳光,避免树皮升温过快,导致发生干枯、裂开、脱落的现象发生。在冬季时,能够减少树皮表面的水分蒸发,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
(3)方便晚间行路。树木刷成白色后,会反光,夜间的行人,可以将道路看得更加清楚。
打坝淤地
打坝淤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坝淤地的作用:
(1)拦泥蓄水,减少两坡的水土流失,防止沟谷进一步扩展;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可发展种植业。
押题冲刺
(2024·山东·统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产量指受气候要素变化影响下的波动产量。烟台是中国苹果优势产区,其苹果的生长周期划分为6个生长阶段,分别是休眠期(11月~次年2月)、萌芽期(3月)、花期(4月)、幼果期(5月)、膨果期(6月~8月)、成熟期(9月~10月),幼果期是苹果套袋的关键时期。苹果套袋技术由人工疏花疏果、手工套袋、摘袋、铺设反光膜等几个环节组成,有防病虫害、提高品相等作用。烟台苹果经历了20年的套袋技术生产之后,近年,免套袋生产技术作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课题被提出。左图示意1996~2016年烟台地区年均苹果气候产量和年均气象因素变化,右图为苹果套袋生产景观。
图片
(1)指出与苹果气候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气象因素,分析该因素在萌芽期、花期对烟台苹果生产的不利影响。
(2)简述免套袋技术对烟台苹果产业转型的作用。
【答案】(1)风速。影响:萌芽期(3月)和花期(4月)的大风造成低温,使花芽、花苞遭受冻害;蒸发加剧,吹干花蕊,影响授粉;吹落花苞和嫩叶,折断枝条,造成损伤。
(2)免套袋技术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约了人工成本;促进农业技术研究,带动农业科技的发展;不再使用果袋、反光膜,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绿色生态农业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日照时数、降水量以及平均气温等大致与气候产量同步起落,而平均风速与气候产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风速是与苹果气候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气象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萌芽期在3月,花期在4月,此时如果风速过大,首先,初期气温尚不是很高,大风导致降温,会造成花芽、花苞遭受冻害;其次,大风加大水分蒸发,吹干花蕊,影响授粉;最后,大风导致树木枝条折断,对果树造成损伤,也会吹落花苞和嫩叶,最终导致苹果减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苹果套带技术由人工疏花疏果、手工套袋、摘袋、铺设反光膜等几个环节组成,其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推广免套袋技术,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其次,通过发展免套袋生产技术,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推进农业技术研究,带动农业科技发展。另外,套袋用的是塑料薄膜,果园铺设的反光膜等也为塑料薄膜,免套带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农业技术 土地盐碱化
  • 上一篇:高考地理备考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详
  • 下一篇:七类地理综合题题型的思路与答题模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