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建地理周练试题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02-26 
  每到冬天南方的湿冷让人难以忍受,“南方也要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成为网上热搜话题,集中供暖需要锅炉和输暖管网等大量配套设施。读“我国集中供暖分界线”示意图,回答下列1-2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的分布,与我国下列分界线相近的是
  ①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②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
  ③400mm等降水量线
  ④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虽然网上对集中供暖呼声很高,但实际在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下列分析正确是
  ①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②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并不高,但后期管网的维护较贵
  ③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
  ④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A    2.C
  1.由图可知,图中的集中供暖分界线大致与我国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冬季1月份0℃等温线(河流有无封冻期的分界线),800mm年降水量线一致。A符合题意,BCD错误。故选A。
  2.我国南方地区能源相对短缺,集中供暖会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①正确;南方房屋墙体较薄,保温作用差,暖气利用率低,③正确;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供暖时间短,④正确;南方冬季气温较高,集中供暖的改建费用高是南方难以大面积开展集体供暖的原因,②错误。①③④正确,C正确。故选C。

  降水影响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植被状况,而植被生长状况由于还受人类活动影响,并未与降水保持完全同步。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正相关,非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负相关。植被指数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数,生物量越多,植被指数越大。下图表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植被指数、降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的时间分布折线图。其中③为降水量折线。读图,完成3-4题。

3.②曲线在6月出现低谷值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平原
  A.植被落叶     
  B.正值农忙     
  C.出现伏旱     
  D.遭受台风
4.①曲线在7月后折线向上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平原
  A.农作物生长迅速  
  B.蒸发减弱
  C.工业用水减少  
  D.降水补充增加
  【答案】3.B    4.D
  3.由材料“植被指数能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指数,生物量越多,植被指数越大”和“③为降水量折线”以及结合夏季植物生长相对较好,生物量较大,可判断②曲线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植被指数,②曲线在6月出现低谷值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在6月份迎来了冬小麦的收割,因此原因是正值农忙,农作物被收割,B正确;6月份植被落叶量较小,6月不会因为落叶出现大幅度生物量下降,A错误;伏旱出现的时间是7月-8月,C错误;华北平原地处北温带,6月不会遭受台风或可能性很小,D错误;故选B。
  4.由上一问分析可知②曲线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植被指数,则①曲线为华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水位的时间分布折线。由材料可知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正相关,非生长季植被生长状况与地下水呈负相关。7月份地下水水位上升是由于此时曲线③表示的降水量较高,降水通过下渗形成了地下水,D正确;由第一小问的分析可知6月份农作物收获,因此7月份农作物生长并不迅速,A错误;7月份气温高,蒸发强烈,B错误;工业用水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C错误;故选D。
  【点睛】伏旱,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属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在此期间春播农作物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需要大量水分补充、供给。

  关于我国某区域的日记:“今天天气真冷,强劲的西北风直灌脖子,不化的积雪把大片挤得出油的千里沃野深深地埋住,看来还得1~2个月这些积雪才能融化,流入江河。温度计的读数降到零下20℃以下,比每年的平均气温(-20℃)还低”。根据此回答5~6题。
5.千里沃野指的是黑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流水侵蚀带来肥沃的土壤冲积而成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风化形成的
  C.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丰富的有机质 
  D.农民年年施用粪肥培育而成
6.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和不足分别是
  A.平原辽阔,土地肥沃,但热量不足 
  B.位于中温带,耕地面积广大,但水资源不足
  C.位于暖温带,夏季高温多雨,但春旱严重  
  D.土地肥沃,光热充足,但水资源匮乏
  【答案】5.C    6.A
  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尤其沃野千里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侵蚀作用相对较弱,A错误;该区域火山较少,无法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壤,B错误;黑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肥沃的黑土,C正确;东北地区开发历史较短,人工干预形成肥沃土壤的条件不足,D错误。故选C。
  6.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但纬度高,全年热量不足,成为该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A正确;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众多,水资源充足,B、D错误;该地属于中温带,春季积雪融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春旱不严重,C错误。故选A。

  中部六省是我国中部崛起的主体,读我国中部六省粮食生产占全国比重状况图,完成7-8题。

7.六省农业生产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B.土质疏松,土壤肥沃
  C.位于平原地区,土层深厚
  D.地处季风区,降水条件较好
8.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悬殊,主要是由于
  A.纬度不同     
  B.耕地数量差异
  C.市场需求不同    
  D.工业基础差异
  【答案】7.D    8.B
  7.山西、河南位于北方,河流较少,故A错误。山西、河南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但其他地区是粘重的红壤,故B错误。江西、湖南大部分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故C错误。六省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条件较好,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8.河南和山西两省相邻,纬度相差不多,故A错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耕地面积小;河南绝大部分位于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大,耕地面积广,所以粮食产量悬殊,故B正确。作为相邻的两个省份,二者市场需求差别不大,故C错误。工业基础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冷巷是我国传统庭院建设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如下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该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据此完成下题。

9.冷巷主要分布于我国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10.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是因为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基本垂直        
  ②巷口较窄,狭管效应显著
  ③窄巷的长度较长,风向稳定        
  ④巷内外存在温差形成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9.A    10.D
  9.由题可知,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说明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我国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多,需要通风降温的同时进行去湿,故A正确,我国北方纬度高,冬季寒冷,且降水少,故B错,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故C错,西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且降水少,故D错。故选A。
  10.窄巷走向应该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故.①错,巷口较窄,形成狭管效应,增大风速,便于通风,故②正确,如果窄巷的长度较长,不利于通风,故③错,巷内散热慢、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巷外散热快、气温低,气流下沉,易形成热力环流,故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

  右上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11-13题。

11.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增强      B.山脉阻挡      C.降水偏多      D.农耕发达
13.黄土高原地区为
  A.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B.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   
  D.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答案】11.B    12.B    13.D
  11.结合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布,从纬度看,黄土高原位于西风带内,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盛行西风,①对。不受东北信风影响,②错。冬季风是西北风,从西北干旱区吹来粉尘,③对。夏季风是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粉尘少,④错。B对,A、C、D错。
  12.根据图中河流形态,甲地位于太行山东侧,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山脉阻挡,B对。甲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侧,风力减弱,A错。降水偏多、农耕发达可能土壤侵蚀较强,不是黄土堆积少的原因,C、D错。
  13.黄土高原地区为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D对。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是秦岭-淮河一线,A、B、C错。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4-16题。

14.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     
  B.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
  C.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     
  D.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
16.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A.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C.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       
  D.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答案】14.B    15.A    16.A
  【分析】本题组通过文字和表格提供了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概念和四个省区的相关统计数据,考查考生概念理解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能力。(1)依据材料运用数据,判断省区的基础上分析灌溉面积比例差距的原因。(2)先判出四个省区,再调用农作物(经济作物)分布知识点,得出正确答案。(3)结合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高的省区必定缺水的新疆。
  14.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的丙是海南,海南降水丰富,大部分耕地不需要灌溉,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小。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的甲是新疆,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耕地只有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由新疆和海南的灌溉面积比例差异可知,降水差异是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区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重要因素。耕地主要位于平原地形上,有效灌溉面积统计的水田和旱地也主要位于平原上,因此影响灌溉面积比例的差异与地形类型差异因素无关。故选B。
  15.结合上题已判出甲、丙分别为新疆,海南,丁的有效灌溉面积最大,为黑龙江,乙为浙江,据此它们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故选A。
  16.甲省区为新疆,其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是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干旱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大部分耕地只有灌溉才能发展农业,因此灌溉面积比例最大。故选A。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回答17-19题。

17.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8.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纸属于
  A.自然旅游资源       
  B.自然景观
  C.人文旅游资源       
  D.物质文化
19.当该区域开始进入雨季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堪培拉昼长夜短
  C.北京昼渐长夜渐短               
  D.东南日出
  【答案】17.D    18.C    19.C
  17.从图中看出,图示小桥、流水、人家,房屋为尖顶,必为江南水乡风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流水景观稀少,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地区,小桥、流水景观少,所以选D。
  18.剪纸是人类基于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创造,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所以选C。
  19.结合上题,该区域位于江南,当该区域开始进入雨季时即5月底6月初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堪培拉昼短夜长,北京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所以选C。

二、综合题(共2题,共43分)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四川省米易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区,境内最低海拔980米,最高海拔3447米,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光照充足,全年基本无霜。近年来米易县利用地形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芒果种植,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芒果种植基地,与海南、广西等芒果主产区形成竞争态势。

(1)说明地形对米易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4分)
  【分析】本大题以四种米易县芒果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影响气候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干热河谷”的“热”其实考查温度,主要应考虑纬度与地形因素;河谷的“干”考查降水多少,是受远离海洋和山高谷深地形的“焚风”效应影响的结果。当地位于横断山区,图文信息表明,北部高大山地,阻挡了北方寒冷气流,使得冬季气温较高。且当地地形具有山高谷深的特征,盛行风越过高山到达谷地,气流下沉,很难成云致雨,因此当地降水稀少;越过高山的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下沉气流绝热升温,气温较高;谷地地形比较封闭,风力较弱,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气温较高,从而形成干热的气候特征。
  【答案】高山阻挡北方寒冷气流和南方暖湿气流;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 ,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米易芒果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4分)
  【详解】题意表明,米易芒果的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原因应从地形和气候条件角度进行分析,气候条件通常从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生长期等方面去分析,上市较早说明区域热量条件好。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米易县地处金沙江谷地,四周有高山屏障,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山谷地形,因受下沉气流影响,气温较高,有利于枇杷提前开花结果;位于山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枇杷品质高。所以市场竞争力较强。地形,当地海拔高差大,地形起伏大,垂直差异大,种植的品种较多,延长了供货的时间,因此米易的市场竞争力较强。
  【答案】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芒果品质优良;②纬度相对较高,芒果成熟较晚,错时上市,市场竞争力强;③地形起伏大,芒果品种多样,供货时间长。(任答2点)
(3)以芒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米易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8分)
  【详解】题意表明,米易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应以芒果种植业为基础来提出。当地芒果产业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突出当地生态优势、晚熟优势和优质特色,引进和筛选适宜的优良栽培品种,打造当地芒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拓芒果销售市场;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相关企业投资,提高芒果深加工能力,以提高当地芒果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技术投入,延长芒果贮藏保鲜时间,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在芒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①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芒果加工业;②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③加大宣传力度,开拓芒果销售市场;④促进以芒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⑤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任答4点)
21.山西、陕西两省为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区。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问题。(27分)

(1)据图指出两省北部省界的特点,并说出该界线两侧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6分)
  【答案】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与我国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
  东南部为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mm,适宜耕作业发展;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年降水量小于400mm,适宜畜牧业发展。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6分)
  【答案】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而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主要为旱地,水资源少,春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引发水资源短缺。
(3)素有“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平原是该区域重要的耕作业区,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答案】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②地势低平;③土壤肥沃;④灌溉便利。
(4)“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据记者报道:“冬季泾清渭浊,夏季泾浊渭清”。试分析夏季“泾浊渭清”的原因。(7分)
  【答案】①泾河、渭河都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②泾河全程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7、8月的洪水季节河水含沙量非常大,水体浑浊;③渭河的大部分支流发源于秦岭,夏季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弱,且中下游地势平坦,流速慢,水体相对清澈。所以夏季“泾浊渭清”。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周练试题
  • 上一篇: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
  • 下一篇:中国地理概况试题解析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