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
A.产业链条复杂
B.制备过程无污染
C.储存运输安全
D.终端应用零排放
11.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原因是“绿氢”
A.生产布局更加均衡
B.距离消费市场更近
C.生产成本更加低廉
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10.B 11.D
【命题意图】知识考查: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3.5运用碳循环和温室效应原理,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必修课程中地理2——2.5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素养考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试题解析】第10题,由氢能产业链示意图可知,灰氢、蓝氢和绿氢的区别在于制备的生产环节,即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电力,通过电解水获得,属于完全绿色无污染。在产业链条中,灰氢是由化石能源重整或工业副产品提纯得到,蓝氢是由化石能源并进行碳捕捉获得,绿氢是通过可再生能源产电并用电来电解水,看不出绿氢产业链更复杂;通过产业链示意图看出,氢的储存运输和终端应用环节,都是一样的,终端都是零排放,没有任何区别。
第11题,通过材料可知,张家口地区具有丰富的风、光能可再生资源,但风、光能发电,因存在不稳定、并网困难及费用高等问题,导致弃风、弃光等问题,利用率不高。张家口发展绿氢,能帮助化解弃风、弃光等现象,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过剩困境,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与布局均衡无关。另外,以目前生产成本,绿氢生产成本比较高;对于绿氢,可以做加氢站,可以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可以近距离和远距离输送,与消费市场无直接联系。
水分利用效率是指植物消耗单位质量的水所固定二氧化碳(或生成干物质)的量,一般表述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总量与实际蒸散发量(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的比值。据此完成12~13题。
12.自然状态下,下列选项中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的是我国
A.7月的热带季雨林
B.12月的热带季雨林
C.7月的落叶阔叶林
D.12月的落叶阔叶林
13.最可能提高祁连山区高寒草甸年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是
A.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
B.月平均风速均减小
C.生长季降水比例降低
D.月平均温度均降低
【答案】12.D 13.B
【命题意图】知识考查:必修课程地理1——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素养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试题解析】以地理学中新名词和概念作为载体,在材料中给出定义和内涵,要求学生通过以往学到的知识或常识快速、准确和全面地理解该概念。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评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重要指标,结合了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的“清耗”和“利用”(固碳)。生态系统良性维持现有的各项功能,需要消耗尽可能少的水、固定尽可能多的碳。但耗水和固碳往往表现出不稳定的同步关系,导致了水分利用效率在年内和年际尺度上变化的不确定性,及其与其他要素关系的复杂性。该情境可引导中学教学关注和理解地理学中的“非线性”现象,考查学生将已学的关于植被类型生长分布特征和蒸发、蒸腾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迁移和运用到新概念中的能力。
第12题,学生在理解了材料给出的水分利用放率基本定义的基础上,需思考不同植被类型的出长特点及其年内季节性差异。月尺度上统计水分利用效率只需考虑当月光合作用的初级合成量和当月蒸散发量之间的比值关系。题干限定于我国,因此7月对应于雨热同期的夏季,而12月为相对干旱的冬季。对于热带季雨林和落叶阔叶林而言,生长都具有显著的季节性。7月生长旺盛,实际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都处于高位,分子分母的比值在材料中没有数据的情况下无法比较。热带季雨林尽管全年热量条件充足,其生长也会在干旱季节受到明显抑制,但需指出的是水分利用效率的分子指的是初级合成量并不是扣除呼吸后的生长量,热带季雨林即便在早季也会有大量常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初级合成量仍不可忽路。自然状态下,我国12月的落叶阔叶林带已进入冬季休眠期,光合作用基本停止,植物蒸腾量也者近于零,但是地表蒸发仍然在继续,所以水分利用效率接近于零,相比之下值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