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地理试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12-28 

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问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A.5日5时20分

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悉尼

B.上海

C.雅加达

D.莫斯科

【答案】1.B 2.D

【解析】1.已知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即75°W经线的地方时为6日0时20分,则15°E经线的地方时比75°W经线早6小时,据甲地经度为15°E可知,早地此时的时刻为6日6时20分。故选B。

2.甲地此时的时刻为6时20分,又由图中斜线示意晨昏线,可知甲地此时位于晨线上,再根据晨昏线倾斜方向,可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则北半球的高纬度城市莫斯科当日白昼最长。故选D。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33°E,69°N)使用莫斯科时间(东三区)。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黎明,日照时间仅为34分钟。这一天,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即莫斯科时间)( )

A.0时17分

B.11时43分

C.12时31分

D.23时43分

4.推测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的日期,可能是( )

A.1月10日

B.6月12日

C.7月12日

D.12月12日

5.S市位于W市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3.C 4.C 5.D

【解析】3.由材料可知,该地日照时间(即昼长)为34分钟,根据昼长计算公式(12-日出时间)×2,求得该地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1时43分。摩尔曼斯克经度为33°E,而当地使用的时间为莫斯科时间(东三区区时,东三区中央经线45°E地方时),比摩尔曼斯克地方时早48分钟;因此,当日摩尔曼斯克市的日出时间大约为当地时间(莫斯科时间)12时31分,C正确。故选C。

4.2017年1月10日,该市居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黎明,就是极夜结束的第一天,那么半年后是摩尔曼斯克市极昼结束后首次日落,大约是7月10日前后;四个选项中,7月12日最接近,C正确。故选C。

5.1月10日,W市和S市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52分、4时53分同时日出;同一时刻,S市地方时比W市晚1小时59分钟,说明S市位于W市的西方。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地区外,越往南昼越长;S市日出的地方时比W市早,S市昼长比W市长,说明S市位于W市南方。综上,S市位于W市的西南方,D正确。故选D。

【点睛】昼长计算公式为(12-日出时间)×2或(日落时间-12)×2,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为当地地方时。

下表为2015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7.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

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8.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

B.M日期的甲城

C.10月22日的乙城

D.M日期的乙城

【答案】6.C 7.D 8.A

【解析】6.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侧,因此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约为9°,C对。故选C。

7.M日两地昼长均大于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半年,A、B错。4月22日与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关于赤道对称,两个日期的昼夜长短相反,即4月22日昼长与10月22日夜长相等,甲地约是12小时47分,C错。5月22日昼长大于4月22日,因此最有可能是该日,D对。故选D。

8.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结合表格分析,M日甲乙两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天文辐射多,B、D错。10月22日,乙地太阳高度角比甲大,所以天文辐射最少的是10月22日的甲城市,A对,C错。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和田玉是有名的软玉石品种,是中元古代晚期由中酸性岩浆侵入白云大理岩(大理岩的一种)而形成的。新疆玉龙喀什河自古以来是我国产和田玉的主要河流。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古代人们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的最佳季节是

 

 

 

 

A.春节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分布在玉龙喀什河的和田玉石,其形成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A.浅海沉积团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一岩浆侵入一二次变质作用一流水搬运侵蚀

 

 

 

 

B.浅海沉积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变质作用一二次变质作用一流水搬运侵蚀

 

 

 

 

C.深海沉积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岩浆侵入一变质作用一二次变质作用一流水搬运侵蚀

 

 

 

 

D.深海沉积团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一岩浆侵入一二次变质作用一流水搬运侵蚀

 

 

 

 

11.和田玉石的深加工地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丰富

 

 

 

 

C.市场需求量大

 

 

 

 

D.加工成本低

 

 

 

 

【答案】9.C 10.A 11.C

 

 

 

 

【解析】9.该题实际考查外力作用。根据材料可知,夏季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流水汹涌澎湃,这时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的玉石碎块由洪水携带奔流而下,到了低山及山前地带因流速骤减,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床中,但不易拾捞,B错。秋季时气温下降,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人们易于发现,这时气温适宜,可以入水,所以秋季成为人们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C对。冬天时天气寒冷,河水冻冰,玉石不易发现,也难以拾捞,春节一般正值冬春之交,不适宜捞玉,A、D错。故该题正确答案为C。

 

 

 

 

10.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玉石的形成一般经过沉积作用→变质为白云大理岩→受岩浆侵入→再次变质→流水搬运。据此,排除B、D答案。白云岩类沉积岩属于浅海沉积,因此A对,C错。故正确答案为A。

 

 

 

 

11.根据所学知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们购买力强,对玉石的需求量大,因此玉石的深加工地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一般而言,浅海沉积可分为三类:浅海碎屑物沉积,多在沿海大陆架由近岸到远岸依次形成砾石、砂、粘土等沉积带;浅海化学沉积多在中低纬度地区形成碳酸盐、硅质、铝、铁等矿产;浅海生物沉积多形成石灰岩、生物礁。

 

 

 

 

深海沉积多分布于水深大于2000米的深海底层,主要由海洋生物遗骸、自生沉积、风成尘、宇宙尘、火山灰、陆源黏土胶体和冰筏碎屑组成。

 

 

 

 

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示意滑坡发生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Ⅲ、Ⅰ、Ⅱ

 

 

 

 

13.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的侧蚀拓展

 

 

 

 

B.滑坡体堵塞的作用

 

 

 

 

C.上游来水量加大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14.I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 )

 

 

 

 

A.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

 

 

 

 

B.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

 

 

 

 

D.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答案】12.C 13.B 14.C

 

 

 

 

【解析】12.图III 有古河道,图I 、II有废弃的古河道和新的河道,说明图III形成时间最早,AB错误。图I 中有现代河道,且有河漫滩,是在图II的堰塞湖发育而来,故图II较早,图I最晚。C正确,D错误。故选C。

 

 

 

 

13.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滑坡集中分布区,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在II阶段经历了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河道,形成了新的河道,并由于水位抬高,原河道水面变得更开阔,B正确。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侧蚀不明显,A错误。如果河道排水通畅,上游来水量加大,也可以快速排泄,不会加宽河面,C错误。II阶段因堰塞湖形成,河床泥沙淤积增多,但这不是河面变宽的原因,泥沙淤积、河面变宽都是滑坡体堵塞的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B。

 

 

 

 

14.洪水期水位升高,会淹没沿岸河漫滩,A错误。下切侵蚀会形成峡谷,不会形成弯曲的河岸,B错误。河漫滩处,河床向北凹进,是河流在凹岸侵蚀而成,C正确。坡面径流侵蚀不会形成弯曲的河道,D错误。故选C。

 

 

 

 

【点睛】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称为熔岩堰塞湖。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于广东肇庆市端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其石质主要为泥质变质岩。其中,带有“石眼”的端砚尤为珍贵,“石眼”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尘泥结构。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一地壳抬升

 

 

 

 

B.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一外力沉积一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一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一外力沉积一火山喷发一地壳抬升

 

 

 

 

16.端砚能“蓄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

 

 

 

 

A.透气性好

 

 

 

 

B.岩性致密

 

 

 

 

C.吸水性强

 

 

 

 

D.硬度较大

 

 

 

 

【答案】15.A 16.B

 

 

 

 

【分析】本题组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以及岩石的性质

 

 

 

 

15.本题考查,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可知带有“石眼”的端砚原石形成过程如下:第一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较为柔软的沉积岩;第二是在岩浆活动的作用下火山尘泥侵入先形成的沉积岩中,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带有“石眼”泥质变质岩;第三是经过地壳运动将该类岩石带到地表,并形成了端砚原石。故选A。

 

 

 

 

16.根据端砚原石的特点“端砚易雕刻、蓄水不涸、发墨快”便可分析,蓄水不涸的原因是由于端砚原石岩性致密、透水性差,水不易被吸收,B正确;而透气性好、吸水性强会导致墨水迅速渗漏到石头里面,不易保水。A、C错误;硬度较大与材料中端砚易雕刻相反,D错误;故选B。

 

 

 

 

【点睛】三大类岩石类型及特征

 

 

 

 

 

 

二、综合题

 

 

 

 

17.下图是甲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观测者观测到的太阳运动)轨迹,图中时刻均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判断甲地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判断甲地冬至日日出时竿影朝向为________,夏至日日落时竿影朝向为________。

 

 

 

 

(3)甲地白昼最长时,分析该日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4)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____。此日,乙地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比甲地先迎来日落,则乙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方向。

 

 

 

 

(5)若黄赤交角为25°,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为________,昼长比当前________(长或短)。

 

 

 

 

【答案】

 

 

 

 

(40°N,120°E) 西北 东南 15小时 73°26′ 10°N 东南 75° 长

 

 

 

 

【详解】(1)读图可知,春分(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Ω |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可求得甲地纬度为40°;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甲地位于北半球,则甲地地理纬度为40°N。春分(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为6:00、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材料显示图中时刻均为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因此该地的经度为120°E。故甲地的地理坐标为(40°N,120°E)。

 

 

 

 

(2)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甲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时日出东南,夏至日时日落西北,竿影朝向与日出方向相反,因此甲地冬至日日出时竿影朝向为西北,夏至日日落时竿影朝向为东南。

 

 

 

 

(3)甲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冬至日,甲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白昼最长。依据甲地夏至日日落与日出时刻可计算昼长为15小时。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Ω |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结合甲地纬度(40°N)可计算出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

 

 

 

 

(4)甲地纬度为40°N,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Ω |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可求得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时,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10°N。乙地与甲地同时迎来日出说明二者均位于晨线上;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0°N,北半球昼长夜短,晨昏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根据晨昏线的倾斜特点可知,乙地位置可能位于甲地的西北或东南;乙地比甲地先迎来日落,说明乙地昼长比甲地短,则乙地位置偏南,因此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

 

 

 

 

(5)回归线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若黄赤交角为2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Ω | (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 + 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 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 ” )可求得夏至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5°。黄赤交角变大,则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大, 北半球白昼更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大陆周边山前地带是世界陨石主要的富集区,截止到2019年4月26日,全球有采集记录的陨石69230块,其中43723块陨石发现于南极,并且大多保存完好。2009年,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陨石富集地,迄今收集到的南极运是已经超过了1万块。

 

 

 

 

材料二图一为月球陨石坑景观图;图二为南极冰川流动方向和陨石采集点示意图。

 

 

 

 

 

 

(1)简述地球上陨石坑数量远比月球上陨石坑数量少的原因

 

 

 

 

(2)说明陨石在格罗夫山山麓地带的富集过程。

 

 

 

 

(3)分析南极陨石大多保存完好的原因。

 

 

 

 

【答案】

 

 

 

 

(1)陨石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到达地面的数量少,撞击威力小;地球上地壳运动、风化、侵蚀等地质作用显著,陨石坑易减小甚至消失。

(2)陨石坠落南极洲冰体中,冰川由南极洲中心向格罗夫山运动,陨石随之运动,到达格罗夫山受山体阻挡在山前停留,并逐渐富集。

 

 

(3)陨石受到厚厚冰层保护,易保存;冷干燥环境,流水作用弱;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陨石受内力破坏小。

 

 

【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地表形态的塑造。

 

 

【详解】1、地球有大气层,陨石经过地球大气层就会摩擦燃烧,小的陨石等到撞击到地面时已经烧尽了。大一点的陨石经过大气层也会被烧烤得很小了,撞击地面威力很很小,而月球上是没有大气层的,陨石来临,那就是毫无阻挡,直接就撞上去了,陨石坑数量自然也就多了。地球地质活动活跃,陨石撞击地球留下的陨石坑,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天气活动和地质运动的影响,陨石坑表面经过水流摩擦,风化作用等,天长日久,陨石坑自然消失了。

 

 

 

 

 

 

2、陨石在格罗夫山的山麓地带富集的过程应结合冰川运动和地形阻挡等方面进行说明。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坠落南极洲形成陨石,陨石坠落南极洲时会在冲击力作用直接进入冰体中。图中显示,南极洲冰川受地势影响,冰川由南极洲中心向四周运动,图中显示,一部分冰川携带着保存在冰体中的陨石向格罗夫山运动,冰川和陨石到达格罗夫山后,会受山体阻挡,陨石会在山前停留沉积,并逐渐富集起来。

 

 

 

 

3、南极洲陨石大多保存完好的原因应从陨石受到的内外力作用强度进行分析。陨石坠落南极洲时会在冲击力作用直接进入冰体中,陨石受到厚厚冰层保护,温差较小,风化较弱,外面风力很难侵到它,因此容易保存下来;南极洲降水稀少,具有寒冷干燥环境,很少产生地表径流,因此流水作用对陨石破坏作用弱,使得陨石容易保存;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运动不活跃,陨石受挤压、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破坏的可能性小,使得陨石容易保存。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重庆市实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
  • 下一篇: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