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李四光的杰出贡献(3)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2022-08-14 
  1936 年9 月,李四光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这篇文章和几幅冰川现象的照片,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注意。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到黄山看罢回来赞道:“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发现。”李四光数十年的含辛茹苦,第一次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李四光对于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潜心研究,在1937 年完稿的《冰期之庐山》中得到全面阐述。尽管直到今天,关于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仍然有着激烈的争论,但是,李四光作为一个科学家,开创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新的学术研究方向。人们不能不叹服炎黄子孙超人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力量。李四光早年在作科研究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同一个地质时代里,华北地区以陆相沉积(历史上没有被海水淹过的陆地)为主,间有海相沉积(历史上地层被海水淹过的地区)薄层;华南地区则以海相沉积为主,越往南,海相沉积越厚。

  这就说明,在那个时期,海水的进退,南北的差异相当大,南方有海浸的现象,北方则有海退的现象。为什么在同样一个地质时代,海浸、海退竟然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李四光从此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艰苦的探索和研究。

  李四光首先就断然否定了当时地质学家所流行的一种说法:地球表面的海水运动是全球性的,要升都升,要降都降。因为按照这种观点,就无法解释在同一个地质时代里,北方海退、南方海浸的现象。他再翻阅国外的有关资料,发现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以北半球来说,南方海浸,北方海退,海水由两极涌向赤道;而经过若干的时候,又出现相反现象。于是,李四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海水不但有垂直运动,而且有水平运动。水平运动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在漫长的地质时代中,反复发生时快时慢的变化的结果。1926 年,李四光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引起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动地壳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在重力控制下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李四光认为,这种离心力不光影响海水的运动,而且影响地壳运动,造成地壳的褶皱、沉降和断裂⋯⋯
  这种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解释和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的科学,就是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为研究地壳运动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它使地质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四光利用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原理,在中国寻找石油的伟大贡献。20 年代,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经在我国的陕北地区打过油井,因没有能打出石油,因此,美国人就断定中国没有石油。李四光则根据其地质力学理论,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指的就是石油。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观点,所以在50 年代初,当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询问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如何时,李四光的态度是乐观的,并且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指导了全国石油地质普查的战略选区工作,对东部油田的发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首先,李四光敢于冲破旧有理论的束缚,驱散了笼罩在中国人心的“中国贫油”论的迷雾,科学地指出了中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次,李四光预测出松辽、华北等面积辽阔、覆盖层厚、很少岩层露头、更缺油气显示的地区的含油远景。最后,在突破松辽盆地之后,李四光又及时指出要到那些和松辽盆地处于同一大地构造体系的不同段落的地区找油的正确方向。

  实践证明,这种战略性的指导是很准确的。在以后的几年中,中国在广大地区进行了石油地质普查工作,竟然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不久,地质部又根据李四光的意见,提出了“不放弃西北,多搞东部”的方法。李四光和石油部的勘探队一起,终于探明了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李四光 杰出贡献
  • 上一篇: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
  • 下一篇:《航拍中国》第二季 第一集 浙江解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