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选解析版5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08-16 

一.选择题

2020年第22号台风“环高”,于11月12日凌晨在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登陆,之后迫于压力西行,移入南海东部海面。下图为台风“环高”卫星云图。

         图片

1.图示时刻,台风北侧云系较南侧宽广,主要是北侧

A.水汽供应更充足    B.大洋表面温度高    C.冷锋锋面的发展    D.暖锋锋面的发展

【解析】此时,台风北侧和南侧均位于海洋上,水汽供应差异不大,A错误;北侧比南侧纬度更高,大洋表面温度相对较低,B错误;在台风北侧东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气流相遇,形成比较宽广的暖锋云系。答案D

2.与夏季相比,秋冬季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向西行,“北漂”难度增大是由于

A.印度低压的吸引作用强                     B.东南季风势力依旧强大

C.北方强大的冷高压影响                     D.副热带高压的牵引作用

【解析】秋冬季,印度低压势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A错误;秋冬季,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势力减弱,B错

误;秋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强大的冷高压系统控制,沿海以偏北气流为主,在冷空气的影响和压制下,台风多迫于压力西行,“北漂”难度大,C正确;秋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我国大陆上消退,它不会影响台风在大陆上“北漂”,D错误。答案C

下图表示2000-2010年南京市部分辖区耕地的变化情况。

图片

3.据图判断,图示南京市各辖区中

A.六合区距离市区路程最远                B.雨花台区的耕地面积最大

C.江宁区耕地面积减少最多                D.高淳区耕地减少比率最大

【解析】读图可知,2000-2010年江宁区耕地减少了300km2,减少的最多。答案C

4.南京市部分辖区耕地减少的原因有

①人口大量增加    ②住房大量建造    ③逆城市化凸显    ④农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2000-2010年,南京市耕地面积总体减少,与人口增加、城市化发展密切相关,城市人口的增加需要新建大量住宅,耕地会减少,①②正确;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后期,由于城市环境质量下降,部分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的现象,不符合该时段城市化的发展特点,也与耕地减少基本无关,③错误;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部分耕地可能会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等,④正确。答案B

5.据材料推测,2000--2010年南京市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B.居住条件得到部分改善

C.地表径流将会显著减少                D.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解析】根据材料,南京市部分辖区耕地在该时段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不会明显上升,A错误;城市化的发展,耕地转变为城市用地,部分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将有所增加,C错误;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增多,污染物排放増多,该时段内环境质量不会大幅提高,D错误;城市化过程中新建大量住宅,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部分得到改善,B正确。答案B

北京时间2019年3月15日上午9时,引大济岷工程规划工作启动会议在成都正式召开。针对引大济岷工程线路规划,有学者提出三条线路以供选择:一线是从大渡河支流梭磨河引水入岷江支流黑水河或杂谷脑河;二线是从大渡河双江口水库引水入杂谷脑河,需建引水直线渠洞97千米;三线是在大渡河金川水库取水引入杂谷脑河,引水隧道长度93千米。

图片

6.根据材料推测,与一线相比,三线

A.调水水量较大    B.调水难度较小    C.建设成本较低    D.调水路程较短

【解析】与线路一相比,线路三较长且需要修建隧道,建设的成本高于线路一,调水的难度也比线路一大,B、C错误;读图可知,线路三调水的路程长,D错误;线路三从金川水库调水,水库位于大渡河干流,水量多,调水的水量较大,A正确。答案A

7.引大济岷工程规划工作启动会议召开时

A.伦敦正值正午前后    B.悉尼正值子夜前后    C.纽约正值下午时分    D.开罗正值夜晚时分

【解析】根据材料,引大济岷工程规划工作启动会议在北京时间2019年3月15日上午9时召开,北京位于东八区,此时伦敦比北京晚8个小时,正值夜晚,A错误;悉尼处于东十区,比北京早2小时,不可能处于子夜前后,B错误;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晚13小时,也是夜晚,C错误;开罗位于东二区,比北京晚6个小时,处于夜晚,D正确。答案D

2017年我国多地出现极端暴雨。例如广州5月7日凌晨局地突发特大暴雨,3h和24h降水量均超历史极值;吉林省永吉市7月13日和19日接连出现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下表为我国2008-2017年4-10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统计数据(日数/次数)。

图片

8.2017年4-10月,全国暴雨天气和暴雨过程

①相比往年同期水平偏低                   ②秋冬季节发生频率最高

③受夏季风影响十分显著                   ④江淮地区可能占比最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读图可知,2017年全国暴雨天气和暴雨过程属于整体较低水平,①对;全国暴雨天气和暴雨过程在6-9月发生频率较高,受夏季风影响十分显著,②错,③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持续时间长,且易受台风等影响,最可能出现暴雨,在全国占比可能最高,④错。答案B

9.2017年7月份吉林省永吉市暴雨的形成

A.与锋面系统无关    B.受热带气旋影响    C.一定会导致滑坡    D.可能会导致洪涝

【解析】2017年7月份吉林省永吉市暴雨与锋面雨带的移动有关,与热带气旋基本无关,A、B错误;可能会导致滑坡、洪涝,C项过于绝对了,C错误,D正确。答案D

10.中国气象局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    B.GIS    C.RS    D.VR

【解析】暴雨预警侧重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与表达,主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答案B

下图示意某平原一河流局部河段及周边城区分布,该河流全年水量较丰富,有春汛。该地所在平原曾受第四纪冰川作用,为典型的冰碛平原。

图片

11.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B.地下水和湖泊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D.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解析】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该河流位于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且均匀,冬季有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答案A

12.图中的城区位于河流的   A.西岸      B.北岸      C.凹岸      D.凸岸

【解析】根据河流的流向及城区所属位置来看,图示城区由两部分组成,位于河流西岸或北岸都不准确。此处河段为曲流处,受流水作用,凹岸易遭受侵蚀,河岸不稳定;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岸相对稳定,有更好的扩大发展的条件,有利于城区建设。答案D

13.与同纬度的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所在的平原不适合农耕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日温差小      B.水源短缺      C.土壤贫瘠      D.热量不足

【解析】与同纬度的我国东北平原相比,该地所在平原热量与水源都相差无几;气温日较差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第四纪冰川作用,有许多冰碛物,形成的冰碛土分选性较差,且熟化程度较低,致使土壤贫瘠。答案C

下图为1988—2013年中国渔业重心的移动轨迹。

图片

14.中国渔业重心的整体移动方向为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解析】由图中渔业重心的移动轨迹可看出向西南方向移动。答案B

15.影响中国渔业重心移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B.海洋捕获量的增加    C.消费结构的变化    D.人工成本的提升

【解析】中国渔业重心向西南移动,且主要在安徽安庆一带,影响因素是淡水养殖重心偏向西南,海洋捕获量减少,如果海洋捕获量增加则重心应偏向东部移动。答案A

16.西藏、青海年均渔获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水域面积小     B.养殖技术差     C.市场需求少     D.生长周期长

【解析】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多、面积大,但气候寒冷,鱼类生长周期长,导致年产量少。答案D

辽宁省岫岩陨石坑形成于距今约5万年的一次陨石撞击。地质工作者勘察推算,最初坑深约500米,直径约1400米。岫岩陨石坑形成后,曾一度成为封闭的湖泊。后经侵蚀,坑壁形成缺口,导致湖水外泄,露出坑底的湖床。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坑壁的冲沟与坑底的小河流,新的水系系统形成。目前坑深减至约150米,直径却增至约1800米。钻探发现了厚约107米的湖相沉积物,该沉积物富含大量有机质。考察发现,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有村民劳作和生活。下图示意该陨石坑地质剖面。

图片

17.与初期陨石坑相比,岫岩陨石坑面积扩大的原因是

A.流水侵蚀坑壁后退    B.河流泥沙沉积    C.撞击角砾岩易风化    D.村民开垦耕地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岫岩陨石坑形成后,曾一度成为封闭的湖泊。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坑壁的冲沟与坑底的小河流,形成新的水系系统。说明岫岩陨石坑经流水侵蚀、切割坑壁,导致坑壁后退,陨石坑面积随之扩大,A正确;河流泥沙的沉积使得陨石坑深度和面积变小,而不是扩大,B错误;据图可知,撞击角砾岩位于坑底,有湖相沉积物覆盖,不易受到风化,C错误;村民在湖相沉积物上开垦耕地显然不是陨石坑面积扩大的原因,D错误。答案A

18.与周围地区相比,岫岩陨石坑成为“世外桃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B.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D.矿产丰富,开采方便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有村民劳作和生活,岫岩陨石坑内存在大量湖相沉积物,沉积物富含大量有机质,所以此地土壤肥沃,坑底经过长时间的泥沙堆积,地势较平坦,利于村民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所以形成“世外桃源”,B正确;该地区气候与周边地区无显著差别,A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该陨石坑内河流众多,矿产丰富,C、D错误。答案B

观测发现,过去4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了近一半。目前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千米。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地区却不明显。

19.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地面辐射更强,地面散失的热量更多

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增温不明显

C.北极海冰融化多,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变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解析】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海上冰层的融化,导致反射阳光的冰层面积减少,而颜色较深的海水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度更高,C正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南极气温较北极低,南极地区地面辐射较北极弱,A错误;北极地区升温较南极地区快,与海拔高低和臭氧空洞关系较小,B、D错误。答案C

20.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全球水循环速度加快                     B.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

C.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               D.欧洲和北美洲极端天气增多

【解析】水循环速度加快说明降水更多,但全球气候变暖也会导致全球很多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异常,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北冰洋航道的通航时间增加,B错误;极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有关,与气温高低无关,C错误;欧洲和北美洲临近北冰洋,由气候变暖引发的“极地放大效应”使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可能会导致高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多,D正确。答案D

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我国某农耕区在夏玉米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至5cm左右的小段,之后按照当地种植习惯进行半个月休耕,冬小麦播种前再进行秸秆全量翻埋还田;冬小麦成熟后,机械化收获的同时将冬小麦秸秆粉碎后覆盖地表还田,不经翻耕,直接开垄播种夏玉米。左图示意该农耕区某年10月至次年10月气候资料,右图示意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变化。

图片 图片

(1)依据该农耕区的气候资料说明农民需防范的气候灾害。(6分)

【解析】依据该农耕区的降雨量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易出现春旱、夏涝,6月是收割小麦和播种玉米的时间,此时降雨较少,也易出现旱情。

【答案】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易出现春旱,影响冬小麦返青;6月(夏初)降水少,夏玉米播种期易出现旱情;夏秋(7—9月)降水集中,易出现涝灾,影响夏玉米产量。(共6分,答出冬小麦现象给2分。答出夏玉米现象给4分)

(2)指出农作物生长期耕地植被覆盖度6月出现低谷的原因。(6分)

【解析】从6月植被覆盖度的特点可以推测6月是收割小麦和播种玉米的时间。

【答案】6月初冬小麦收割;(3分)而此时夏玉米才播种,玉米植株较小,所以覆盖度低。(3分)

(3)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分别说明两种方式对土壤的有利影响。(8分)

【解析】秸秆粉碎翻耕还田会增加土壤的肥力、透气性和透水性;小麦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还会减少地表获得的光照,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

【答案】冬小麦播种前秸秆翻埋还田,可增加土壤透气性;(2分)秸秆降解后可增加土壤肥力;(2分)冬小麦收获后粉碎覆盖地表,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减弱土壤水分蒸发);(2分)抑制地表杂草的生长。(2分)

2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下图)依托沿线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建设国家北方步道并通过步道将各个地区的长城连接起来,依托长城内外的遗址遗迹、关隘城堡、传统村落、山水风光等资源,展现长城的体系特点,吸引更多人领略长城的人文和自然风

光。通过文旅融合工程,长城周边地区以塞上风光为特色发展生态文化游。说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

图片

【答案】有利于保护、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市民与游客对长城文化的了解,全面提升“长城文化遗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长城沿线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0分)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选解析版
  •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精选解析版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