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2(河北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4-07-06 
下表示意甲、乙、丙、丁四地三个节气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
(日期)
小满
(5.21)
夏至
(6.22)
大暑
(7.23)
节气
(日期)
小雪
(11.21)
冬至
(12.22)
大寒
(1.21)
76°50′ 80° 76°50′ 86°50′ 90° 86°50′
71°44′ 68°34′ 71°44′ 53°44′ 50°34′ 53°44′

 

1.甲、乙、丙、丁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埃及阿斯旺水电站进入发电高峰期
B.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萧条景象
C.为圣诞节前夕,秘鲁渔场可能因厄尔尼诺而损失惨重
D.开普敦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答案】1.B    2.C
【解析】1.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且为三个月中最大值,故计算可知其纬度为33°26'N;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8°34',且为三个月最小值,故乙地纬度为2°N,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丙地为23°26'S,丁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34',是三个月中最小值,其纬度为16°N,所以甲乙丙丁四地纬度最低的为乙地,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线速度最大的为乙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上题可知,甲地为33°26N,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是为北半球冬季。埃及阿斯旺水电站水量较多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的巴西高原为雨季,草木葱茏,B错误;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秘鲁渔场可能因厄尔尼诺而损失惨重,C正确;开普敦位于南半球,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常口村获得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经专家计算评估,3197亩的集体山林五年间吸收了12723吨二氧化碳。林业碳票总价值为14万元,全体村民人均分红150元,成功实现“碳票”变“钞票”。下图为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fb9ba198-13e8-4860-b041-b141020a3498
3.当前碳交易市场对企业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
A.增大经营压力            B.扩大生产规模            C.促进转型升级            D.提高生产成本
4.林业碳票的实施可以(   )
①增加采伐量,促进林业的发展②提高我国的林业经营水平③拓宽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途径④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为进一步挖掘森林的经济价值,常口村可以(   )
A.提高造林补贴            B.全面退耕还林            C.发展林下经济            D.限制森林间伐
【答案】3.B    4.D     5.C
【解析】3.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需要购买碳配额,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为了减少购买碳配额,需要改善生产流程,更新设备,提高技术,这些都会提高生产成本,增大企业经营压力,但同时也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A、C、D不符合题意;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生产成本提升,不会扩大生产规模,B符合题意,故选B。
4.林业碳票的实施,使森林的固碳能力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拓宽了森林生态价值的实现途径,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带给村民的收益就越高,因此为了提高森林的固碳能力,村民会控制森林采伐量,保护森林规模,①错误,③正确;同时需要加强对森林的抚育与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高森林质量,即可以提高我国的林业经营水平,②正确;林业碳票的实施,能够实现生态系统改善和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错误,②③④正确,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林下经济指的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模式,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能将闲置的森林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变利用起来,提高了森林的经济价值,C 正确;退耕还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提高造林补贴不可持续,A、B错误;限制森林间伐,不利于森林的更新与质量提高,D错误。故选C。
【点睛】实行碳交易,可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碳交易将给超额排放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成本,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将技术和资金导向低碳发展领域,从而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形成绿色新兴增长极。碳交易可为减排降碳企业或低碳排放地区带来经济收益。
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1950~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
@@@d3a4c46a-f86f-47f7-bc20-17e4e3f29d79
6.图中关于人口年龄结构演化轨迹对应国家正确的是(   )
A.①澳大利亚②苏丹③日本④中国                      B.①日本②中国③澳大利亚④苏丹
C.①澳大利亚②中国③苏丹④日本                      D.①日本②澳大利亚③中国④苏丹
7.图中反映出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一般顺序是(   )
A.多子年轻化、少子红利化、少子红利老龄化、少子高龄化
B.少子红利化、少子红利老龄化、多子年轻化、少子高龄化
C.多子年轻化、少子红利化、少子高龄化、少子红利老龄化
D.少子红利化、多子年轻化、少子高龄化、少子红利老龄化
8.④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演化滞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育观念                   B.经济水平                   C.生育政策                   D.医疗条件
【答案】6.D    7.A    8.B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中国、日本、苏丹、澳大利亚四国中,日本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①为日本;苏丹经济落后,出生率相对较高,少年儿童占比高,④为苏丹;中国在1980年左右执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速趋缓,有明显转折,③为中国,②为澳大利亚,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故选D。
7.图中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会按照④—③—②—①的顺序演化。根据材料“老龄人口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于20%属于高龄社会;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60%为人口红利窗口开启;少儿人口比重低于20%即步入少子型社会。”可知,④阶段少儿占比高于25%为多子型社会,老人占比不足5%是年轻化社会,为多子年轻化社会;③阶段后期少儿占比降至17%左右进入少子型社会,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大于60%开始了人口红利期,为少子红利化社会;②阶段后期少儿比重不足20%为少子型社会,劳动力人口比重大于60%处于人口红利期,老龄人口超过10%步入老龄化社会,为少子红利老龄化;①阶段后期少儿占比约13%左右为少子型社会,老年人口占比大于20%是高龄化社会,为少子高龄化社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会逐步降低,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改变,由早生多育向晚婚少育转变。苏丹作为世界经济最为落后的几个国家之一,其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受经济水平影响大,B正确,AD错误;生育政策会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演化而发生改变,一般不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演化的滞后,C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年龄结构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重点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育观念、社会保障程度、国家政策等。
乡村聚落是人类在对地理环境的长期适应和改造中形成的具有物质、社会和经济等多重属性的综合体。重庆市合川区的大柱村和江西省吉泰盆地泰和县的源塘村是典型的乡村聚落。图分别示意两种聚落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487caf66463c4c3d8c3e7dffd55c95d3
9.对比大柱村和源塘村聚落特点,可反映出(   )
A.源塘村聚落受地形制约更严重
B.大柱村人地矛盾更激烈
C.源塘村交通运输建设难度更大
D.大柱村聚落功能更齐全
10.图示源塘村聚落中发育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为减小大柱村聚落斑块密度,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完善交通,连通聚落                                        B.有序排列,明确边界
C.合村并居、迁村并点                                        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
【答案】9.B    10.A    11.C
【解析】9.由材料可知,大柱村主要分散布局在重庆山区,山区地表崎岖,大柱村聚落规模小,聚落空间分布更分散,可反映大柱村聚落受地形限制更大,A错误;大柱村聚落规模小,聚落空间分布更分散,可反映大柱村人地矛盾更激烈,内部城市功能简单,不齐全,B正确,D错误;源塘村位于盆地,自然条件较大柱村优越,由图可其规模更大,分布更集中,可反映,源塘村聚落受地形限制较小,交通建设难度小,聚落内部功能更齐全,C错误。故选B。
10.由图可知,在构成源塘村的聚落中,①聚落处于中心地带,且位于主干道交会处,但规模最小,可能是聚落发展起步晚所致,A正确。②③④聚落规模大,形成的时间较早,BCD错误。故选A。
11.大柱村受地形制约,聚落分布零散,聚落斑块化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通过合村并居、迁村并点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缓解山区人地矛盾状况,C正确。完善交通,连通聚落;有序排列,明确边界;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都不能减小大柱村聚落斑块密度,ABD错误。故选C。
【点睛】聚落选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①自然因素(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较好、自然资源丰富);②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政策支持、科技水平先进、市场广阔);安全性(河流凸岸、河谷平坦的阶地、远离陡崖)。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f89b546-aeae-4fab-b391-895afb3ea898
12.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A.不断加快                   B.不断减慢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
13.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陡缓                   B.海拔高低                   C.流量大小                   D.基岩软硬
【答案】12.D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阶地越低越靠近河流,则阶地形成的时间越晚,故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T6—T5时期为T5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T5—T4时期为T4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快;T4—T3时期为T3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所以河流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先变快,后变慢,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结合图片信息可知,栗子坪阶地数量较少,阳坪阶地数量较多,说明两地河流下切程度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岩软硬程度不同,栗子坪基岩较硬,河流下切作用较弱,阳坪基岩较软,河流下切作用较强,D正确;无法判断两地河谷陡缓的相关信息,A错误;海拔高低、流量的大小都对两地现有阶地数量差异的影响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或海平面降低,都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河流如果发生多次侵蚀下切,就可能产生多级阶地。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生产中重要的水消耗环节,大气环境、土壤、植物和基因等的影响都会影响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下图为内蒙古科尔沁草甸植物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数据采样时间为9:00—16:00),采样植物群落基本为单一类草本植物群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7469f0-7f73-4343-af56-9b5e6afcd8db
14.图示草甸植物群落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表现为(   )
A.14点前后波动最大                                           B.日出后不久出现最大值
C.上午变化值小于下午                                        D.午后持续降低且变小
15.6月22日和6月23日水分利用效率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物群落                   B.土壤性质                   C.气候条件                   D.基因类型
16.选择图示时间段作为研究的主要原因是(   )
A.干物质量变化大                                               B.植物郁闭度较好
C.水分消耗量较少                                               D.植物呼吸作用较弱
【答案】14.B    15.C    16.A
【解析】14.结合图示可知,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9: 00前后波动最大,A错误;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日出前后达到最大值,B正确;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为上午数值波动相对较大,下午波动相对较小,C错误;图示草甸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下午先降低后又有所升高,D错误。故选B。
15.结合材料,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生产中重要的水消耗环节,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在6月22日和6月23日水分利用效率不同,6月23日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温度较高,降水较多,光照条件较好,水热条件较好,植物生长较快,产生的干物质多,因此水分利用效率值最高,气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土壤性质和基因类型不容易改变,是稳定的,BD错误;植物群落采样数据为单一类草本植物群落,研究过程中,植物群落类型没有改变,A错误。故选C。
16.结合材料,植物水分利用效率指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干物质量,科尔沁草甸从5月份至7月份之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较大,草甸干物质量变化较大,较容易观测植物水分利用效率,A正确;应是植物的郁闭度变化较为明显,不是郁闭度较好,5月份草甸的郁闭度较差,B错误;图示时间段草甸生长速度快,耗水量较大,C错误;图示时间段,光照条件变化较小,植物呼吸作用较强,D错误;故选A。
【点睛】干物质是饲料学、植物生理学、营养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有机体在60°C-90°C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dd9a21f9c7184a6ab74a64a50374bbe1
@@@aa255d19e34a4266b2fb5b699d2c7f7d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12分)
17.【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山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6分)
(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
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12分)
 
【解析】本题以巴音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提供沙源;该地多盛行西风,地表细粒碎屑物质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后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携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堆积在山前,并且受到山丘北侧局部地区地形的影响,为沙丘的发育和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加上周围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厚度较大的堆积物则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岩层上拱,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地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某资产投资管理与产业运营服务机构在苏州市区收购废弃的棉纺厂、印染厂,改造成机器人产业园(如下左图)。该机构负责提供场地并依托空间运营管理、提供产业服务,机器人公司签合约入驻。近年来大量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组装企业、医用机器人企业落户苏州,现阶段苏州市工业机器人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到日本等发达国家。苏州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形成了新的城市产业版图。下右图示意苏州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销售地区。
@@@6009eb29-cf50-4ec5-9762-665bec2ef749@@@f6a67198-8ad5-4987-81a5-4ac7feb87850
(1)说明该机器人产业园模式的好处。(6分)
(2)指出机器人产业在苏州市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3)分析苏州市工业机器人销售到日本的原因。(6分)
18.【答案】(1)盘活市区废弃土地,承载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降低机器人公司初期建设成本;利于机器人公司之间的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6分)
(2)苏州市拥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组装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机器人销售市场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营商环境优良。(6分)
(3)日本工业发达且体量大,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大;日本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且劳动力成本高,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苏州市工业机器人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等。(6分)
 
【解析】本题以苏州工业机器人的主要销售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的优势、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该机器人产业园模式的好处首先要结合材料,该机器人产业园是某资产投资管理与产业运营服务机构在苏州市区收购废弃的棉纺厂、印染厂改造成的,这就盘活了市区废弃土地,依托空间运营管理、提供产业服务,承载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大量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企业、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组装企业、医用机器人企业落户苏州,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有利于降低机器人公司建设成本,有利于公司之间的生产协作和信息交流,取得规模效益。
(2)机器人产业在苏州市集群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从苏州本身的优势出发,综合当地的机器人产业链、销售市场、政策扶持力度、营商环境等方面说明。由材料可知,苏州市本身拥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机器人产业链完备,机器人销售市场大,供应链上下游的就近原则是机器人产业在苏州市集群发展的基础;苏州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形成了新的城市产业版图,体现了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营商环境优良。
(3)苏州市工业机器人销售到日本的原因,主要从日本的市场需求、日本的劳动力状况、苏州市工业机器人的质量等方面分析。日本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对工业机器人需求量大;日本老年人口比重较高,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目的是降低劳务成本;苏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产品质优价廉,性价比高等。
19.酸雨是指pH值≤5.60的大气降水,pH值<4.50为强酸雨。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福建省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之一。致酸污染物的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福建省区域性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下图甲站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乙站位于沿海旅游城市,丙站所在城市人口密度高、经济发达。
@@@a1b159a5dd224047abbb82d61ac42e88
甲、乙、丙三站酸雨监测数据表
 
夏季 pH值 4.75 5.21 5.03
酸雨发生频率 61.1% 22.7% 43.2%
冬季 pH值 4.43 4.98 4.51
酸雨发生频率 78.7% 52.3% 74.2%

 

材料二2007~2014年福建省酸雨统计资料。
@@@ed5f0a307d4244e7a1065644d3eb1440
(1)与冬季相比,归纳甲、乙、丙三地夏季酸雨的共同特征,并从季风环流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
(2)甲、乙、丙三地中,甲地酸雨污染最严重,据材料推测其原因。(6分)
(3)简析为减轻酸雨造成的危害,福建省可采取的治理措施。(6分)
19.【答案】(1)特征:发生频率低,pH值高(酸性弱)。
原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减轻了酸雨程度(或夏季风来自海洋,污染物较少,有利于污染的扩散)。(4分)
(2)甲地位于谷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临近江西,省际污染物输送多。(6分)
(3)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治理;利用脱硫技术,减少致酸污染物的排放;严格立法,实现企业废气排放最小化;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等。(6分)
 
【解析】本题以福建酸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与冬季相比,甲、乙、丙三地夏季酸雨的共同特征可直接从材料一表格信息读出,主要是pH值都较冬季偏高,酸雨发生频率都较冬季偏低。原因应从酸雨形成条件角度考虑。该区域夏季深受来自海洋上东南季风的影响,夏季降水量大,起到稀释作用,从而减轻了酸雨程度。或着夏季风从海上吹来,海洋空气比陆地空气污染少,夏季风携带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污染的扩散。
(2)据材料一可知,致酸污染物排放、酸性物质的省际输送、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是造成区域性酸雨污染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一可知,甲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谷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江西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福建临近江西,省际污染物输送多。因此酸雨最严重。
(3)酸雨形成的条件一是大气中有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氮的氧化物,二是有降水发生。因此减轻酸雨危害应从减排角度考虑。例如及时改善能源结构,提高使用清洁能源的比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推广利用脱硫技术,尽可能减少致酸污染物的排放量;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实现企业废气排放最小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公民绿色出行。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 上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1(河北
  • 下一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3(河北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