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建一中2023届高三文综地理试题20230503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3-05-03 
  海南省临高县道灶村主要以三种模式开展产业脱贫工作,一是资金托管运营模式,即农户将产业扶持资金委托给农业龙头企业运营,每年获取固定收益,合作期满归还本金;二是“合作社+”运营模式,即农户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以“项目托管”、“入股企业”等方式,打造“马袅海鸭”养殖等21个特色扶贫产业项目;三是“企业+银行+贫困户“运营模式,即农户依托银行贷款,以土地、产业资金入股,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创建了一批凤梨、释迦、黑猪等产业展地,患及8000余户贫困户。下表示意道灶村不同产业脱贫模式效果评价。据此完成1~2题。

1.“合作社+”运营模式下,农户主要通过
  ①土地流转赚租金 
  ②就近务工赚薪金 
  ③股份合作赚股金 
  ④发展生产赚现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推动临高县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完善贫困户小额信贷制度    
  B.增加贫困户的土地流转量
  C.加大对贫困户的直接补贴    
  D.提高专业合作社的数量
  【答案】1.D 2.A 
  【解析】据开展产业脱贫工作三种模式分析,“合作社+”运营模式下,农户主要通过股份合作赚股金、发展生赚现金,D正确。据材料分析,产业扶贫主要是围绕农业,土地流转赚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不是主要方式.A、B、错误。故选D。
  【解析】完善贫困户小额信贷制度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推动临高县可持续发展,A正确。增加贫困户的土地流转量、加大对贫国户的直接补贴、提高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不是最主要措施,B、C、D错误。故选A.

  南京市某社区始建于1985年。近些年来,该社区出现人口双向迁移的现象,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该社区,迁出该社区的人口主要流向新建商品房。下图示意该社区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该社区
  A.邻近中心城区
  B.对外交通便利
  C.环境质量较好
  D.商业等级较高
4.推测迁入该社区的人口
  A.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
  B.以中老年人为主
  C.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高
  D.整体付租能力较低
5.近年来,该社区利用率逐渐降低的设施是
  A.剧场
  B.公园
  C.医院
  D小学
  【答案】3.B 4.D 5.A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位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据材料可知,该社区为炼化厂的配建社区,属于传统工业地域。工业区一般距离中心城区较远;重工业区选址要考虑对外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运进和产品输出;该社区邻近重工业工厂,环境质量较差:该社区所在的工业地域独立性较强,内部自成一体,但其服务等级较低,社区设施主要是满足内部的基本需求。故B选项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住宅区人口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该社区邻近工厂,房屋老化,原住民(国有企业正式职工)陆续迁出,流向新建商品房。由于房价和房租较低,部分进城务工经商低收入人群迁入该社区。故D选项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对社区设施利用率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随着原住民(国有企业正式职工)陆续迁出以及文体市场的多元化,工业地域内部自带的剧院等文体设施逐渐凋敝;与剧院相比,公园等级低、数量多,公园主要满足日常休闲需求,利用率并不会降低;医疗和教育是基本生活保障,利用率不会逐渐降低。故A选项正确。

  年轮指数是树木年轮实际宽度值与期望值之比,其大小变化可以记录树木径向生长。某地位于川西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地带,岷江冷杉是主要建群树种之一,红杉常在冷杉林上部边缘形成不连续的落叶针叶林带,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但降水的变化并不明显。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对岷江冷杉和红杉径向生长的影响不同,图示意岷江冷杉、红杉的年轮指数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2011--2019 年红杉出现连续的生长衰退,而冷杉生长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德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23)

6. 岷江冷杉径向生长与秋季平均气温相关性显著,主要是因为秋季温暖的年份
  A. 病虫害减少   
  B. 有机质消耗减少    
  C. 生长季延长    
  D. 土壤含水量增加
7. 推测该地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8. 按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当地最可能出现
  A. 林线下降   
  B. 红杉林树木密度增加   
  C  雪线下降    
  D. 冷杉林木蓄积量增加
  【答案】6. C  7. C  8. D
  【6题详解】秋季温暖,易滋生病虫害,A 错误;秋季温暖,冷杉呼吸作用强,新陈代谢快,有机质消耗增多,B 错误;秋季温暖,生长季延长,冷杉积累有机物较多,径向生长快,年轮指数高,C 正确;秋季降水和冰雪融水少,气候变得温暖后,蒸发更多,土壤含水量减少,D 错误。故选 C。
  【7 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红杉位于当地亚高山地带上部,随着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降水变化并不明显,   光照强度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红杉出现生长衰退,说明光照不是影响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A 错误;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但红杉出现生长衰退,说明热量不是影响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B错误;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亚高山上部土壤水分蒸发增多,水分条件变差,影响红杉生长,导致衰退,C 正确;材料没有关于土壤深厚程度、肥力相关的信息,D 错误。故选 C。
  【8 题详解】林线是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红杉是不连续的落叶针叶林,故当地林线应指的是冷杉的分布上限,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2011~2019 年冷杉生长良好,故按照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 林线分布海拔可能会上升,A 错误;由材料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红杉出现连续的生长衰退,而冷杉生长良好,故红杉林树木密度会下降,冷杉林木蓄积量增加,B 错误,D 正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消融加剧,降水量变化不大,夏季 0℃等温线海拔升高,雪线上升,C 错误。故选 D。
  【点睛】
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同的热量和降水及其组   合状况、风向、光照等都会影响植被的种类特点。山地的海拔越高,垂直结构越复杂,植被种类越多。阴   坡、阳坡的热量条件不同,迎风坡、背风坡的水分条件不同,都会导致植被的生长状况不同。根据土壤水   分含量、土壤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层薄厚等可判断植被生长情况。水源条件好,植被生长好;水文条件影   响水生生物;洋流影响沿岸地区的气候,进而影响植被。
  某河流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支流,1981 年以来,流域林草植被不断改善。流域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导致地表沉陷和裂缝,渗透的水在井下的水仓收集,之后输送至地表,处理后用于井下生产、地面生活,剩余部分排入河道。用于井下生产的矿井水一部分析出、处理后重复使用,另一部分被封存在采空区,之后沿煤层底板及其下伏岩层裂隙缓慢溢出进入低海拔的河道。图示意该流域 1950-2020 年入黄断面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原煤产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德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23)

9. 采煤直接影响该河流的
  A. 流域范围    
  B. 河谷发育
  C. 水流速度    
  D. 汇流过程
10. 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影响该流域 1997-2020 年入黄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被覆盖度    
  ②农业引水
  ③采煤生产        
  ④水库调节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 该流域煤炭还可以开采 50 年,从采煤对水沙的影响角度,该流域河道适合发展
  A. 水上旅游    
  B. 河道采砂
  C. 水力发电    
  D. 水产养殖
   【答案】9. D  10. C  11. B
  【9 题详解】根据材料“某河流是黄河中游的一条多沙支流,1981 年以来,流域林草植被不断改善。流域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导致地表沉陷和裂缝,渗透的水在井下的水仓收集,之后输送至地表,处理后用于井下生产、   地面生活,剩余部分排入河道。用于井下生产的矿井水一部分析出、处理后重复使用,另一部分被封存在采空区,之后沿煤层底板及其下伏岩层裂隙缓慢溢出进入低海拔的河道”,读“该流域 1950-2020 年入黄断面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原煤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可知,采煤导致地表沉陷和裂缝,地表水向下渗透,   被收集后一部分供人类生产生活,一部分经岩层裂隙进入低海拔河道,使得河流汇流周期变长,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减少,河流流速变慢,侵蚀作用变弱,影响河谷发育,结合题意,D 正确,BC 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河流流域范围和采煤行为关联不大,且采煤不会直接影响河流集水区范围,A 错误。故选 D。
  【10 题详解】读“该流域 1950-2020 年入黄断面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原煤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可知,,流域内1997-2020 年入黄径流减少明显,是因为采煤导致地表沉陷和裂缝,渗透的水在井下的水仓收集,之后输送至地表,导致地表径流减少;1981 年以来,流域林草植被不断改善,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减少, 河流流量减少,①③正确;材料并无体现该时间段内存在大量农业引水行为和水库调节行为,②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1 题详解】读“该流域 1950-2020 年入黄断面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原煤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可知,由于采煤行为导致该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发生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河流流速下降,对河道的侵蚀能力减弱,河床泥沙淤积较多,因此可以发展河道采砂来疏浚河道,B 正确;由于采煤行为导致河流水质相对较差,且河流径流量减少,因此不适合发展水上旅游、水力发电和水产养殖,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水力发电   一般布局在水能资源充足的地方,因此其需要满足河流径流量大且落差较大两个必要条件。河流流速快,   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河流流速慢,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

36.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荷兰从13世纪即开始围海造田,增加土地面积约6000km², 国土面积达到了41528km²,其中24%低于海平面,1/3仅高出海平面1米。荷兰人口约1780万人,经济发达,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值居世界第二。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创新农业生产,如开辟了城市室内“垂直农场”,实现了粮食、蔬菜等种植业“进城”。图为荷兰简图。

20230420092430496

(1)分析13世纪前荷兰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自然困境。(6分)
  答案: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不足;地势低平,土壤盐碱化严重;温带海洋性气候,作物的年光照时间少;低温冻害、冬季风暴潮与洪涝等,多种灾害叠加。(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说明荷兰的城市室内“垂直农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6分)
  答案:将农业从农村、郊区迁移到城市,摆脱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的限制;便于实施集约化、自动化、高精度耕作,绿色生产;可实施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分工,降低人工成本;垂直农场利用有限土地,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6分)
 (3)从市场角度说明荷兰的农产品为什么能够大量出口。(6分)
  答案:面向北美,背靠欧洲西部大陆腹地,市场广阔;拥有没有贸易壁垒的欧盟市场;交通发达,且市场距离近;产品绿色、生态,市场接受度高;农产品高效生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答对一点得2分,总分不超过6分)
 (4)对于“荷兰是否应大规模围海造田”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观点1:应大规模造陆。理由:荷兰地狭人稠,围海造田能增加土地面积(2分);国土地势低平,造陆可减少海水侵蚀(2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雄厚(2分)。
  观点2:不宜大规模造陆。必然破环海陆自然生态系统(气候、水、生物、外力作用等)(2分);可能产生更大的损失(2分);造陆与维护成本高(2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下图为天山4棵胡杨林冠形状,经研究证实,胡杨林冠下存在对营养元素的富集效应,即“肥岛现象”。近年观测发现,天山区降雪率从1960—1998年的11%~24%降低到2000年以来的9%~21%,有97.5%的冰川表现为退缩状态,对天山胡杨林的生长产生影响。
(1)描述胡杨林冠的形状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8分)
(2)推测胡杨“肥岛效应”中营养物质的自然来源。(8分)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部分学者认为天山胡杨林面积会扩大,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胡杨林面积会缩小,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答案:(1)特征:形状不规则(2分),表现为东西向较长(2分),北向短、南向稍长的特点。(2分)
  原因:常年盛行西北风。(2分)
  (2)①胡杨具有降风滞尘的作用,可有效截留和聚集粉尘及凋落物,使得树干茎流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②胡杨的叶分泌物、枯落物及其他物质可通过树干茎流和雨水渗透输入土壤;③动植物遗留物(如鸟类排泄物、枯枝落叶)在土填表面汇集并分解;④树干粗糙层中的微生物活动会产生营养物质。(每点2分,共8分)
  (3)观点一:赞成扩大趋势。理由: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热量充足,胡杨生长期延长;②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水增加,为胡杨生长提供了水源,短期内胡杨林面积扩大。(每点3分,共6分)
  观点二:赞成缩小趋势。理由:①虽然短期内胡杨林面积可能扩大,但大量的植物生长会迅速消耗土壤表层水分,直到融雪补给不足,胡杨林面积又会随之减少;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降雪量降低,冰川萎缩,影响水分补给,也会导致胡杨林面积缩小。(每点3分,共6分)(只回答赞成扩大或赞成缩小的,不给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贵州省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不断形成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推进茶旅一体化,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1)分析江口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4分)
  (2)说明江口县推进茶旅一体化对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 (1)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集群状况好;(2分)“茶旅”互动相互促进。(2分)
  (2)有利于当地主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叶品质;(2分)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大了宣传力度,提升茶叶知名度:(2分)茶叶作为重要旅游商品,提高茶叶销量和经济效益。(2分)(答案合理,可配情给分)
  【解析】 (1)发展旅游的优势要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及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来考虑,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集群状况好;“茶旅互动”相互促进。
  (2)江口县推进茶旅一体化,对当地茶产业来说有利于当地主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保障茶叶品质;同时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大了宣传力度,提升茶叶知名度;此外茶叶作为重要旅游商品,提高茶叶销量和经济效益。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题。(10分)
  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是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主要由陆地进入海洋的大块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由于微塑料能够吸附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也能被鸟类、鱼类等海洋生物摄食,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学研究热点。分析“海洋里的PM2.5”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答案】危害:微塑料吸附的污染物,随海水流动后扩大污染面积;通过食物链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污染后的海洋生物被人进食后,威胁人类健康。(4分,1点2分,答2点即可)
措施:加强对海洋微塑料的研究及监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尽量回收,提高重复利用率;加强对塑料企业的监督和监控,减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塑料添加剂;加强科学研究,开发塑料替代产品。(6分,1点2分,答3点即可)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文综地理试题
  • 上一篇:2023辽宁省高三下学期4月地理押题
  • 下一篇:2023届佛山二模地理试题及详解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