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近些年来,继福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下图为福建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泉州、漳州和厦门被称为“闽南金三角”,该地区成为福建乃至中国东部地区最具活力经济区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单选)
①农业基础好,发展历史悠久 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市间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先进
③三市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临近台湾,闽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年来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
A.高素质人才流失 B.资源枯竭,产业转型的需要
C.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 D.迁往内地,保障生产的安全
材料二:近年来,福建迎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建设的机遇,由于能源相对贫乏,水能资源开发已经接近饱和,能源形势趋紧。规划到2030年年底,福建省成为中国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前三名省份。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是距离台湾最近的地点。这里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每年7级风以上的天数有200多天,八级以上有100多天。如今,福建海岸线从北到南遍布发电风车,一条绿色能源链跃然成型,成为助推福建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下图为福建海岸线部分风电场分布示意图、海上风电场景观图。
(3)海上风电场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中的( )(单选)
A.海岸带部分 B.海岛部分 C.海空部分 D.海面部分
(4)简述图示“沿海地区风电走廊”大风天数多、风力强的原因。
(5)近年来,福建省海上风电场发展迅速,分析该省发展风电的社会经济条件。
材料三:福建沿海乡村常年以渔业养殖为主导产业,台湾民宿产业发展成熟,品牌、设计、运营等配套产业完善,近年来福建各地陆续出台鼓励民宿产业有序发展的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民宿品牌到福建沿海发展民宿产业。
(6)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原理,分析台湾民宿品牌到福建沿海乡村发展民宿产业的合理性。
【答案】(1)D(2分)
(2)C(2分)
(3)C(2分)
(4)受夏季风控制;昼夜受海风和陆风交替控制;位于台风路径上,夏秋受台风影响大;位于海峡,海面平坦,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加大了风力。(4分)
(5)福建省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缺乏,水能开发已经接近饱和,但经济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继续增大,风电的市场大;福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风电场主要建在沿海滩涂和海上,占用陆地面积小,地价低。(4分)
(6)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要求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使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比重,形成主导产业;还应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沿海乡村旅游资源独特;福建沿海乡村距离客源地近,游客数量多,市场广阔;福建各地陆续出台鼓励民宿产业有序发展的政策支持;地价低,投资成本低;台湾民宿品牌发展民宿产业经验丰富。能够促进闽台两地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增加福建沿海地区就业岗位,增加乡村居民收入。(6分)
【分析】本题以福建省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6道题,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产业转移的原因,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风力发电的有利条件,产业结构优化等内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可知,福建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沿海省份。做为东南沿海省份的一员,福建省是中国的工业大省,泉州、漳州和厦门组成的“闽南金三角”,是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以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为主,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减少,①说法错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市间的公共交通可以促进三地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三地同城一体化,增强“闽南金三角”整体经济实力,②说法正确;三市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有利于产生集聚效应,提升工业实力,增强产业活力,③说法正确;据题干可知,福建省与台湾省,经济相连,文化相似,闽台两省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台湾省经济发达,国际知名度高,和台湾合作有利于提升闽南地区的经济活力,④说法正确。综上,D项的②③④说法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据材料可知,福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为主。劳动密集型工业,需要大量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少,A错误;资源枯竭对资源密集型工业影响大,B错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主要成本是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利润,促使产业向工资水平低和土地价格水平低的地区转移,C正确;迁往内地,是为了降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提高利润,和保障生产的安全无关,生产的安全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来保障,D错误。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3)据图可知,海上风电场建的风力发电机,基座在海洋水面之下,发电风车位于海面之上,利用海面上空的风力发电,C正确,D错误;AB为陆地之上,AB错误。综上,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影响大风天数和风力大小的因素有盛行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和下垫面状况等。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为东南风从海上来,洋面对风的阻碍小,风力强劲;沿海地区,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陆风,昼夜受海风和陆风交替控制;夏秋季节是台风多发季节,台风在太平洋形成后向西运动,经常从福建沿海登陆,受台风影响,夏秋季节多大风天气;台湾海峡东、西两侧为陆地,地势高、中间海面平坦地势低,为狭窄的通道,经过海峡的风,因为峡管效应,加大了风力。
(5)能源资源开发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包括:能源的供需关系、市场、资金、技术和开发成本等因素。据材料可知,近年来,福建迎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实验区等建设的机遇,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于能源相对贫乏,水能资源开发已经接近饱和,能源形势趋紧。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使得能源市场缺口增大,要求福建省开辟新的能源资源,当地大风天数多、风力强,风力资源丰富。福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可以为风电开发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风电场主要建在沿海滩涂和海上,占用陆地面积小,地价低,降低了风力资源开发成本。
(6)产业结构优化的原理要求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使三大产业之间保持合理比重,形成主导产业;还应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沿海乡村拥有福建土楼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位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离客源地近,游客数量多,市场需求量大,适合发展旅游业;民宿为旅游业的配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经济效益好,台湾旅游业发达,台湾民宿品牌发展民宿产业经验丰富;福建各地陆续出台鼓励民宿产业有序发展的政策支持,吸引台湾民宿品牌到福建沿海乡村发展民宿产业,能够促进闽台两地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增加福建沿海地区就业岗位,增加乡村居民收入。综上,台湾民宿品牌到福建沿海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可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从北到南形成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
大都市是具有较大人口规模、较高行政等级和较多城市功能的大城市。
西安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1299.59万人。
陕北某县某年的产业结构统计 | |||
类型 | 比重(%) | ||
第一产业 | 种植业 | 68.5 | 27.6 |
畜牧北 | 27.7 | ||
渔业 | 1.0 | ||
其他 | 2.8 | ||
第二产业 |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 67.0 | 46.1 |
轻工业 | 33.0 | ||
第三产业 | 26.3 |
(2)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________。(2分)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能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2分)
A.气候和地貌 B.土壤和气候 C.植被和土壤 D.地貌和矿产资源
(4)下列叙述体现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的是_____。(2分)
A.近年来关中地区的发展带动了陕西省的整体发展
B.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合作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C.关中地区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陕北地区的发展
D.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5)判断西安是否为大都市,说明理由。(6分)
(6)结合陕北某县某年的产业结构统计表,推测该县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人为角度分析原因。(4分)
【答案】(1)B(1分) B(1分)
(2)D(2分)
(3)A(2分)
(4)A(2分)
(5)西安市人口超过1000万,数量多,属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是陕西省省会,行政等级高;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科研、教育、工业等方面有较强的影响力,城市功能多。(6分)
(6)水土流失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加剧水土流失;该县重工业比重高,采掘业可能存在不合理采矿的现象,或者在开发利用中不注重环境保护,也会加剧水土流失。(4分)
【分析】本大题以陕西省简图、陕西省某县某年的产业结构统计表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六道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区域、城市的辐射功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设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岩浆侵入构成了花岗岩岩体。之后受内力作用,地壳断裂抬升,华山所在的岩层断裂相对抬升,形成断块山。最后受外力风化侵蚀,花岗岩岩体逐渐出露地表形成华山。所以华山是一座典型的断块山,构成华山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岩浆岩。
(2)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补充”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有利于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①正确;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补充”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可以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②正确;由题干材料可知,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补充”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③错误;引汉济渭工程在工程建设及其输水过程中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
(3)陕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关中是温带季风气候,陕北接近温带大陆性气候;陕南是山地,关中是平原,陕北是高原,所以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是根据气候和地貌来划分的,A对;植被和土壤主要是在气候的影响下形成的,不是主要依据,BC错;由表可知矿产资源只有陕北地区有分布,D错。故选A。
(4)陕西省的尺度范围较关中大,关中地区的的发展带动陕西省的发展,体现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A对;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尺度大小一致,不能体现优势互补,B错;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尺度大小一致,不能体现关中地区辐射带动陕北地区,C错;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环境保护提供支持,没有体现出不同尺度的区域,D错。故选A。
(5)依据材料信息“大都市是具有较大人口规模、较高行政等级和较多城市功能的大城市”、“西安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1299.59万人”提示,即可得出:西安市人口超过1000万,数量多,属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科研、教育、工业等方面有较强的影响力,城市功能多;结合所学知识,西安市是陕西省省会,行政等级高。综上所述,西安是大都市。
(6)该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读表可知,陕北某县第一产业比重(27.6%)过高,且种植业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表明当地产业对土地依赖性较大,可能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从而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侵蚀加剧,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表格信息表明,图中陕北某县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工业规模较大,且工业中以重工业(包括采掘业)为主,因此当地有可能出现矿产开发规模过大、不合理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可能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侵蚀加剧,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污染土地、空气和水体,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三、天气异常常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2021年7月中旬,德国部分地区持续强降雨,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基础设施遭到极大破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
材料二:葡萄适合生长在南北纬38~53度的地区,喜光怕涝,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阿尔河流域是全球葡萄种植的最北区域之一,也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位于该流域的德尔瑙镇,人口约2千人,是此次洪水的重灾区。
(1)阿尔河沿岸的德尔瑙镇主要建于河流的( )(2分)
①凹岸 ②凸岸 ③河床 ④阶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2所示的德尔瑙镇受灾照片,是图3中所标示的( )处拍摄的。(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3)除了洪涝灾害,强降雨在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还可能诱发( )(2分)
①咸潮 ②滑坡 ③风暴潮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据图可知,葡萄种植区位于山脉的 坡, 条件较好。葡萄种植区土壤以砂土为主,其特点是 ,适宜葡萄生长。影响德尔瑙镇葡萄酒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4分)
(5)此次德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国的 部, 河的支流沿岸。(2分)
(6)德尔瑙镇葡萄种植区受持续降水和洪涝灾害影响较小,结合图2说明原因。(4分)
(7)将受灾区德尔瑙镇整体搬迁到图3中的A地区进行重建。你认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4分)
(8)下图是德国洪涝发生期间的欧洲西部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请在图中用“H”标出1个高气压中心,用“L”标出2个低气压中心,并用箭头绘制P点的风向。应急管理部门在洪涝发生期特别关注天气形势的发展,你能从图中的哪些信息推测出德国即将迎来降雨?(4分)
【答案】(1)B
(2)C
(3)C
(4) 南 光热 通气性好 原料
(5) 西 莱茵
(6)位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区,海拔高;坡度大,降水更多转化为地表径流。
(7)合理。理由:A地区地形较为平坦,适宜进行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海拔较高,可以减少洪涝威胁。不合理。理由:搬迁成本高;海拔较高,取水困难,交通不便。
(8)
德国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分析】本题以2021年德国德尔瑙镇洪涝灾害为材料,设置8道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土壤性质、工业区位因素、自然灾害、高低压中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阿尔河在该处呈弯曲河道,弯曲河道处受到离心力影响,在凸出来的部分形成凹岸,在凹进去的部分形成凸岸,故德尔瑙镇主要建于河流的凹岸。德尔瑙镇紧邻河流,位于河流的阶地上,处于河床上则会经常受到洪水威胁。①④正确。故选B。
(2)从图2中可以看出,拍摄者的左侧为河流、右侧为地形平坦为农耕区,河流向农耕区凸出,甲处拍摄地点左侧为农耕区、右侧为河流,甲错误;乙处拍摄地点左侧为河流,但右侧没有农耕区,乙错误;丙处拍摄点左侧为河流、右侧为农耕区,且河流向农耕区突出,丙正确;丁处左侧为合理,右侧地势较为平坦,但河流凸向山地,丁错误。综上所述,图2所示的德尔瑙镇受灾照片,是图3中所标示的丙处拍摄的。
(3)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分布有山地,强降雨会诱发山坡上发生滑坡或泥石流,②④正确;咸潮和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海边,德尔瑙镇及周边区域并不临海,①③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4)通过图2可判断,葡萄园分布于地形平坦向山地的过渡区,结合图3可知该处分布于山地的南坡,在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光热条件较好。砂土当中沙砾占比较大,蓄水性能差、透气性好。根据材料可知,德尔瑙镇种植葡萄,葡萄易腐烂,同时葡萄酒生产需要大量葡萄,故判断影响德尔瑙镇葡萄酒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5)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受灾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河、鲁尔河、摩泽尔河沿岸,这些河流是莱茵河的支流,莱茵河分布在德国的西部。
(6)从图2中可以看出,德尔瑙镇葡萄种植区分布于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海拔较高,洪水水位难以上涨至葡萄种植区;同时,该种植区坡度较大,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最终汇入河流,使得葡萄种植区水分较少。
(7)从图3中等高线分布图可以看出,A地区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形较为平坦,适宜进行农耕和基础设施建设;海拔在300米以上,可以有效减少洪涝灾害威胁。当地等高线凸向低值处,两侧为山脊,没有河流流经,取水较为困难;从A地区至河谷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大,交通较为不便。将受灾区德尔瑙镇整体搬迁到A地区进行重建,合理与否挑选各自优点,阐述合理即可,同时考虑重建成本。
(8)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图中高气压中心为1030等压线构成的闭合区域,低压中心为东侧两个1010等压线构成的闭合区域。P点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自西指向东,德国在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
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图可以看出,德国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
四、北国风光——俄罗斯。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西北部的摩尔曼斯克(69°N,33°E)是世界看极光最便宜的地方,虽然地处北极圈内,气温超低,但这里海水全年都不结冰。下图为摩尔曼斯克的位置图。
(1)与极光的形成不相关的是( )(单选)(2分)
A.高纬地区 B.夜晚 C.太阳风 D.对流层
(2)摩尔曼斯克港口终年不结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单选)(2分)
A.地形 B.人类活动 C.洋流 D.纬度位置
(3)2022年12月2日摩尔曼斯克出现极夜现象。该日之后,摩尔曼斯克居民重见天日的那一天,大概是( )(单选)(2分)
A.12月20日左右 B.12月30日左右
C.次年1月22日左右 D.次年1月10日左右
材料二:俄罗斯的因纽特人(Inuit)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附近的北极圈附近。他们冬季住冰砖砌成的雪屋(如下图),屋内外温差大。房屋墙体较厚,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屋内有位置较高的冰床。
(4)出入口最适宜的朝向是( )(单选)(2分)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材料三: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覆盖1700万平方公里,其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面积广阔,地势地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还拥有5万平方公里的沼泽地。下图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图。
(5)沼泽通常是指排水不良、水分充足而使土地处于淹涝状态的地区。鄂毕河中下游分布着大量的沼泽,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沼泽广布的原因。(4分)
材料四:“冰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规划的三条蓝色经济通道之一,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有重大意义。全球未开采石油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的30%都蕴藏在北极地区,仅在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及周边的大陆架上,便集中了整个北极地区32%的能源。我国在这里与俄罗斯的能源企业合资建设了两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在未来的规划中,这里的天然气将大量输送到我国。图示意LNG项目分布情况。
(6)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我国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分)
【答案】(1)D(2分)
(2)C(2分)
(3)D(2分)
(4)D(2分)
(5)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土壤:地下有较厚的冻土层,使地表水不易下渗;
水文:有河流流经,水量丰富;河流有凌汛现象,易泛滥。(任答2点,1点2分,共4分)
(6)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开发利用新能源;多渠道进口国外能源,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基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相关技术和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4分)
【分析】本题以“摩尔曼斯克的位置图、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图、LNG项目分布情况”为材料,涉及极光、摩尔曼斯克港口终年不结冰的主要影响因素、极夜现象、沼泽广布的原因、国际能源运输方式及优势、为缓解能源短缺现象,我国作出的努力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极光的形成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点粒子流轰击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在高纬度地区的夜晚观察较为清晰,不发生在对流层,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材料文字中说:气温超低,但是海水不冻,说明影响因素主要是海水的温度,摩尔曼斯克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温暖海水的影响,所以终年不结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时间与极夜结束的时间应关于冬至日(12月22日)对称。摩尔曼斯克出现极夜的时间是12月2日,距离12月22日为20天,极夜结束的日期应是12月22日经过20日之后的来年1月10日左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雪屋的西南方向位于背风地带(北极盛行极地东风,即东北风),且光热条件较好,利于提高温度,D正确,朝向偏北、偏东都不适宜,ABC错误。故选D。
(5)鄂毕河中下游地区所处纬度高,所以气温低,水分蒸发作用弱;鄂毕河中下游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该地纬度高,冻土广布,地表水难以下渗;春季积雪融水补给量大,河流水位高,加上凌汛易导致河水泛滥,从而导致低洼处积水。
(6)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国内的能源自给能力;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国内能源结构,发挥优势资源潜力;多渠道进口国外能源,防止单一渠道受限制,建立国家能源储备基地,防患于未然;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相关技术和产业,减少经济发展对能源数量的依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使能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五、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22分)
材料一:沙脊线是沙丘上的一种特征线,指沙粒在沙丘背风坡自由滑落的坡度线,如图3所示。
(1)纳米布沙漠中的新月形沙丘俯视图理论上应该为图中的( )(2分)
A.B. C. D.
材料二:在纳米布沙漠,也存在很多的抛物线形沙丘,这种沙丘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平面呈抛物线的沙丘。在一定条件下,新月形沙丘与抛物线沙丘可相互演变(图)。
(2)影响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2分)
A.风力 B.植被 C.降水 D.地形
(3)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的环境特征是( )(2分)
A.气候暖湿 B.植被退化 C.沙源增加 D.地壳抬升
材料三: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南部,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2012年5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投资50亿美元在纳米比亚建设储量居世界第三的湖山铀矿,该项目要求多雇佣当地员工,建成投产后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核工业的发展。
(4)在图2中画出洋流流向 ,这支洋流的名称是 。(4分)
(5)分析纳米比亚沙漠面积分布广的形成原因。(4分)
(6)说明纳米比亚要求多雇佣当地员工的目的。(4分)
(7)简述湖山铀矿的建设运营对我国能源战略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1)D(2分)
(2)B(2分)
(3)B(2分)
(4) (2分) 本格拉寒流(2分)
(5)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干燥少雨;西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了干旱程度;东非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4分)
(6)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培养技术人才,做好人才储备。(4分)
(7)拓宽我国铀矿资源进口渠道,利于能源安全;扩大铀矿资源进口量,缓解能源紧张;增加我国能源储备,优化能源结构。 (4分)
【分析】本题以纳米比布沙漠及中纳两国合作开发铀矿为背景,设置7小题,涉及新月型沙丘的判断、新月型沙丘与抛物线沙丘之间的转换、沙漠的成因、合作对两国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剖面图,纳米比亚盛行风向为东南风,东南坡为迎风坡为缓坡,A、B错;又由于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因此沙脊线偏向背风一侧,C错误,D正确。故选D。
(2)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B正确;风力主要起到对沙粒的搬运作用,降水对植被生长具有影响,地形对沙丘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得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ACD错误。故选B。
(3)植被的分布可以控制抛物线形沙丘的侵蚀和沉积,当植被退化后,抛物线形沙丘将向新月形沙丘演变,B正确;气候暖湿植被覆盖逐渐增加,不会使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A错误;沙源增加、 地壳抬升不一定会使得沙丘形态发生转变,CD错误。故选B。
(4)图2洋流是本格拉寒流,位于南大西洋东岸,由离岸风吹拂表层海水离岸而去,海底冷海水上泛补偿形成,沿陆地轮廓由东南流向西北。
(5)由图可知,纳米比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南信风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与离岸风,气候干旱;纳米比亚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效应明显,加剧了当地的干旱程度;纳米比亚位于大陆西岸,距离东部的印度洋较远,且受到高原的阻挡,水汽来源少,降水较少。
(6)纳米比亚经济落后,工业发展缓慢,劳动力就业压力大,政府要求企业多雇佣当地员工,可以缓解纳米比亚的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从长远来讲,让本国居民在先进企业中学习技术,积累工作经验,可以为本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7)湖山铀矿的建设运营可以为我国提供丰富的铀矿资源,增加我国铀矿资源的进口渠道,利于能源安全;同时扩大铀矿资源进口量,为我国核工业提供丰富、稳定的原料供应,利于核电发电量的稳定,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核电较为清洁,湖山铀矿的建设运营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储备,提高我国核电发电量,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