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西南部的海螺沟冰川为我国南部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雪线4900m)。冰川海拔5000m以上有一个巨大的粒雪盆(降雪在积雪盆地中积聚成粒雪),粒雪盆出口陡坎处为瀑状下降的冰瀑布。冰瀑布表面明显可见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陡坎处冰瀑布表面发育有裂隙。近年来,冰瀑布发生断裂(如图1)。至2021年10月,海螺沟冰瀑布所在的基岩陡坎已完全出露,冰瀑布彻底一分为二,形成“上海螺沟冰川”和“下海螺沟冰川”(如图2)。
(1)说明海螺沟冰瀑布的形成原因。(4分)
(2)冰瀑布表面明显可见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推测其成因。(4分)
(3)试分析近年来冰瀑布断裂的原因。(4分)
(4)推测上、下海螺沟冰川未来是否有重新连接之日,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海洋性冰川降雪量大;位于雪线以上的粒雪盆气温低,积雪面积大,冰源补给充足;粒雪盆出口处地形狭窄且陡坎处坡度大;冰川在重力作用下运动到陡坎处,形成冰瀑布。(每点1分,共4分)
冰瀑布位于雪线以下,冰舌表面融化形成水流;水流进一步加剧冰川融化,形成蜿蜒而连续的流线(槽)。(每点2分,共4分)
(3)冰川表面多裂隙;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厚度减小;在海螺沟冰川峡谷中,(谷风)热空气向上运动,受冰瀑布阻挡,导致冰瀑布消融;冰瀑布表面的流线(槽)加剧冰川融化;陡坎地形最终导致冰瀑布断裂。(每点1分,共4分)
(4)不会连接。(2分)理由:全球变暖趋势下,冰川继续消融;下海螺沟冰川位于雪线以下,没有冰川物质补给,上、下海螺沟冰川之间的基岩出露将增大,直至下海螺沟冰川消失。(每点2分,共4分)
[或会连接。理由:贡嘎山冰川为我国南部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降雪增多造成雪线下降;冰川补给增多,在冰川重力和流水作用下,破碎的冰川碎块在基岩陡坎下重新汇聚成冰川,与下海螺沟冰川连接。
【解析】本题以海螺沟冰川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冰瀑布形成的原因、冰瀑表面特点的成因、冰瀑断裂的原因及发展趋势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
(1)由材料“低海拔海洋性冰川(雪线4900m)”可知,海螺沟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降雪量大;由材料“冰川海拔5000m以上有一个巨大的粒雪盆,粒雪盆出口陡坎处为瀑状下降的冰瀑布”可知,海螺沟冰川补给来源于雪线以上的粒雪盆,读图2可知,粒雪盆海拔高,气温低,盆地面积大,积雪覆盖多,冰源补给量充足;由材料“粒雪盆出口陡坎处为瀑状下降的冰瀑布”结合图2可知,粒雪盆出口变窄,坡度变陡,受重力作用冰川在陡坎处(缓慢)下落成冰瀑布。
(2)由材料“冰瀑布表面明显可见蜿蜒而连续的流线”,这是水流的痕迹,说明这里有冻融现象,由此可推测冰瀑布位于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冰舌表面融化形成的水流形成凹槽;水的比热容比空气更大,因此冰面形成的水流能进一步加快冰川融化,继而形成连续的蜿蜒的流线(槽),并导致冰瀑布变薄。
(3)冰瀑布断裂主要是由于冰瀑布变薄,再加上地形共同作用形成的。由材料可知,陡坎处冰瀑布表面发育有裂隙,裂隙发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加,易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加快了冰川消融,冰瀑布厚度减小;山区盛行山谷风,白天谷风向上运动,受 冰瀑布阻挡,受谷地狭长出现狭管效应,风力增强,谷风更暖,会快冰瀑布的消融;由上一题可知,冰瀑布表面的流线(槽),并导致冰瀑布变薄;陡坎处坡度大,变薄的冰川在温度变化及重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4)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冰川继续消融,上、下海螺沟冰川不会连接。理由;地球处于温暖期,全球变暖持续,冰川继续消融,下海螺沟冰川位于雪线以下(由第二题分析可知),由于雪线持续上升,下海螺沟缺少固态冰川物质的补给,基岩出露面积持续扩大直至下海螺沟冰川完全消失。从降水增多、冰川补给增多的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海螺沟冰川为我国南部的低海拔海洋性冰川,西南季风势力增强,高海拔地区降雪增多 ,使冰川得到足够物质补给,厚度加大,在冰川重力下滑和流水冻融作用下,冰川碎块、冰碛物在断裂处(陡坎)下重新聚集冻结成冰川,上、下海螺沟冰川可能会连接。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2023年11月25日,历经6年多的艰苦建设,我国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开机发电。该电站坐落于天山东部的群峰之中,位于天山天池以东、博格达峰以西,由上水库(海拔约2200米)和下水库(海拔约1700米)以及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等组成,总库容为845万立方米。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增发绿电26亿千瓦·时,同时减少标准煤消耗1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9.6万吨,为西北地区电网提供了一个容量大、速度快的“超级充电宝”。天山天池距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城市乌鲁木齐直线距离约69.9千米。
材料二: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各国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配套工程,其原理是当电力供给大于需求时通过耗电抽水到上水库,以及放水发电到下水库来实现电力输出。新疆电网火电装机占比51%,风电、光伏装机占比40%,电网调峰和供电保障压力大,冬季供热期尤为突出。如图为抽水蓄能电站示意图。
(1)简析我国西北首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选址阜康附近天山深处的原因。(4分)
(2)简述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修建中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3)说明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组利用率的昼夜差异。(4分)
(4)简述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后产生的综合效益。(6分)
【答案】(1)天山深处地势较高,落差较大,储能潜力巨大;阜康附近的天山深处地质条件优越,天山深处为褶皱带,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良好的地质条件;由于天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积雪融水,为抽水蓄能电站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阜康地区靠近区域能源需求中心乌鲁木齐,有利于减少输电线路投资和节能降耗。(每点1分,共4分)
(2)地质条件复杂,修建过程中存在断层、断崖等不良地质条件,为施工带来挑战;新疆地区天气变化复杂,雨雪天气频繁,为施工带来不便;涉及大量的隧洞开挖、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施工难度和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保要求高。(每点1分,共4分)
(3)在晚上用电低谷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中的多余电力,将水从低处往高处的水库抽,进行能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又可以将抽出的水放出发电,满足电力需求。 (每点2分,共4分)
(4)生态效益: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电站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用电需求,还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社会效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社会用电的安全和稳定。电站的建设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民生条件,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以新疆的抽水蓄能工程建设为材料,涉及能源安全、工程建设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阜康市境内可分为南部高山、丘陵区和北部倾斜平原区,山区属东天山北支褶皱山系,构造类型丰富、复杂,孕育着大的褶皱带,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基础。阜康地区水资源丰富 。由于天山的融雪水、河水源补给,地下形成了富水的含水层,为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选址原则 。抽水蓄能电站选址需考虑靠近负荷中心、枢纽变电站等因素,阜康地区靠近能源需求中心,有利于减少输电线路投资和节能降耗。
(2)新疆山地地区天气变化莫测、雨雪天气频繁,且可能存在岩石质量差、断层、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极大的挑战。 施工难度大 。电站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地面开关站等部分组成,涉及大量的隧洞开挖、混凝土浇筑、设备安装等工作,施工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 工期紧、任务重 。由于电站建设规模庞大,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施工任务,对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环保要求高 。在电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施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最小化。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建设单位需要精心组织施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组利用率的昼夜差异主要体现在电站的工作模式上 。在晚上用电低谷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网中的多余电力,将水从低处往高处的水库抽,进行能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到来后,抽水蓄能电站又可以将抽出的水放出发电,满足电力需求。抽水蓄能电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蓄电池,可以在电力充沛时将多余电力以水的形式储存,电力紧张时再放水发电,极大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稳定发电机和其他电网设备的运行,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利用率。
(4)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后产生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在生态效益方面,电站的建设和运行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措施,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合理调度水资源,电站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经济效益方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用电需求,还能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式,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此外,电站的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在社会效益方面,电站的建成投产为当地社会带来了诸多好处。它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了社会用电的安全和稳定。同时,电站的建设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民生条件。为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莱拥有海洋面积约3.8万km2,长期以海洋捕捞业为主,海洋渔业资源面临压力。1982年,文莱颁布近海渔业限捕令,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但当地人工养殖技术落后,种苗主要依赖进口,水产品加工能力弱,鱼产品不能满足国内市场。2019年,我国广西H企业与文莱开展渔业合作,利用当地鱼种培育出人工繁殖的鱼苗,首次实现鱼苗供给本地化。目前,该企业正在文莱打造“种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鱼产品除供应文莱和中国之外,还远销欧美市场。图示意文莱区域位置。
(1)分析文莱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说明文莱实现本地鱼苗替代进口种苗对当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4分)
(3)为进一步提高文莱渔业“全产业链”模式的经济效益,请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案】(1)海洋面积大(或海岸线长),发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大;热带海域水温高,鱼类生长繁殖周期短;有河流注入部分海域,带来营养物质;位于赤道无风带(或无台风带)附近,海洋风浪小。(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减少进口鱼种,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可大量提供鱼苗,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求,增加从业人员,满足就业需求;利用当地鱼种培育对环境适应强的鱼苗,利于提高渔业品质;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3)加大技术创新,培育良种鱼苗,保障鱼苗自给;创新养殖技术,增加鱼产量;加强鱼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对外物流服务,降低产品销售、运输成本(或加强冷藏保鲜技术(创建鱼产品品牌),利于开拓国际消费市场。(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本题以文莱渔业发展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设计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文莱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海域面积、海水温度、饵料、风浪等角度分析。文莱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大,发展海水养殖的空间大;热带海域水温高,有助于生物生长发育,鱼类生长繁殖周期短;有河流注入部分海域,海底地形主要为浅海大陆架,带来营养物质,阳光充足,饵料丰富;位于赤道无风带附近,海洋风浪小,利于海洋养殖。
(2)本地鱼苗替代进口种苗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角度分析。文莱实现本地鱼苗替代进口种苗,减少进口鱼种,减少进口鱼苗的成本支出,降低养殖成本,有助于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可大量提供鱼苗,满足大规模养殖的需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从业人口,减少他国对渔业的限制与干预;本土鱼苗适应当地环境,适应性更强,利于提高渔业品质,且本土鱼苗不会破坏当地海洋环境,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3)提高文莱渔业“全产业链”模式的经济效益可以从技术创新、知名度、产业链等角度分析。加大技术创新,培育良种鱼苗,保障育苗自给,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鱼苗;创新养殖技术,增加鱼产量,提升鱼类品质;加强鱼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门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对外物流服务,降低产品销售、运输成本,拓展国际市场,扩大销售范围;树立自主品牌,提升知名度;加强冷藏保鲜技术保障销售产品的品质,赢得市场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