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3(浙江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6-18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北京市雾霾天气相关性最大的是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机动车数量多且交通拥堵严重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答案】1.D 2.D
  【解析】1.北京春季多大风,可以吹散污染物,故北京雾霾春季较少,A错误;从自然因素上说,夏季降水量大,具有一定的洗尘作用,但在北京即使夏季降水天数也比非降水天数少得多,因此降水不是影响北京雾霾天数的最主要因素,B错误;由图可知,机动车辆对PM2.5贡献比重最大是最主要的污染源,燃烧是次要来源,C错误,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机动车辆是最大的污染源,所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是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人工降雨只能暂时缓解,A错误;缩短冬季供暖时间不符合实际,B错误;将有污染的工业搬迁到郊区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错误。故选D。
  【点睛】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要控制源头,不能在城市上风向建大气污染重的企业,要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二是要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治理,做到少排废气;三是提倡使用天然气、水电、风能、核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少使用煤炭、重油和废料等污染重的燃料;四是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提高机动车辆污染排放标准;五是要控制生活污染,餐饮油烟机要定时清洗,干洗机要封闭操作,通过洒水作业等方式防止建筑和道路扬尘;六是要注意农业农村污染,不能露天烧秸秆和垃圾,少用农药和化肥,多种树。

  白河属于黄河的一级支流,中下游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下图示意白河中下游某段河湾(几乎无人为干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河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白河中下游地形和河谷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A.地形崎岖河谷深而窄
  B.地形平缓河谷浅而宽
  C.地形崎岖河谷浅而宽
  D.地形平缓河谷深而窄
  【答案】3.D 4.B
  【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河滩为河流凸岸堆积区域,形成最早的河滩距离河流最远,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处河滩,④距离河流最远,故形成时间最早,故选D。
  4.由材料可知,白河中下游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说明地形平缓,以流水的侧蚀作用为主,河谷浅而宽,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侵蚀作用:下蚀使河谷(沟谷)加深;下蚀在上游及山地区最强烈;侧蚀使河谷(沟谷)拓宽;侧蚀主要发生在河(沟)床凹岸;溯源侵蚀使河谷(沟谷)伸长。

  东钱湖,宁波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面积22平方千米。湖区周边存在明显的湖陆风。下图为东钱湖及周边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5.研究发现,P地午夜的湖陆风明显强于傍晚前后,其主要原因是午夜时()
A.湖陆温差较大 B.摩擦力比较小
C.湖水水温较高 D.山区温度最低
6.湖区周边的景区及住宅用地规模扩大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热岛效应,进而导致湖区周边()
A.湖风增强,陆风增强 B.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C.湖风减弱,陆风减弱 D.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答案】5.A 6.B
【解析】5.相比傍晚前后,午夜时因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湖泊降温较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湖泊和陆地之间的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湖陆风更明显,A正确;摩擦力短时间内变化较小,B错误;午夜时湖水长时间没有太阳辐射的照射,相比傍晚,水温较低,C错误;山区温度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D错误。故选A。
6.湖区周边的景区及住宅用地规模扩大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热岛效应,白天周边景区及住宅用地气温会更高,气压会更低,湖泊与周边地区的温差会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湖风增强,C、D错误;夜晚,因周边地区出现热岛效应,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湖泊和周边地区的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陆地吹向湖泊的风力减弱,陆风减弱,A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②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③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异;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贝加尔湖面积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每年1~5月湖面结冰,水位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湖底有巨厚的沉积物。下图为贝加尔湖及其水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与其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①地壳断裂下陷②火山喷发③流水堆积④冰川堆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安加拉河上建设的水电站会使贝加尔湖()
A.面积缩小 B.水位升高
C.盐度上升 D.冰期提前
【答案】7.A 8.B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贝加尔湖形成的原因和其他很多湖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是由地球上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断裂下陷形成的,形成深深的湖底,有利于巨厚沉积物的形成;注入湖泊的河流众多,携带泥沙入湖,在湖底堆积。综上所述,与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相关的地质作用有①地壳断裂下陷、③流水堆积,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根据所学知识,由图可知,安加拉河是唯一一条从贝加尔湖流出的河流,水电站建设,使流出的水量减少,湖泊平均水位升高、面积扩大、盐度降低、冰期推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色楞格河是贝加尔湖最大的入湖支流,安加拉河是贝加尔湖外泄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既受入湖河流的影响,也与出湖河流有一定的关系。
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期间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A.稳定 B.强度减弱 C.演替 D.功能失调
10.仅从获得太阳辐射多寡角度,该林窗内自然修复最明显位置可能是()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答案】9.C 10.D
【解析】9.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对于草木和灌木来说,在乔木没有死亡之前,乔木对于光照的遮盖能力是很强的,出现了林窗之后,最直接的是改善了森林底部的灌木和草木的光照条件,有利于灌木和草木的生长,植被演替出现了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演替,与稳定、强度减弱、功能失调关系不大。故选C。
10.结合图中林窗边界、方位以及12月期间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分布可知,林窗东北侧12月期间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最高,光照、热量条件好,有利于植被自然修复,故选D。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30秒,在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35.70°N,102.79°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时陕西省宝鸡市市民通过手机等接收到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地震预警信息(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ICL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12.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答案】11.B 12.C
【解析】11.结合所学可知,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使用到的应是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遥感技术主要是用来获取信息,并不能进行预警,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主要是用来定位,而不能用来预警,CD错误;故选B。
12.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震位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地势崎岖,因此发生地震之后会造成山体滑坡, C正确;地震不会引起洪涝和干旱,AD错误;该地远离海洋,因此此次地震不会造成海啸,B错误。故选C。
【点睛】“3S”技术的判别:
(1)“点”与“面”判断:①GP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 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P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
(2)“想”与“看”区分RS与GIS: “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 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如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俄罗斯()
A.北冰洋沿岸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密度小B.南部沿海气候炎热多雨,人口合理容量大
C.乌拉尔山脉以西经济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大D.西伯利亚地区多山地少地表径流,人口密度小
14.为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俄罗斯可()
①适度放开外来人口限制政策②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大东部的开发力度③制定优惠经济政策,推进西部产业向东部全方位转移④发挥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要素的互补优势,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3.C 14.B
【解析】1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密度小,排除A;南部沿海气候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B;乌拉尔山脉以西经济发达,资源利用率较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C正确;西伯利亚地区多山地,多地表径流,排除D。故选C。
14.结合所学知识,俄罗斯为发展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适度放开外来人口限制政策,同时增加科技、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发展,从而加大东部的开发力度,同时发挥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要素的互补优势,加强国际合作,①②④正确;俄罗斯可以制定优惠经济政策,推进西部产业向东部转移,但不可全方位转移,排除③。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
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西南地区共有1912个传统村落被列入保护名录,其分布受海拔、河流、人口、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政府对不同生态环境状况的传统村落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措施。下图示意西南部分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相较于川渝地区,滇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更为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宜人适宜居住②村落受外界干扰小③少数民族分布广泛④传统农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措施最可行的是()
A.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B.依靠政策扶持,加大旅游开发力度
C.修复保护为主,传承与发展相结合D.兼顾相邻村落,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答案】15.C 16.C
【解析】15.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川渝和滇黔(云贵)地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①错误;滇黔地区属高原地形,高山林立,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区,村落受外界干扰小,故保存较好,②正确;;滇黔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分布着多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文化、风俗、生活习惯和建筑方式等不同,使传统村落数量较多,③正确;两地传统村落农耕历史都悠久,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结合所学知识,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需要保护性开发,而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村落更容易遭受破坏,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所以要促进可持续发展最可行的是以修复保护为主,采取休养生息政策,C正确;生态环境较好村落便可以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同时加大政策扶持,优化配套基础设施,A、B错误;兼顾相邻村落并非其本地区实现生态环境优化的最佳选择,D错误。故选C。
【点睛】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吉林省的立业村是国家级玉米制种的核心:域之一,这里林网纵横交错,将一块块种田包裹在其中。在玉米春播中,当地历来采用60-65厘的宽垄,2023年采用了“小垄双行、膜下滴灌”新技术,每亩可增产20%左右,带动制种农户每亩收300元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7.林网的作用是()
A.防止鸟类田间采食 B.隔离种田互不影响
C.防风挡沙保护农田 D.遮挡阳光避免灼伤
18.垄距减小有利于()
A.增加种田面积 B.提高土壤墒情
C.提高植株密度 D.增加植株采光
【答案】17.B 18.C
【解析】17.据材料可知,林网位于吉林省的立业村是国家级玉米制种的核心:域之一,育种需要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这里林网纵横交错,将一块块种田包裹在其中。所以林网的作用是隔离种田互不影响,保证种子的质量,B正确;林网只是将种田隔离开,不能防止鸟类田间采食,A错误;风沙来源地气候主要为半干旱干旱地区,吉林位于半湿润区,风沙影响小,不需要防风挡沙保护农田,C错误;吉林省纬度较高,光照不会过强,无需遮挡阳光避免灼伤,D错误,故选B。
18.垄距减小不会改变种田面积,A错误;土壤墒情是指土壤实际含水量,垄距减小,植株密度提高,耗水量增加,会降低土壤湿度,不利于提高土壤墒情,B错误,C正确;植株密度提高,遮挡增加,会减少植株采光,D错误,故选C。
【点睛】在高于地面的土壤上栽种作物,达到提高地温,防旱抗涝的一种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作在中国始见于西周,战国时已盛行于北方,气候冷凉、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采用较普遍。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日影观测活动,记录了学校操场上旗杆杆影变化的相关数据。下图为依据某日部分数据绘制成的杆影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福建省 B.云南省 C.海南省 D.陕西省
20.该日()
A.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 B.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C.北京正午杆与影等长 D.扬州正午影长年内最长
【答案】19.C 20.A
【解析】19.结合图中等影长线,北京时间9:20与16:00影长相同,其太阳高度相同,关于正午时刻对称,所以当地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2:40,当地正午的地方时为12点,所以当地的经度约为110°E,排除AB。该地正午影子在南方,表明正午太阳位于当地北方,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D错,C正确。故选C。
20.根据图中等影长端点位于可知,该日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哈尔滨可能烈日炎炎,A正确。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为冬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B错。北京纬度约为40°N,北京正午杆与影等长表明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则太阳直射5°S,C错。扬州正午影长年内最长即正午太阳高度年内最小,应为冬至日,D错。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点纬度差。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
坦噶尼喀湖位于非洲大陆,有众多河流汇入,湖水经卢库加河转入刚果河。如图示意坦噶尼喀湖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坦噶尼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有()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雨水④河流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坦噶尼喀湖水体更新周期最短的时期是()
A.雨季 B.干季 C.水位上涨时 D.水位下降时
【答案】21.B 22.A
【解析】21.坦噶尼喀湖位于热带,不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周围缺少高大山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可能性也小,①②错误;该湖泊所在区域降雨丰富,有多条河流汇入,③④正确。故选B。
22.与干季相比,雨季时湖泊与汇入的河流同时涨水,湖泊排泄量增多,流速最快,水体更新周期最短,选项A正确,B错误;湖泊水位上涨时是水体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时,但不是最短时,C错误;湖泊水位下降时,是湖泊水体更新周期渐长时,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影响因素是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汛期出现在雨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如我国的东北地区,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冰雪融水主要分布在内陆高原和高山区,影响因素是气温,气温最高的夏季是汛期;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对河流经常起着调节作用。
23.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我国有些区域地表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成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答案】B
【详解】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纬度较高,是古冰川覆盖之地,由冰川作用形成了当地的“石林”景观,不是河流地貌,A错误;从形态判断,乙地为雅丹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属于风成地貌,B正确;丙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川地貌,丙地居内陆,不是海岸地貌,C错误;丁地为喀斯特石林地貌,不是冰川地貌,D错误。故选B。
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图为2023年12月5日8时至6日8时北京气温和露点温度变化曲线图。12月10日晚,北京迎来本年度第一场雪,“一场故宫雪,梦回紫禁城”的美景迅速火爆网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2023年12月5日至10日间,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5.12月6日露点温度的变化,主要因为()
A.气温上升 B.气温下降 C.空气湿度增大 D.空气湿度减小
【答案】24.A 25.D
【解析】24.读图可知,2023年12月5日8时至6日8时北京气温在14:00后发生明显的降温,故影响北京的天气系统是冷锋,A正确;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B错误;受气旋控制,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C错误;受反气旋控制,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故选A。
25.据材料“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读图可知,12月6日露点温度达到-20°C,是由于空气湿度减小,水汽较少,D正确,C错误;据材料可知露点温度的变化主要受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的影响,AB错误,故选D。
【点睛】冷锋: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降水主要在锋后;过境后,往往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冷锋过境时往往伴随有恶劣天气,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寒潮、沙尘暴天气。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卷
  • 上一篇:冲刺2024年6月高考地理预测卷02(
  • 下一篇: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