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卷安徽卷全解全析(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25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氦气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稀有气体资源,在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深潜水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且无可替代。我国每年的氦气需求量高达4000吨,95%以上都要进口。为探究氦气矿藏成因及资源安全问题,某中学地理老师组织学生搜集了陕北长庆油田氦气矿藏相关资料。
  该资料表明:
  (1)花岗岩中铀和钍的衰变产生氦,衰变释放的氦具有浮力;
  (2)氦的原子半径是所有元素中最小的,岩盐和硬石膏是唯一可以阻止氦原子向上运移的盖层;
  (3)氦气多与天然气伴生;
  (4)长庆油田开采历史悠久,针对不利地质条件,油田科研人员展开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形成了快速获取油气资源的原创性地质理论,连续12年保持国内油气产量领先地位。
  下图示意长庆油田区域氦气矿藏赋存的地质条件。

初高中地理网

(1)大海和琦琦两位同学分别从氦气产生和封闭条件两个角度探究了长庆油田氦气矿藏的形成。下面是他们各自的观点,请任选其一并加以分析。(4分)
  大海:具有充足的氦气补充是长庆油田氦气矿藏形成的先决条件。
  琦琦:良好的封闭条件是长庆油田氦气积累的重要原因。
(2)简述长庆油田开采氦气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3)基于资源安全的理念,为缓解我国氦气资源的压力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案】(1)大海: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大规模花岗岩,为铀和钍的衰变提供了物质基础;(2分)衰变释放的氦具有浮力,能通过诸多断层上升,源源不断为氦气矿藏补充氦源,促进氦气矿藏的形成。(2分)
[或琦琦:位于背斜构造,背斜顶部的形态利于天然气集聚,氦与天然气伴生;(2分)上覆较厚的石膏层,可阻滞氦气向上扩散,氦气积累条件较好。(2分)]
(2)矿产资源勘探经验丰富,技术先进;(2分)工程设备完善,基础配套条件好;(2分)氦气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大。(2分)
(3)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国内氦气产量;拓展氦气进口来源渠道,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主动投资海外氦气资源,提高话语权;增加国内氦气资源储备库,保障不时之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氦气资源利用率。(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大海:据材料“花岗岩中铀和钍的衰变产生氦,衰变释放的氦具有浮力”可知花岗岩对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大规模花岗岩,为铀和钍的衰变提供了物质基础;衰变释放的氦具有浮力,该地多断层发育,氦气能通过断层上升,为氦气矿藏补充氦源,促进氦气矿藏的形成,故具有充足的氦气补充是长庆油田氦气矿藏形成的先决条件。
琦琦:读图可知含氦天然气藏位于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向上拱起的形态有利于天然气集聚,氦与天然气伴生;在背斜之上有一层较厚的硬石膏层,可阻滞氦气向上扩散,加强了密闭性,氦气积累条件较好,故良好的封闭条件是长庆油田氦气积累的重要原因。
(2)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作为工业大国,矿产资源勘探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开采的历史悠久,工程设备完善,交通道路等基础配套条件好;据材料“氦气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性稀有气体资源,在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深潜水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且无可替代。我国每年的氦气需求量高达4000吨,95%以上都要进口”可知氦气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大。
(3)加大对氦气的勘探和开发力度,增加国内氦气产量;拓展氦气进口来源渠道,多元化进口,减少对单一渠道的依赖,保障氦气安全;主动走出去,投资海外氦气资源,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内氦气资源储备库的建设,增加氦气储备,保障不时之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氦气资源利用率。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1%,兼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7%,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原有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人口和聚落在人地关系紧张状态下垂直向下(下图左)和水平指向(下图右)的迁移。

初高中地理网

(1)结合赣南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分析当地的聚落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和水平指向迁移的原因。(6分)
(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赣南乡村聚落的城镇化演化过程中不免会影响城乡建设和城乡文化。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低海拔和低坡度地区的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3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3分)
(2)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3分)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3分)
(3)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3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现代城市文化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3分)
【解析】(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赣南海拔较低的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较低,地块狭小,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推力因素: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建设成本高,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拉力因素:是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方便,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
(3)本题考查内容是城镇化的对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两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作用明显。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农村文化的冲击作用也较明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位于汉江三角洲附近的滨江平原似弓形分布于两山岗之间。研究发现,该滨江平原的形成经历了江—洲—湖—陆的转变过程(图),是长江中沙洲并入河岸的产物。

初高中地理网

(1)据图中信息,分析阶段Ⅰ中②处河段宽阔且向右岸扩展的原因。(4分)
(2)说明阶段Ⅱ中,与①处相比,②处发育众多江心洲的原因。(6分)
(3)从“江—洲—湖—陆”角度,说明滨江平原的形成过程。(8分)
  【答案】(1)汉江三角洲形成,挤占原有河道;(2分)北侧与南侧受山岗束缚;长江在此向右岸侧蚀,河道拓宽。(2分)
  (2)②处河面展宽,流速较缓,泥沙易堆积或答:①处江面狭窄,水流速度快,泥沙不易沉积;(3分)③处江面狭窄,壅高水位,顶托作用强。(3分)
  (3)初期,由于长江江面宽阔,水流速度缓,泥沙堆积,形成沙洲。(2分)中期,随着堆积增强,沙洲变多,河道出现分汉;(2分)众多沙洲扩大并彼此相连成单沙洲,(原分汉河道堵塞)洲、陆之间形成串珠状湖泊。(2分)后期,沙洲不断堆积,湖泊淤积,沙洲最终与河流右岸相连,形成滨江平原。(2分)
  【解析】(1)读图可知,阶段Ⅰ中河段左岸形成了汉江三角洲,挤占原有河道;北侧有青山、南侧有龟山和蛇山,北侧与南侧受山岗束缚;因此长江在此向右岸侵蚀,河道拓宽,河段宽阔。
  (2)读图可知,①处江面狭窄,水流速度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泥沙不易沉积;与①处相比,②处河面展宽,流速较缓,携带泥沙能力减弱,泥沙易堆积,③处江面狭窄,壅高水位,顶托作用强,因此②处泥沙沉积明显,发育众多江心洲。
  (3)滨江平原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读图可知,阶段Ⅰ初期,由于长江江面宽阔,水流速度缓,携带泥沙能力下降,泥沙堆积,形成沙洲。阶段Ⅱ中期,随着堆积增强,沙洲变多,河道出现分汊;阶段Ⅲ,堆积作用不断增强,众多沙洲扩大并彼此相连成单沙洲,原分汊河道堵塞,沙洲部分与陆地相连,洲、陆之间形成串珠状湖泊。阶段Ⅳ后期,沙洲不断堆积,湖泊淤积,沙洲最终完全与河流右岸相连,形成滨江平原。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押题卷 安徽卷
  • 上一篇:天津市和平区2024届高三地理一模试
  •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湖南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