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地理普通坐标图与统计表格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3-12-04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2022·江苏高考)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1~3题。

1.(综合性)“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位于斜线上的省级行政区“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项正确。
2.(综合性)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北京“六普”人口增长率约为44%、“七普”约为12%;上海“六普”人口增长率约为43%、“七普”约为8%;重庆“六普”人口增长率约为0.5%、“七普”约为11%;天津“六普”人口增长率约为29%、“七普”约为7%。北京、上海、天津“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A项错误。重庆“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项错误。“六普”全国平均增长率约为6%,重庆“六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C项错误。“七普”全国平均增长率约为6%,四个直辖市“七普”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项正确。
3.(综合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晋、赣、滇、京、津、冀、鲁、青、苏、闽、琼、宁、新、浙、粤、藏、沪,“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苏、桂、黔、渝、京、津、闽、琼、宁、新、浙、粤、藏、沪等,从“六普”到“七普”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京、津、苏、闽、琼、宁、新、浙、粤、藏、沪等,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密集,因此人口向城市群集聚,A项正确。人口主要向东部地区迁移,B项错误。京、津、闽、琼、宁、新、粤等都不在长江带,C项错误。人口增长地区相对集中,因此人口分布将更加不均衡,D项错误。
(2023·福建漳州质量检测)陕西省西北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盛行西北风,年降水量395 mm。下表为该区2009年4月底灌木覆盖沙丘与裸露流动沙丘不同地貌部位沙地含水量与粉砂黏土(粒径小于63微米)含量对比表。据此完成4~6题。
 
  含水量平均值% 粉砂黏土含量比重%
迎风坡 背风坡
灌木覆盖沙丘 4.87 4.40 65.95
裸露流动沙丘 2.37 2.68 32.77

 

 
4.(创新性)造成裸露流动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迎风坡日照面积大,风力强                                          B.迎风坡日照面积小,风力弱
C.背风坡日照面积大,风力弱                                          D.背风坡日照面积小,风力强
答案 A
解析 裸露流动沙丘迎风坡含水量较背风坡低的原因是迎风坡舒缓,背风坡陡斜,使得迎风坡的日照有效面积大于背风坡,沙温较高;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日照和风力引起的蒸发作用在迎风坡表现强烈,因此沙丘含水量迎风坡小于背风坡,A项正确。
5.(创新性)影响灌木覆盖沙丘与裸露流动沙丘粉砂黏土含量比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灌木覆盖沙丘生物风化作用较强
B.灌木覆盖沙丘阻滞风沙作用较强
C.裸露流动沙丘风力搬运作用较弱
D.裸露流动沙丘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答案 B
解析 粉砂黏土不是由于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A项错误;灌木覆盖沙丘植被通过拦截近地面气流中悬浮的粉砂而增加了沙丘中的粉砂含量,B项正确;裸露流动沙丘与灌木覆盖沙丘相比,风速更快,温差更大,所以风力搬运能力和物理风化作用都要更强,C、D两项错误。
6.(创新性)粉砂黏土含量比重增大,沙丘的(  )
A.保温性减弱                                               B.持水性增强
C.有机质减少                                               D.透气性增强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粉砂黏土粒径小,能够阻挡水分的蒸发,故其含量比重越大持水性越好,保温性加强,但透气性会减弱,A、D两错误,B项正确;有机质的多少与沙丘中的生物相关,与粉砂黏土相关性小,C项错误。
(2023·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月考)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扣除自养呼吸后剩余部分)和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下图为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逐年变化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创新性)推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较高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夏季是植物主要的生长阶段,黄河流域夏季植被生产力高、覆盖度好,平均植被生态质量指数要明显高于其他季节,B项正确。
8.(应用性)影响2000~2020年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太阳活动                                                   B.全球变暖
C.人类活动                                                   D.光照增加
答案 C
解析 太阳活动与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全球变暖使得热量增加,可能有利于植物生长,也有可能不利于植物生长且影响有限,排除B项;近年来黄河流域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植被覆盖度提高,这与流域多年持续开展水土保持措施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逐步显现,C项正确;光照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D项错误。
(2022·浙江台州期末)能源消耗量受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能源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2020年美国、德国、印度、俄罗斯的能源消费气泡图和我国节能措施下能源发展路径。图中圆圈面积表示对应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据此完成9~10题。

9.(基础性)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俄罗斯 美国 德国 印度                                          B.印度 德国 俄罗斯 美国
C.美国 俄罗斯 德国 印度                                          D.德国 印度 美国 俄罗斯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国单位产值能耗低,人均能耗最高,能源消费总量多,说明该国经济、科技发达,人民生活水平高,应该为美国;②国单位产值能耗高,说明重工业发达,俄罗斯能源储量大,重工业发达,应该为俄罗斯;③国单位产值能耗最低,能源消费总量少,说明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高,应该为德国;④国单位产值能耗高,人均能耗最低,说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科技比较落后,应该为印度。因此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美国、俄罗斯、德国、印度,C项正确。
10.(应用性)与发展路径一相比,中国实施发展路径二需要(  )
A.加快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                                          B.大力增加国家能源战略储备
C.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力度                                          D.积极开拓国际能源进口通道
答案 A
解析 从图上看,发展路径一人均能耗水平快速提升后缓慢下降,而发展路径二人均能耗上凸幅度显著减小,能源消费需求减小,因此发展路径二要求中国要持续降低人均能耗增速。加快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A项正确。大力增加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力度以及积极开拓国际能源进口通道均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不能减少能源消耗,B、C、D三项错误。
(2020·北京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综合性)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日出早于当地时间6时,日落晚于当地时间18时。在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为0,日出后,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大,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辐射量减小。读图可知,①②③④曲线中,只有曲线③符合,故C项正确。
12.(应用性)该地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C.松嫩平原                                                   D.钓鱼岛
答案 B
解析 太阳辐射量应在当地时间12时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表示太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13~14时,所以当地大约位于90°E~105°E,B项正确。
(2023·广东湛江高三阶段练习)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喜马拉雅山某区域冰川面积出现退缩,其中南坡冰川的退缩率在所有坡向中最大,北坡退缩率最小。数据显示该区域自1990年以来气温和降水均呈增长趋势。下图为该区域不同海拔冰川分布面积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创新性)该区域6 000 m左右冰川面积退缩速度表现为(  )
A.快→慢                                                       B.慢→快
C.快→慢→快                                               D.慢→快→慢
答案 B
解析 结合图中数值可知,6 000 m左右冰川面积随着时间变化在不断加速变少,因此变化趋势是由慢到快,故选B项。
14.(综合性)海拔6 000 m以上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                                                   B.光照增强
C.山体坡度减小                                           D.山体面积减小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拔上升,山体变窄,山体面积减小,冰川覆盖面积也相应缩小,D项正确;海拔6 000 m以上并没有明显的降水量变化,A项错误;光照增强,但对冰川面积影响不大,B项错误;山体坡度减小会导致冰川面积增加,C项错误。
(2022·江西上饶期末)一专家组为研究山区人地关系,以我国西南某山为样本开展研究。该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地面积约1 km2,只有一个峰顶,以经过峰顶的纬线为界,将山地划分为南坡和北坡。下图示意该山南坡和北坡部分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各要素数值均以北坡为1,柱状图为南坡相应要素的比值,其中土层厚度不包括稻田数据。据此完成15~16题。

15.(基础性)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最可能是(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山是一座死火山,因此组成该山体的岩石最可能是喷出型岩浆岩,C项正确。
16.(综合性)该山南坡的区域面积大于北坡,则(  )
A.南坡的坡度大于北坡
B.南坡的坡度小于北坡
C.南坡的人口密度更小
D.南坡与北坡土层厚度相差最小
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读图分析,该山北坡各要素数值为1,南坡与北坡区域面积比值约为1.4,山体高度一定,南坡的坡度小于北坡,A项错误,B项正确;人口密度=人口数量&pide;区域面积,依据图示信息,南坡与北坡人口数量比值大约为1.6,区域面积比值大约为1.4,则人口密度比值约为1.14,即南坡的人口密度更大,C项错误;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小的地理要素是稻田比重,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4题,共52分)
17.(2023·河北衡水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天津市位于渤海湾西岸。研究发现,海风环流能影响城市热岛环流的强度。下图示意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天津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1)(综合性)指出海陆风日和非海陆风日天津热岛强度的差异。(4分)
(2)(应用性)不考虑背景风影响,与冬季相比,夏季天津市的海风通常强于陆风,分析其原因。(4分)
(3)(应用性)说明夏季海陆风日12时~21时,海风环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4分)
答案 (1)12时~21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21时~次日12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大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大于非海陆风日。
(2)夏季日出时间早,日落晚,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陆地升温快,海陆温差大,海风出现的时刻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风力大。
(3)12时~21时海风强盛,海风环流和城市热岛环流的叠加使海风加强,海风可影响到天津市中心,降低气温,削弱了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海陆风日热岛强度的日变化幅度大于非海陆风日;12时到21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21时~次日12时,海陆风日热岛强度大于非海陆风日。第(2)题,海陆风的形成主要与海洋和陆地热力差异有关。夏季,太阳高度大,辐射强,陆地增温快,海陆温差大,海风强;夏季日出早,日落迟,太阳辐射时间长,海风出现时间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风力大。第(3)题,夏季12~21时,海陆温差大,海风风力大,同时海风与城市风叠加,加强海风风力,使海风能深入城市中心,给城市带来降温,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18.(2023·安徽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含氮量是判断土壤肥力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局部地形中,坡度和坡位上的水热及植被生长等条件差异,直接影响土壤氮的含量和分布。凉山州位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各月份降水差别很大,土壤退化严重。下图为研究人员对该地不同坡度和坡位的紫色土含氮量测定结果。

(1)(综合性)归纳该地土壤含氮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创新性)从坡度和坡位角度说明土壤含氮量存在空间差异的原因。(4分)
(3)(应用性)针对该地自然环境和土壤问题,提出合理保护土壤的措施。(6分)
答案 (1)坡度越大,土壤含氮量越低;坡位越低,土壤含氮量越高(上坡位土壤含氮量低,中坡位土壤含氮量居中,下坡位土壤含氮量较高);土壤浅层含氮量高于深层。
(2)坡度:坡度越大,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侵蚀能力越强,土壤氮流失严重,故其含氮量越低。坡位:地表径流冲刷、侵蚀土壤后,挟带侵蚀物(土壤氮)不断向低坡位(海拔低)地区搬运、富集,故坡位越低,土壤含氮量越高。
(3)位于盆地与高原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应采取平整土地、降低坡度等工程措施(以减轻自然水土流失);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集中——应减轻人类活动强度、恢复地表植被(以保持水土);降水季节差异大——需修建水库等蓄水、储水设施(以减轻雨时径流侵蚀、保障旱时植被生长);土壤氮流失严重——可适当人工增施有机肥料。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坡度较小的地区,土壤中的含氮量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土壤含氮量较低;上坡位土壤含氮量低,中坡位土壤含氮量居中,下坡位土壤含氮量较高,故坡位越低,土壤含氮量越高,坡位越高,土壤含氮量越低;浅层土壤中的含氮量要高于深层土壤的含氮量。第(2)题,主要从不同坡度地形区的侵蚀差异和堆积差异两方面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坡度来看,地形的坡度越大,受流水的冲刷作用越强,土壤中的氮元素流失速度越快、流失量越多,因此坡度较大的区域土壤含氮量较低;从坡位来看,地表土壤被流水冲刷之后,被流水挟带、搬运,不断地在低坡位堆积、富集,因此低坡位的土壤含氮量更高。第(3)题,土壤含氮量的高低说明了土壤的流失和富集程度。因此要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平整土地、降低坡度等一些工程措施;在降水较集中的季风区,应当减轻人类活动,恢复植被以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降水季节差异大的地区,可以通过修水库来减轻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对于一些贫瘠的土壤,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氮含量。
19.(2023·湖南湘潭高三摸底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山地不同海拔地区受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降水与蒸发等因素影响,往往具有不同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地土壤水分平衡点(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出现的海拔相应发生位移。我国某内流湖流域海拔较高,植被大多分布在3 200~3 800 m,海拔较高处发育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该流域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如下图),而非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平衡点主要由生长季的水分收支决定。

(1)(综合性)简述该流域3 200~3 800 m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4分)
(2)(综合性)推测该流域3 200~3 800 m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3分)
(3)(创新性)判断该流域土壤水分平衡点出现的海拔,并分析平衡点以上区域水分盈余的原因。(3分)
(4)(应用性)在降水保持稳定情况下,推测气候变暖对该流域水分平衡点海拔的影响,并说明推测理由。(3分)
答案 (1)海拔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多;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或进入生长季后土壤含水量增加,生长季旺期达到最大,随后土壤含水量降低)。
(2)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多。理由:生长季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干旱区一般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
(3)3 700 m左右。原因:平衡点海拔以上,降水量多,蒸发量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草甸植被和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强。
(4)向高海拔移动。理由:随着气候变暖,高海拔气温上升,地表蒸发加强;植被覆盖率上升,蒸腾加剧。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在时间上,3 200~3 800 m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初期较低,生长季旺期增幅明显,生长季末期含水量减少;在空间上,该地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该流域3 200~3 800 m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为海拔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多;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第(2)题,由上题可知,3 200~3 800 m生长季海拔越高,土壤含水量越多,再根据随海拔升高,降水逐渐增多,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降水减少,可以推测出该流域在3 200~3 800 m,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多。第(3)题,由材料可知,山地土壤水分平衡点为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在3 700 m附近生长季初期与生长季末期的土壤含水量相等,大致为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由上题可知,在3 200~3 800 m,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多,以及海拔较高处发育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能够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因此在平衡点之上出现水分盈余现象。第(4)题,气候变暖不仅使气温上升还将提升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中水分蒸发量,因此在降水量稳定的情况下,平衡点会向降水量多的高海拔地区移动。
20.(2023·重庆缙云教育联盟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期间,许多国家实行了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造成世界粮食价格的波动,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粮食生产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下图为我国2021年位居前10的粮食生产省(区)产量统计图。

(1)(综合性)分析我国十大粮食生产省(区)发展粮食生产共同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综合性)近年来,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粮食需要调入,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4分)(3)(应用性)分析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期间,我国粮食安全是否会受到国外粮食市场波动的影响。(5分)
答案 (1)拥有地势平坦的平原或高原,土壤肥沃;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河流流经,灌溉便利;农业历史比较悠久,耕作经验丰富。
(2)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劳动力价格高,粮食生产成本高;城市人口多,对乳肉蛋禽菜果花需求量大,更多耕地用于种植蔬菜、花卉和瓜果,粮食播种面积小;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缺口大。
(3)不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严厉措施确保18亿亩农田面积,我国粮食总产量连年攀升,能够确保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因连年粮食产量上升,粮食储备充足,不会发生粮食短缺危机。
解析 第(1)题,我国十大粮食生产省多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大部分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气候条件适宜;多分布在河流流经地区,便于引水灌溉;多属于我国传统农业区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第(2)题,广东、浙江、上海、北京位于我国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带,土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高,多从事非农产业,农作物成本高,故多生产价值较高的乳肉蛋禽菜果花等经济作物和相关产品,以满足城市市场需求;粮食作物生产少,但是人口密度大,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缺口大,需要其他地区粮食调入。第(3)题,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历史上发生过粮食短缺引起的饥荒教训,因此国家采取了严厉措施确保18亿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达到“藏粮于地”的目的;粮食产量高,确保居民口粮自给;粮食连年丰收,辅以适度进口粮食作为储备,我国粮食储备充足,不会发生粮食短缺危机。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普通坐标图 统计表格
  • 上一篇:地理特色等值线图
  • 下一篇:地理复杂坐标图与结构统计图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