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2-04-16 

  摘要: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工业经济区域结构反映的是工业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布、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是不同区域工业化水平及工业区域分工合作关系的集中体现.“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各地区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区域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和新型区域分工关系的形成,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各地区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将面临不少问题和一些新挑战.新时期,如何推进各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升级以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将是理论界以及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产业格局和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提出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与对策.

一、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及其特征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协调性不断增强,各区域本文中的区域划分以四大区域为主,即:东部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东北3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中部6省(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西部12省市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的工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1.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加快,工业区域结构趋于均衡

  “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布局开始由过去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中西部一些优势区域的工业增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增长极,出现多元化的区域工业竞争格局,工业区域结构呈现出一种有序的相对均衡态势.

(1)从各区域工业发展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领先全国,成为拉动国内工业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总的来看,“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中西部的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工业经济区域结构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格局.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四大区域工业增速均出现下滑,其中东部地区的降幅较大,低于全国同期工业增长水平;之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各地区工业增长普遍回升,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工业增速相对较慢,出现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领先全国的增长格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从全国来看,虽然除贵州、西藏、河南、宁夏、云南等个别省区以外,大多数省区工业增速都较上年有所下滑,但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除北京、上海以外,其余省区增长速度均超过10%.从四大区域的情况来看,2011年,东部地区,除天津(天津的增长速度达到21.3%,居全国第3位)、福建、河北、山东之外,大多数省区的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六省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工业增速虽也有所下滑,但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湖北、湖南的增速都超过20%,分别排在全国的第4、7、8位;西部地区除新疆外,其余各省区工业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增长22.7%(居全国第1位),四川增长22.4%(居全国第2位),贵州增长21%(居全国第5位);西藏增长20.1%(居全国第9位).可见,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成为拉动国内工业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空间分布 区域分工
  • 上一篇:人文地理事象的地域分异规律
  • 下一篇: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新课程教学理念和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