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南昌市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卷四-土壤与生物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3-12-0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植被的生长特征具有环境的适应性。有的植物根系长达 20 米,地上茎叶很小 (左图 ) ; 有的植物枝繁叶茂,常常可见其根系裸露在外,形成板状,也被称之为板状根 (右图 ) 。据此完成1-2题。

1.左图所示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答案】A
  
【解析】结合图可以看出骆驼刺地下根系相当长,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故选:A。骆驼剌,从沙漠和戈壁深处吸取地下水份和营养,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这种植物茎上长着剌状的很坚硬的小绿叶,故叫骆驼剌,是草本植物,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赖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骆驼草。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

2.右图所示植被根系裸露在外,形成板状根,主要是为了
  A.接受更多光照
  B.散热降温
  C.改良土壌
  D.抢夺营养和生存空间
  【答案】D
  【解析】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山高寒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高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植被群落多样性的分布情况。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株高度相对较高的莎草科比例逐渐降低,相对低矮的杂草类比例逐渐增加。据此完成3-4题。

3.该高山草甸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严重
  B.生物多样性增加,吸收土壤营养物质增多
  C.植被覆盖率下降,风力侵蚀增强
  D.生物种类减少,枯枝落叶减少
  【答案】C
  【解析】枯落物减少,有机质的输入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面积增大,有机质分解更快;地表裸露,有机质受雨水淋洗作用(、风力侵蚀)损失更多。
4.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变化情况为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后减
  D.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与杂类草相比,减少的莎草相对高大,地上生物量减少的比例较高;随着土地退化,留存的植被需要更为发达的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地下(根系)生物量增大,导致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减小。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 ,其中青色的土可以看做是水稻土,东北的黑土、南方的红土经熟化都可成为水稻土,但过程有差异 。据此完成5-6题。

5.清土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土,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气候
  C.人类活动
  D.生物
  【答案】C
6.黑土和红土熟化成水稻土的过程中,主要改变的土壤要素是
  A.土壤酸碱性
  B.矿物质
  C.土壤温度
  D.土壤水分
  【答案】D
  在高大的山地,随着海拔的变化,植被、土壤要素逐步更迭。下图为“我国某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7-9题。

7.该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脉
  B.太行山
  C.阿尔泰山
  D.大兴安岭
  【答案】C

8.在海拔 2000 米以上, 甲坡较乙坡
  A.热量多,降水少
  B.热量多,降水多
  C.热量少,降水少
  D.热量少,降水多
  【答案】A

9.若全球变暖加剧,则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A.森林带的下界降低
  B.高山永久积雪裸岩带范围缩小
  C.山地温带半荒漠草原的分布范围缩小
  D.自然地带无变化
  【答案】B
  江西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前往井冈山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 关系”的研学活动,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并发现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图7) ,据此完成10-11题。

10.某同学从研学地点带回一袋土壤想用于阳台种植花草,以下改良措施及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倒入茶叶渣—改变土壤酸碱性
  B.掺入河沙—改善土壤通透性
  C.加入粪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D.浇纯净水— 降低土壤盐碱度
  【答案】D
11.海拔1500 处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最高,原因是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
  B.风力大矿物质风化快
  C.温度低,有机质分解速度慢
  D.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
  【答案】C
  为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需要对土壤水分进行适时调控。下图为某地一农田土壤剖面含水量 (%) 及其与降水、灌溉量时空变化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
  A.河南
  B.青海
  C.吉林
  D.湖南
  【答案】A
13.关于图示农田不同深度的土壤及含水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雨或灌溉会引起土壤上层的含水量的显著升高
  B.降雨或灌溉会导致土壤下层含水量变化幅度增大
  C.灌溉使玉米期比小麦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更大
  D.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A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 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 (29°33`S,29°14`E) 海拔 2800 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冬季相比,非洲冰鼠夏季于地面活动时间更长,其影响因素是
  A.昼夜长短
  B.天敌数量
  C.太阳辐射
  D.食物数量
  【答案】A
15.北京时间 15:00 左右,非洲冰鼠夏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答案】C
16.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个要点2分,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某小集水区 (海拔介于3565—3716米) 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某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为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示意图。


  (1) 指出甲、乙、丙三个样带土壤通气性效果最差的样带,并分析原因。 (10分)
  (2) 比较甲、乙两样带土壤厚度及含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0分)
  【答案】(1)丙 (2 分) 原因: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区 (2 分)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慢 (2 分) ,土壤含水量较高(2 分) ,土质黏重,通气效果比其他两个样带差(2分)。
  (2)甲样带的土壤厚度大、含水量高 (乙样带的土壤厚度小、含水量低)(2分)。
  原因: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 (2分) ,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2分),土壤含水量高(2分), 植被生长状况好 ,有利于土壤发育(2分)。因此,相对于乙样带,甲样带的土壤厚度大、含水量高(2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材料一:叶片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形态,这是植被适应环境的结果,左图为秋天的枫叶,右图为雪松。
  材料二: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热量及风有不同影响。我国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选种落叶阔叶树,屋后常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1) 据材料一,写出两种叶片各自的主要特点,并据叶片特点分析各自反映出的当地突出的环境特征。 (8分)
  (2) 说明华北地区传统民居房前多种植落叶阔叶树,屋后常种四季常绿针叶树的原因。 (10分)
  【答案】(1)左图 :叶片宽阔,季相变化明显(2 分)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干燥(2 分)。
  右图 :树叶缩小为针状、条形或鳞型 (2分)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2分)。
  (2)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 (2 分) ,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纳凉效果更好 (2 分) ,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2分),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2 分) ,屋后种常绿针叶树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 (2分)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帝王蟹又名石蟹,其喜欢生活在寒冷的水域当中,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 2 摄氏 度到 5 摄氏度之间,最低能在 1.4 摄氏度的环境当中生存,一旦水温过高,它们就会潜入到更深的海域当中,最深可达 850 米。帝王蟹原产俄罗斯,后引入挪威海,并在此泛滥成灾。 2011 年科学家在位于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一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 100 万只巨型帝王蟹。科学家称,这种外来的大型食肉动物的出现,可能是南极海域一场生态浩劫的最初迹象。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简图。

  (1)请从水温角度分析挪威峡湾适宜帝王蟹生存的原因。 (10分)
  (2)推测南极地区成为帝王蟹新的迁徙目的地的可能原因。 (4分)
  【答案】(1) 纬度较高(2分) ,水域温度较低 (2 分) ,(满足帝王蟹生存的水温条件);暖流流经(2分),冬季水域水温不至于过低 (2分) ,利于帝王蟹越冬(2分)。
  (2) 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已经变得适合帝王蟹生存 (2 分) ;人类对帝王蟹原生存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帝王蟹们迁移到了寒冷的南极 (2分) 。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 南昌市 一轮复习卷 土壤与生物
  • 上一篇:南昌市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卷五
  • 下一篇:南昌市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卷三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