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中生代末期我国南部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古长江各段尚未连接在一起,古川江与古金沙江在甲地汇合后往南流。至新生代,我国东部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西部青藏高原隆起,逐渐形成西高东低的阶梯状地貌,随后季风加强,古川江流向改变并经乙地向东流,长江各段最终连接在一起。下图示意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
(2)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沉积了巨厚含盐地层,分析该巨厚含盐地层的成因。
(3)阐释新生代古川江流向发生变化并经乙地向东流的地理过程。
(4)甲地分布着长江流域唯一一处中生代前形成的钛磁铁矿,科研人员依据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来判断古长江东西贯通的情况,简析其判断的科学道理。
【答案】(1)各段水系未连接;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在江汉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东段水系汇入苏北盆地。
(2)中生代末期江汉盆地距海较远,四周高山环绕,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地处中低纬度,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江汉盆地是内流盆地,径流不断从四周带来盐分进入湖盆;内流盆地形成时间长,盐分积累多。
(3)(受板块挤压)甲地地壳持续抬升隆起,阻挡古川江南流,古川江最终由向西南流改为向东北流;青藏高原隆起使东部季风环流加强,降水增多,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侵蚀作用加强;乙地以东地区地壳陷落,巫山与江汉盆地高差增大,河流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强,切穿巫山,袭夺古川江,使得古川江东流。
(4)甲地有古长江流域中唯一的钛磁铁矿,江汉盆地中的钛磁铁矿沉积物只能来自甲地;该矿风化后经流水侵蚀,当古长江贯通后,钛磁铁矿碎屑才被古长江流水搬运至江汉盆地沉积。
【分析】本题以长江流域周边地理事物的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河流水系特征、水循环、内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从流程长短、流域面积、流向、弯曲状况、支流数量及形状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可知,中生代末期古长江流域,长江各段未连接,分成数段,因此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受地形影响,支流少,在江汉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低,形成向心状水系;东段水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水流汇入苏北盆地。
(2)巨厚含盐地层的成因,可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地形方面,根据材料可知,江汉盆地中间地势低,四周地势高,为内流盆地,径流从四周带入大量盐分汇集到到盆地中;气候方面,该时期地势东高西低,该地位于江汉盆地,距离海洋相对较远,四周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内陆,江汉盆地内降水稀少;该地地处北纬30度附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该地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盐分不断积累,且盆地形成时间久远,盐分积累较多,形成较厚的盐层。
(3)读图,古川江的流向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二是向东切穿巫山,进而向东流;根据题干知识,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作用,甲地地壳持续抬升隆起,古川江受到阻碍,不能向南流,所以古川江流向由西南转向东北;根据材料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隆起,使得东部地区季风环流增强,导致该地受季风影响增强,所以降水量加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乙地东西两侧河流整体的溯源侵蚀能力增强;同时东部地区地壳陷落,使巫山与江汉盆地落差加大,河水的下切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最终将巫山切断,巫山东侧河流袭夺了古川江,使古川江向东流。
(4)甲地有长江流域中唯一一处钛磁铁矿,那么江汉盆地中的钛磁矿物沉积物只能从甲地来,其形成的过程应该是甲地地壳抬升,受外力侵蚀作用,含有钛磁铁矿的矿石出露地表;钛磁铁矿经风化、侵蚀形成碎屑物,碎屑物经流水侵蚀以后,被流水搬运带走,沿着川江向东北,后向东流入江汉平原,流速减慢,钛磁铁矿碎屑在江汉盆地沉积形成。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耕地细碎化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耕地变得零碎、分散、大小不一,并且每块耕地的面积都比较小,呈现出分散和无序格局。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丘陵集中在该省西南部。按照地理位置江苏省可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专家研究发现江苏耕地细碎化地域分异明显,细碎化程度呈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的规模化发展,农村承包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多地通过“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利于粮食增产。
材料二 图示意江苏省内部差异。
(2)说明耕地细碎化带来的影响。
(3)分析“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的做法在粮食增产上所起的作用。
【答案】(1)苏南低山丘陵面积大,苏中、苏北平原面积大;苏南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苏北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苏中位于两者之间;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中,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或水平高),苏中高于苏北。因此耕地细碎化程度呈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
(2)积极影响:有利于多元化种植,丰富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户收入;分散农业生产风险。
消极影响:随农村劳动力减少,导致耕地闲置、荒废和弃耕;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不利于土地流转;限制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3)“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可减少地界、小道等对耕地的占用,改善耕地被分割、分散状况,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引导土地向种粮户集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土地规整后,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粮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有利于统一种植及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品质,增加单产。
【分析】本题以江苏省耕地细碎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了区域空间差异,耕地细碎化的影响,农业发展方向等知识,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调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 依据材料信息,“耕地细碎化指数表示耕地细碎化程度,指数越高,表示耕地越破碎”,由材料可知,江苏省耕地细碎化的程度地区差异较大,细碎化程度呈苏北<苏中<苏南的特征。结合江苏省地形分析可知,苏北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区域耕地规模性较好、空间分布集聚、细碎化程度低,西南部、中西部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耕地规模小,分布分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苏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量小,农业经营规模小,耕地细碎化程度高,苏北地区人口密度小,农业发展更容易成规模化,耕地细碎化程度低,苏中地区人口密度居中,耕地细碎化程度居中;苏南和苏中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高,城市建设、工业企业、道路基础设施等非农业用地比重高,造成耕地分布较为分散、破碎,集聚性较弱,耕地规模性较低,细碎化程度较高。
(2)积极影响:土地细碎化可以进行更灵活的农业生产,带来的多元种植有利于农作物同当地气候和土壤类型相匹配;在劳动力短缺、自然灾害和干旱持续发生地区还能有效分散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提高农业总产量;农户在不同地块进行多元经营,还有利于农户发挥精耕细作的优势,降低农业生产和价格风险,增加种植业纯收入,缩小农户之间收入的不平等;
消极影响: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上升,机械替代劳动已成趋势,需要较多劳动投入、不利于机械作业的较小地块,很可能会因生产成本较高而被撂荒。在此情景下,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土地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不利于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最终不利于农业发展;土地细碎化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从而限制了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3) 由材料可知,“一户一田,小田并大田”,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多片土地集中,使小块耕地之间的地界、道路等占用减少,耕地集中,扩大了耕地面积,从而实现规模化的粮食种植;土地面积增大,更有利于使用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从使效益提高,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规模化生产,有利于进行统一种植和科学管理,促进农业专业换,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印度乞拉朋齐因其世界年降水量最大而闻名。这片地区密布着茂盛的森林,众多的溪流和壮丽的瀑布,其自然风光原始且秀丽。然而,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主要民族卡西人多散居在山区高地。乞拉朋齐最独特的景观之一是“活桥”(如图所示双层活桥),这是卡西人在溪流两侧利用榕树(一种热带树种,具有多根气生根)的气生根连接使其自然生长形成的桥梁。每年旅游旺季,大量的徒步爱好者涌入乞拉朋齐穿越森林,欣赏瀑布和观赏“活桥”。
(2)推测卡西人选择榕树建桥的原因。
(3)近年来年降水量巨大的乞拉朋齐居然出现了每年部分时段生活用水短缺的状况,试推测其时间并说明原因。
(4)有人认为乞拉朋齐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海拔高,气候凉爽;夏季降雨量大,低地洪涝频发。
(2)自然: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宜榕树生长;雨季降水量巨大,溪流水位猛涨,流速加快,容易淹没冲毁桥梁;榕树气根众多,独木成林,易于形成桥梁;根系抓地牢,能够抵御洪水;
人文:经济技术落后,缺乏建设优质桥梁的资金和技术(就地取材,榕树建桥成本低)。
(3)11月—次年2月。旱季、冬半年、北半球冬季、热季
乞拉朋齐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处于旱季,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拥入增加了用水量;村落位于高地,取水不便;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
(4)赞同:乞拉朋齐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有着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开发旅游能有效改善当地落后的经济面貌,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增加就业等等。
不赞同: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有限;雨季漫长,适宜旅游的时间较短;外来游客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破坏;对当地文化可能带来冲击;原始的自然条件,旅游安全风险较大。
【分析】本大题以乞拉朋齐“活桥”景观和南亚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聚落的区位条件、交通建设的区位、气候和旅游的开发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1)卡西人散居在山区高地的自然原因: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高山海拔高,气候凉爽;当地多地形雨,夏季降雨量大,低地洪涝频发,高地可以躲避洪涝灾害。
(2)卡西人选择榕树建桥的原因分为自然和人文原因,自然原因是:当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热充足,榕树生长速度快;雨季降水量巨大,落差大,溪流水位猛涨,流速加快,容易淹没冲毁桥梁;榕树气根众多,独木成林,气生根连接使其自然生长形成桥梁;根系抓地牢,能够抵御洪水的袭击;人文原因:读题干“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主要民族卡西人多散居在山区高地。”可知,当地经济技术落后,缺乏建设优质桥梁的资金和技术,只能依靠天然的榕树建桥,也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3)乞拉朋齐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雨旱两季,每年的6-9月是雨季,10月到次年的5月是旱季,特别是11月—次年2月,降水最少,是当地的旱季、冬半年。原因是: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风从陆地吹来,干旱少雨;而且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客流量大,增加了用水量;当地村落分布在高山地区,缺乏水库、供水系统等设施,取水不便;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到山下取水不便。
(4)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要先表面观点再回到理由。赞同。理由是: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条件较好,可以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财政收入等。不赞同。理由是:当地基础设施落后,接待能力有限,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资源更加紧缺;会破坏当地的原生自然条件,对当地文化可能带来冲击;当地自然条件较差,旅游安全风险大。当地雨季时间长,适合旅游的时间较短,不利于投入资金的回收等。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玫瑰耐肥畏瘠,适合种植于灌溉便利、排水性能好的地区,适宜生长温度为15℃一25℃。温和的冬季利于花蕾形成,湿润的初夏利于花朵生长,烈日暴晒易使花朵中油脂蒸发,不利于精油提炼。保加利亚中部巴尔干山脉南麓的山谷地区是玫瑰的集中产地,被称为“玫瑰谷”(如左图所示)。该地区的玫瑰冬季花蕾发芽,次年5月花朵盛开,成熟的玫瑰花瓣香气浓郁、出油率高。玫瑰精油被誉为“液体黄金”,保加利亚的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于“玫瑰谷”的卡赞勒克(如右图为卡赞勒克气候资料)是其重要的玫瑰精油提炼中心,具备先进的精油提炼技术。每年6月在该地举办的玫瑰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2)结合材料,分析卡赞勒克发展玫瑰精油产业的有利条件。
(3)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分析玫瑰谷冬季适宜花蕾发芽、并多在初夏采摘花朵的原因。
(4)我国是世界玫瑰精油消费大国,从市场和育种开发的角度分析我国与保加利亚在玫瑰产业领域合作的可行性。
【答案】(1)地势特征:地势起伏较大;中部和西南部地势高,北部和东南部地势较低。判断依据:该国河流干流整体流向为自西向东,支流主要从中部和西南部向北部和东南部汇集。
(2)当地种植的玫瑰花花瓣品质优,出油率高;拥有先进的玫瑰精油提炼技术,精油产量高;玫瑰节的举办提高玫瑰花知名度,市场广阔。
(3)冬季,巴尔干山脉阻挡南下的冷空气,气候温和利于花蕾发芽;初夏来自于地中海的暖湿气流沿南部河谷进入,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利于花朵生长,花瓣大且出油率高;多云天数多、烈日天数少,能减少油脂蒸发,保证花朵质量。
(4)市场:保加利亚玫瑰精油品质高,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内消费市场有限;我国对玫瑰精油需求大,双方可以拓宽玫瑰精油进出口的合作。
育种开发:保加利亚拥有优质的玫瑰品种,中国可以将其引进并种植于国内气候适宜区;双方可以共同研发新品种,培育高质量种苗,促进科研机构间的交流。
【分析】本题以玫瑰种植及保加利亚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地形特征的描述、玫瑰精油产业有利条件、农业发展及产业合作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主要考察保加利亚的地势特征,可以根据地形图、河流流向来判断。判断的依据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由图可看出河流干流流向为自西向东,说明地势西部较高;支流主要从中部和西南部向北和东南部汇集,说明地势中部和西南部较高,北部东南部较低,地势起伏较大。
(2)本题要求分析卡赞勒克发展玫瑰精油产业的有利条件。从原料、技术、以及市场分析。当地玫瑰花品质优且出油率高,有优质的原料;由材料可知卡赞勒克是重要的玫瑰精油提炼中心,具备先进的精油提炼技术。每年6月在该地举办的玫瑰节,提高玫瑰花知名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有广阔的市场。
(3)由图一可知,玫瑰谷位于中纬度地区,巴尔干山脉南侧,冬季受山脉阻挡,冷空气难以到达,使得该地冬季气温较高,由图二可知,冬季气候温和利于花蕾发芽。初夏,由于处于中纬地区,受中纬盛行西风带影响,地中海暖湿气流可沿南边山地的缺口进入,降水较丰富,空气湿度大,利于花朵生长,初夏花瓣大出油率高,多阴雨天,阳光少,减少油脂蒸发,有利于保证花朵质量。
(4)本题需从我国和保加利亚两个国家的市场、育种两个角度来分析两国合作的可行性。首先,市场方面,我国人口数量多,且生活质量日益提升,对优质玫瑰精油需求量大,而我国国内玫瑰精油数量和质量不如保加利亚好,供不应求;保加利亚玫瑰精油产量高,质量优,双方可以拓宽精油进出口合作。第二点育种方面,保加利亚拥有优质的品种,我国可以根据国内的适宜气候区引进相适应品种种植,并且加大科技的投入,加以研制,培育新品种,提高新育苗的质量,促进两国间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