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福建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8 
新疆耕地中盐碱化面积占比过半。L农场地处天山北麓,2017年起在盐碱耕地内挖塘汇水,利用农田灌溉退水养殖原产于浙闽海域的石斑鱼,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耕地盐碱化问题得以改善。随着L农场养殖模式的推广,新疆石斑鱼养殖规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本地市场中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完成下面小题。
1.与新闽耕地相比,新疆耕地的灌溉退水大多更适宜养殖石斑鱼主要是由于(   )
A.水温低                   B.盐度高                         C.污染少                        D.饵料多
2.L农场开挖鱼塘后耕地盐碱化问题得以改善,主要是因为(   )
A.空气湿度升高        B.灌溉用水量减少           C.地下水埋藏变深          D.地下水矿化度降低
3.新疆石斑鱼取代了来自浙闽鲜活石斑鱼,主要得益于(   )
A.适养水域广            B.养殖成本低                  C.产品质最高                 D.运输费用低
【答案】1.B    2.C    3.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原产于浙闽海域的石斑鱼”可知,石斑鱼喜暖,水温低不适宜养殖,A错误;新疆耕地灌溉退水盐度高,利于石斑鱼生长,B正确;污染少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饵料应该比浙闽耕地少,排除D。故选B。
【2题详解】
开挖鱼塘后,鱼塘中的水与地下水发生交换,鱼塘中的水矿化度较高,与地下水交换后,导致地下水矿化度升高,D错误;开挖鱼塘后,耕地灌溉退水流入鱼塘,减少了耕地水体的下渗,导致地下水埋藏变深,C正确;空气湿度升高和灌溉用水量减少与盐碱化问题改善关系不大,排除A、B。故选C。
【3题详解】
新疆石斑鱼取代了来自浙闽的鲜活石斑鱼,主要得益于和浙闽的鲜活石斑鱼相比,新疆本土的石斑鱼运输成本低,上市价格会比较低,市场竞争力大,D正确。新疆养殖石斑鱼需要先改善养殖区的环境,养殖成本更高,排除B。新疆适养水域应该比浙闽的少,A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直接判断新疆产品质最高,排除C。故选D。
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是在静稳大气环境下,人类排放的氮氧化物受阳光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对人体有危害。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图示意某次冷锋锋线过境前后该市城郊M气象站测得的臭氧体积分数、气温、风向和风速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4.M气象站可能位于该市(   )
A.东郊                      B.西郊                            C.南郊                            D.北郊
5.此次冷锋锋线经过M气象站的时刻出现在(   )
A.22日13—14时      B.22日16—17时            C.22日21—22时            D.23日0—1时
6.图3中13—16时臭氧体积分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上升对流增强        B.风向变化幅度减小       C.太阳辐射增强              D.氮氧化物排放减少
【答案】4.D    5.B    6.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某市地处华北平原,城区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根据图可知,22日13时臭氧体积分数最高,此时风向为偏南风,由于城区是氮氧化物的来源,可知M气象站位于城区的北部,故选D。
【5题详解】
冷锋过境前后,风向、气温、气压、天气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图可知,在22日16-17时之前,气温较高,风向为南风,风速较小;22日16-17时之后,气温下降,风向变为北风,风速增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22日16-17时是冷锋锋线经过M气象站的时刻,故选B。
【6题详解】
读图可知,13-16时气温升高,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臭氧等污染物的扩散,因此臭氧体积分数降低,A正确;风向变化幅度减小,不利于臭氧扩散,B错误;此时是下午,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该时段是白天,人类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没有明显减少,且臭氧存在于空气中,难以自行降解,其体积分数降低主要与扩散有关,而不是氮氧化物光化学反应生成减少,D错误。故选A。
小开河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自黄河下游引水灌溉。与其他引黄灌渠在渠首设沉沙池不同,小开河灌区在远离引黄闸口的地方修建沉沙池集中处理泥沙,开创了引黄灌区远距离输沙的先例。图2示意小开河灌区干渠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小开河灌区(渠首不设沉沙池的自然条件是(   )
A.多基岩                   B.海拔高                         C.易渗漏                        D.坡度大
8.为保证干渠泥沙尽可能多的输送至沉沙池,渠道建设可采取的措施有(   )
A.模拟自然河道弯曲                                        B.渠顶加盖减少降尘
C.拓展渠道平均宽度                                         D.过水断面衬砌硬化
9.甲处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是为了(   )
①便于干渠检修清淤    ②便于附近支渠引水  ③增加输沙干渠平坦段比降    ④实现土石挖填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D    8.D      9.B
【解析】
【7题详解】
材料显示一般引黄灌区的沉沙池设置在渠首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大量的泥沙进入灌渠。泥沙沉积需要流速慢为条件,推测小开河灌渠在渠首不具备沉沙条件。黄河三角洲泥沙堆积多,少基岩,A 错误。B 和 C 均沉沙池设置无关。D 坡度大,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8题详解】
为保证干渠泥沙尽可能多的输送至沉沙池,就必须保证渠首至沉沙池具备一定的流速。A.模拟自然河道弯曲,流速慢,错误。B 和 C 均不影响流速。D.过水断面衬砌硬化可减少渠道的摩擦力,使流速增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9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渠道的渠底高程大部分低于地面高程,大部分渠道是原来地面的基础上挖掘出来的。甲处不但没有挖,还在填土抬高渠底形成地上渠。这样使输沙干渠后半段的流速保持在较快水平,减少干渠泥沙堆积。增加支渠的落差,提高支渠的流速来分流一定量的泥沙。挖出的土用来填甲处,可减少土方外运,    但不是抬高渠底的主要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规模化的纺织工业最早诞生于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由于我国提高了界定标准,2010年年底国内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急剧下滑。下图是中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0.规模化的纺织工业诞生之初属于(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B.技术导向型产业        
C.市场导向型产业                                              D.原料导向型产业
11.近年来我国纺织企业总数有所减少,其根本原因是(   )
A.产业转移               B.原料减产                     C.经济衰退                     D.统计口径改变
12.从图上数据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特征是(   )
A.国内市场萎缩        B.环境污染加重              C.行业利润下降              D.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减少
【答案】10 B    11.A    12.C
【解析】
【10题详解】
规模化的纺织工业诞生之初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 技术革新的表现,故属于技术导向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近年来我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企业从国内迁往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故A正确;近年来纺织产业原料并未明显减产,也无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衰退,故BC错误;统计口径的改变并不会减少实际企业数量,故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无材料表明国内消费市场出现明显萎缩,故A错误;纺织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但是是否加重从题目中不能反映,故B错误;由图中数据可知,调整统计口径以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小,说明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减少,资本的青睐程度降低,可能会导致纺织企业利润下降,故C正确;此前中国纺织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调整统计口径以后,规模以上企业减少,这些被“降级”的企业会大批进入规模以下企业行列,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增加,故D错误。故选C。
洪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典型的浅水湖泊,2000年成为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野菰是洪湖沿岸呈环带状分布的多年生优势挺水植物。某科研团队对洪湖湿地菰带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时选择洪湖湿地核心保护区试验基地和居民岛野菰生长良好的群落为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样。下表示意该科研团队调查发现的野菰的现存生物量和现存碳储量。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生物量/(kg·m-2) 碳储量/(kg·m-2)
试验基地 居民岛 平均 试验基地 居民岛 平均
地上部分 0.61±0.03 0.89±0.07 0.75±0.14 0.27±0.02 0.39±0.03 0.33±0.06
地下部分 1.30±0.58 1.64±0.04 1.47±0.38 0.57±0.26 0.73±0.02 0.65±0.17
合计 1.91±0.48 2.53±0.38 2.22±0.47 0.84±0.21 1.12±0.17 0.98±0.21
 
13.洪湖沿岸野菰碳储量地下部分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竖根下扎较深        B.根系庞大稠密              C.根茎全年都有              D.横根延伸较远
14.导致居民岛野菰生物量高于试验基地的因素是(   )
A.水域深度               B.水体营养状况              C.鱼虾数量                     D.波浪大小
【答案】13.B    14.B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洪湖沿岸野菰碳生物量地下部分远多于地上部分,因此可推知野菰根系庞大稠密,因此碳储量地下部分高,B正确;竖根下扎较深、根茎全年都有、横根延伸较远均不能说明生物量多,因此均不是碳储量地下部分均较高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试验基地位于洪湖湿地核心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而居民岛野菰靠近人类活动区,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体营养物质更多,野菰生长旺盛,生物量更高,B正确;而水域深度、鱼虾数量和波浪大小均不是导致居民岛野菰生物量高于试验基地的主要因素,排除ACD。故选B。
北斗七星辨识度极高,常被古人用来测算时节。图④示意使用星晷定时:通过晷盘中央孔看向北极星,旋转指针直到与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两星延长线重合,此时指针在晷盘上所指刻度即为当地时间。我国古代文献《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则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定季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使用星晷定时,3小时后再次测算,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   )
A.顺时针旋转45°                                           B.顺时针旋转90°                                               
C.逆时针旋转45°                                           D.逆时针旋转90°
16.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相关,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B.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
C.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                               D.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
【答案】15.C               16.B
【解析】
第 15 题,指针与天枢星和天璇星连线平行,指针旋转须对应天枢星和天璇星连线的视运动。地轴北端指
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约 15 度,天体东升西落,向地轴北端观察天体呈逆时针视运动,所以天枢星和天璇星连线围绕北极星附近的地轴通过点做逆时针视运动,3 小时后大约逆时针旋转 45 度。所以选C。
第 16 题,每天夜晚的固定时间指的是以太阳日为周期的时间,斗柄的周日视运动周期为一个恒星日,而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3’56”,所以每天夜晚的固定时间观察到斗柄位置会产生偏移,随着日积夜累斗柄指向随着季节产生变迁,所以 B 正确;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极其微小,不足以肉眼通过观察天体运动察觉,排除 A; 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球自转而非公转,所以排除 C、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2020年测得其水域面积1646km²,湖面海拔1048m,平均深度9m,最深处达17m。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下图分别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根据材料,判断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答案】冬季。(2分)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小,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8分)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博斯腾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分析,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在11月到1月,为冬季。而博斯腾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很少,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泊与陆地间热量差异最小,造成湖陆风小;冬季湖面结冰,与陆地温差小,减弱了湖陆风;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太阳辐射弱,湖水获得的热量 少,湖陆温差小;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使其受冬季风影响大,对湖陆风造成了很大干扰。以上因素共同造成湖陆风不显著。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在福州古城的中心,坐落着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为贵族和士大夫的聚集地。“三坊七巷”建筑,基本上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由若干个天井、敞厅、敞廊、前后连续贯通的通道组成,如下图),以南后街为中轴,政治中心和贵族居住区位于城市北部.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位于城市南部,两侧互相对称,成坊成巷,堪称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下图为“三坊七巷局部图”。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以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三坊七巷”粉墙黛瓦的色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说明其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8分)
(2)从气候角度分析“三坊七巷”建筑院落布局的合理性以及所体现的地域文化。(10分)
(3)指出“三坊七巷”整体空间布局所体现的地域文化。(4分)
【答案】(1).关系:在墙壁上刷白石灰,福州夏季光照强,可反射太阳光降温;多潮湿天气,可以起防潮的作用;屋顶的瓦片原本是灰色的,受长期雨水的浸泡,瓦片长出苔藓,显现为黑色。(6分)
地域文化特色:粉墙黛瓦与当地绿水青山环境互相映衬,突出其淡雅、稳重的特色。(2分)   
(2).合理性:福州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阴冷,建筑具有良好的遮阳、通风、隔热、保温的作用;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就是由若干个天井、敞厅、敞廊、前后连续贯通的通道组成,在夏季上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湿、纳凉功能;冬季,将各进的门关闭,挡住外面冷空气进入,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6分)
地域文化:这种院落布局,主次分明,设计严谨,体现了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活智慧,还体现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的社会伦理关系。(4分)   
(3).三坊七巷整体空间布局以中轴为对称,两侧互相对称,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维护中央集权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4分)
【解析】
本题以“三坊七巷局部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域文化的形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强,降水量多,在墙壁上刷白石灰,可反射太阳光降温;起防潮的作用;屋顶的瓦片原本是灰色的,因降水量大且时间长,受长期雨水的浸泡,瓦片长出苔藓,显现为黑色。地域文化特色:粉墙黛瓦与当地绿水青山环境互相映衬,突出其淡雅、稳重的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三坊七巷”建筑,基本上以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由若干个天井、敞厅、敞廊、前后连续贯通的通道组成),合理性在于福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建筑具有良好的遮阳、通风作用;冬季阴冷,建筑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的作用;多进院落沿纵深轴线布置就是由若干个天井、敞厅、敞廊、前后连续贯通的通道组成,夏季温度高,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湿、纳凉功能;冬季,将各进的门关闭,挡住外面冷空气进入,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由材料可知,这种建筑以南后街为中轴,政治中心和贵族居住区位于城市北部,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位于城市南部,两侧互相对称,成坊成巷,堪称古代“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这种院落布局,主次分明,设计严谨,即体现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活智慧,还体现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的社会伦理关系,是建筑设计与人文伦理观的有机结合。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这种建筑以南后街为中轴,政治中心和贵族居住区位于城市北部,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位于城市南部,两侧互相对称,成坊成巷,三坊七巷整体空间布局以中轴为对称,两侧互相对称,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维护中央集权的思想,功能分区上,政治中心和贵族居住区位于城市北部,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位于城市南部,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距今596万~533万年期间,原来连通大西洋的地中海多次发生部分甚至全部干涸,称为地中海盐度危机。模拟研究表明,地中海西部B盆地在干涸过程中,强烈的蒸发作用促使碳酸盐-硫酸盐-石盐依次结晶析出,在海盆中形成巨量的化学沉积岩(图7)。

(1)概括图7所示化学沉积岩的水平分布特征,并绘制这些沉积岩在盆地内的垂直分布示意图。(7分)
(2)从构造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地中海盐度危机的诱因。(5分)
(3)推断地中海全部干涸对周边气候和全球海洋环境的影响。(8分)

 
 

【答案】(1)不同沉积岩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呈环状分布,依次排列为碳酸盐、硫酸盐、石盐。(3分)垂直分布示意图如右图所示。(4分)
(2)(构造因素:)板块碰撞挤压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地壳抬升;(2分)(气候因素:)冰期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海平面下降;从而隔绝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地中海逐渐干涸。(3分)
(3)(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全部干涸,海盆裸露,使得盆地周边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气温变率升
高。(4分)
(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影响:)干涸时蒸发的海水通过大气输送与降水分散到其他海区,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全球大洋平均盐度下降。(4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要求“概括图中所示化学沉积岩的水平分布特征,并绘制这些沉积岩在盆地内的垂直分布示意图”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由图可知,不同沉积岩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呈环状分布,依次排列为碳酸盐、硫酸盐、石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B盆地在干涸过程中,强烈的蒸发作用促使碳酸盐-硫酸盐-石盐依次结晶析出,所以在海盆中形成的化学沉积岩自下而上的是碳酸盐-硫酸盐-石盐,且范围不断缩小。
【小问2详解】
要求“从构造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地中海盐度危机的诱因”通过区域认知,考查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地中海盐度危机是指原来连通大西洋的地中海多次发生部分甚至全部干涸,诱发其发生的原因是地中海与大西洋隔绝,不再存在水体交换。即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地壳抬升或地壳稳定,但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海峡底部基岩出露,地中海与大西洋隔绝。
【小问3详解】
要求“推断地中海全部干涸对周边气候和全球海洋环境的影响”考查地理现象对区域的影响。根据题干材料推断可知,在地中海干涸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强蒸发,降水少,周边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气温变率升高;干涸时蒸发的海水通过大气输送与降水分散到其他海区,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全球大洋平均盐度下降。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押题卷 福建卷
  • 上一篇: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
  •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