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10-1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分48分)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 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

A. 耐寒植物丰富度高       B. 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 温带物种优势明显       D. 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 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

A. 暖湿→冷干       B. 冷干→暖湿       C. 暖湿→暖干       D. 冷湿→暖湿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白水河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现在的白水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前还有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植物,因此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最突出的特征是亚热带种属数量多,B正确;耐寒植物丰富度低,A错误;现在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物种在现代的优势更明显,C错误;现代是温带季风气候,而当时有大量热带亚热带种属,当时气候更湿润,因此现代耐旱物种占比更大,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热带与亚热带种属数量在上升,说明气候总体在变暖,不耐旱种属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气候先变湿后变干,因此该时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暖湿→暖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然植被往往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植被的变化来推测冷暖干湿的变化。

2022年6月5日7时54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1°N,100°E)举行,三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天和空间站驻留飞行任务。左图为“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图”,右图为“天和空间站绕地轨道及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3. 出征仪式上,航天员所观测到的太阳方位是(   )

A. 图片       B. 图片

C. 图片       D. 图片

4. 在天和空间站24小时内大致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   )

A. 空间站公转速度慢于地球公转速度       B. 空间站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

C. 空间站对太阳升、落的折射现象       D. 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2022年6月5日7时54分进行出征仪式,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酒泉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日出方位和日落方位关于正北方向对称,CD错误;当地纬度为41°N,正午时太阳位于南侧,B错误;仪式时北京时间7:54,计算可知当地(100°E)地方时为6:34,太阳位于东侧,A图符合。故选A。

【4题详解】

地球24小时可见一次日出日落,而天和核心舱可见16次日出落,说明绕地球公转速度快于地球自转速度,24小时内绕地球多周,才能经历多次日出日落,A错误,B正确;对日出日落的折射只是会让同一次日出、日落提前,次数不会增加,C错误;读图可知空间站公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日出日落方位就偏哪个方向。

某年5月2日08时至4日20时某一气旋系统经过东北,影响到长春(43°53'N,125°21'E)、沈阳(41°48'N,123°25'E)等城市,下图示意该时间段沈阳气象站和长春气象站逐小时降水及气压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5. 该天气系统移动方向是(   )

A. 西南       B. 东南       C. 东北       D. 西北

6. 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与沈阳相比,长春(   )

A. 降水历时长       B. 降水强度大       C. 降水量多       D. 气温较高

7. 5月3日9时,长春和沈阳的风向分别为(   )

A. 西北、东南       B. 东南、西北       C. 西南、东北       D. 东北、西南

【答案】5. C    6. A    7.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知,随时间推移,气压低时降水量较多,且图中信息显示沈阳比长春先受低压控制,故该天气系统由沈阳移向长春,移动方向是向东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由图中1h降水量大小、降水历时可知,长春降水强度小,降水量少,而降水历时长;长春比沈阳纬度高,气温应较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5月3日9时,低压中心应该位于沈阳与长春之间,即沈阳与长春分别位于低压中心西南和东北部,故沈阳盛行西南风,长春盛行东北风。D正确,故选D。

【点睛】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它在等高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压线所包围的低气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低值区。

地面净辐射是指地面吸收的辐射与地面放出的有效辐射的差值。下图示意夏季我国某气象站晴天、阴天、浮尘、沙尘暴四种不同天气情况下地面净辐射的日变化,其中浮尘天气是指无风或平均风速≤3.0m/s时,水平能见度<10000m的天气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8. 该气象站可能位于(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拉萨河谷       D. 塔里木盆地

9. ④代表的天气情况是(   )

A. 阴天       B. 晴天       C. 浮尘       D. 沙尘暴

10. ①曲线上午地面净辐射显著高于下午,主要原因是上午(   )

A. 太阳高度较大       B. 昼长较长       C. 对流强度较弱       D. 高空云量较多

【答案】8. D    9. B    10. C

【解析】

【8题详解】

地面净辐射是指地面吸收的辐射与地面放出的有效辐射的差值。读图可知,该地晴天、阴天、浮尘、沙尘暴四种不同天气情况下地面净辐射的日变化都相对较大,说明该区域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昼夜温差较大,位于干旱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排除AB;拉萨河谷位于河谷区域,海拔较低,水资源也相对较为充足,并非干旱地区,排除C;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较为干旱,D对;故选D。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的地面净辐射量的插值的最大的,说明当天为晴天;阴天、浮尘和沙尘暴太阳辐射较弱,有效辐射的差值也较小,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一天中上午时分对流运动相对较弱,降水量较少,天气较为晴朗,太阳辐射较强,下午时分对流运动较多,天气较为复杂,高空云量较多,太阳辐射较弱,C对D错;太阳高度角正午最大,早上较小,同一天的白天昼长时间一致,排除AB,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主要受到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太阳高度,日照时间的长短.在一天中,太阳辐射一般情况下是在中午最高,以12点为中心轴呈抛物线,因为这是和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就是在中午12点最高,逐渐向日出和日落降低,因此只考虑太阳高度的话,上午和下午的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L城市位于山区南部的平原地区。外来污染源的输送及当地山谷风的扩散作用是影响当地PM2.5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下图示意某年10月7日L市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 外来污染源位于L城市的(   )

A. 东部       B. 南部       C. 西部       D. 北部

12. 该日7~8时L城市污染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风扩散了城市污染物       B. 大气对流旺盛

C. 外来污染物排放量较少       D. 山区空气清新

13. 由山风转谷风的时间段是(   )

A. 3~4时       B. 9~10时       C. 15~16时       D. 21~22时

【答案】11. B    12. A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L城市位于山区南部的平原地区,该地白天吹谷风(由城市吹向山区),即偏南风;9时以后城市污染浓度升高,说明外来污染源位于L城市的南部。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2题详解】

外来污染源位于L城市南部,夜晚吹山风(偏北风),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扩散,7~8时城市污染浓度降为最低,A正确;7~8时气温刚回升,对流活动较弱,排除B;外来污染物排放量并没有减少,排除C;山区清新的空气也要借助山风,使L城市污染浓度降低,排除D。故选A。

【13题详解】

据上题外来污染源位于L城市的南部,该地夜晚吹山风(偏北风),扩散城市污染,白天吹谷风(偏南风),增加污染浓度;8时以后污染浓度开始增大,说明此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即由山风转为谷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山地地区由于白天和黑夜受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形成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夜晚时山风的吹拂使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夜雨天气。

“副高”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对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水、热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天气产生重要的影响。下图为西太平洋台风主要路径及某时副高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4. 当副高处于图中位置时,我国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 江南春雨       B. 东北夏雨       C. 华西秋雨       D. 贵阳冬雨

15. 当台风与副高处于图示相对位置时,台风四周风力最强的是(   )

A. 东侧       B. 南侧       C. 西侧       D. 北侧

16. 下列因素中,对台风移动路径影响最小的是(   )

A. 纬度位置高低       B. 中纬度西风带       C. 大陆轮廓特点       D. 副高气流引导

【答案】14. C    15. D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副高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时间应为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排除D;江南地区受副高的影响看,降水较少,A错。东北夏雨主要在7、8月份,B错;此时副高西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水汽条件水汽较足。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华西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频频交汇,形成华西秋雨,C正确。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图中台风位置信息,其台风北侧为副高位置所在地,且距离较近,短距离范围内气压变化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最强,故选D。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纬度不同,台风移动路径明显不同,台风移动路径受纬度因素影响。中纬度西风带对台风移动会造成干扰;副高气流引导也会影响台风移动图片路径。唯独大陆轮廓特点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故选C。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我国把南海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塔哥尼亚冰原是仅次于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全球第三大冰原,位于南美大陆南端、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侧的安第斯山脉中。

材料二:别德马湖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一个冰川湖,湖底以基岩为主,别德马冰川在其西端。别德马湖的湖水经一条湖间河流注入阿根廷湖,然后经圣克鲁斯河注入大西洋。别德马湖自形成后湖水水位年变化一直较小。

图片

图片

(1)简析巴塔哥尼亚高原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图片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别德马湖水位年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1)纬度较高,海拔高,寒流影响,气温较低;西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冰雪易于存留,利于大面积冰川形成。   

(2)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湖底以基岩为主,下渗少;地处(安第斯山)背风坡,降水少;气温较低,冰川融水量小,入湖径流量变化小;湖东南端有外泄河流,可外泄多余水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塔哥尼亚高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冰川的影响因素、水循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冰原区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降水来看,南美大陆南端的巴塔哥尼亚高原西临太平洋,地处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沛。从气温来看,巴塔哥尼亚高原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气温较低,另外也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从地形来看,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小,冰雪不易融化和运动,易于存留,利于大面积冰川形成。所以,成为全球第三大冰原区。

【小问2详解】

水位年变化小的原因可以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影响来水的水循环环节有降水、径流,影响去水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下渗、径流等。依据材料及图示,可以总结别德马湖来水较少: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该地地处中纬,温度低,冰川融水较少,补给量少。别德马湖去水较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有河流在湖泊水位高时排水维持湖泊水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但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有专家认为,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近年来,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不断加强。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局部)等高线。

图片

(1)从地形地貌角度,说明刚果盆地内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的原因。

(2)试对“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这一论点做出合理解释。

(3)推测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清洁能源类型。

【答案】(1)海拔低,气温高;盆地地形,湿度大;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联系不便。   

(2)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   

(3)太阳能;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能丰富;(水能;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刚果盆地相关图文资料,考查了人口分布、土壤的形成、碳排放及能源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赤道穿过刚果盆地,海拔低,气温高;刚果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湿度大;刚果盆地降水丰富,多沼泽、河流,地表破碎,联系不便。

【小问2详解】

材料“泥炭沼泽干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可知,气候变干会加剧碳排放,而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气候异常,降水减少,是气候较之前更为干燥;同时热带雨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也加剧了碳排放。以上诸多因素使刚果盆地的泥炭正接近从碳汇到碳源的临界点。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刚果盆地的位置可知,刚果盆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能丰富,因此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清洁能源类型是太阳能;(或:刚果盆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因此中国可在刚果盆地合作开发的清洁能源类型是水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圭亚那地处南美洲北部,该国河流广布、矿产丰富,但电力资源短缺。埃塞奎博河为圭亚那最大河流。

材料二:图为“圭亚那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图”。

图片

(1)分别写出甲、乙两地的植被类型名称。

(2)简析乙地降水较少的原因。

(3)推测图中大坝的主要功能并说明该大坝建设在此处的合理性。

【答案】(1)甲:热带雨林;乙:热带草原。   

(2)乙地海拔高,热量相对较少(气温低),上升气流弱(对流运动弱);有山地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降水偏少。   

(3)发电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临近铝土矿,便于就近供电(缓解电力不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圭亚那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植被类型、降水成团大坝建设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圭亚那位于北大西洋低纬度西岸,由所学洋流知识可知,附近有圭亚那暖流流经,大致由东南方向流向西北方向,如下图所示。甲地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冬半年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流经,水热条件好,发育热带雨林;乙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较弱,发育热带草原。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虽然纬度低,但海拔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对流运动弱),降水较少;根据图中信息,有山地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降水偏少。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大坝位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落差较大,应以发电功能为主。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位于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由图可知,该大坝附近有铝土矿,发电后可为当地铝土矿的冶炼提供电力,便于就近供电,缓解电力不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
  • 下一篇:新建一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第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