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卷黑吉卷全解全析(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5-25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近代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初期主要依据自身原料、燃料供应布局,典型代表是福冈、釜石和室兰。1930年之后,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国外原料及燃料,相继在阪神、京滨等地建成新的钢铁联合企业,完成钢铁产业第一次布局转移。50年代以后,日本铁矿石、炼焦煤海外依存度渐强,其海外依存度均接近100%,并向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大城市圈和周边地区集聚,完成第二次钢铁产业布局转移,形成典型的临海钢铁工业分布。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钢铁工业发展达到高峰值。此后,伴随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日本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国内钢铁行业的主要目标是去产能和效率提升,进行转型升级,部分钢铁产业向海外转移,这是日本钢铁产业第三次布局转移。下图示意日本不同时期钢铁工业分布。

(1)分析日本钢铁产业第一次布局转移的原因。(4分)
(2)说明日本钢铁工业第二次布局转移中向临海集聚的好处。(6分)
(3)评价日本钢铁产业海外转移给其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答案】17.(1)钢铁产业需要煤炭、铁矿等原材料;大型海洋运输船的出现,使煤铁的运输成本逐渐降低,钢铁工业开始布局在海港。(每点2分,共4分)
(2)临海的位置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海运便利,价格低廉且适宜大宗货物的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协作与交流;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形成规模效应。(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有利于日本加快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工业附加值,优化钢铁工业结构;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日本钢产业第一次布局转移的原因。钢铁工业生产有两大原材料:煤炭、铁矿,一个是能源,一个是材料,这两大原材料决定了二战后世界钢铁工业的区位转移。二战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海洋运输船的出 现,使煤铁的运输成本逐渐降低,钢铁工业开始布局在海港。
(2)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市场区位条件地位上升,原料、燃料地位下降,临海的位置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海运便利运输量大,价格低廉且适宜大宗货物的运输,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多家企业布局在一起,有利于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协作与交流,提高科技水平;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3)钢铁产业转移到海外,日本内部企业形成竞争,有利于日本加快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工业附加值,优化钢铁工业结构;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钢铁产业排放大量污染物,迁走后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札达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的象泉河流域,南隔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为阿伊拉日居山脉,夏季降水集中且异常干热。大约500万年前该地断陷成湖,后经历了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典型的流水侵蚀土林地貌。

(1)据图比较札达盆地南北两侧坡度特征的差异,并解释南坡特征的成因。(6分)
(2)根据材料,推测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6分)
(3)一般认为土林留存时间较短,但有学者结合当地条件,认为札达土林会留存较长时间,试为学者的观点提供论据。(6分)
【答案】18.(1)南坡陡峭,北坡和缓。(2分)成因:受印度洋板块(1分)和亚欧板块(1分)碰撞挤压影响,喜马拉雅山抬升明显(2分),从而造成札达盆地南坡陡峭的特征。
(2)周边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底,形成(巨厚)沉积层;山脉的加速抬升,(湖区变干,加上湖水外泄)湖泊干涸,湖底出露,形成札达盆地;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成土林。(每点2分,共6分)
(3)札达盆地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流水侵蚀作用总体较弱;盆地及其周边植被不发育,土林很少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地处干旱区,人类活动较少;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土林的保护。(每点2分,共6分)
【解析】(1)据图可知,南北两侧坡度特征的差异是南坡陡峭,北坡和缓。南坡坡度陡峭的成因:结合板块分布等基础知识可知,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影响,喜马拉雅山抬升明显,坡度陡峭,从而造成札达盆地南坡陡峭的特征。
(2)注意材料信息“夏季降水集中且异常干热。大约500万年前该地断陷成湖,后经历了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形成了典型的流水侵蚀土林地貌”。由此可知,500万年以来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是:湖盆及河床接受沉积,堆积大量沉积物并形成沉积岩;之后受内力作用,地壳抬升,湖水外泄,湖泊干涸,湖底沉积岩石裸露于地表,形成札达盆地;象泉河水及短促夏季降水,冲刷土层,平坦高原湖盆沉积层被切割成土林,岩石裸露,受到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土林”。
(3)札达盆地日照时数长,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表入渗条件比较差,因此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对土林的破坏较小。其次,札达盆地干热少雨,土壤有机质缺乏,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使形成的土林不会过多遭受植物根劈作用的破坏,进而可以得到完整的保存。再次,区域地理位置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人类活动对土林的破坏少;最后,人类的相关保护措施也有利于土林的保存,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注意图示信息“札达土林自然保护区景观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海草是高等被子植物,根系发达,光合作用效率高,一般生长在浅而清澈的海域。大面积的海草称为海草床,具有维护海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草床快速衰退。我国科研团队在海南岛远离河口的海域开启了海底“种草记”,人工移植海草并采取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新的“海底草原”。下图为海草床固碳示意图。

(1)说出海草床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2)分析海草床在稳定海床方面的作用。(6分)
(3)说出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方式的优势。(6分)
【答案】19.(1)海水养殖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海草生长;工农业生产污水排放,污染海水环境,使海草死亡;开挖航道、围填海等工程建设占用海草生存空间;收挖海鲜、底网拖鱼等活动,会带走海草,破坏底土。(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海草床面积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叶片密度大,减缓底层水流速度,减少对海床的侵蚀;加速悬浮物沉降,增加海床厚度。(每点2分,共6分)
(3)充分利用光照;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两种草类优势互补;提高海草床生态效益。(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主要从污染物的排放或者人类活动影响其生长环境的角度展开分析。近海海水养殖,排放废水,污染水质,导致水质变差,影响海草生长;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污染海水环境,海水环境恶化,使海草死亡;开挖航道、围填海域等工程建设,破坏浅海环境,占用海草生存空间;收挖海鲜、底网拖鱼等活动,会干扰海草生长环境,干扰海草生长,会带走海草,破坏底土,影响海草生长。
(2)由材料可知,海草床面积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所以可以起到固土作用;叶片密度大,对底层水流速度具有减缓作用,进而减少对底层海流对海床的侵蚀作用;海草具有净化海水的作用,可以加速悬浮物沉降,增加海床厚度。
(3)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增加海草的种类,两种草类优势互补,提高海草的生态功能。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押题卷 黑吉卷
  •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卷河北卷全解全
  •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卷湖北卷全解全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