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考地理中的国家安全战略!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05-19 
在内容结构上,以“国家安全”之点带“人地关系”之面。本模块以人地关系为核心概念来构建知识体系,重点阐释以自然环境为约束条件的人地和谐机制。主要围绕“人地关系”展开,“地” 以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主,“人”以国家安全为主,即一方面围绕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围绕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
图片
从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方面看,资源问题是由资源需求超过自然资源的最大供给能力而产生的,主要受资源禀赋、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和资源需求三方面因素影响,当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的安全状态受到威胁或被打破时就会触发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问题进一步发展就有可能动摇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还会产生衍生安全风险。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公民、社会和国家都负有责任,需要在国家战略、政策法规、思想观念等方面形成合力。本部分以耕地资源、能源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战略资源为例。
从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方面看,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某种极限被突破,导致自然环境发生某种不利于人类的改变;环境安全问题会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进而影响国家安全,还会产生衍生安全风险。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公民、社会和国家都担有责任,需要国家战略、政策法规、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在多国甚至全球区域范围内的环境问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此部分以生态退化、跨境环境污染、人为碳排放与全球变暖为例。
这里的“国家安全”不仅指常规国家安全,也包含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的非常规国家安全。区域尺度既涉及国内,也涉及若干国家之间和全球范围,因此保障国家安全的手段既有国家内部的政策法规,也有国际合作。
【押题冲刺】
(2023·福建龙岩·统考三模)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图)开辟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与近海相比,远海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建设成本低       
B.设备腐蚀慢       
C.储电效率高       
D.风能总量大
2.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该开发方式(   )
A.耗费淡水多       
B.投资成本低       
C.能源供应稳       
D.生态风险大
3.大力发展“海水制氢”对国家安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
A.提高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紧张状况
C.挖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       
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
【答案】1.D    2.C    3.A
【解析】1.远海离陆地更远,管线长,海水更深,建设成本更高,A错误;远海海水含盐量更高,对设备腐蚀更快;B错误;储电效率只与设备和工艺技术相关,而与离陆远近无关,C错误;近海面积较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一些近海不宜布局风力发电站,远海面积广阔,受人类干预小,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风能总量大,D正确。故选D。
2.据图所示,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该开发方式是直接利用海水制氢,不耗费淡水,A错误;因工艺技术更加复杂,生产线变长,故投资成本更高,B错误;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能源供应稳,C正确;因新的开发方式是利用氢能,氢能是清洁能源,故两种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无差异,D错误。故选C。
3.海洋风能是海洋能源资源的一种形式,“海水制氢”是对海洋风电的一种高效存储形式,从而提高了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A正确;“海水制氢”虽是直接利用海水制氢,开拓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的新路径,但并不能有效缓解我国陆上淡水资源紧张状况,B错误;海上风能是海洋表面大气运动产生的动能,而近海面大气层并不属于海洋空间资源范畴,C错误;“海水制氢”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D错误。故选A。
(2023·山东潍坊·统考二模)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下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稻谷
小麦
 
2018/19
2019/20
2020/21
2018/19
2019/20
2020/21
食用消费占比(%)
74.7
75.4
74.8
70.6
68.1
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
7.1
7.9
15.8
13.7
11.6
28.5
工业消费占比(%)
8.2
9.5
8.0
9.1
6.9
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
110.3
107.1
100.7
102.0
109.8
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
133.8
132.7
M
141.6
146.8
N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X100%;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X100%
4.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
A.128.4  124.4       
B.132.7  145.3       
C.131.6  152.0       
D.135.6  147.5
5.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
A.肉蛋奶消费量增长           
B.粮食浪费较严重      
C.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粮食进口量减少
6.“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 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B    5.A    6.B
【解析】4.M代表稻谷2020/21对应的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根据公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X100%;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X100%;那么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总消费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M=100.7×(74.8+15.8+8.0)&pide;74.8=132.7;N=90.6×(68.8+28.5+8.6)&pide;68.8=145.3;故M=133.7,N=145.3,选B。
5.稻谷与小麦的饲用占比增长说明饲料占比在增大,主要用于养殖业,同时粮食在流向生猪,牛羊,肉鸡等牲畜的过程中,也存在能量的损耗,所以稻谷与小麦的饲用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这样进一步推测肉蛋奶消费量增长,A正确;稻谷与小麦的饲用增长不能说明粮食浪费较严重,B错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进口量减少会导致粮食总量下降,流向养殖业的粮食就会减少,CD错误;故选A。
6.“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大食物观”强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可以扩展食物来源,①正确;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提高的是粮食的产量,不能体现种类,②错误;大食物观”的前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尤其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③正确;“大食物观”视角下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是确保食用口粮安全,而不是优先发展饲粮生产,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2023·全国·模拟预测)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粮食作物改种棉花、花生、蔬菜,又转向蔬菜、瓜果。其中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非粮化”空间差异明显。图为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有(   )
①国家政策②农业劳动力③市场需求④农产品价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非粮化”空间差异明显的原因是(   )
A.传统耕作方式不同          
B.市场需求多样
C.水、热、土组合多样       
D.交通通达度差异
9.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省应(   )
A.提高粮食价格,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B.合理规划城乡用地,确保种粮面积
C.兴修水利,变旱地为水田       
D.治酸控污,改造低产坡耕地
【答案】7.D    8.C    9.B
【解析】7.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棉花、花生、蔬菜,又转向蔬菜、瓜果,主要是棉花、花生、瓜果等市场需求量增大,经济效益高于种粮,因此导致这种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应是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农产品价格随供需关系发生的变化,③④正确;国家政策强调粮食安全,这种变化与国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①错误;且多种经营对劳动力需求大,与种植结构变化关系不大,②错误。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8.市场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差异不大,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非粮化”内部空间范围不大,市场需求差异也不大,B错误;与传统耕作方式关系不大,A错误;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内部地形地势有差异,故水、热、土组合多样,导致“非粮化”空间差异,C正确;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内部交通通达度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C。
9.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山东省应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但并不是水田,C错误;治酸控污主要是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耕地改良措施,不是山东的,D错误;加大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城乡用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B正确;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粮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不是提高粮食价格,A错误。故选B。
(2023·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我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近年来,因东南亚国家耕作烧荒输入污染物等原因,西双版纳连续几年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图为西双版纳位置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0.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落叶阔叶林       
B.更好地种植橡胶
C.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D.保护国家耕地资源
11.推测近年来西双版纳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的时间是(   )
A.12月、1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9月、10月
【答案】10.C    11.B
【解析】10.我国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热带季雨林植被为主,因此当地设立自然保护区不是为了保护落叶阔叶林,排除A;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因此不是为了更好种植橡胶、也不是保护国家耕地资源,排除BD;我国西双版纳具有许多珍稀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设立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C符合题意。故选C。
11.材料信息表明,近年来西双版纳出现季节性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临近的东南亚国家耕作烧荒输入污染物所致,临近的东南亚国家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季(11~次年5月)后期当地烧荒,为雨季耕作积蓄肥料,因此当地季节性空气污染源主要出现在3~4月,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023·全国·模拟预测)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下图示意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据此回答下题。
图片
12.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B.生态环境较好
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       
D.物种丰富
13.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差       
B.缺乏优势物种       
C.受干扰程度低       
D.植被稀疏
14.根据三种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                   
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
C.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               
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
【答案】12.A    13.C    14.B
【解析】12.由材料“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可知当地水资源不足,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水源条件,能够满足植被对水源需求,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度,A正确;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方式的生态环境相同,B错;由图可知,人工恢复方式物种丰富度较低,群落抗干扰能力弱,C、D错。故选A。
13.恢复保护方式是对湿地进行隔离保护管理,受干扰程度低,因而物种丰富度最低,C正确;恢复保护方式更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可满足生物对水源的需求,A错误;恢复保护方式植被覆盖度高,但物种丰富度低,说明存在优势物种,C、D错误。故选C。
14.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综合分析可知,恢复利用的方式植被覆盖度最高,物种丰富度也较高,因而该地区最适合采用恢复利用的方式,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属于恢复利用方式,B正确;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属于自然恢复,C错误;建立栅栏隔离保护、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属于恢复保护,A、D错误。故选B。
(2023·浙江·模拟预测)“绿碳”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蓝碳”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后,有机碳以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蓝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并称“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下图示意“蓝碳”与“绿碳”生态系统数据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5.与“绿碳”相比,“蓝碳”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因为(   )
①海洋面积大②占地球生物量大③固碳效率高④储碳周期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从洋流的角度推测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最弱的海区可能是(   )
A.南太平洋中低纬东部       
B.南太平洋中低纬西部
C.北太平洋中高纬东部       
D.北太平洋中低纬西部
【答案】15.D    16.A
【解析】15.据图可知,图中并没有“绿碳”、“蓝碳”的海洋面积对比,①错误。图中显示“绿碳”占地球生物量为85%—90%,而“蓝碳”仅占0.05%。与“绿碳”相比,“蓝碳”占地球生物量占比小,②错误;“蓝碳”每年每平方米碳捕获量100g,大于“绿碳”的8g,③正确。“蓝碳”碳存储时间数千上万年,储碳周期长,而“绿碳”碳存储时间仅数十数百年,④正确。D正确,故选D。
16.“蓝碳”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后,有机碳以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据此分析上升流影响沉降,上升流强,则有机碳固定、储存在海洋的数量小,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最弱的海区应该是上升流强的地区,南太平洋中低纬东部秘鲁寒流附近有上升流,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3·河北·模拟预测)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德国在其仅约36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建有多达17座核电站,目前大约1/3电力来自核电。下图示意德国核电站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7.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水源       
C.政策       
D.市场
18.支撑德国关闭核电站的理由是(   )
A.科技水平较高       
B.市场需求萎缩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资源丰富
19.德国弃核后,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可能是(   )
A.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       
B.提高进口能源比重
C.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       
D.大力开发水能资源
【答案】17.B    18.A    19.B
【解析】17.读图可知德国核电站主要位于河流和沿海附近,说明核电站选址主要与水源有关。因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巨大热量,大约每秒钟需要十一至十二立方米流量的冷却水降温,冷却水往往被视作是核电站正常运转的“血液”,B对;德国的核电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且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高科技工业园区,核电并没有围绕南部分布,说明技术不是影响德国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A错;国家政策会影响核电的区位选择,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读图可知,鲁尔区附近建设了些核电站,而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能源充足,说明影响核电站位置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D错。故选B。
18.根据材料“为发展再生能源技术,德国政府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境内所有的核电站”,说明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第二产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日益短缺的常规能源,促使德国发展再生能源技术,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和传统化石能源,A对,B、C错;德国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终究会枯竭,且发展火电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利于环保还会增加碳排放成本,D错。故选A。
19.德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短、中、长期的节能减排计划。加大常规能源的供给,不但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烧煤需要买碳排放许可,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引起民众不满,A错;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能源需求量很大,根据材料德国目前大约1/3电力来自核电,如果德国弃核后,将面临能源危机,而北欧有丰富的水能,南欧有丰富的太阳能,德国可以从这些国家及其他国家进口能源,这是短期内能源保障的有效措施,B对;德国传统产业所占比例大,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虽保护了环境,但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错;水电站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且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德国水能资源不太丰富,需抽水蓄能,D错。故选B。
20.(2023·山西朔州·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淌箐村地处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区,有亚洲象活动的踪迹,常住人口150人,长期以来以种植天然橡胶为生,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仅为276.5吨(单是北京某电厂一年碳排放就达400万吨)。倒淌箐村面临紧迫的“消碳”任务,2021年在跨国企业昆明分公司支持下建立“消碳庄园”。“消碳庄园”引导村民搭建光伏板发电,种植200亩坚果、芒果等经济作物,安装100个木质蜂箱养蜂,为县里的蜂产品公司提供优质蜂蜜。“消碳庄园”安装蜂箱对缓解人象矛盾发挥了积极作用,蜜蜂常成群在森林中活动。下图示意倒淌箐村的位置。

图片

(1)倒淌箐村碳排放较低,却面临紧迫的“消碳”任务,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与昆明相比,分析该公司在倒淌箐村建设“消碳庄园”面临的困难。(6分)
(3)简述“消碳庄园”安装蜂箱对缓解人象矛盾的作用。(6分)
(4)从养蜂产业的角度,为“消碳庄园”提高“消碳”效果提出合理建议。(8分)
【答案】(1)倒消箐村规模小,以农业为主,碳排放量低;橡胶种植(结构简单,固碳能力较弱)规模大,对雨林的破坏强,导致雨林固碳能力下降。
(2)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该公司联系成本更高;基础设施薄弱,初期建设投资更大;技术水平低,对农户的指导投入大。
(3)养蜂提高了村民收入,降低了他们对农作物种植的依赖;养蜂使村庄获得充足资金,能及时补偿野象侵袭造成的损失;蜂群能形成屏障,抵御野象侵袭。
(4)改用更环保的蜂箱材料(使用更耐久的木材);减少蜜源植物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蜂蜜外运(或蜜蜂转场);利用蜜蜂辅助农作物授粉,改善作物长势,提高农作物固碳效果。
【分析】本大题以倒淌箐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农业区位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碳排放较低,却面临紧迫的“消碳”任务说明除去正常排放还有一些产业间接产生大量碳排放或者破坏自然界固碳能力。结合材料“长期以来以种植天然橡胶为生”倒消箐村规模小,以农业为主,碳排放量低;但是单一的橡胶种植规模大,其群落结构简单,固碳能力较弱,对雨林的破坏强,使得当地雨林固碳能力下降,间接影响整体的消碳任务。
(2)注意题干要求,与昆明进行对比分析。倒消箐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与该公司联系成本更高,运输成本也较高;倒消箐村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初期建设投资更大,潜在成本高;倒消箐村村民技术水平低,公司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农户进行指导。
(3)安装蜂箱对缓解人象矛盾的作用要从产业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生态作用进行分析。养蜂提高了村民收入,降低了他们对农作物种植的依赖,使得农户对于土地的需求减少;同时养蜂使村庄获得充足资金,能及时补偿野象侵袭造成的损失,减少了村民对于野象活动的厌烦;生态角度上,蜂群能形成屏障,抵御野象侵袭,减少人象接触。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题干要求从养蜂产业的角度分析。材料选择上,改用更环保的蜂箱材料,使用更耐久的木材,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通过技术提升,减少蜜源植物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跟随国家科技发展,使用新能源汽车进行蜂蜜外运,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农业上,利用蜜蜂辅助农作物授粉,改善作物长势,提高农作物固碳效果,综合提升消碳效果。
21.(2023·河北·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截至2020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依旧高达7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建设能源储备体系。目前世界上石油储备主要有地面钢罐、地下油库等储存方式。地下油库一般选建在稳定地下水位岩体中,利用地下空间储存石油。地下油库可用机械开凿花岗岩洞穴而建成,也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而成。2008年底我国第一期石油储备体系已运行,均为地面钢罐;第二期也已运行,均为地下储备方式,选址为山东黄岛、辽宁锦州、广东大亚湾、广东湛江4个基地。图左为地面钢罐储备俯瞰图,图右为地下油库储备方式图。
图片
(1)与地面钢罐相比,指出地下储备库的优点。(6分)
(2)依据我国第二期建立的储备基地,分析地下储备基地选址的有利条件。(6分)
(3)面对能源危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谈谈我国采取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影响。(6分)
【答案】(1)占地面积小;节省钢材,建设成本低;储存空间大;油气散失少,安全性高。
(2)靠近沿海港口,海运便利,石油运输方便;靠近沿海,经济发达,炼油企业众多,石油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产业基础较好,便于储油设备建造。
(3)降低单一进口渠道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风险;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能源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与地面钢罐相比,地下储备库建设在地下,对地面的占用少,节约土地成本;结合材料信息“利用地下空间储存石油,地下油库可用机械开凿花岗岩洞穴而建成,也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而成”,地下储油空间可利用废旧矿井或盐岩洞穴等扩建,与地面相比,可以有效节约钢材,降低成本,且地下储存空间大。油气储存在地下,油气散失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高。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期均为地下储备方式,选址为山东黄岛、辽宁锦州、广东大亚湾、广东湛江4个基地,这些地区主要位于沿海地区,靠近港口,海运便利,有利于石油资源的运输,且经济发达,炼油企业众多,石油的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发达,产业基础条件好,有利于地下储油相关设备的制造。
(3)由于我国能源需求量巨大,过度依赖某一种能源进口渠道会使我国在该进口渠道出现问题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和能源安全压力,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降低这种压力;其次,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使我国获得更加稳定的能源供应,避免因单一进口渠道受到政治、自然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能源供应中断或不稳定;再次,通过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我国可以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发展;最后,多元化进口渠道可以让我国更加灵活地调整能源结构,逐步实现从传统煤炭等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22.(2023·福建厦门·厦门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境内,分布区内海拔100-400米,峰丛、峰林、谷地等喀斯特地貌发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增长及过度开垦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萎缩,种群数量下降,只有在部分不适合开垦的峰林、峰丛地貌区保留有原始林地及白头叶猴种群。2012年,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图)。目前保护区内的白头叶猴已经恢复到131群1128只,但也出现了栖息地饱和、种群间基因交流困难等问题。
图片
(1)指出该区域峰林、峰丛地貌不利于开垦的自然条件。(6分)
(2)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种群间基因交流困难的地理原因并为此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4分)
(3)有专家建议,将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扩大。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扩大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范围可能带来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8分)
【答案】(1)地形坡度大;土壤瘠薄;水源短缺。
(2)原因:保护区空间结构破碎,白头叶猴种群在不同片区之间交流困难。
措施:在相邻片区间建设生态廊道,促进白头叶猴种群的交流。
(3)更多农田、灌丛会逐渐恢复为森林,有利于扩展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白头叶猴生存空间扩大,有利于保障种群规模的增长;占用农田,农业减产;保护区规模扩大,利于更好的发展旅游业。
【分析】本大题以白头叶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实施生态修复的措施、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分布区内海拔100-400米,峰丛、峰林、谷地等喀斯特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区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现象明显,成土速度慢,土壤贫瘠。同时。由于喀斯特地貌岩层以石灰岩为主,多裂隙发育,下渗作用强,地表水不易存留,水源易短缺。
(2)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种群间基因交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其种群之间难以相互联系,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会被交通路线、城市等分割开来,使得保护区空间结构破碎,白头叶猴种群在不同片区之间交流困难。解决的措施也要从恢复种群之间的联系入手,比如在相邻片区间建设生态廊道,促进白头叶猴种群的交流。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保护区的扩大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有利,具体来看,更多农田、灌丛会逐渐恢复为森林,有利于扩展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白头叶猴生存空间扩大,有利于保障种群规模的增长;同时,依托自然保护区较好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相应的生态旅游业。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对于原本属于农业用地的土地占用,会使得该区域本不多的农业减产,影响居民收入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国家安全战略
  • 上一篇: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地
  • 下一篇: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共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