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PM2.5、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09-28 

知识点

气旋与反气旋,是两种相反的天气系统,它们的天气、风向分别为:

(1)气旋

气旋为低气压中心,周围的空气向气旋中心涌入。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水汽冷凝,成云致雨;

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涌向气旋中心,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2)反气旋

反气旋为高气压中心,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

①天气: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降气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天气晴朗;

②风向: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并发生偏转(北右南左),因此表现出的旋转方向为【北顺南逆】。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PM2.5、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

图1 气旋与反气旋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即为逆温现象,此时大气较为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逆温现象主要有5种成因:

①辐射逆温。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近地面大气的温度迅速下降,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

②锋面逆温。锋面上、下分别是暖气团和冷气团,因此温度存在着差异(上暖下冷)。

③地形逆温。发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气冷却更快,因此冷空气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

④下沉增温。发生在高压控制区,在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在下沉停止的界面,界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下方空气温度低,即“上暖下冷”现象;

⑤湍流增温。发生在湍流区,湍流上升时(干燥气流)气温会快速下降,在湍流上升停止的界面,界面下方的空气温度低、上方空气温度高,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现象。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PM2.5、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

图2 逆温现象示意图

 


例题

PM2.5指的是大气中直径≤2.5um的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人体吸入过多会引起多种疾病。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PM2.5、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

 

 

(1)根据表格内容,归纳监测点的PM2.5的主要来源。

(2)大气中PM2.5的浓度除了与污染源有关外,还受哪些气象因素的影响?

(3)PM2.5除了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风速、气温、降水。

(3)①有利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②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地面辐射,进而影响气温;③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

精讲精析:(1)分析PM2.5的主要来源。从表中可以看出,煤化工区、车流量较大的地区PM2.5含量较大;而车流量较少的地区(丙地)PM2.5含量较小,因此推断监测点的PM2.5主要来源是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

(2)分析影响PM2.5的气象因素。①风速较大时,PM2.5容易扩散,浓度降低;风速较小时PM2.5容易积聚;②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活动较强,可以降低PM2.5的浓度;当大气出现逆温层时,大气较为稳定,PM2.5不易扩散;③降水(大雨)可以降低PM2.5的浓度,净化空气。

(3)分析PM2.5对环境的影响。①PM2.5的颗粒直径较小,有利于促进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②PM2.5使得大气更加“混浊”,会削弱太阳辐射,阻挡地面逆辐射,影响气温;③会污染大气,降低大气的能见度。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表格,归纳PM2.5的主要来源;②从风速、气温、降水方面,分析气象对PM2.5浓度的影响;③从气温、降水和能见度方面,分析PM2.5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PM2.5含量较高时,吸收和反射的较多),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PM2.5含量较高时,吸收的较多);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会向宇宙和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PM2.5、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逆温现象 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知识 PM2.5
  • 上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潘帕斯草原、南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宁夏、光照资源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