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8 
1806年,法国鲁贝居民不足9000人。1814年起,当地兴建大量棉毛纺织厂,逐步成为全球纺织工业中心,百年间人口便已超过12万人。20世纪60年代起,鲁贝纺织业衰落,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近年来,当地将原厂区内的工业建筑改建成文化场所。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1.推测1806年前后,鲁贝(   )
A.人口性别比失衡   B.居民收入水平低   C.以外来人口为主         D.工业用地比重高
2.20世纪60年代起鲁贝人口大幅减少,反映了在此之前当地(   )
A.产业结构单一       B.城市化水平低     C.环境问题严重        D.人口出生率低
3.工业建筑的改建对鲁贝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就业紧张       B.延长产业链条    C.复兴传统产业         D.改善人居环境
【答案】1.B    2.A    3.D
【解析】1.1806年以前,鲁贝地区人口较为稀少,地处法国北部,土壤肥沃,该地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无法看出性别比例失衡,A错误;且该时期的人主要是本地人,从事传统农业,收入较低,工业水平低下。B正确,C、D错误。故选B。
2.20世纪60年代起,受到二战后如意大利等新兴产业兴起和快速发展的影响,由于鲁贝纺织业比较单一,受到冲击较大,导致鲁贝区走向衰落,人口大幅减少,大量厂区荒废。A正确;之前超过12万人口且成为纺织业工业中心,说明城市化水平高。B错误;纺织业确实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但可以通过技术投入进行改善,所以这不是该区域纺织业衰落的主要原因,C错误;产业衰落无法反映人口出生率低,D错误。故选A。
3.该地把原厂区内的工业建筑改建成文化场所,改变了原来发展模式,文化场所对环境比较友好,污染较小,故改善了人居环境,D正确;文化场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对缓解就业紧张作用小,A错误;工业建筑的改建并不是对纺织业进行产业链延长,而是文化场所,所以没有复兴传统产业,B、C错误。故选D。
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图左),图右中四个点示意长城站白昼最短和最长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其中A为6月21日日出方位。完成下面4-5小题。
@@@64e3bf35-f699-4afd-af62-24efef5cc00e
4.6月21日过后半年内,长城站日落方位(   )
A.从C往D移动      B.从D往B移动    C.从B往D移动            D.从D往C移动
5.夏季长城站雾较多,可能原因是夏季(   )
A.偏北风带来暖湿气流                           B.气温高冰雪消融
C.东南风利于水汽蒸发                           D.风力小雾难以扩散
【答案】4.C    5.A
【解析】4.6月21日,长城站白昼最短,A为日出方位,则A为东北方,B为西北方位(日落方位),C为白昼最长时日出方位东南,D为对应的日落方位西南;6月21日过后半年,日落方位由西北往西南移动,即B往D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长城站受西北风影响较大,从北方海面带来暖湿气流遇冷凝结成雾,A正确;气温高冰雪消融不会影响雾的形成,B错误;当地受西北风的影响,且风力较大,CD错。故选A。
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为33平方千米,市区依岛屿而建,城市道路稠密,形成了相较于“宽马路、疏路网”更具连通性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体系(如图)。为解决地形、建筑等因素导致的人行道覆盖不足问题,澳门采取空中步行连廊、步行专用隧道、地下步行专用道等手段,构建了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8f90dc25-3127-4208-97c8-fa4db84981a3
6.下列对澳门“窄马路、密路网”道路体系内道路周边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
A.街边商铺林立   B.工厂连片分布        C.大型公园广布        D.道路交通拥挤
7.澳门居民出行方式中,步行占比高达46.3%,主要得益于(   )
①街区布局松散       ②交通工具落后      ③道路网络密集       ④步行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A    7.D
【解析】6.商业用地一般布局在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道路两旁人流量大,一般布局商店,因此街边商铺林立,A正确;工厂一般需要大货车进行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窄马路两侧不利于工厂布局,B错误;大型公园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密路网,C错误;道路交通拥挤不属于道路周边景观,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澳门具有连通性的“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体系,道路网络密集,同时为解决地形、建筑等因素导致的人行道覆盖不足问题,澳门采取空中步行连廊、步行专用隧道、地下步行专用道等手段,构建了完善的步行交通网络,步行设施完善,③④正确;澳门街区布局并不松散,①错误;澳门经济较发达,交通工具并不落后,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菲律宾海为北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平均深度5000~6000米,深层海水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4000米深处因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脊、亚普脊与太平洋分隔,3500米深处被九州-帕劳海脊分为菲律宾海盆(海水性质稳定)和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水性质多变)。下图示意菲律宾海海底地形。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40e9b315-c831-4636-b9db-51e7ecdde611
8.与太平洋相比,菲律宾海深层海水的性质可能是(   )
A.高温低盐           B.高温高盐           C.低温低盐           D.低温高盐
9.影响菲律宾海深层海域东西海盆海水性质出现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底地形           C.海陆差异           D.洋流性质
【答案】8.A    9.B
【解析】8.据材料可知,菲律宾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受北赤道暖流影响,菲律宾海深层海水的水温较高,深层海水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故菲律宾海深层海水的性质可能是高温低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太阳辐射对深层海域的水温和盐度影响较小,A错误;据材料,4000米深处因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脊、亚普脊与太平洋分隔,3500米深处被九州-帕劳海脊分为菲律宾海盆(海水性质稳定)和西马里亚纳海盆(海水性质多变),所以海底地形不同造成菲律宾海深层海域东西海盆海水性质出现差异的根本因素,B正确;海陆差异不会影响菲律宾海深层海域东西海盆海水性质,C错误;洋流性质不是菲律宾海深层海域东西海盆海水性质出现差异的根本因素,D错误。故选B。
为研究祁连山南坡中段微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某研究团队选取了该区腹地普遍分布的典型坡地(海拔约为2090m-3120m)进行试验,其阴阳坡典型植被分别为青海云杉(北东向)和高山草地(西南向),且阴坡土壤细颗粒占比较阳坡高,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图示意试验区两类植被近地表土壤(0-50cm)的蓄水能力。完成下面10-12小题。
@@@07e5db96-beb5-4536-9c50-396efb5450b8
说明: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
10.关于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蓄水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饱和蓄水量完全不受坡位影响        B.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
C.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先减后增    D.在坡顶附近,土壤饱和蓄水量达最大值
11.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实际蓄水量普遍小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地表的坡度较大,导致地表径流相对较少
B.所在坡向为阳坡,近地表土壤水分易蒸发
C.降水被林冠层截留,到达地表的降水量较少
D.受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
12.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饱和蓄水量普遍大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为(   )
A.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使近地表土壤疏松多孔
B.有机质集中于近地表,利于促进地表径流下渗
C.细颗粒占比较高,有利于抑制近地表土壤水分蒸发
D.土壤易形成板结,阻挡近地表土壤水分向深处下渗
【答案】10.B    11.C    12.A
【解析】10.读图表可知,不同坡位的土壤实际蓄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土壤实际蓄水量受坡位的影响较大,B正确;土壤饱和蓄水量受坡位影响较小,并非完全不受坡位的影响,A错误;随海拔升高,土壤实际蓄水量变化较为复杂,C错误;在坡顶附近,土壤实际蓄水量达最大值,D错误。故选B。
11.地表坡度越大,地表径流越容易流失,土壤水分含量越少,A错误;青海云杉地处北东向,阴坡为主,B错误;针叶林垂直结构更复杂,林冠层可截留降水,到达地表的降水量减少,C正确;青海云杉所处坡向的土壤细颗粒占比高,只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近地表土壤水分不易下渗,D错误。故选C。
12.土壤饱和蓄水量为土壤孔隙中水分达到饱和时的蓄水量,因此土壤饱和蓄水量主要受土壤孔隙大小的影响。青海云杉地处阴坡,有机层及腐殖质层均较阳坡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多孔,A正确,D错误;与有机质位置、颗粒大小无关,BC错误。故选A。
蚵壳厝是泉州传统的特色建筑(如图)。该建筑物墙体一般采用混合筑法,内墙为土石,外墙砌呵壳(即牡蛎壳)。呵壳凸面朝上,层层叠加,并用糯米水和土搅拌后黏接。完成下面13-14小题。
@@@9e2c35a3-944a-45ac-b302-125fb62fb2f9
13.蚵壳厝修建时蚵壳凸面朝上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虫蛀,坚固耐用                          B.保护外墙,减少雨水侵蚀
C.美化墙体,装饰村容                          D.反射光照,降低墙体温度
14.下列有利于保护蚵壳厝的措施是(   )
A.引导乡村人口回流,鼓励市民入住     B.开发民俗旅游,建立民居文化馆
C.搭建外墙保护网,严禁触碰墙体        D.大规模建设蚵壳厝,提供优惠补贴
【答案】13.B    14.B
【解析】13.泉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蚵壳凸面朝上可以保护外墙,减少雨水侵蚀,B正确。蚵壳坚固耐用,极少出现虫蛀现象,A错误。该类建筑形成时间早,早期用蚵壳筑墙主要考虑的是安全和耐用问题,美化墙体和装饰村容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蚵壳反射光照能力有限,且该地对降低墙体温度没有要求,D错误。所以选B。
14.开发民俗旅游和建立民居文化馆,有利于宣传当地特色建筑文化,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利于保护蚵壳厝,B正确。乡村人口回流过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蚵壳厝的保护,且鼓励市民入住并不现实,A错误。搭建外墙保护网和严禁触碰墙体的做法过于绝对,C错误。大规模建设蚵壳厝,提供优惠补贴,虽然有利于建筑物的传承与保护,但这种房屋不符合现代民居要求,建成之后会形成大规模闲置房,浪费资源,D错误。所以选B。
冰碛丘陵是冰川退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某研究团队考察中发现,青藏高原东南部波密县境内的波堆藏布谷地中分布着大面积的特殊冰碛丘陵。考察队员推测,冰川向前运动处于停滞状态时,前端与主冰川脱离开逐渐消融,冰川表面差异消融导致碎质物质沉积,形成高达数米的特殊冰碛丘陵。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造成冰川前端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质构造不同    B.光照强度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辐射吸收不同
16.对冰碛丘陵的形成过程排序合理的是(   )
@@@31cfb741-0544-4768-81b9-f18205c5f112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答案】15.D    16.A
【解析】15.冰碛丘陵属于冰碛地貌的一种,是冰川消融后表碛、中碛、内碛沉落于底碛上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面形态,冰川消融主要受温度高低的影响,所以造成冰川前端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原因是吸收太阳辐射的不同导致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引发消融差异,D正确;冰川前端在地质构造、光照强度和海拔方面差异小,不是造成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16.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由冰碛碎屑物堆积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表形态。由材料可知“冰川向前运动处于停滞状态时,前端与主冰川脱离开逐渐消融”,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为死冰,死冰挟带有大量的冰碛物,在死冰融化后,死冰中的冰碛物集中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在融化过程中死冰的厚度会逐渐减小形成起伏不平的冰碛丘陵,冰碛丘陵形成后,在流水等外力侵蚀、搬运作用下,高度会不断下降,所以冰碛丘陵的形成过程排序合理的是③②①④,排除BCD,故选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莫瑞梯田位于秘鲁安第斯山区,海拔约3500米。有研究表明,该梯田是古印加人重要的农业试验基地。印加先民把天然洼地改造成环形下沉式梯田,每层梯田底部铺垫不同厚度的鹅卵石,再上覆土壤,使试验基地里形成多种微气候,模拟出安第斯山区复杂的气候环境。印加先民在此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为古印加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下图为莫瑞梯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景观图。
@@@345ac739-802c-4161-8c42-5599e873ca1f
(1)简析莫瑞梯田所在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2)简述铺垫不同厚度鹅卵石对莫瑞梯田形成多种微气候的作用。(6分)
(3)指出莫瑞梯田试验多种作物种植和耕作方式的目的。(4分)
【答案】17.(1)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土层薄,土壤贫瘠;易受滑坡、旱灾等自然灾害影响。(任答3点得6分)
(2)鹅卵石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不同厚度鹅卵石可加强对温度的调节。加大洼地底部至顶部的温差,营造不同层级梯田间昼夜温差的差异;模拟低温、冻害等不同气象灾害;通过调节土温影响水分蒸发,导致空气湿度不同。(任答3点得6分)
(3)选育适宜安第斯山区不同环境的农作物,丰富食物种类;(2分)制定适合安第斯山区的耕作方式,保障农作物产量。(2分)
【解析】(1)农业自然区位因素涉及热量、降水、光照、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因素。分析不利的自然条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以分析。如图示当地处安第斯山区,地形崎岖(起伏大),耕地面积小;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山地阻挡湿润气流进入,当地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山区地势起伏大,土层薄,土壤贫瘠;易受滑坡、旱灾等自然灾害影响。
(2)鹅卵石相对比热容较小,升温和降温幅度都很大,铺设鹅卵石能加大洼地底部至顶部的温差,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同时不同厚度鹅卵石也可加强对温度的调节;不同厚度鹅卵石对微气候的调节作用不同,可营造不同层级梯田间昼夜温差的差异;铺设鹅卵石会使夜间气温降低,有利于模拟低温、冻害等不同气象灾害;通过调节土温影响水分蒸发,导致空气湿度不同。
(3)多种作物种植会产生不同的农产品,有利于选育出适宜安第斯山区不同环境的农作物,制定适合安第斯山区的耕作方式;多种作物种植会产生不同的农产品能丰富当地居民的食物种类,保障农作物产量,一定程度上保障粮食安全。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末次冰盛期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温带针阔混交林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
@@@67094314572040089dea1a2080e97a82
(1)简述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有利条件。(6分)
(2)分析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长白山大规模向朝鲜半岛扩散的原因。(8分)
(3)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答案】18.(1)末次冰盛期时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2分)三地相距较近;(2分)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2分)
(2)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植被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2分)朝鲜半岛面积较大、地形多样,生长空间广阔;(2分)长白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朝鲜半岛受寒潮影响小;(2分)朝鲜半岛与长白山相距较近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2分)
(3)末次冰盛期时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分化出不同的树种;(2分)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2分)末次冰盛期结束后,水热条件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2分)
【解析】(1)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陆冰,导致海平面降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陆地相连,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较近,半岛之间地形较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隔,导致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顺利扩散。
(2)末次冰盛期时气温降低,由于气候的变冷,使植物趋向更温暖的低纬度扩散;朝鲜半岛位于长白山南部,且面积相对较大,具有多种多样的地形,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的生长空间较为广阔;同时由于长白山脉位于朝鲜半岛的北部,能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朝鲜半岛受到寒潮的影响减小,使其温度相对较高;朝鲜半岛距离长白山较近,而且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冬季风容易将树木种子吹到朝鲜半岛,使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得以向朝鲜半岛扩散。
(3)由图可知,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针阔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但在其他区域还存在多个避难所,如华北地区、山东半岛等,最北可达小兴安岭和远东地区,而不同的避难所存在环境差异,因此分化出不同的树种;末次冰盛期结束后,风力、流水、动物等扩散媒介更为活跃,有利于物种演化和扩散;而末次冰盛期结束后,区域内的水热条件得到改善,适合更多树种生存和演化,使树种多样性显著提高。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46faf946-db52-4904-bb00-7d81c35a30a8
太行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其东麓的冲积扇上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城市。下图为“太行山东部区域水系及城市分布图”。
(1)据图分析太行山对其东部地区气候和地形的影响。(6分)
为打好育种翻身仗,选育更多津产良种,2022年10月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在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2)简述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4分)
2023年5月,京津冀生态文明发展研究院成立。目前,正在推进京津冀大都市群城市生态环境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研究站建成后,将观测水、气、光等要素对城市的影响。重点解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资源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估、生态安全与应急减灾服务、气候变化影响及“双碳”目标实现途径等重大现实问题。野外观测研究站助力生态协同。
(3)说明建设研究站对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的作用。(6分)
【答案】19.(1)气候: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部冬季气温相对较高;(2分)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较多;(2分)地形:太行山东部河流众多,沉积作用明显,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在河流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2分)
(2)丰富种质资源数量,提升种质资源质量,保障粮食质量安全;(2分)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数量安全。(2分)
(3)促进京津冀地区统一进行生态监测;(2分)协同治污,联防联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2分)促进碳减排,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分)
【解析】(1)太行山有效地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冬季风。这使得太行山东部的地区在冬季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气温,减轻了寒冷气流的影响。同时,在夏季,太行山的东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面,因此这里的降水相对较多。太行山东部地区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在长期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地貌景观。特别是在山麓地带,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了冲积扇。
(2)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能够收集和保存大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通过保存这些资源,我们可以为未来的育种工作提供广泛的基因来源,有助于培育出适应性更强、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不仅丰富了种质资源的数量,还提升了种质资源的质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了科研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库中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各种遗传学研究和育种试验,通过筛选和优化,培育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从而确保粮食数量安全。
(3)通过建设野外观测研究站,京津冀地区能够建立起统一的生态监测体系。统一的生态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后续的协同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各地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污染源和污染路径,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同时,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使得京津冀地区能够在面对突发环境事件时迅速响应,共同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野外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有助于京津冀地区更加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碳排放情况,进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碳减排策略。通过共同努力,京津冀地区可以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共同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 下一篇:2024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2辽宁卷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