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届新建一中高三地理百道小题3答案及解析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17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 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 大幅增加B. 保持不变C. 略有增加    D. 有所减少
2.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 公路网更完善  B. 车流量更大C. 人口更为稠密       D. 河网更密集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 时,因此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3. 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 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 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 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 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 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流旺盛  B. 逆温增强  C. 暖锋经过  D. 冷锋过境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水汽不会凝结。读图2可知,18日14时一20时气温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形成降水,且风速逐渐增大,应为风雨交加;同时在18日20时左右,离地2m气温开始逐渐低于0℃,降水容易以固态的形式呈现且气温依旧达到露点温度,在此阶段经历了大风、降雨、降雪且持续降温过程,因此天气变化依次为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此地位于我国吉林省,且在18日14时—19日20时经历了降水、大风、降温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此时为11月中旬,故最有可能是冷锋过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冷气团(锋后)推动冷锋向暖气团(锋前)一侧移动。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过境时降温,常有大风、雨雪或沙尘天气;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 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 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 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6. 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 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 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C. 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 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目的是获得更 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 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进行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7. 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   )
A. 制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B. 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市场扩大
C. 生产更加集中、营销渠道稳定      D. 制鞋工艺更加标准化、统一化
8. 进入智造型阶段,该镇制鞋业最显著的变化是(   )
A. 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增多     B. 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变短
C. 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提高      D. 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增强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制鞋技术的提升是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结果,与电商的发展无关,A错误;电商的发展对该镇制鞋业的影响更多为扩展了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扩大了销售市场,使生产要素的联系更为紧密,流动速度加快,B正确;电商的发展对生产集中度的影响较小,C错误;制鞋工艺的标准化、统一化与生产技术和公司的管理有关,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智造过程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可以有效提高研发设计及服务水平,C正确;材料信息明没有体现原料汇聚及供应渠道、加工生产及供货周期、成品库存及集散能力的变化,ABD错误。故选C。
【点睛】智造过程是通过自动化装备及通信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采集各类数据技术和应用通信互联,将数据连接到智能控制系统,使数据应用于企业统一管理控制平台,从而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协同制造和设计、个性化定制,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9. 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A. CO2量减少      B. 空气温度降低C. 大气越稀薄       D. 人类干扰越小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
【10题详解】
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1. 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 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 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 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 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12. 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
A. 岩土变形预警  B. 危险岩体清除C. 气象水文预报   D. 游客行为监管
【答案】11. A    12. B
【解析】11.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12.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睛】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3. 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
A.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B. 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 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  D. 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14. 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可知粉尘物质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沉积物颗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错之间可以增强表土层的保水能力,B错误;粉尘颗粒可以为植被生长提供矿物养分,从而促进植被生长,植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因此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累积,A正确;表层覆盖物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对基岩的风化作用,C错误;外源的沉积物颗粒可以提高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但耕作土壤不属于自然土壤,不会促进耕作土壤形成,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草地植被总量减少,初级生产力降低,①正确;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地表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度增加,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冻土融化速率增强,②错误、④正确;高原冻土中存在一些被封存的温室气体,随着冻土融化速率增强,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③错误。故选C。
【点睛】草毡层是指在寒冷温带气候条件下或者高寒草甸植被下,具有高含量有机碳的有机土壤物质、活根与死根根系交织缠结成草毡状的土层,用符号“Ao”表示。草毡层通常呈不规则斑块状散布于地面,有机质含量可达10%〜30%,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它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特殊的有机质积累过程,由于常年气温低,湿度大,冻结期长,植物生长缓慢,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很低,死亡后的根系难以分解,而以有机残体或粗有机质累积于土壤表层,形成软绵绵的草毡层;②较长时间内的冰冻低温和较短的温暖季节内滞水还原导致根系盘结而不能下扎。
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5. 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
A. 人口增长、社区改造     B. 社区改造、政府引导
C. 企业参与、人口增长      D.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16. 与阶段I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
A. 产业分布均衡  B. 产城融合加强C. 空间结构单一   D. 居住功能弱化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阶段I向阶段II发展主要表现为远郊区产业园、工业区数量变多,规模变大,新建了开发区、高新区,生产要素、居住要素、消费要素流动更趋于远郊,流动更为频繁。综上分析可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引导和企业的参与。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阶段Ⅲ相较于阶段I,远郊区形成了更多产业园、工业区,并逐步形成了新城、新区各要素也流向新城、新区,产城融合加强,B正确;产业分布并不均衡,A错误;空间结构更加复杂,C错误;居住功能并未弱化,D错误。故选B。
【点睛】“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以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服务配套,达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匹配,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互融发展。
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8. 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 河流水比例上升     B. 河流水用量减少      C. 地下水比例上升      D. 地下水用量最多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推测出,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业快速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内河航运迅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是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
【18题详解】
1870年后,随着人口大规模西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美国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比例上升,C正确;由材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可知,河流水比例下降,故A错误;比例下降不代表用水量下降,地下水使用量相对有限,其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用量最多,故B、D错误。故选C。
【点睛】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
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9. 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 淡水湖、下渗  B. 淡水湖、蒸发  C. 咸水湖,下渗  D. 咸水湖、蒸发
20. 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   )
A 狭长湖盆B. 断流河道   C. 古冰川槽谷D. 泥石流通道
21. 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   )
A. 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 南部沉降,北部抬升      C. 褶皱隆起  D. 褶皱凹陷
【答案】19. A    20. B    21. A
【解析】
【19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说明注入①②③的河流原来与南侧高地南边的河流连在一起,后地层抬升而在地表分开,但①②③的湖泊水可能通过地下水与南侧河流相连,通过下渗方式输出湖水和湖水中所含盐分,因此盐分不会在湖泊中积累,从而形成淡水湖,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0题详解】
结合④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②③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②③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故选B。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②③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故选A。
【点睛】非洲乍得湖的也是一个内陆地区的淡水湖,乍得湖的盐分显然不是通过地表径流流出的,研究发现,位于乍得湖东北部大约350公里处的乍得盆地最低处有一处洼地,名为博德莱洼地,而通过监测博德莱洼地的地下水矿物质构成和乍得湖的湖水矿物质构成几乎一致,故科学家推测,乍得湖的盐分是通过湖底的地下径流,流向东北排入了博德莱洼地,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淡水性质。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2. 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 冰川作用  B. 流水作用  C. 构造运动  D. 风沙作用
23. 导致山坡与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土壤温度  D. 土壤水分
24. 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 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答案】22. C    23. D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坡地势较高,而山谷地势较低,造成地下水水位不一,谷地中地下水接近地表,造成土壤中水分较多,形成沼泽化土壤,形成草甸植被,故D正确;山坡和山谷气温、土壤温度差异不是造成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山坡和山谷地区降水量差异较小,B错误。故选D。
【24题详解】
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 新建一中 百道小题
  • 上一篇:2024届新建一中高三地理百道小题2
  • 下一篇:2024届新建一中高三地理百道小题4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