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②③④四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A.内蒙古 秦 藏 滇
B.秦 内蒙古 滇 藏
C.滇 内蒙古 秦 藏
D.秦 内蒙古 藏 滇
1.A 解析:第1题,图中①是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②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③是西藏自治区,简称藏;④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选A正确。
2.与①②③④四省区对应的传统民居分别为
A.“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B.“地下的家”、“竹木的家”、“游动的家”、“石头的家”
C.“石头的家”、“竹木的家”、“地下的家”、“游动的家”
D.“游动的家”、“地下的家”,“石头的家”、“竹木的家”
2.D 解析:第2题,图中①内蒙古以牧业为主,住帐篷,便于迁徙,为“游动的家”;②陕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层深厚,具直立性,形成特色民居窑洞,是“地下的家”;③是西藏东部地区,地处山区,高寒气候区,利用当地原料建成传统民居石头屋,形成“石头的家”;④云南南部气候湿热,建成高架的竹木楼通风,形成“竹木的家”。选D正确。
茶叶适宜生长在年降水量大于800 mm、空气湿度80%~90%,土壤PH约为5~6,气温在18 ℃~25 ℃之间的地区,茶叶鲜叶需要人工采摘。下图为我国茶叶主要分布区,读图,完成3~4题。
3.与江北茶区相比,江南茶区茶叶品质较好的原因是(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纬度高,生长缓慢 ③空气湿度大 ④酸性土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B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江南茶区属于暖湿气候,以酸性土壤为主,有利于茶叶生长,故B正确。
4.近年来我国茶叶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种植面积扩大
B.农药化肥成本增加
C.运输成本增加
D.劳动力价格上升
4.D 解析:第4题,种植面积扩大可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故A不正确;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大,成本上升,但茶叶产量上升且茶品质下降,茶叶价格可能下降,故B不正确;茶叶运输量小,对价格影响小,故C不正确;题干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对茶叶价格影响较大,故D正确。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马蹄形山弯中的小山村,村前是开阔而肥沃的土地,村后是群山峻岭。平山有“北方的鱼米之乡”之称。据县志记载,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图为西柏坡区位图。据此完成5~6题。
5.西柏坡所在区域
A.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
B.位于黄土高原
C.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
D.河流汛期在五六月
5.C。根据图中位置可知,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以东,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A错误。太行山以东为华北平原,B错误。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C正确。华北的汛期应出现在7、8月份,D错误。故选C。
6.平山形成“北方的鱼米之乡”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A.地形、河流
B.技术、降水
C.土壤、植被
D.水文、习俗
6.A。材料中提到:平山“北岳控其东,太行踞其西…,右襟冶水,左带滹沱,万山峨峨,百川浩浩。”结合图中位置可知,平山位于太行山东侧河流冲积扇平原,地势平缓,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宜农耕,成为“鱼米之乡”,A正确。平山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与技术、习俗关系较小,B、D错误。植被对“鱼米之乡”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A。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完成7~8题。
7.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7.D。1951年至2010年之间,黄河入海水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流域境内大规模的工农业生产导致用水量增多,黄河径流量减少,D选项说法符合题意;上游水电站增多不会促使黄河总径流量减少,从而不会导致黄河入海水量的变化,A选项错误;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增多,此举对黄河入海水量不会产生影响,B选项错误;近60年间,黄河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较小,不是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原因,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8.B。黄河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量增加,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故A项错误;河流水量减少,其搬运能力下降,从而使入海泥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故B项正确;入海口河水含沙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状况,故C项错误;河口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河流的影响极小,故D项错误。
下图示意陕西省安康市区域,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过去,有的区县因为缺乏集中连片、适宜发展工业的土地,只能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为此,安康在市城内进行统筹,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供发展空间受限的区县开发和经营。据此完成下面9~11题。
9.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
A.渭河 B.汉江 C.淮河 D.岷江
9.B。根据材料“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可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长江水系,结合经纬网信息可知,安康地区应在陕西南部(秦岭的大致纬度约为34°N),汉江从此经过,所以安康地区的河流所属的水系是汉江,故选B。
10.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
B.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
C.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D.减少区县间的无序竞争
10.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面积超过90%,但又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所以安康统筹发展经济园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C正确;“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的流动”以及“减少区县之间的无序竞争”均不是主要目的,AD错;与促使行政区划更加合理无关,B错。故选C。
11.有利于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县改区,提升区域城镇化水平
B.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C.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
D.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
11.B。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使人口向城市转移,不是简单的通过“县改区”即可实现,A错;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可共建共管,协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B正确;根据材料“劈山造城、填河造地”以及“在允许开发、土地平坦的区县建立经济园区”等信息可知,该区域多山地,平地较少,且大部分区域限制和禁止开发,所以即便调整行政区划,合并相关区县,但适宜开发的土地并不会发生变化,对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较小,C错;增大发展空间受限区县的收益比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园区所在县区的收益,且这种收益比例的调整并不是促进该区域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D错。故选B。
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读右上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12.A。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
13.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
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
B.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
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13.D。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
下图为我国一水文站某时期流量、水位变化曲线。据此回答14~15题。
14.1月27日该水文站水位剧涨的原因是
A.台风过境
B.寒潮侵袭
C.发生凌汛
D.积雪消融
14.C。材料可知,1月27日是冬季,冬季时河流受台风影响极小,台风过境多在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登陆,A错误。寒潮侵袭会带来降雪,也有可能让河流发生冰冻,但是不会让河流水位短时间暴涨,因此不可能是寒潮侵袭,冬季温度较低,更不可能发生积雪消融,BD错误。冬季河流下游位于高纬度地区,结冰快,上游低纬度地区结冰慢,因此水流在下游被堵塞,容易产生凌汛,短时间水位剧涨,正确答案选C。
15.该水文站位于
A.闽江上游
B.黄河下游
C.塔里木河中游
D.黑龙江下游
15.B。由第一小题可知,该河流具有凌汛现象,河流凌汛发生条件是河流具有结冰期并且河流的流向是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黄河下游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所以该水文站有可能位于黄河下游,符合凌汛发生条件。闽江上游河流没有结冰期,塔里木河中游冬季河流水量较少,容易出现断流现象,不可能是水位暴涨,黑龙江下游河流流向是自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地区。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6~17题。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6.A。寒露节气在每年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保温效应差,夜晚降温快,地面温度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露,A正确;印度低压出现在夏季,受其控制容易成云致雨,不易成露,B错误;阿留申低压、夏威夷高压分布在海洋上,不是引起我国大陆上水汽凝结成露的天气系统,C、D错误。故选A。
17.“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的在( )
A.珠江三角洲 B.柴达木盆地 C.藏南谷地 D.渭河平原
17.D。谚语说明该地区既种植小麦,又种植棉花。选项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和基塘农业;柴达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渭河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故选D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8~20题。
18.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境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18.C。图中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甲比同纬度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这是由于甲处是东北平原,其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高。故选 C 。
19.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19.A。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纬度有关,与地形类型无关,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选 A 。
20.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20.B。对空间变化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故选 B 。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右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10分)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8分)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详解】(1)农业生长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热量、降水和光照等,结合材料提示,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量大,光照条件也好。
(2)根据材料提示“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可知地势较高的旱地便于排水,土壤不会过湿,且不易受洪涝灾害危险,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3)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主要从原料、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分析。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所指代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8分)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8分)
答案:(1)旱灾。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降水偏少(“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春季(夏半年)蒸发量大。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
解析:(1)《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渠成才无凶年,说明凶年是旱灾。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造成干旱。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雨季未到,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郑国渠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泾河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使关中为沃野,盐碱土壤变成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