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共同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循环和水文—泥沙一植被演变过程,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
(1)据图a和图b,说出区域生态建设主要采取的措施。(4分)
(2)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后其土壤含水量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6分)
(3)结合图b,分析生态建设对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6分)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将出现图c所示现状。利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探讨该状态下区域各自然要素的演变。(6分)
【答案】(1)植树种草;修筑梯田(平整土地)、修建水库(蓄水池)等。
(2)植被大量恢复,地表蒸散发量上升;导致土壤水分长期消耗;超出了降水的补给,土壤水减少等。
(3)生态建设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的微环境(地貌、植被等);梯田能在暴雨时减少地表径流,消减洪峰;植被在少雨季节,可利用保持的水维持生长,从而减轻旱灾等。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自然营力发挥作用),流水侵蚀逐渐改变(人工)微地貌,形成水沙快速通道;(河流含沙量和水量增加)洪旱风险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导致植被退化(或土壤干旱化现象加剧),形成区域水文--泥沙--植被--微地貌新的平衡等。
【详解】(1)读图可知,图a中主要是植树种草,增加了植被覆盖率;图b中修筑了水平梯田、在梯田下修筑了蓄水池(水库)等。
(2)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可知,随着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地表蒸散发量上升;土壤水分长期消耗;而流域降水量较少,降水补给量小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导致土壤水减少。
(3)读图可知,修筑梯田、植树种草改变了流域下垫面的微环境;梯田能在暴雨时拦截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消减洪峰;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在少雨的季节,可利用保持的水维持生长需要,从而减轻旱灾。
(4)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从地貌、土壤、岩石、大气、水文、生物等方面进行分析。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自然营力发挥作用,流水侵蚀逐渐改变微地貌,形成水沙快速通道,河流含沙量和水量增加,洪涝灾害和干旱的风险增加;气候变暖趋势,导致土壤干层现象加剧,植被退化;形成区域水文--泥沙--植被--微地貌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