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我国秦岭地区,软木一般生长25年后才能进行采剥,而后每隔9年采剩一次。软木广泛用于制作瓶塞、冷冻设备绝热层、救生圈、地板等。
葡萄牙因其境内特殊的地中海气候,适宜软木的生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和加工出口国,也是世界上对软木资源的开发、深加工最早的国家之一。每年的6—8月进行软木人工采剥,然后经过蒸煮、晾晒、清洗、干燥、氧化等多种工艺,才能加工完成。我国陕西境内的秦巴山区同样蕴涵丰富的软木资源,占全国软木资源50%以上,但是其软木层较薄。依托资源优势,国内目前大型的软木制造商主要集中在这里。下图为葡萄牙位置示意图。
(1)简述葡萄牙选择在6—8月采剥树皮的原因。
(2)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国,但每年仍需大量进口软木,请分析其原因。
(3)我国秦巴山地欲引进葡萄牙优质软木树种植,你是否赞同?说出理由。
【答案】(1)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树皮养分积累充分,树皮较厚;树干的水分较少,利于剥离树皮;夏李光热充足,树木生长旺盛,有利于树皮恢复生长:天气晴好,便于开展采剥和后期的晾晒工作。
(2)葡萄牙软木产品加工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软木产品生产量大;软木用途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对软木原料的需求量大;软木生长周期长,本国种植的软木不能满足其加工所需求。
(3)赞同。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葡萄酒需求增加,软木塞市场广阔;秦巴山地有软木种植基础。或不赞同。秦巴山区与葡萄牙气候不同,引种的树种有可能不适宜秦巴山区气候;我国软木资源品质较差;引种外来物种,有可能破坏原有生态,造成生物入侵。
【分析】本题以软木生产和加工为背景,涉及区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树木剥皮的季节性应与气候条件有关。解答本题应从当地气候出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6—8月树皮质量好、更容易剥离、利于树皮剥离后的晾晒、利于树木重新长出新皮。依据图文信息,葡萄牙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昼夜温差大,树皮养分积累充分,树皮较厚,树干的水分较少,和树干的粘结度较差,有利于剥离树皮;夏季光热充足,树木生长旺盛,树皮剥离后,有利于树皮恢复生长;晴朗天气,便于开展采剥和后期的晾晒工作,使软木品质有保证。
(2)审题可知,葡萄牙需大量进口软木,说明软木产品和软木原料市场需求量大。分析材料可知:葡萄牙软木产品加工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生产规模大,因此软木原料的需求量大,本国的原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规模的需要;“软木一般生长25年后才能进行采剥,而后每隔9年采剩一次”,说明软木生长周期长,成材速度慢,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本国种植的软木不能满足其加工所需;“软木广泛用于制作瓶塞、冷冻设备绝热层、救生圈、地板等”,说明软木用途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此外,周边国家的气候与葡萄牙的气候接近,适合软木生长,原料来源丰富,距离近,运输成本低,有利于软木输入。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和不赞同均可,关键是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理由包括软木的成长环境、市场需求、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劳动力数量、生产技术等方面。赞同:“我国陕西境内的秦巴山区同样蕴涵丰富的软木资源,占全国软木资源50%以上”,说明我国秦岭地区适宜软木生长,有软木种植基础;“软木广泛用于制作瓶塞、冷冻设备绝热层、救生圈、地板等”,软木用途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迅速发展,带动软木塞市场需求量增加,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由材料知,软木需人工采剥及加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不赞同:秦巴山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度区域,与葡萄牙气候不同,引种的树种有可能不适宜秦巴山区气候;“但是其软木层较薄”,说明秦巴山区软木资源品质较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对原有生态环境构成破坏。
2.(2022·重庆八中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省乌蒙山北侧,为长江南岸一级支流,流域内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长江上游多种特有鱼类栖息于此,流域内盛产小麦、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赤水河两岸崇山峻岭,岩体主要由铢罗纪紫色砂页岩和砾岩构成,经千百年的自然循环形成了酸碱度适中、富含微量元素的宝贵水源。赤水河谷地气流稳定,独特的小气候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创造了优越的微生物环境,两岸民间酿酒历史悠久,如今集聚了茅台酒、习酒、郎酒等中国知名酒业和近千家中小酒厂,有“美酒河”的美誉。下图为赤水河水系简图。
(1)赤水河流域酿造酱香酒的水源和微生物条件十分优越,试用整体性的原理加以分析。
(2)简述众多中小酒厂集聚赤水河的原因。
(3)为方便赤水河沿岸酒厂货物的运输,有人提出筹建从茅台镇到二郎滩段的“航运扩能工程”。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好,水质优;沿岸紫色砂页岩和砾岩及其土壤,经流水侵蚀,矿物质进入河流,形成赤水河酸碱度适中、富含微量元素的特殊水质;地处崇山峻岭的河谷中,地形封闭,多下沉气流(气流稳定),加之气候暖湿,利于酿酒的微生物栖息繁殖。
(2)就近获取优质原料(水源和粮食);酿酒的自然环境优越;赤水河两岸酿酒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多酿酒经验丰富的工人);借助“美酒河”和茅台等酒厂的知名度开拓市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发挥集聚效应。
(3)不赞同。理由:赤水河流经山区,多险滩激流,且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运:“航运扩能工程”建设成本高:运输过程中易引起水污染,导致白酒的品质降低;干扰珍稀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赞同。理由:赤水河水量大,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沿岸酒厂运输需求大,水路运费低,降低成本:完善交通运输网,可缓解陆路运输的压力;加强茅台镇和二郎滩及下游的经济联系。
【分析】本大题以赤水河水系简图、赤水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分布的酒企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集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认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通过审题,本题考查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分析赤水河水源和微生物的优越条件。结合材料可知,赤水河位于乌蒙山北侧,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长江上游多种特有鱼奥栖息于此,说明生态环境好,水质优良;岩体由紫色砂页岩和砾岩构成,酸碱度适中、富含微量元素,水质特殊;位于河谷,气流稳定,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微生物栖息繁殖。
(2)此题考查工业集聚原因,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赤水河水质优良,盛产小麦、高粱、水稻等粮食,酿酒原料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可提升酒的品质;酿酒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精良;借助茅台酒、习酒、郎酒等知名企业提高知名度;交流与协作,发挥集聚效应。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赞同与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不同意可从山区河流不利于航运;建设成本高;通航易发生水污染,会降低酿酒品质;破坏多种特有鱼类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加以。
赞成可从无结冰期无结冰期,可四季通航;水运运费低,降低成本;完善交通运输网,缓解陆路运输的压力;加强起止点的区域联系等方面加以分析。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榴果实营养丰富,维C含量较高,深受民众喜爱。突尼斯软籽石榴(简称软籽石榴)是石榴中的珍品,籽软、个大,汁多、味甜等特点突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这品种石榴树通常树高5~7米,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生育季节需水极多,一般4~5月为花期,9~10月成熟。会理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最南端(平均海拔在1800米左右,最高海拔3920米,最低海拔839来),种植石榴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十多年前,软籽石榴在会理成功嫁接和推广,以其优良品质异军突起,红遍全国。2020年会理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超40万亩,产量达72万吨,其搭乘电商平台东风,产品远销海内外。下图示意会理地理位置。
(1)分析会理种植软籽石榴的有利气候条件。
(2)说明会理软籽石榴远销海内外的主要原因。
(3)有人建议会理大规模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1)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好;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的积累多。
(2)会理软籽石榴品质优良,知名度高;会理软籽石榴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网络电商的兴起与发展,提高了产品知名度,拓宽了销售渠道;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销售范围;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延长了软籽石榴的保鲜期。
(3)同意:当地山地多,适宜种植软籽石榴面积大;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就业和收入等。或不同意: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种植面积过大,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原有生态;当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软籽石榴外运;当地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进入市场的软籽石榴量过大,可能导致价格下降。
【分析】本大题以软籽石榴的相关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会理种植软籽石榴的有利气候条件、会理软籽石榴远销海内外的主要原因、会理能否大规模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材料可知,石榴树喜光,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生育季节需水极多。读图可知,会理位于28°N附近,所处纬度较低,光热条件较好;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可以满足软籽石榴生育季节水分的需求;由材料可知,会理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2)由材料可知,软籽石榴是石榴中的珍品,籽软、个大、汁多、味甜,品质优良;会理种植石榴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知名度高;由“2020年会理软籽石榴种植面积超40万亩,产量达72万吨”可知,会理软籽石榴种植规模大,产量高;“搭乘电商平台东风”,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范围,提高了知名度;石榴保质期短,冷藏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延长了软籽石榴的保鲜期,可以长距离运输。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同意:会理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适合软籽石榴种植,且会理山地多,适宜种植软籽石榴面积大。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同意:会理地处山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会破坏原有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使原有生态遭到破坏;当地地处山区,软籽石榴外运不便;当地工业基础薄弱,进行深加工的能力不足;大规模扩大软籽石榴种植面积,可能导致进入市场的软籽石榴量过大,造成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甘蔗种植主产区迅速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目前广西、云南两省区的甘蔗产量已占全国的70%以上。广西成为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图示意广西境内甘蔗主产区分布。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2000年至2017年广西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年份 | 2000 | 2005 | 2010 | 2014 | 2017 |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 625.9 | 634.4 | 589.7 | 618.6 | 614.3 |
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 | 230.2 | 210.0 | 209.4 | 202.6 | 192.3 |
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 | 50.9 | 74.8 | 106.9 | 108.2 | 93.5 |
甘蔗单产(吨/公顷) | 57.8 | 69.0 | 66.6 | 73.5 | 81.4 |
(1)说出2000年以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原因。
(2)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种植主产区迅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原因。
(3)有人认为广西应发挥地区优势,继续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甘蔗总产量先增后降。原因:2000一2014年,甘蔗种植重心西移,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增长,甘蔗单产增加,总产量增长快;2014一2017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身体健康关注度提高,食糖的市场开始萎缩),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明显下降,(虽然单产上升,)总产量出现下降。
(2)由于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甘蔗种植业在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广西和云南等西部地区甘蔗生产条件较好,生产成本较低,与生产稻谷相比,经济效益较好(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种植主产区迅速向西部地区转移)。
(3)赞同:广西纬度较低,多低缓丘陵和平原,种植经验丰富,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可以扩大种植甘蔗;甘蔗种植面积占广西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不大,还有扩大种植面积的空间;扩大甘蔗种植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或不赞同:广西多山地丘陵,可供种植的耕地面积不大;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小,粮食产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蔗糖市场萎缩,扩大种植面积,使得市场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降,经济效益变差。
【分析】本题以我国甘蔗种植区为背景,考查了甘蔗总产量变化特征及主要原因,农业区位因素及开放试题的答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表格信息可知,总产量=种植面积x单产,2000年的总产量:50.9x57.8=2942.02;2005年的总产量:74.8x69.0=5161.2;2010年的总产量:106.9x66.6=7119.54;2014年的总产量:108.2x73.5=7957.028;2017年的总产量:93.5x81.4=7610.9;由此可知,甘蔗总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原因:从2000一2014年,由于甘蔗种植重心向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使得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增加,加之甘蔗单产增加,致使总产量增长很快;2014一2017年,由于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明显下降,虽然单产仍然在上升,但总产量仍然出现下降。
(2)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接受国外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大量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城市化发展迅速;由于大量人口人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甘蔗种植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益减小;广西和云南等西部地区位于我国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好,利于甘蔗的生长,生产成本较低;与发展传统的水稻种植业相比,经济效益较高,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种植主产区迅速向西部地区转移。
(3)本题主要从赞同和不赞同两个方面来回答。赞同主要从适合甘蔗生长、种植技术、种植面积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来回答。由于广西纬度较低,水热条件组合较好,利于甘蔗的生长;地形以低缓丘陵和平原为主,适合甘蔗的种植;由于甘蔗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种植经验较为丰富;随着甘蔗种植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扩大种植的甘蔗面积,实现规模化经营;广西仍然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业为主,所以还有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的空间;另外,扩大甘蔗种植,比种植传统的水稻,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或不赞同,主要从粮食安全、市场的不确定性方面来回答:由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多山地丘陵,可供种植的耕地面积有限;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会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小,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从2017年开始,蔗糖市场需求量减小,而扩大甘蔗的种植面积,使得甘蔗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降,获得经济利润较小,经济收益缩水。
5.(2021·重庆·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如图1所示)。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见图2所示)。长期以来鄱阳湖泥沙沉积形成丰富的砂石资源。2000年,随着长江主河道采砂禁令的发布,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采砂行为对鄱阳湖的水文环境产生影响。
(1)简述图2所示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2)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试从河湖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继续在鄱阳湖采砂,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出湖输沙量2-6月大,其余月出湖沙量小,其中7-9月出湖沙量小于0。
(2)2-4月,长江(枯水期)水位低,鄱阳湖水位高,鄱阳湖水补给长江,出湖流量大,输沙量大;随着雨带北移,5—7月长江进入汛期,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鄱阳湖;长江水顶托倒灌,携泥沙入湖,出湖输沙量小,7—9月出湖净输沙量小于0。
(3)赞同,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提供建筑材料;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就业率等。
不赞同,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鄱阳湖湖底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的泥沙平衡。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水文特征为背景材料,考查陆地各种水体的互补关系以及河湖水文特征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最高时达3.5/Mt,最低时达-1/Mt;出湖输沙量2-6月大于0,以3、4月份为最大;其余月出湖沙量小,其中7-9月出湖沙量小于0。
(2)读图可知,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与出湖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不同步,输沙量的变化要比径流量的变化要早。原因:鄱阳湖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受雨带的推移规律影响大,鄱阳湖和长江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每年2-4月时,雨带在南部沿海,长江流域降水少,此时长江(枯水期)水位低,鄱阳湖水位高,鄱阳湖水补给长江,出湖流量大,输沙量大;随着雨带北移,5—7月长江进入汛期,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鄱阳湖;长江水顶托倒灌,携泥沙入湖,鄱阳湖出湖输沙量小,7—9月长江水大量入鄱阳湖,长江输入鄱阳湖的泥沙量大,出湖净输沙量小于0;9月份之后雨带南撤,长江流域降水减少,水位开始回落,长江水位回落快,鄱阳湖水补给长江,出湖泥沙量再次随湖泊水流出而增大。
(3)开放性试题,可赞同也可不赞同,赞同理由:由材料“长期以来鄱阳湖泥沙沉积形成丰富的砂石资源”可知,鄱阳湖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提高,砂石市场广大。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提供建筑材料;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就业率等,同时采砂可以使鄱阳湖的水位下降,对长江洪水期分洪作用加大。不赞同理由主要从生态角度答题: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鄱阳湖湖底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鄱阳湖的渔业生产和湖区生态平衡;大量挖沙、洗沙过程,影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的泥沙平衡,破坏原生态系统,影响长江流域生态动态平衡。
6.(2021·重庆八中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伏尔加河(下左图)是欧洲最长河流,发源于东欧平原上的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688千米,落差256米,河水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流域内资源丰富,人口密集,是俄罗斯工业、农业和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俄罗斯在伏尔加河上修建了众多的水电站。同时,还修建了伏尔加—顿河、伏尔加—波罗的海等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黑海和白海(北冰洋)航运联为一体。右图为左图中①②两地建电站前相对流量季节变化图。
(1)说明地形对伏尔加河航运的有利影响。
(2)与①地比较,指出②地主汛期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有专家建议,拆除伏尔加河上部分水电站。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答案】(1)发源于丘陵,流经平原,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利于航行;图示区域内地形差异小,利于运河修建,扩大航运范围。
(2)汛期特点:主汛期开始早,结束晚,汛期长;峰值小,出现时间晚。原因: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地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早);②地位于河流下游,除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中、上游河段来水;沿途大量的湖泊消纳从上游来的洪峰。
(3)不赞同拆的理由:发电站可提供电力,促进流域资源开发与工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促进农业发展;拦蓄径流,减轻旱涝灾害;改善航运条件,促进河海联运。赞同拆的理由:发电站修建破坏原有河流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拆坝可恢复河流自然生态;拆除可产生大量肥沃土地,适于人类活动;时间久远,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国,水电地位较低。
【分析】本大题以伏尔加河的相关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对伏尔加河航运的有利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是否拆除伏尔加河上部分水电站及理由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文材料可知,伏尔加河发源于北部丘陵地区,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起伏不大,落差256米,河流落差小,水流平稳,通航里程长,利于航行;由材料可知,修建了伏尔加—顿河、伏尔加一波罗的海等运河,图示区域内地形差异小,利于运河修建,使伏尔加河与波罗的海、黑海和白海(北冰洋)航运联为一体,扩大了航运范围。
(2)河流汛期的长短是由河流补给水量决定的,可以根据河流补给类型进行分析。由上右图相对流量可以看出,①地的主汛期在4、5月,而②地主汛期为5、6、7月,故主汛期②地比①地开始早,结束晩,且汛期长。该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补给为主,②地纬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融水较早,汛期开始早,又因为②地位于河流下游,除了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中、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故汛期长。
(3)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不赞同拆除的理由可以从修建水电站的优点方面作答。修建水电站的优点有:利用水资源发电,促进工农业的发展;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改善航运条件;减少旱涝灾害;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旅游业产生经济效益。赞同拆除的理由主要从修建水电站的缺点及俄罗斯水电地位等方面作答。发电站修建破坏原有河流生态,河流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自然肥力下降;拆坝可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可产生大量肥沃土地;由材料“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俄罗斯在伏尔加河上修建了众多的水电站”可知,水电站修建时间久远,水坝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国,水电地位较低,需求较少。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流域的浮桥多,古代浮桥用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现代浮桥则用钢铁浮箱。钢铁浮箱使用寿命一般为4年。2006年修建的武惠浮桥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桥长400米,连接焦作市武陟县和郑州市惠济区,比原先绕行黄河公路大桥节省20多千米。武惠浮桥有些季节需要多次被拆装,拆除工作一般可在2.5小时左右完成。武陟县水丰地肥,林茂粮丰,是著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武惠浮桥建成后,武陟县Z镇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和奶牛、肉鸡、生猪等养殖规模。下图是武惠浮桥位置示意图。
(1)现代浮桥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分析建桥材料演变的原因。
(2)武惠浮桥每年需要多次被拆装。推测该浮桥可能需要被拆除的季节,并从水文的角度加以分析。
(3)有人建议新建一座公路桥取代武惠浮桥。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由于技术进步,生产材料来源广泛,可用钢铁浮箱取代木船、皮筏子等;钢铁浮桥承载力较高,通行能力较好,安全性较强;钢材构件有利于标准化生产,便于拆装,效率高;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等可节省木材,保护植被。
(2)夏季。夏季汛期,黄河水位上涨;流域内调水调沙,水库放水,水位上涨,为保证浮桥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浮桥需要拆除,保证河流畅通;洪水发生的频率高,需要多次拆装。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武惠浮桥上下游河段,可能出现流凌或凌汛现象,为保证河道畅通和浮桥安全,需拆除浮桥。
(3)赞同。与武惠浮桥相比,公路桥:受水文、天气与气候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使用周期更长;安全性更高,舒适度更好,且更便捷;承载力更大,通行效率更高,社会经济发展,客货流量的需求增大。(不赞同。与公路桥相比,武惠浮桥:技术难度更低,搭建简便,造价更低廉;附近已有公路桥,客货流量有限,武惠浮桥能满足通行需求;多次拆装浮桥,不易淤积。)
【分析】本大题以黄河浮桥为材料,涉及交通方式的区位变化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可从能够替换、替换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使用寿命一般为4年”,则材料需求大;“需要多次被拆装”,则要考虑安装效率。现代浮桥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皮筏子等支撑桥面,优势是钢铁浮桥承载力较高,通行能力较好,安全性较强。而且钢材构件有利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减低成本;钢铁浮箱便于拆装,建设效率高,节省人工成本。用钢铁浮箱替代木船等可节省木材,有利于保护植被,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
(2)浮桥建在河流水面上,则水位高影响其通行安全,故在汛期要拆除。从水文角度分析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水位,可从水位上涨原因角度分析。从水文角度看,武惠浮桥可能需要被拆除的季节是夏季。夏季是我国汛期,黄河水位上涨。武惠浮桥位于小浪底水利枢纽下游河段,流域内调水调沙,汛期前水库放水,导致河流水位上涨,为保证河流畅通,需要拆除浮桥。武惠浮桥有些季节需要多次被拆装,原因是位于季风区,夏季多暴雨,洪水发生的频率高,需要多次拆装。冬季和春初,武惠浮桥上下游河段,可能岀现流凌或凌汛现象,为保证河道畅通和浮桥安全,需要拆除浮桥。所以每年需要多次被拆装。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赞同可从公路桥相对浮桥的优点(安全性、连续性、承载力等)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可从两地需求小、浮桥的优点角度分析。赞同。理由:与武惠浮桥相比,公路桥受水文、天气与气候条件影响小,跨越水面上,受洪水影响小,连续性好。不用拆装,使用周期更长。公路桥稳定,安全性更高,舒适度更好,且更便捷。公路桥坚固、结实,承载力更大,通行效率更高,社会经济发展,客货流量的需求增大。所以赞同新建一座公路桥取代武惠浮桥。不赞同。理由:从投资成本考虑,与公路桥相比,武惠浮桥技术难度更低,搭建简便,造价更低廉。根据图例,附近已有公路桥,当地的客货流量有限,武惠浮桥能满足通行需求。多次拆装浮桥,不易冰凌、泥沙等堵塞河道。所以不赞同新建一座公路桥取代武惠浮桥。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全山区县,该县山多地少,劳动力比较丰富。近年来涉县河南店镇胡峪村,试行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水中养鱼不换水,水上种菜不施肥。水上青菜、莴苣、叶甘蓝等长势喜人,水下草鱼、鲶鱼、泥鳅等鱼类来回穿梭。这种无土栽培方式,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大减少了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如图为涉县等高线图,如表为试验塘与对照塘水质检测结果。
试验塘与对照塘水质监测结果表 | |||||||||
时间 (天) |
DO含氧量(mg/L) | NH3-N(mg/L) | pH值 | 透明度(cm) | |||||
实验塘 | 对照塘 | 实验塘 | 对照塘 | 试验塘 | 对照塘 | 实验塘 | 对照塘 | ||
0 | 5.48 | 5.37 | 0.21 | 0.21 | 7.5 | 7.4 | 23 | 24 | |
20 | 5.26 | 4.85 | 0.23 | 0.26 | 7.6 | 7.5 | 25 | 23 | |
40 | 5.13 | 4.46 | 0.21 | 0.31 | 7.9 | 7.7 | 24 | 23 | |
60 | 4.93 | 4.1 | 0.18 | 0.34 | 7.9 | 7.8 | 24 | 21 |
(1)根据图文资料,描述涉县的地形特征,并推断该地人口分布情况。
(2)结合以上材料,简述“水中养鱼不换水,水上种菜不施肥”的过程。
(3)你是否赞同大力推广鱼菜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太行山东麓,以山区为主,崎岖不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河谷地区,西部北部山区人烟稀少。
(2)鱼类的分泌物、排泄物、饵料残渣等废弃物可通过微生物转化为供蔬菜吸收的营养盐类。蔬菜吸收营养盐类后,可以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澈,改善鱼类生长环境。循环往复,菜不用肥,鱼不用药,大大减少了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实现了零排放,是一种可持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
(3)赞同。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了农村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种菜、养鱼带来经济收入实现劳动致富、科技致富,提升生活水平。②社会效益: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和留守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吸引劳动力返乡创业。③环境效益: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节约水资源,鱼菜共生是良性生态循环,无污染。④提升农业经营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
不赞同。①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②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③当地地形崎岖,可用土地面积少。④适应的蔬菜和鱼的种类有限,若搭配不当鱼可能会把蔬菜根须作为食物吃掉,影响蔬菜生涨。
【分析】本题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及其优点和缺点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描述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典型用语:以××地形为主。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典型用语:××方向高,××方向低。根据图中等高线,海拔多高于500米,且等高线比较密集,因此地形以山区为主;结合其海拔高低的变化方向,可以判断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图示地区的东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且河谷地区水源充足,因此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河谷地区,而西北的山区人烟稀少。
(2)从生态系统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的排泄物、分泌物、饵料残渣等可以肥田,促进水上蔬菜的生长,因此不需要额外施肥,即“水上种菜不施肥”。菜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水中的废弃物,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不需要担心长期不换水,水质变差,所以“水中养鱼不换水”。
(3)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可以从鱼菜共生模式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角度作答。如,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经济效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解决当地人们就业的问题,吸引劳动力返乡;可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形成良性循环;可以提升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不赞同。可以结合当地经济落后和山区面积广这一特点,从土地条件、资金、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其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不利条件。如,当地农民较贫困,鱼菜共养共生模式生产成本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当地农民普遍技术水平低,掌握鱼菜共生模式的生产技术困难;涉县山地面积大,平原面积少,适合鱼菜共生的土地资源有限;鱼菜共生的鱼类品种有限,若选择不当,鱼会把蔬菜根吃掉,影响蔬菜的生长。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44个城市(包括地区)为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
材料二:下图示意我国44个试点城市分布。
(1)分析我国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的原因。
(2)有人认为“资源枯竭型旧城要向科技新城转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区,矿产资源型城市众多,资源开采历史长;以煤炭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最大,曾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有较多的森林型城市;长期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退化严重;国家实施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
(2)同意:有国家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高科技产业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高科技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关联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不同意:高科技产业对人才和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而此类城市科技与教育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实现向科技新城转型;并且高科技产业提供再就业岗位数量少,难以缓解就业压力;此类产业对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当地难以满足。
【分析】本题考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的途径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区,矿产资源型城市众多,资源开采历史长;以煤炭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林木蓄积量最大,曾是我国最大的木材供应基地,有较多的森林型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可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长期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退化严重;再加上国家实施全面禁伐天然林政策及煤炭资源的开采过度,使部分资源型工业城市经济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众多。
(2)同意: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目前我国政府已经确定44个城市(包括地区)为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从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可知,有国家在政策、资金、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开采殆尽,使得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高科技产业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高科技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关联行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因此同意资源枯竭型旧城向科技新城转型。
不同意:高科技产业对人才和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而此类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说明其科技与教育基础薄弱,经济实力不足,难以实现向科技新城转型;“相关产业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由此带来了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收入水平下降”,而高科技产业提供再就业岗位数量少,难以缓解就业压力;此类产业对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要求很高,当地生态环境恶化难以满足。因此不同意资源枯竭型旧城向科技新城转型。
10.(2021·江苏扬州·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昌市(27.9°N)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有汉、彝、回、藏等多个民族。近年来,西昌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等称号,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以及旅游业发展快速。
材料二图左为西昌市周边区域简图,图右为西昌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据图描述西昌市气温特征,并分析主要原因。
(2)西昌市南部工业区布局较合理,试简述理由。
(3)近年来很多外地人选择在西昌市安家落户,你赞同吗?请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
【答案】(1)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纬度较低,北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气温较高;夏季:因海拔较高,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2)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对城市的水源地污染较小;有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离城区距离较远,地价低
(3)赞同。理由: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较快;历史悠久,文化多元。
不赞同。理由:地处西南边陲,位置偏僻;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概率大;经济相对落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
【分析】本大题以西昌市为背景材料,涉及西昌市气温特征及原因、工业区布局及城市区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由西昌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及“西昌市(27.9°N)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可知,由于当地海拔高,且此时降水多,所以夏季气温在20℃~25℃之间,比较凉爽;由“西昌市位于27.9°N和西昌市周边区域简图”可知,当地纬度较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影响且下沉气流增温,所以冬季气温较高,冬夏温差较小,气温年较差小。
(2)由图可知,本题主要从河流、交通、地价等方面来分析。由图信息可知,西昌市南部工业区位于城区河流下游,取水方便,且对城市的生活用水污染较小;由图例中有公路和铁路经过可知,当地交通运输便利;远离城区,土地租金低,地价较便宜。
(3)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宜居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位置、地质条件、气候、交通、民风、社会稳定性等方面。如果赞同主要从气候、环境、民风等方面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位置、地质条件、交通等方面分析。赞同:理由:由第1题分析可知,由于当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西昌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等称号”可知,当地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湿润,空气质量好,污染小,环境优美;“西昌市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可知,当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或不赞同。理由:“西昌市(27.9°N)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可知,当地地处西南边陲,比较偏僻,距离发达地区远;接近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且多高山峡谷,发生大型地质灾害概率大;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交通相对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区域环境环境承载力较小。
11.(2021·云南玉溪·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崇明岛自形成以来淤移不定。据史料记载,唐朝时长江口的位置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附近,到明朝万历年间才确定了崇明岛现在的位置。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崇明岛沙洲不断移动或南坍北淤,终于在今天的长江口发育形成了巨型沙洲,成为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下图)。目前崇明岛北靠的趋势明显,北支水道距离河岸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河水很浅。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会和北侧的陆地相连。随着全球变暖,长江口海平面将上升10-16厘米。同时,河口地区的采砂等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崇明岛的变化发展。
(1)试说明崇明岛的形成原因。
(2)描述一千多年来崇明岛沙洲的变化发展特点。
(3)据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崇明岛将和北侧陆地相连。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流速减缓;大陆架宽浅,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并出露水面;随着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冲积岛。
(2)随长江口东移,沙洲不断东移(沿江下迁);随长江干流主水道不断摆动,沙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南坍北淤;古沙洲与长江北岸相连成为陆地;沙洲面积逐渐扩大。
(3)赞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长江含沙量增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侧水流小而缓,泥沙易沉积;北侧水道浅,泥沙沉积后易出露水面;崇明岛北侧距离河岸较近,最终会与陆地相连。不赞同。随着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不断减少;河口附近海水的侵蚀、搬运作用,会使沙洲面积缩小;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减缓崇明岛发育速度;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会被淹没,面积减小。
【分析】本题以长江口崇明岛的形成和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地貌与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崇明岛沙洲不断移动或南坍北淤,终于在今天的长江口发育形成了巨型沙洲,成为中国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可知,崇明岛是冲积岛,沙源主要来自长江。长江上游水土流失较大,长江水量大,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因地形平坦及海水顶托,流速减缓,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由于大陆架宽浅,泥沙在河口处持续堆积并出露水面;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崇明岛沙洲不断移动或南坍北淤,随着长江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含沙量增加,泥沙继续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形成冲积岛。
(2)根据图文材料,现代海岸线比2000年前海岸线明显东移,所以长江口东移,沙洲不断东移(沿江下迁);根据图示中现代河岸与古河岸对比可知,现代河岸比古河岸窄且弯曲,淤积严重,长江干流主水道不断摆动,沙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不断南坍北淤;古沙洲与长江北岸相连成为陆地;根据材料“北支水道距离河岸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河水很浅”可知,长江口北支水道窄,河水浅,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侧水流小,淤积严重,北岸可能会与大陆相连,现代沙洲面积逐渐扩大。
(3)此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果赞同则从长江含沙量角度答题。由于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地带,人口众多,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长江含沙量增加;根据材料“北支水道距离河岸最宽处仅1.5千米左右,且河水很浅”可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侧水流小而缓,泥沙易沉积;北侧水道浅,泥沙沉积后易出露水面;崇明岛北侧距离河岸较近,最终会与陆地相连。如果不赞同可以从长江流域的含沙量减小以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角度答题。随着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含沙量不断减少;长江三峡的修建以及长江中游退耕还湖的实施,中游沉积的泥沙增多,进入到长江下游的泥沙量减少,长江口泥沙淤积减轻;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河口附近海水的侵蚀、搬运作用,会使沙洲面积缩小;随着城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河沙需求量增加,河口地区采砂等人类活动会减缓崇明岛发育速度;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崇明岛部分低地会被淹没,面积减小。
12.(2021·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三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境内,海拔2670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这里曾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漫长的地理过程在该盐湖上形成厚厚的坚硬盐盖,青藏铁路在盐盖上穿行而过,下图示意察尔汗盐湖附近区域。
(1)简述察尔汗地区海陆变迁直至形成盐盖的地理过程。
(2)说明格尔木河洪水对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段可能构成的威胁。
(3)有同学认为,察尔汗地区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可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你是否同意?若同意,请列举出三条发展方向;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1)地壳抬升形成青藏高原,局部凹陷形成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地区因地势较低,积水成湖;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多大风),蒸发旺盛,且入湖经流量小于蒸发量;随着径流流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不断积累形成盐盖。
(2)洪水注入盐湖使盐湖水位上涨,淹没路基和铁轨;湖水盐度降低,溶蚀盐盖影响路基稳定性;湖水腐蚀铁轨。
(3)同意:发展方向:第一产业:利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和优质草场资源发展特色农牧业。第二产业:利用优质农产品,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等,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或利用丰富矿产资源发展化工工业(利用盐湖发展晒盐工业),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第三产业;利用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旅游业。
不同意:理由: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风力大,不利于工人施工;气候干旱,多风沙等灾害性天气,为克服自然障碍需要的投入大;生态脆弱,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加大生态压力,导致生态破坏;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过度用水导致格尔木河水量减少,盐湖、沼泽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工农业污水、废气、土壤污染以及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等对环境造成影响。
【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主要涉及盐湖的形成过程、洪水的危害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结合所学知识以及察尔汗地区的地理位置(柴达木盆地),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北地区地形下陷,形成柴达木盆地;材料中提到柴达木盆地南部海拔最低处,有格尔木河等10多条内陆河注入,形成湖泊,但这里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频繁,蒸发旺盛,且入湖径流小于蒸发量,导致盐分在湖泊中不断富集;随径流进入湖内的盐分不断积累,盐度越来越高,结晶出盐粒不断积累形成盐盖。
(2)格尔木河洪水对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段可能构成的威胁:根据材料信息“青藏铁路在盐盖上穿行而过”可知,青藏铁路是架设在盐盖上的,格尔木河洪水会导致盐湖的水位上涨,会导致路基和铁轨被淹没,影响列车行驶安全;盐湖水位上升之后,会导致路基下的盐盖被融化,威胁路基和铁路的稳定性;湖水含盐度较高,湖水中的盐离子会腐蚀铁轨,威胁铁轨的安全等。
(3)同意,该地区的发展方向:第一产业: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可以利用该地气候条件和草场资源发展农牧业。第二产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的盐矿资源丰富,可以依托该地丰富的盐矿资源,发展盐化工产业;可以依托该地优质的农产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第三产业: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发展旅游业等。
不同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不适宜大规模的开发;该地区的海拔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野外施工建设;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表以沙质沉积物为主,多风沙等灾害性天气,不利于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会严重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剧区域的土地荒漠化;该区域水资源短缺,大规模开发会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盐湖、沼泽的面肌萎缩,危害湖区的生物多样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废弃物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较差,大规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开发,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危害区域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