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16意义影响类综合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06-10 
1.(2022·广东·高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figure
figure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1)沟谷底部具有汇水作用,为陷穴发育提供充足水源;沟底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上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下游局部隆起的地形可阻滞地表水的流动,下渗的地下水增多,溶蚀作用增强;整体沟谷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
(2)灌丛阻碍地表水的流动,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遏制陷穴的发育;灌丛根系有固土功能,地下水很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阻止了陷穴的发育
(3)增加耕地面积;地块面积增大;耕地土层厚度增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园地利于雨水下渗,改善土壤水分;减轻流水侵蚀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等。
【分析】本题以陷穴为材料,主要涉及陷穴的形成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以及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可知,陷穴的形成与地表流水、地下浸水有关系。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可从三方面分析:①水哪里来?②水怎么下渗(为何下渗)?③陷穴如何在水的作用下扩大形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谷地形有利于地表径流的汇聚,沟底具有汇水的作用,可以为陷穴的形成发育提供充足的水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裂隙发育,地表水会沿裂隙下渗,转化为地下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看出,该河谷坡度较小,地表水流落差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所以下渗较多,有利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到,陷穴下游为灌丛,且冲沟底部局部隆起地形,会阻拦地表径流向下游地区流动,有利于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综上分析可知,该地地表水会大量转化为地下水,为溶蚀作用提供充足水源,溶蚀能力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河谷具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提高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提高其侵蚀溶蚀能力,有利于陷穴的形成。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该地栽培灌丛会提高对地表水的阻碍作用,使得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减少之后,会导致地表水减少,减少对灌丛附近的土壤的侵蚀能力,导致地表水对陷穴的冲蚀和溶蚀能力降低,遏制陷穴的发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丛的根系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水对灌丛附近的土壤的侵蚀能力降低,限制了陷穴的发育。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平沟建园”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可种植农作物面积;可以使得小地块面积增大,有效增加地块面积;有利于减少耕地的水土流失,促进耕地的土层发育,提高土层厚度;有利于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因水土流失导致的土壤肥力降低,保障土壤肥力等。
2.(2021·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三)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保护城市水源,夏季L市市政部门陆续在大型水库投放了数千万个直径约10cm的黑色塑料“遮阳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下图)。
figure
(1)说明L市在大型水库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的主要作用。
(2)L市夏季因缺水严重而过度开采地下水。试说明过度开采地下水对该市可能产生的个利影响。
【答案】(1)黑色塑料“遮阳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降低水库水温,减少水分蒸发;水温降低有利于抑制藻类的繁殖,保护水质。
(2)造成地面沉降、塌陷;沿海地区易出现海水人侵;利用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分析】本题以L市夏季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为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的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由图可知,L市位于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光照强,水体在强光照射下,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保护城市水源,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减少透过塑料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吸引,降低水库水温,减少水分蒸发;水温降低,光照减少,能够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抑制藻类的繁殖,保护水质。
(2)根据所学知识,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漏斗区,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影响建筑物和地下管道设施,影响道路等基础设施。沿海地区易出现海水入侵;利用地下水灌溉,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蒸发较强的情况下,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3.(2022·安徽六安·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耕作管理可以改变地表微地形条件。黄土区耕作中普遍采用直线坡面、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等高耕作等耕作方式对地表进行处理。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方式下,地表微地形表现为凹凸相间的小丘和洼地,且分布比较随机;等高耕作呈现沟垄相间的微地形特征。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呈现“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的规律。下图甲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流量的影响,图乙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沙量的影响。
figure
(1)描述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的变化特征。
(2)在降雨条件及坡度、坡长相同的条件下,指出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对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
(3)简述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
【答案】(1)①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自产流开始后)均先迅速增加,后平稳增加;②产流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
(2)①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越小;②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幅度越小;③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产流量和产沙量开始的时间越晚。
(3)①耕作管理改变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减缓水流速度;②增加下渗量,减少产流量和产沙量,从而抑制水土流失。
【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地区耕作管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不同耕作方式对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和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察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从甲示意不同耕作方式对产流量的影响中可以看出,不同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开始时变化迅速,大约持续12-18min后,产流量平稳增加。同时还可以看出任意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量大小依次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
(2)结合图文材料可知:与直线坡面相比,耕作活动是造成地表微地形空间起伏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地表微地形空间差异明显,地表微地形起伏大小呈现“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面”的规律。耕作方式增大了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具有明显降低地表侵蚀的效应。结合图可知, 降雨条件和坡度相同的条件下,地表起伏较大的地表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明显低于地表起伏较小的地表, 且产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幅度也小;同时,地表微地形起伏越大,地表就越不容易产流,这样产流量和产沙量开始的时间越晚。
(3)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耕作方式增大了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具有明显降低地表侵蚀的效应。因此耕作管理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环境的生态作用主要体现:通过增大地表微地形起伏程度,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减小产流量和产沙量,增加下渗量,从而抑制水土流失,对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4.(2021·山东·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1年7月18日8时~22日8时,河南郑州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天气,平均降水量达527.4mm,全市连续4天出现暴雨及以上量级降水,其中19日和20日连续两天出现区域性大暴雨、特大暴雨,最大累计降水量达985.2mm.造成严重山体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及人员伤亡。本次事件集合了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强台风打开水汽通道,地形抬升和阻挡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图示意形成此次极端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
figure
(1)推测形成此次极端天气的主要水汽输送通道____,并在图中以—>符号示意____。
(2)分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此次极端天气的影响。
(3)从天气特点的角度,指出此次郑州地区灾情特别严重的原因。
【答案】(1)    在北侧副高和南侧台风之间,指向河南方向。    绘图如下:
figure
(2)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拍,位置偏北;其南侧盛行偏东风;引导其南侧台风形成的东南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洋面输送到河南地区。
(3)降水频次高;累计降水量大;短时隆水强度强∶降水范围广等特征是导致郑州地区灾情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暴雨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要形成强降水必须有充足的水汽,从图中可看出,在北侧副高和南侧台风之间有一个水汽可通过的通道,在因此水汽输送通道在北侧副高和南侧台风之间,指向河南方向;绘图如下:figure
(2)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西延伸,向北移动,和陆地上的低压之间产生气压差,在其南侧盛行偏东风;引导其南侧台风形成的东南暖湿气流,水汽输送通道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洋面输送到河南地区。
(3)从材料中可知此次郑州地区灾情特别严重是由于降水频次高;累计降水量大;短时隆水强度强大;降水范围广等造成的。
5.(2021·湖北·高三期中)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亿年前,图甲所处的青藏高原地区还是一片海洋,6500万年前,板块加速运动,大约500万年前,阿伊拉日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象泉河流域,曾经是一片灌满了微咸水的古湖,随着古湖两侧山脉的加速隆起和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象泉河流域的札达盆地(位置见图甲)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土林,即土质的丛林(如图乙)。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figurefigure
(1)由于板块的运动,古湖两侧山脉加速隆起,简述这对古湖区的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图文材料指出在札达土林形成过程中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和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
(3)推测近年来札达土林日益增多的主要人类活动(列举两项)。
【答案】(1)山脉阻挡水汽的进入(形成雨影区);大湖区域的气候变得干旱少雨。
(2)地壳运动。温度,雨水,流水。
(3)旅游;科考。
【分析】本题以札达土林为材料,主要涉及整体性、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反应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该地位置可知,南侧距离印度洋较近,两侧山脉隆起,地势抬高,阻挡印度洋水汽深入,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2)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湖盆及河床接受沉积,堆积大量沉积物并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底岩石裸露于地表;岩石裸露,受到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所以内力作用为地壳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流水、雨水、温度等。
(3)根据材料信息“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可知,该地的自然景观独特,所以具有较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所以推测区域增多的人类活动是旅游和科研。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连续十几年面积逐渐减小,南纳湘、资、沉、澄四水,北与长江相连,为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冬季水位较低,是候鸟南迁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冬季,有上千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2015年洞庭湖出现罕见的冬汛,水位比上一年同期高出了3m多,一些浅水区成了深水区,一些洲滩也被水淹没,对候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表为洞庭湖年输沙量统计表。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沉江、遭水四条河流
材料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径流、畜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1)结合材料,说明洞庭湖年输沙量的特征。
(2)简述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简述洞庭湖冬季成为候鸟天堂的自然条件。
【答案】(1)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入湖泥沙主要来自长江。
(2)湖泊对长江径流量调节能力减弱,旱涝灾害频繁;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3)(冬季)气候温暖;冬季水位低,多浅滩湿地;生物类型多样,数量大,食物丰富。
【分析】本题以洞庭湖湿地的图文资料设置问题,涉及湖泊的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从图中可知长江来沙占入湖总沙量的82%,占入洞庭湖沙量的绝大部分;洞庭湖出沙量仅占入湖量的26.3%,说明绝大部分的沙留在了湖内,入湖泥沙总量大于出湖泥沙总量。
(2)河流沿岸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削减河流洪峰,增加枯水期河流径流量。洞庭湖面积减小会导致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使得旱涝灾害频繁。湖泊还可以调节气候,使湖边湿气增加,温差变小。洞庭湖面积减小会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环境变得恶劣,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3)此题可从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等角度分析。洞庭湖纬度较低,冬季气温高,温度适宜,有利于候鸟生存。据材料得知,洞庭湖冬季水位较低,多浅滩湿地露出,为候鸟提供生存空间。此地湿地广布,生物类型多样,数量大,为候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秋播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韩国首尔多年平均月均温表(如下表所示)。
月份 1 2 3 4 5 6
均温 -3.4 -1.1 4.5 11.8 17.4 21.5
月份 7 8 9 10 11 12
均温 24.6 25.4 20.6 14.3 6.6 -0.4

 

首尔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大蒜的不利影响,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了一层禾草(如下图所示),使大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
figure
说明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答案】①(首尔为季风气候,秋季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禾草层可遮阳,提高夜晚土壤的温度,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及冻害;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湿度);削弱灌溉和淋水施肥时对土壤的冲刷;③抑制杂草的生长(禾草遮挡了阳光);④(大蒜生长后期,)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分析】本题考查禾草对大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知识的掌握。
禾草对大蒜的作用主要从大蒜的生活习性上进行分析。大蒜喜冷凉气候,喜湿、喜肥、不耐早、忌渍水,在发芽阶段忌阳光曝晒。首尔为温带季风气候,秋季多晴天,气温日较差大;增铺禾草层可遮阳,并提高夜晚土壤的温度,避免大蒜发芽时遭受曝晒及冻害,适应大蒜喜冷凉的特性;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湿度),适应大蒜喜湿的特性;削弱灌溉和淋水施肥时对土壤的冲刷;抑制杂草的生长(稻草遮挡了阳光);到了大蒜生长后期,禾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适应大蒜喜肥的特性。
8.下图为华北平原的鱼糖-台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下表是华北平原气候资料统计图。
figure
figurefigur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
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1)根据气候资料统计,指出华北平原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主要发生的时间。
(2)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在防治上述气象灾害方面有一定作用,请简述其作用。
【答案】(1)旱灾、风沙: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洪涝:夏秋(7、8月份)
(2)雨季时鱼塘蓄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水域面积增加,增加空气湿度,及台田作物的增加,可减少风沙;旱季时台田可提供灌溉水源用以抗旱。.
【分析】本题考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问题,以及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2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都在10mm以下,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大风日数都较多,因此此时容易发生旱灾和风沙天气;在7、8月份时了水量达400mm左右,降水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结合图示可知,鱼塘洼地在雨季时可以发挥蓄水功能,台田地势高,不易存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鱼塘面积增加,增加了水域面积,蒸发量大,增加空气湿度,及台田作物的增加,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削减风速,可减少风沙;在旱季时又可利用鱼塘的水为台田提供灌溉水源用以抗旱。 有效防治了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9.(2018·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模拟预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18℃,土壤疏松透气。图8中马铃薯产区采用机械化作业,比人工犁地深,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该地普遍采用薄膜多层覆植马铃薯,比露地种植提前45天左右。春马铃薯2月底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接着播种玉米,玉米地再套种秋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供应的淡季是4月~8月。
figure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下面三个小题:
①当地的耕作制度是?
②结合材料一说明机械化耕作对马铃薯种植的有利影响;
③读图7分析多层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好处。
材料二南四湖是南水北调的输水干线,为确保其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通向湖泊的排污口全部关闭。截污导流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水分别导向洼地、新修水库,确保被拦截的中水、地表径流等在输水期间不进入调水干线。(中水是污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除了不能饮用外,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水价比自来水便宜。)
figure
(2)根据上述图文材料,说明截污导流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
(3)图中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此,人们需具备防灾和治理的基本知识。简要说明山沟泥石流发生时有什么前兆,并且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坑塘污水处理厂中水水库绿化冲洗灌溉排污关闭口,说明治理泥石流沟的措施。
【答案】(1)①一年两熟;②影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可深翻土壤,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③好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产;减轻冻害;提前上市,获得较高经济收入。
(2)作用:减少污染,提高水质;扩大蓄水量(或增加了水资源量),提高灌溉保证率;节约了水资源,降低成本;有利于改善环境。
(3)前兆: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水流量突变;水中有浑浊泥浆等。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设置拦挡坝;开挖导流沟。
【分析】本题以马铃薯和南水北调为背景,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工程建设的作用及地质灾害的防治。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1)根据①题材料中关键词“春马铃薯2月底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接着播种玉米,玉米地再套种秋马铃薯”,可以得出当地耕作制度是一年两熟。根据②题材料中关键词“马铃薯产区采用机械化作业,比人工犁地深,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可以得出机械化可深翻土壤,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而且机械化比人工操作快且好,效率高。根据③题多层薄膜覆盖可知,春马铃薯可以保持地表温度,减轻冻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产;材料一中有“薄膜多层覆盖种植马铃薯比露地种植提前45天左右”,可以得出多层薄膜覆盖可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多层薄膜覆盖可以增温,减轻冻害;减少灾害,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使马铃薯种植时间提前,提前上市,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较高经济收入。
(2)由图得截污导流工程是将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后进入坑塘和水库,用于冷却、绿化、冲洗、灌溉,所以截污导流工程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输水干线,保证水质,是输水水质的安全屏障;扩大蓄水量,提高灌溉保证率;中水的广泛利用节约了水资源,还可降低用水成本;拦截的是不达标的水,有利于周边环境的改善。
(3)由所学知识可知,山沟泥石流发生时的前兆是:山谷里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水流量发生突然变化,水中有浑浊泥浆等。治理泥石流沟需要在泥石流形成区立体种植草和树木,提高泥石流形成区的植被覆盖率;在泥石流通过区设置大坝拦截;在泥石流堆积区开挖导流沟把泥石流引向危害小的地区。
10.(2021·山东日照·高三开学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苹果套袋可改善苹果品质、减少农药残留等。苹果园铺设反光膜是苹果套袋的一种配套技术,既能提高果实品质又能促进果树生长,在我国苹果种植地区已广泛使用。下图反光膜铺设时间一般在果实脱袋3~5天后进行。
figure
(1)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铺设反光膜对果园土壤的有利影响。
(2)说明铺设反光膜对苹果品质的改善作用。
【答案】(1)避免暴雨后快速形成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肥流失;减轻暴雨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避免土壤毛细管堵塞影响下渗,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土壤保墒。
(2)改善树冠内光照条件,促进果实着色均匀;光合作用效果增强,有利于提高果实含糖量。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1)苹果园铺设反光膜是苹果套袋的一种配套技术,它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含水量,有利于土壤保墒,铺设反光膜,阻挡土壤热量散失,有利于土壤保温,避免暴雨后快速形成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肥流失,减轻暴雨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避免土壤板结,使土壤毛细管堵塞影响下渗,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2)果园铺设反光膜是通过反光膜对阳光的反射,来改善整个果园尤其是树冠内膛、下裙枝等部位的光照条件,使这些部位的果实尤其是果实不易着色的部位充分着色,增加全红果数量,进而达到提高苹果外观质量的目的。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为河南省地形图。图2为河南省人口密度图。
figurefigure
材料二: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为了发展区域经济,2017年国家确定郑州市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图3为2005年至2017年郑州市和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
figure
材料三:下表为河南省东部近50年的降水数据(单位:mm)。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全年降水量 705.6 1246.0 322.7
汛期降水量(6月~9月) 528.4 914.9 169.4
非汛期降水量(10月~5月) 177.2 425.4 72.4

 

(1)从社会经济角度,简述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对区域发展的主要作用。
(2)结合材料一地形、人口分布图,说明河南省东部村落形态、规模及分布的主要特征。
(3)从降水特征角度,分析气候对河南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答案】(1)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引领区域整体发展。(答出4点即可)。
(2)东部以平原为主;村落规模较大;多成团聚形、棋盘式格局;分布较集中。
(3)降水量汛期与非汛期差异较大;降水总量年际变化较大;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非汛期容易形成冬春连旱,影响冬小麦生产。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乡村聚落分布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内陆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郑州航空港区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新设立的自贸区。2016年12月,国家批复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城市群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1)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对区域发展的主要作用主要从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动作用角度分析。郑州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城市辐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增强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城市人才集中会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引领区域整体发展。
(2)河南省东部村落形态、规模及分布的主要特征从地形对聚落规模、数量及格局角度考虑。从地形角度看,河南省东部海拔小于200米,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村落形态多成集中式、团聚形;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呈棋盘式分布格局。
(3)从自然灾害角度,降水对河南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要从降水季节大及年际变化大角度进行分析。据表数据分析可知,河南省东部地区降水量汛期与非汛期差异较大,反映季节变化大;近50年来降水总量年际变化较大;位于季风气候区,农业生产易受旱涝灾害影响;非汛期容易形成冬春连旱,影响冬小麦生长。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增强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和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图甲为川渝地区不同年份人口流动口流动数量变化图,图乙为2012年与2018年川渝地区交通网络变化图。
figure


figure
(1)说出2000年~2017年之间川渝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
(2)推测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后川渝地区人口流动发生的变化,说出该变化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有利影响。
(3)与2012年相比,2018年川渝地区交通状况出现了新特点。说出该特点并指出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
【答案】(1)人口流出数量大于人口流入数量;人口流入量呈现波动增加的特点;2015年-2017年,流入人口数量减小;人口流出量在2000 年-2010年期间波动增加,2010年后流出人口波动减小。
(2)流出人口减少;流入人口增加。为成渝经济圈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大量流入人口促使当地投资增加;就业结构多样化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有利于成渝经济城市化的提高。
(3)新特点: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形成,依赖国道和省道联系的城市减少;高铁和动车形成以成都市和重庆主城为核心的“辐射”格局。
作用:形成高速化、多样化的交通方式;缩短了川渝两地城市间的联系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加强了成渝地区的内部联系,提高协作程度。
【分析】本题以川渝地区人口流动和交通网络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1)依据图可以得出,2000年~2017年之间川渝地区人口以向外流出为主,人口流出数量较大,人口流入数量较少,但呈波动增加特征,流出人口在2000年-2010年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顶峰,此后流出人口呈下降趋势。
(2)城市经济圈建设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速人口逐渐回流,使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改善了当地投资环境,利于招商引资,利于调整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促进成渝经济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3)特点:从对比图可以看出,交通线路逐渐密集,呈网络状,并深入到区域各部分。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到复杂。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先行和基础产业,其主要作用表现为:经济作用、社会公益作用、宏观调控作用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等作用,答题从这几方面考虑。多样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内部联系,缩短了成渝两地的运输时间,运输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社会协作程度和信息通达度得到加强。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综合题 意义影响类
  • 上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
  • 下一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