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茂谷柑果实表面的白色石灰物质可以( )
A.增加果实甜度 B.减少水分蒸发 C.防止果实晒伤 D.延长挂果时间
2.与江浙地区相比,广西生产茂谷柑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土地价格低 B.热量丰富 C.降水量丰富 D.土壤污染少
【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核心素养。白色石灰物质的反射率高,茂谷柑果实表面的白色石灰物质可以减轻太阳辐射的影响,避免果皮被晒伤,同时能避免虫子叮咬,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C正确;果实甜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与果实表面的石灰物质无关,A错;白色石灰物质无法隔绝果实与空气,因此无法减少水分蒸发,B错;挂果时间与作物品种、生长环境、树龄等多种因素有关,白色石灰物质无法延长挂果时间,D错。故选C。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引导考生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茂谷柑晚熟,与江浙地区相比,广西的纬度更低,热量更丰富,更有利于茂谷柑的生长(点拨: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晚熟”),B正确;广西土地价格可能较江浙地区低,但这不属于自然条件,A错;广西、江浙地区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差异不大,均能满足果树的生长需求,C错;结合材料,无法比较江浙地区与广西的土壤污染情况,排除D。故选B。
【点睛】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气候主要是通过热量、降水和光照、昼夜温差等。
贵州省安顺市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这里的房屋都由厚重的石头做建材,碉楼、瞭望口,射击孔随处入眼,房屋内部使用木材,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和满满的江淮遗风。鲍家屯是600多年前的鲍家先祖遵循“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原则建设的。下图为屯堡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屯堡用石头构筑的目的是( )
A.取材容易 B.防风保温 C.军事防御 D.隔热防湿
4.屯堡房屋内部结构具有徽派和江淮风格,反映了( )
A.原住地民居建筑特色 B.当地气候较寒冷干燥
C.加固房屋以抵御地震 D.迁入人口的文化传承
【答案】3.C 4.D
【解析】3.结合材料“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这里的房屋都由厚重的石头做建材,碉楼、瞭望口,射击孔随处入眼……”可知,该地以石头做建材的目的为军事防御,材料中未体现取材、防风保暖和隔热防湿等方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根据材料信息“房屋内部使用木材,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和满满的江淮遗风”可知,本地地处贵州,房屋风格却有徽派风格和江淮遗风,与当时屯田戍边政策有关,部分人口迁入本地,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交流,使本地出现徽派风格和江淮遗风的建筑,D正确,A错误;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B错误;抵御地震与建筑风格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屯堡文化既有自己独立发展、不断丰富的历程,也有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遗存,既有地域文化特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一方面,他们执著地保留着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一方面,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他们又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服务业是扩大就业规模最有力的“海绵”。当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放缓,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该地区服务业发展和就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下图示意1995~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服务业1%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值在整个国民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动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服务业是扩大就业规模最有力的“海绵”,主要是因为服务业( )
A.不消耗资源 B.发展起点低 C.对环境影响小 D.涉及领域广
6.图示信息显示,1995~2019年我国西部地区服务业( )
A.竞争优势不明显B.产值变化幅度大C.产值效益比较高 D.整体水平较高
【答案】5.D 6.A
【分析】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涉及的门类众多,范围广泛,消耗资源少,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强,且其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吸纳就业容量不断扩大,对带动劳动力就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扩大就业规模最有力的“海绵”。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图中信息显示,1995~2019年西部地区服务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介于0.7~0.9之间,即1%的就业总人数带来的总收入普遍在全国经济总量的1%以下,说明西部地区服务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偏低,产值效益比较低,整体水平较低,竞争优势不明显。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服务业是指电子信息时代的产业总称。一般认为服务业指从事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
冻土湿地是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冷湿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森林、沼泽湿地类型,分布于多年冻土分布带上,植被层下是难以被微生物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成的泥炭层,也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区,近30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冻土退化严重,冻土湿地出现了原有高处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某地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7.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对冻土起保护增生作用,该作用主要是指( )
A.隔热和保储水分B.降温和增厚功能C.储存大量有机碳 D.缓解气候的变暖
8.图中冻土界线的变化可能导致冻土湿地( )
A.融化区域的面积缩小 B.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碳
C.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下降 D.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减弱
【答案】7.A 8.B
【解析】7.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对冻土起保护增生作用,该作用主要是指隔热和保储水分,使冻土有足够的水分、较低的气温可以增加厚度,不断生长,A正确;沼泽湿地的植被层和下覆泥炭层不能降温和增厚,B错误;储存大量有机碳、缓解气候的变暖不属于对冻土的保护增生作用,CD错误。故选A。
8.图中冻土界线的变化是不断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萎缩,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冻土湿地不断融化,泥炭层碳汇区积累的碳不断向大气释放,B正确。融化区域的面积不断变大,土壤的温度不断升高,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分解有机碳增强,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东北地区冻土层主要为多年冻土层,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自北向南,分布范围逐渐减少,其对外界环境变化极其敏感。
蓝色荧光海,又称“蓝色眼泪”,在4-6月份最常见,一般出现在水较浅且人类活动较少的海湾,尤其是海域气温回升、风大浪大且涨潮的时候。其中福建平潭(25°N,119°E)的“蓝色眼泪”因其频次高、规模大,成为其著名的旅游景点。“蓝色眼泪”已被证实主要由两种浮游生物形成,一种是海萤,另一种是夜光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沿海各海域,为我国最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尤其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我国沿海地区最容易看到“蓝色眼泪”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10.“蓝色眼泪”对该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增加海洋表层辐射 B.降低海水含氧量
C.增加表层海洋温度 D.减少大气降水量
11.“蓝色眼泪”在河口附近数量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营养物质丰富 B.海水盐度较低 C.沿海水深较浅 D.海水的水温高
【答案】9.C 10.B 11.A
【解析】9.根据材料“蓝色眼泪”广泛分布于南海、东海、黄海,其中福建平潭“蓝色眼泪”频率较高、规模较大,根据经纬度位置推断福建平潭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沿海地区,处于东海海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蓝色眼泪”其实是一种赤潮现象,藻类在海洋表层的大量繁殖,使海洋表层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海洋表层的水温相应减低,AC错误;海洋表层的藻类阻碍了大气和海洋的氧气交换,使海水中的含氧量降低,B正确;该地区处于沿海地区,水汽充足,赤潮属于局部事件,对降水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1.“蓝色眼泪”是海水的赤潮现象,受营养物质、水温、盐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河口处营养物质丰富是形成富营养化现象的首要条件,河口处的水温、水深与其他沿海地区相近,海水的盐度在近海附近海域是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作为某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图示意1982-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少儿人口(15岁以下)比重、劳动人口(15~60岁)比重、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重对应的坐标轴依次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13.由图可推测( )
A.1982~1990年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
B.1982~1990年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就业岗位增多
C.2010-2020年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频发
D.2010~2020年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涌向城镇
14.有学者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朝图示箭头方向发展。若该预测成立,则中国未来十年内( )
A.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B.人口总数持续增多
C.少儿抚养负担加重 D.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答案】12.C 13.A 14.D
【解析】12.据材料,20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读图可知,2000年占比为10%对应坐标为X,故X轴代表老年人口(60岁以上)比重;劳动人口(15~60岁)数量最多,比重较大,对应Z轴;Y轴为少儿人口(15岁以下)比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1982~1990年少儿人口比重快速下降,主要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下降,A正确;1982~1990年劳动人口比重增加,主要是由于六七十年代人口出生率较高,同时期出生人口减少,劳动人口比重上升,B错误;2010-2020年少儿人口比重先减少后又缓慢上升,二孩三孩政策使出生率有所上升,C错误;2010~2020年劳动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迁移不会引起全国劳动人口比重变化,D错误。故选A。
14.人口分布与人口增长关系不大,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A错误;少儿人口比重下降,意味着出生率降低,人口总数可能会减少,B错误;少儿人口比重下降,抚养负担减轻,C错误;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加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D正确。故选D。
【点睛】导致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原因,首先是受中国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基数在逐步变小;其次是当前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90后、00后生育意愿明显下降,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归结起来,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两个主要原因。
地理工作者通过钻探对M岩层(沉积岩)进行研究。下图示意钻探区地形及获得的钻探数据,图中数据包括M岩层底部的海拔和埋藏深度(单位: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16.下列四条线路,出露地表的岩层由老变新的是( )
①从钻探点Ⅰ到钻探点Ⅱ②从钻探点Ⅱ到钻探点Ⅴ③沿等高线b向西北④沿等高线b向西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5.B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Ⅱ处岩层底部海拔为198米,较两侧的150米为高,所以岩层中间向上弯曲,为背斜,岩层底部海拔加上底层的深度应为地表海拔,故该地中间地面高度为255米,两侧为269米和270米,说明地势中间低,两翼高,应为谷地,所以该地为背斜谷,B正确,ACD错。故选B。
16.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构造岩层自中间向两翼由老变新,由图中的等高线可知,钻探点Ⅱ为河谷下游,M岩层的上覆岩层被侵蚀较多,较老岩层出露,钻探点V位于河流上游,M岩层的上覆岩层被侵蚀较少,所以由钻探点Ⅱ到钻探点V岩层变新;结合指向标可知,沿等高线b向西北,是自中间向两侧的线路,岩层年龄是由老变新,②③正确;从钻探点Ⅰ到钻探点Ⅱ、沿等高线b向西南,是由两翼向中间过渡,岩层由新到老,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