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5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05 
  北京2020年高考开始使用新的试卷结构,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15题,45分)+非选择题(共5题,55分)。新课改模式下的新高考,突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来;突出主干知识,把课堂表现考出来;突出学科思想和方法,把实践能力考出来;突出北京学生特点,把创新精神考出来。所以,北京高考越来越重视提高素养,考察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和问题,落实区域发展和国家安全问题。
自然地理中的大气、水、地表形态,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和区际联系,仍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不过,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命题形式更加新颖,地理核心知识更多的以新材料呈现来考察,可以说是“无情境、不高考”。因此,夯实基础知识,用好材料和情境,成为当前高考的重要突破方向。
  清洁能源,相对于传统化石燃料来说,清洁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是区域发展开发和使用的发展方向,既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又够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16(2)清洁能源的互补性开发,18(3)应对能源的措施,20题“论证我国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合理性”。
备考时应注意以清洁能源为背景的区域开发与发展问题,此类试题蕴含着可持续发展下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新的情境下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完成对接。一天文爱好者开发了空间站轨道追踪程序,探究空间站的地理现象。图为其追踪程序的显示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
  A.天气多变 B.干洁空气含量多 C.有臭氧层 D.空气密度较小
2.从10月26日至该程序界面所示时间
  A.北京正午日影越来越短
  B.纽约始终西北方位日落
  C.悉尼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答案】1.D  2.C
  【解析】1.据图可知,中国空间站所在的高度为380.59千米,位于高层大气中(地面50或55km高空以上),距离地面较远,受地球的重力作用小,空气稀薄且密度较小,D正确;对流层中天气多变,A错误;受地球的重力作用,在对流层干洁空气含量多,B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故选D。
  2.据追踪程序的显示界面显示北京时间为2023年11月14日16点,从10月26日至该程序界面所示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且越来越小,北京正午日影越来越长,A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有昼夜交替现象的纽约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时间越来越长,日出越来越早,悉尼位于南半球,日出时间越来越早,C正确;地球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离近日点(1月初)越来越近,速度越来越快,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②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③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下图为长江流域某学校同学在节假日观看手机天气APP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节假日可能是
  A.暑假 B.国庆节 C.寒假 D.元旦
4.该同学所在城市可能是
  A.上海(122°E) B.南京(118°E) C.武汉(114°E) D.重庆(106°E)
5.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该日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A.全天低温寒冷 B.全天艳阳高照
  C.部分时段暴雨 D.整日浓云阴雨
  【答案】3.A 4.B 5.C
【解析】3.据图可知,该日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计算昼长=日出-日落=13小时11分,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只有暑假符合题意,其余三个节假日太阳均直射南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5:34+1/2昼长≈12:09,则其位于120°E西侧;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可以推测该地经度在118°E附近,可能为南京,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由第1题分析可知,此时昼长夜短,应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由图中生活建议“脸部控油”“增强防晒”可知,该日高温、光照强烈;由图中生活建议“适宜室内运动”“不宜洗车”“不宜高速行驶”可知,有特殊天气,结合季节可知,当日可能有暴雨等特殊天气,C正确,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长=日出-日落。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岩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为片理构造 B.乙处岩石中可能找到鸟类化石
C.丁处岩石为海相沉积 D.丙处岩石十分坚硬无法做建材
7.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泥岩因为比较坚硬所以无岩浆侵入
B.各地层未曾遭受过侵蚀故保存良好
C.断层形成时间有可能为古生代晚期
D.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
  【答案】6.C 7.D

【解析】6.由图例可知,甲处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片理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最带有特征性的构造,A错误;鸟类化石要晚于恐龙化石,而乙地层形成早于含恐龙化石的地层,故乙地层不可能找到鸟类化石,B错误;丁处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海相沉积,C正确;坚硬的岩石,适合做建筑材料,D错误。故答案选C。
7.泥岩覆盖于岩浆岩之上,是因为泥岩形成于岩浆岩之后,因而覆盖了岩浆岩,并不是泥岩比较坚硬,岩浆无法侵入,A错误;由图可知石灰岩上形成起伏不平的的侵蚀面,B错误;图中断层穿过了含恐龙化石的地层,而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形成的较晚,断层应是形成于该地层之后,恐龙形成于中生代,所以断层形成时间不可能为古生代晚期,C错误;石灰岩为海相沉积,而砂岩、泥岩为陆相沉积,图中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交替分布,抬升时为陆相沉积,沉降时可能为海相沉积,说明该地区曾经历过地壳的抬升与沉降,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为建设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满载建设物资的“天惠”轮从张家港出发,历时36天,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7日成功抵达罗斯海新站。下图示意我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8.天惠轮从张家港出发前往罗斯海新站的航行期间
A.北印度洋海域洋流顺时针流动 B.墨西哥湾飓风活动最为活跃
C.南非开普敦地区正值多雨天气 D.西伯利亚驯鹿开始向南迁徙
9.在前往罗斯海新站途中,天惠轮越过60°S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咆哮的西风 B.漫长的黑夜
C.密集的冰区 D.强烈的辐射
10.罗斯海新站所有钢结构都在国内加工成模块,并在徐州完成了预拼装。预拼装的最主要目的是
A.节省生产时间 B.完善设计方案
C.减少建筑垃圾 D.降低施工强度
  【答案】8.D 9.C 10.B

【分析】8.根据材料可知,航行时间为11月1日到12月7日。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海域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流动,A错误;墨西哥湾地区飓风大多发生在6-11月,一般在9月份最为活跃,B错误;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南非开普敦地区此时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C错误。西伯利亚地区的驯鹿秋冬季节从北部的苔原带迁往南部较温暖的亚寒带针叶林带,D正确。故选D。
9.南半球西风带位于40°S—60°S之间,A错误;12月的南极进入极昼期,B错误;南极此时为暖季,南极大陆外围有大面积浮冰,对航行是最大的挑战,C正确;强辐射不是天惠轮航行的最大的挑战,D错误。故选C。
10.在徐州对所有钢结构进行预拼装并不能节省生产时间,是延长了生产时间,排除A;零部件都有包装,拼装过程中增加现场建筑垃圾,排除C;拼装不影响现场施工强度,排除D;通过预拼装可以发现不足,从而对新站的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完善,B正确。故选B。
【点睛】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南极暖季,极昼时期进行。在60°S以南海域,此时有大面积浮冰,对航行是最大的挑战。
2023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演讲中讲到: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欢迎各国工商界朋友们继续投资中国、深耕中国!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过去我国的沿海城市是全球制造业最重要的地区,根据美国媒体研究发现,全球制造业不是主要转移到印度、越南等第三国家,而是转移到中国内陆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印度、越南等国都想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下一个“中国”,其共同有利条件是
①劳动力廉价②土地成本低③技术水平高④物流业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与印度、越南相比,中国内陆地区吸引全球制造业从中国沿海城市转入的优势是
A.劳动力技术水平高且廉价 B.政策支持税收优惠
C.制造业产业链完整且安全 D.交通便捷方便出口
13.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判断依据有
①矿产资源丰 ②政策优惠多 ③市场潜力大 ④生态环境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A 12.C 13.C

【解析】11.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和越南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物流业不发达,劳动力廉价,土地成本相对较低,A对,排除BCD。故选A。
12.与印度、越南相比,中国内陆地区劳动力成本没有优势,位于内陆,出口并不方便,印度、越南为了吸引制造业转入,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都较大,全球制造业从中国沿海城市首选转移到中国内陆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的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保证产业链的供应安全,这是印度和越南不具备的,也很难提高的,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13.根据材料信息“过去我国的沿海城市是全球制造业最重要的地区”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沿海中的珠三角、长三角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所以矿产资源丰不是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的判断依据,①错误;中国市场潜力大、政策优惠多、产业链完善,来中国投资收益高,所以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②③正确;生态环境优不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④错误。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原料、动力(能源)、土地和水、市场、交通、劳动力和技术、环境、政策和基础等。
中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预计总人口将于未来几年内达到峰值。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迅速老龄化。下图示意中国各年龄阶段人口数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未来,中国“人口负债”之忧正在隐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已于2013年前后触及峰值
B.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下降
C.短期内青年人口可能明显增长
D.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减缓
15.要使劳动力规模从目前至2030年保持大体稳定,亟需
A.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项限制
B.农业劳动力向更高效的非农部门转移
C.提高高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
D.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
  【答案】14.A 15.D

【解析】14.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预计总人口将于未来几年内达到峰值,读图可知,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已于2013年前后触及峰值,随后人口数量下降,A正确;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我国总人口抚养比将上升,B错误;短期内青年人口不会有明显增长,C错误;青年(15-24岁)人口数量减少导致机器换人速度加快,D错误;故选A。
15.由上题已知,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取消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项限制,对劳动力规模保持大体稳定作用较小,A错误;农业劳动力向更高效的非农部门转移,劳动人口还是在减少,劳动力规模还是在下降,B错误;提高高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的措施不可行,C错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要使劳动力规模从目前至2030年保持大体稳定,亟需劳动力供给素质持续提升,D正确,故选D。
【点睛】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16.(13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菇溪河发源于浙江省青田县,在永嘉县桥头镇汇入瓯江。图为菇溪河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桥头镇夏季降雨较多,易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1)从地形和水文的角度,分析桥头镇夏季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4分)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菇溪河两岸就有上百家纽扣、拉链等私营小作坊,菇溪河逐渐变成一条“牛奶河”。2008年开始政府对菇溪河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从“牛奶河”到“畅游河”的华丽转身。
(2)针对菇溪河的水污染问题,列举其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4分)

桥头镇是中国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纽扣之都”,纽扣产销占全球70%。镇内建有纽扣主题公园、纽扣博物馆。2022年桥头镇获评浙江省现代商贸特色镇。
(3)概述桥头镇发展纽扣商贸的有利条件。(5分)

  【答案】(1)菇溪河上游山区面积大,汇水量大;源短流急,洪水集中宣泄;进入低洼平原,排水不畅;同时受到瓯江洪水的顶托影响,自身排涝能力弱,洪涝灾害严重。(4分)
(2)关停、整顿沿河的私营小作坊,纽扣等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水排放,加强污水治理;实施河长制,加强监测管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4分)
(3)有铁路通过,交通运输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和集聚效应好;劳动力充足。(5分)

【分析】本题以浙江省菇溪河流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洪涝灾害的成因、水污染治理、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地形图可知,菇溪河上游山区面积大,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山区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流速湍急;洪水集中宣泄进入低洼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同时菇溪河距离河口较近,受到瓯江洪水的顶托影响,自身排涝能力弱,排洪不畅,洪涝灾害严重。
(2)结合材料,菇溪河两岸有上百家纽扣、拉链等私营小作坊,排放污水量大,所以关停、整顿沿河的私营小作坊,纽扣等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水排放;同时应加强污水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加强管理,实施河长制,加强监测管理;生态调水,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3)由图可知桥头镇距离铁路近,交通运输便利;桥头镇是中国农村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纽扣之都”,纽扣产销占全球70%,具有规模效应,国内外市场广阔;任何工业离不开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被称为“中国纽扣之都”,所以产业基础和集聚效应好;浙江省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17.(14分)堡港位于易北河下游,港区延伸到宽阔的易北河口,航道水深十多米,是欧洲重要的中转海港,也是中欧货运班列的终点站之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汉堡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简述汉堡港成为欧洲中转海港的位置优势。(4分)

基尔运河经过多次改建,航道拓宽加深、截弯取直、新建船闸,现为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便捷、繁忙的水道。
(3)说明基尔运河改建对汉堡港发展的影响。(3分)

  【答案】(1)特征:气温最高月约为 17°C,夏季凉爽,气温最低月高于 0°C,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约为 750-800mm;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分)
成因:位于 50°N~60°N 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中纬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3分)
(2)位于易北河下游,港阔水深,便于船只停泊和航行;位于北海沿岸,易北河河口附近,便于河海联运;位于中欧货运班列的终点,是海陆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位于欧洲西部中心地段,经济发达地区,中转需求量大。(4分)
(3)缩短了汉堡港到波罗的海的航程,加强了汉堡港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汉堡港的经济腹地,提高了汉堡港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汉堡港的发展。(3分)

【分析】本大题以汉堡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结合右图所示汉堡的降水和气温特征可以看出,当地气温最高月约为 17°C,夏季凉爽,气温最低月高于 0°C,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约为 750-800mm;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主要是该地区地处50°N~60°N 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中纬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同时还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进一步增温增湿。
(2)结合左图汉堡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其位于易北河下游,港阔水深,便于船只停泊和航行;同时又位于北海沿岸,易北河河口附近,便于河海联运,提升其中转海港的便利程度;位于铁路运输中欧货运班列的终点,是海陆联运的重要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其交通中转地位;区域位置上看,位于欧洲西部中心地段,经济发达地区,中转需求量大,市场广大,可以促进其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航道拓宽加深、截弯取直、新建船闸,现为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最安全、便捷、繁忙的水道”看出,截弯取直有效缩短了汉堡港到波罗的海的航程,加强了汉堡港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联系,扩大了汉堡港的经济腹地;同时,航道拓宽、新建船闸加深大大提高了汉堡港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汉堡港的进一步发展。
18.(8分)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两种咖啡树的生长习性,推断A地适合种植的品种,并阐述理由。(4分)

“来一杯零碳咖啡”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的流行语。咖啡为全球性大宗货物之一,预计到2050年咖啡需求量将增加两倍,咖啡产业的碳足迹不容忽视。碳足迹是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图为越南咖啡生产环节碳足迹的占比。

(2)说出减碳潜力最大的生产环节,并列举具体减排措施。(4分)

  【答案】(1)A地适合种植阿拉比卡咖啡。(1分)
理由:A地主要为海拔200-500米的丘陵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水良好;适合种植阿拉比卡咖啡。(3分)
(2)出口环节。(1分)
简化包装,使用低碳环保的包装材料;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能耗;尽可能选用绿色交通工具。(3分)

【分析】本题以咖啡产业的生产及碳排放为材料,涉及咖啡的习性和分布、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从图示可知,A地海拔200-500米,位于越南北部丘陵地带,适合种植阿拉比卡咖啡。原因是阿拉比卡咖啡适合在昼夜温差较大,温度相对较低,排水好的地区,A地丘陵地区,相对于平原地区符合温度条件,坡度能保持排水良好,适合种植阿拉比卡咖啡。
(2)从图中传统种植方式和可持续方式的对比可知,从碳足迹的绝对值来看,下降最大的是出口环节。题中信息指出,出口环节主要包括产品包装及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具体措施是简化包装,使用低碳环保的包装材料,能减少过度包装的碳消耗;优化运输方式,降低运输能耗,尤其是“最后一公里”,分散的单一运输碳排放较大,尽可能选用绿色交通工具。
19.(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国外粮价低于国内),有人建议维持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2015年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87%。
材料二:卫星资料显示中国和印度在近几年引领了全球的绿化。下表为中印两国相关数据资料。
国家 2000—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粮食收获面积(千公顷) 2017年粮食总产量(万吨)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1)根据材料,绘制2017年中印两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柱状图。(3分)

(2)分析印度在2000-2017年间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及其原因。(5分)

(3)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4分)

  【答案】(1)
  (2)途径:增加耕地面积。(1分)
  原因:印度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旱涝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单产低;(2分)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1分)宜耕土地面积广。(1分)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或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粮食进口多元化;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加强海外农业投资,帮助提高非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4分)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耕地和粮食生产关系”和“中印两国相关数据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柱状图绘制、农业区位因素、国家粮食安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单产=总产&pide;面积,中国的单产=61793万吨&pide;102493.1千公顷=6.028吨/公顷;印度的单产=31361万吨&pide;99220千公顷=3.16吨/公顷。绘图如下

(2)由表格可知,印度新增的绿地面积主要是农田,占了82%,所以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单产低;印度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地形多平原,宜耕土地面积广。
(3)可以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产和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粮食的进口渠道,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粮食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粮仓建设;建立粮食定价机制,保障粮食市场稳定;我国可以去非洲、南美洲等农业欠发达地区投资,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从当地进口粮食,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
  【答案】(8分)2021年12月份,在中蒙边境的牧民草场上有蒙古野驴成群出现。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蒙古野驴数量变化显著。某地理学习小组对蒙古野驴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成表格。
调查主题 调查信息
20世纪的后几十年:
蒙古野驴数量减少
偷盗偷猎行为导致每年减少约4500只蒙古野驴
每年家畜转场途经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跟蒙古野驴争夺栖息地和食物
中蒙边界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
近十多年来:
蒙古野驴数量增加
开展人工治沙造林和生态绿化造林,筑起一道50多万亩的绿色屏障
颁布多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巡逻管护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要求:可从破坏或保护角度,也可以综合得出结论: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且合理。)(8分) 20.(8分)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栖息地破坏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显著的方面之一;人类活动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生物多样性。同时,合理的人类活动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分析】本题以蒙古野驴数量的变化调查表格为材料,设置一道试题,涉及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根据蒙古野驴数量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结合调查小组的相关调查信息,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保护及综合影响三方面分析。破坏方面表现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护方面表现在人类各项保护措施促进生物多样性增加;综合影响则结合上述两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栖息地破坏是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显著的方面之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原始森林、湿地和草原等自然栖息地不断收缩;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直接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这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合适的生存空间,许多物种面临威胁和灭绝。人类活动也直接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过度的狩猎、非法采伐和非法贸易等活动严重威胁到了珍稀濒危物种的存活;同时,生态平衡的破坏也会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因为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体现在气候变化方面。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这对许多生物来说是巨大的威胁,因为它们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合理的人类活动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有利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人们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立法保护生物多样性,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北京
  • 下一篇:2024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福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