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流的流向、光照、土壤盐碱化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10-29 

知识点

1、河流流向的判断

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地势高低、海陆关系等。具体的判断方法如下:

①地势的高低:河流从海拔高的地区,流向海拔低的地区;

②等高线的凹凸: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

③海陆关系:河流从陆地流向海洋,不能从海洋流向陆地;

在判断河流流向时,如果有等高线,则分为两种情况:

①有数值:等高线数值较高的方向,海拔较高,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左侧的支流);

②无数值:等高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河流的上游(下图右侧的支流)。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流的流向、光照、土壤盐碱化

图1 河流流向的判断

2、我国的光照分布

我国的光照资源(日照时数)分布不均,东南少,西北多,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①昼夜长短。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多;

②大气污染。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会削弱太阳辐射,削弱地面接收的光照;

③天气。天气晴朗,则日照时数较多(天气晴朗、少云,则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较大);

④海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透明度较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可以接收更多的太阳光照。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流的流向、光照、土壤盐碱化

图2 我国光照资源的分布

例题

下图为我国39°N附近某区域,回答1~3题。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流的流向、光照、土壤盐碱化

1、上图中,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D、B、C

精讲精析:(1)分析土壤的盐渍化。①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动,上游为冰川,并且河流为时令河(降水补给较少),因此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并且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39°N);②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区,土壤中的矿物盐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到地表,引起土壤的盐渍化;③从等高线分布上可知,图中丁地区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因此在气候干旱的季节,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现象。

(2)分析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①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因此水分条件限制了农业的发展;②丙地区等高线较为稀疏,因此坡度和缓;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晴朗少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作物糖分的积累,因此坡度、光照和温度都不是制约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分析引水灌溉的影响。①乙地区位于河流的中上游,乙地区引水灌溉,对上游(甲地区)的影响较小;②乙地区引水灌溉,本身蒸发强烈,则土壤中的矿物盐会随着水分蒸发被带到地表,引起土壤盐渍化;③乙地区引水灌溉,大量用水,会造成下游地区的河流水量减少,导致下游(丙地、丁地)植被减少、土壤荒漠化,因此选项C正确。

总结

土壤盐碱化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土壤盐碱化的形成条件,判断河流的流向、补给方式,并分析该地的气候,进而判断哪个地区符合盐渍化的形成条件(河流下游,地势低洼,蒸发旺盛);②根据该地的气候、地形、光照和温度,分析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③根据河流的流向、当地的气候,分析引水灌溉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是指在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或近海地区,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在蒸发的过程中,随着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

盐碱化主要有两种形成机理:

①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下水携带着盐分来到地表,水分被快速蒸发,但盐分却在土壤中逐渐累积。

②沿海地区,地下水中携带着大量的盐分,随着蒸发来到地表,地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汽慢慢蒸发,盐分在土壤中逐渐累积。

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河流的流向、光照、土壤盐碱化

我国土壤盐碱化的分布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知识 河流的流向 光照 土壤盐碱化
  • 上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光照资源、大气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归纳-日出方位、地方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