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2-10-04 
  城市路灯的照明时间受自然条件影响。下图示意某年北京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上图四个日期中,对应夏至日的是
  A.a B.b  C.c  D.d
2.北京市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天气变化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太阳运动
  【答案】1. B 2. C
  【1题详解】夏至日当天北京的昼最长,因此路灯的照明时间最短。对比图中四个日期,b日期路灯照明时间最短,B项正确;a、c照明时间相同,且均在6点关灯,18点开灯,故为春秋分,A、C项错误;d照明时间长,白昼短,为冬至,故D项错误;故选B。
  【2题详解】路灯照明时间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变化主要是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是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详解】①、②图中,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时间是一月初,此时太阳应直射南半球,故①错误,②正确;④图中,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时间是七月初,此时太阳应直射北半球,故③错误,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pide;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4.当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
  B.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
  C.地球的自转速度变快
  D.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
  【答案】4. D  5. A
  【4题详解】由题意可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pide;日地平均距离,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说明此时实际日地距离小于日地平均距离且二者差值最大,即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图中④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由上题可知,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小值时,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同理,日地距平比达到最大值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日地距平比由最小值向最大值变化期间,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慢,A正确、D错误。地球自转角速度不变,线速度与纬度和海拔有关,与地球所处的公转轨道位置无关,BC错误。故选A。
  【点睛】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

6.读图,我国国庆节位于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A.a段  B.b段  C.c段  D.d段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b、c、d四段分别表示夏至日至秋分日、秋分日至冬至日、冬至日至春分日、春分日至夏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我国的国庆节时间是10月1日,处于秋分日(9月23日左右)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之间,即太阳直射点位于b段,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左图为某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变化图,甲地位于30°N。右图为甲地某同学家里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7.左图中乙地纬度为
  A.20°S  B.20°N  C.40°S  D.40°N
8.春分日,为使热水器取得最好的效果,正午时刻该同学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为
  A.23°26′  B.30°  C.66°34′  .60°
  【答案】7. A  8. B
  【7题详解】结合甲地纬度30°N和正午太阳高度70°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再根据该日乙地的正午太阳高低为60度可计算出乙地纬度为40°N或20°S。由左图可知,乙地昼长小于12小时,故乙地位于南半球,纬度为20°S。故选A。
  【8题详解】当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时,热水器可最大程度地获得太阳辐射能。读右图可知,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α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α+H=90°。春分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H为60°,因此,α为30°。故选B。
  【点睛】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正午太阳光线和集热板垂直即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
  下图是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表示夜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9.若此时某地昼长比山东威海长,且与威海同时迎来日落,则该地位于威海的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东南方
10.1个月后,图中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则在此期间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C.威海日落时刻提前,昼渐短
  D.威海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
  【答案】9. D 10. C
  【9题详解】结合图可看出北极附近出现了极夜,因此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此时纬度越高,昼长越短,而该地的昼长比威海长,因此该地应位于威海的偏南方,又由于该地与威海同时迎来日落,因此该地与威海同时位于昏线上,结合光照图可知,该图所示的晨昏线为昏线,大致西北-东南走向,因此可以确定该地位于威海的东南方,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A项错误;1个月后,图中的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则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B项错误;威海的昼渐短、夜渐长,日落时刻提前,日出时刻延后,C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方法1:比例法:(1)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计算;(2)在俯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计算;方法2:日出日落时刻法:(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昼长=(12-日出地方时)×2;(3)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4)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方法3:对称法:(1)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1.该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时,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A.日最短竿影长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12.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7°N  B.7°S  C.17°S  D.17°N
  【答案】11. A 12. B
  【11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tanH=竹竿长度/日最短竿影的长度。由材料可知,当地纬度为38°N,竹竿长度已知,观测到日最短竿影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正确。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日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白昼长度无关,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7°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指导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被全国各地采用。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前后)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对东北“二十四节气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B.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C.清明忙种麦--雨量增多,适合不耐旱的作物春小麦播种
  D.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14.有人说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理由可能是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③农业科技的发展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 C 14. C
  【13题详解】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A项不符合题意。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东北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B项不符合题意。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适合耐旱作物春小麦播种,C项符合题意。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4题详解】二十四节气是参考黄河流域的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来制定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局部地区的物候发生改变;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对局部区域的农业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良,打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故①③正确。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二十四节气,②④排除,故选C项。
  【点睛】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一般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一般比较耐干旱,而冬小麦则比较耐寒。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27秒,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准时点火发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进入预定轨道,并于当天下午与绕地飞行的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对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5.“神舟十二号”发射时间精确到秒是为了
  A.寻求最佳发射速度  B.等待合适发射天气  C.节省轨道对接能耗  D.减少太空辐射影响
16.空间站24小时内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是因为
  A.地球对光线多次阻挡  B.在轨太阳高度角偏小
  C.空间站自转速度较快  D.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
  【答案】15. C 16. D
  【15题详解】火箭寻求最佳发射速度与发射时间精确关系不大,A错误;天气变化虽然较快,但是等待适合发射的天气,没有必要将发射时间精确到秒,B错误;“神州十二号”发射时间精确到秒,主要是为了载人飞船准时入轨,与空间站准确对接,可以节省轨道对接能耗,C正确;太阳辐射是相对稳定的,火箭发射时间精确与太阳辐射强弱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24小时内只有一次昼夜交替现象,A错误;空间站围绕地球运转,太阳高度不受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较大,B错误;空间站自转速度小,C错误;空间站飞行速度较快,24小时内围绕地球公转多周,多次经过昼、夜半球,D正确。故选D。
  【点睛】空间站特点是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空间站的特点之一是经济性。例如,所有的空间站都不具有返回地面的功能而是在太空接纳航天员进行实验,可以使载人飞船成为只运送航天员的工具,从而简化了空间站的结构,既能降低其工程设计难度,又可减少航天费用。

17.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四幅景观照片中,能记录地球沧海桑田变化的是

A.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B.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C.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D.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变迁。地球沧海桑田变化指的是海陆变迁。翠屏湖记录的是水域的形成过程,故A项错误;中上元古界地层中可能有海洋生物化石,可验证此处发生海陆变迁的概率最大,故B项正确;黄崖关长城属于人为建造的人文景观,不能反映地球的沧海桑田变化,故C项错误;八仙山天然次生林反映的是当地的植被状况,与地球沧海桑田变化关系较小,故D项错误。故选B。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主要是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造成的结果
  D.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可能触发地震
  【答案】A
  【详解】在地震、火山爆发等强烈快速的地质变化中,地表形态短时间会改变,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地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经地壳运动抬升形成山地,B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会造成海陆的变迁,即沧海桑田的变化,C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活动的发生可能会触发地震,D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

  位于希腊莱斯沃斯岛(图1)西海岸的石化森林地质公园,分布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9.下列关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植被高大茂盛  C.冰川地貌广布  D.地壳稳定
20.推测石化森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熔岩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断层下陷-泥沙覆盖-石化作用-风化侵蚀
  C.泥沙掩埋-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地壳下陷-石化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答案】19. B 20. A
  【19题详解】根据图2中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可知,远古植物较为粗壮,表明该地质公园远古植物时期植被高大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冰川地貌较少,B项正确,A、C项错误;该地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有火山喷发,地壳不稳定,D项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该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多火山活动,而石化森林地质公园中石化植物为火山岩石化残留物,故应是熔岩以及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快速将茂密的森林掩埋,从而将植物纤维与外界环境相隔绝,植物纤维在最佳条件下发生石化,随后随着地壳抬升,含有远古植物的火山岩石化残留物被抬升至地表,遭受风化侵蚀,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
  (1)根据地层厚度判断地壳运动过程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或沉积时间长,或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或沉积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
  (2)根据地层形态判断地壳运动过程:①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②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这种情况下,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能只看岩层形态。③若地层出现缺失,则其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对应的年代里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升高,中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层,等地壳隆起后,原沉积层被剥蚀殆尽;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④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地层遭受了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这是由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岩层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⑤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

二、综合题:共四题,40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2月22日北京(40°N,116°E)某高校的徐老师从首都机场出发,飞往芝加哥(42°N,87.5°W)进行访问交流,图1为飞行路线示意图及航班信息,飞机准点起飞,较原计划提前17分钟到达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此次飞行时长为____,飞行方向大致是____。
(2).飞机降落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范围大约占全球的几分之几?____。
(3).飞机降落当日,芝加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其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___,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
  在图2所示的全球经纬网中,飞机降落时A点正值日落。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4).A点的经度是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____方向。
(5).在图中绘制飞机降落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要求画出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描述此日南半球的昼夜分布状况:____。
【答案】(1)13小时35分钟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5/12
(3)24°34′ 46°52′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先变快再变慢
(4)60°W 西南

(5)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昼最短夜最长,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分析】题目通过某次航班飞行时间和轨迹,考查地球运动特征相关规律的分析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22日16时25分,所以芝加哥西六区区时为22日2时25分。飞机降落时为西六区22日16时,所以分机共飞行13小时35分。邮图可知,飞行方向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小问2详解】两条日界线一条为地方时0时经线,另一条大致为180°经线。新一天的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当飞机降落时,西六区为22日16时,23日0时位于东二区,即30°E为地方时0时经线,新的一天从30°E向东到180°,占全球十二分之五。
  【小问3详解】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所求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该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两地纬度差为65°26′,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4°34′。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受直射点移动影响,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夏至日最大,所以全年变化为46°52′。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在远日点,日期为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在近日点,日期为1月初。所以12月22日后一个月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小问4详解】因A点正值日落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地方时为18时。飞机降落时西六区区时为16时,即90°W为16时,所以60°W为18时。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经度为150°W,经纬度坐标为(23°26′S,150°W)位于A(0°,60°W)的西南方。
  【小问5详解】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画图时注意昏线经过A点,北极圈以北为极夜。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22.下列两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极夜的范围是______。
(3)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北方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B伦敦的白昼逐渐变短
  C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D天山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最低
(4)该日,P、O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_。O地位于M地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60°E,15°N)
  (2) ①.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南纬75°S及其以南地区
  (3)C
  (4)①. P的夜长较O的夜长长 ②. 10小时 ③.东北
  【分析】本题以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据右图可知,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短,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左图中晨昏线与75°N相切,可推断出此时75°N以北区域出现极昼,依据正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互余关系,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5°N纬线;从图中看出120°W平分黑夜,地方时应为0时,那么可知60°E为12时,即太阳直射60°E经线。据此推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15°N,60°E)。
  【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上题可知,太阳直射15°N纬线,可知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15°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的范围与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相反,且出现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该日极夜的范围是南纬75°S及其以南地区。
  【小问3详解】该日太阳直射15°N,根据所学可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夏至时,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才最短,A错;据材料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因此不能判断伦敦的白昼是否逐渐变短,B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也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中南半岛,C对;此时天山气温较高,雪线较高,D错。据此分析本题选C。
  【小问4详解】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P比O的纬度低,则P的夜长较O的夜长长。图中信息显示,M的经度为135°E,且此时正值日落。由于两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结合上面题可知,此时60°E为12时,则135°E为17时。此时M地正值日落,依据昼长=(日落时刻—12)×2,可知该日M地昼长为10个小时。据图,O地的坐标为(75°N,120°W),M地的坐标为(34°S,135°E),据纬度可知,O地位于M地的北侧;由于二者经度之和大于180°,因此135°E在西侧,120°W在东侧。综上可知,O地位于M地的东北方向。

23.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图示所在的半球是____半球,甲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此时北京时间时是____月____日____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纬度是____,图中的晨线是____,乙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日落时间为地方时____时。
(3)E在D的____方向,若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侧或西侧)。
  【答案】(1) ①.南半球 ②.昼长夜短 ③.12 ④.22 ⑤.2
  (2) ①.90°W ②.23°26'S ③.AB ④.18 ⑤.21
  (3) ①.东南 ②.东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及地转偏向力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结合图可知,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为南极的俯视图,所在半球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甲地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据图分析,此时90°E地方时为0点,则120°E的地方时为2点,即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的2点。
  【小问2详解】结合图可知90°W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结合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90°W,纬度是23°26'S。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弧AB由夜到昼,为晨线。结合图可知,乙点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的度数为270°,因此昼长=昼弧所跨的度数&pide;15°小时=270°&pide;15°/小时=18小时,日出时间=12-昼长/2=12-18/2=3时,日落时间=12+昼长/2=12+18/2=21时
  【小问3详解】结合图可知,该图为南极的俯视图,E点更靠近南极点,位置更南,根据劣弧定向法可知,E位于D点的东边,因此E在D的东南方向;若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向左偏,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海南岛东岸分布着一条自然形成的沙滩半岛,从远处看像一条细细的飘带在大海中飘荡着,故得名玉带滩。调查发现,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千百年来,处在河海之间细长的玉带滩,不仅没有被海水冲毁,而且其高低、宽窄等形态还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东侧沙滩裸露,西侧则分布着森林,充满神奇色彩。下左图示意玉带滩的位置,右图示意玉带滩局部景观。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国庆假期卷

(1)分析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的原因。
(2)简述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
  (2)河流注入海湾水量的变化、海水潮涨潮落、海水侵蚀和河流沉积强度的变化,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沙滩半岛为背景,涉及海岸地貌、外力作用相关知识,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玉带滩东面不远处的海底,分布着一长串呈带状延伸、大致与海岸平行的花岗岩组成的礁石,与海岸平行的礁石降低了海水运动的速度,削弱了海水对玉带滩的侵蚀;玉带滩附近有几条河流入海,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不断沉积下来,不断的补充被海水侵蚀掉的泥沙,使玉带滩长期以来没有被海水冲毁。
  【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由于分别来自三条河的泥沙量不一致,使得玉带滩不同区域的泥沙堆积侵蚀量各不相同,且河流水量有季节变化,输送的泥沙量也有所不同,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海水涨潮退潮,不断的侵蚀,使玉带滩高低、宽窄等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玉带滩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二共建地理 国庆假期卷
  • 上一篇:赣抚吉十一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
  • 下一篇: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